?

敘事學視域下主旋律報道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2021-10-12 07:05耿輝耀
新聞研究導刊 2021年15期
關鍵詞:敘事學中國故事

摘要:本文以央視推出的大型直播節目《今日中國》為研究樣本,從敘事學的角度出發,對主旋律報道的內涵進行研究,分析主旋律報道的敘事技巧,并以此為出發點提出如何通過主旋律敘事講好中國故事的詳細對策。旨在通過此次研究,給同行提供可借鑒的經驗,使其在進行主旋律報道時,能夠更好地運用好新聞敘事,采制出有感染力、有影響力的新聞報道。

關鍵詞:敘事學;主旋律報道;中國故事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15-0200-03

一、主旋律的內涵及敘事特征

(一)主旋律的內涵

長期以來,我們的宣傳思想工作一直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這也是新聞報道的重要任務。整體而言,主旋律報道體現社會的進步發展、弘揚時代精神,同時也能積極有效地引導社會輿論。

“主旋律”的概念,是從音樂藝術中借鑒而來的,意為一個聲部當中的主要曲調,它被用在文藝創作中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爸餍呻娪啊笔钱敃r電影創作的一個類別,在隨后文藝創作發展過程中,“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逐漸成為我們黨領導社會主義文藝創作及意識形態領域的重要方針,旨在在文藝創作過程中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

如今,由于互聯網迅速發展,網絡信息紛繁復雜,社會上存在著形形色色的思潮與言論,如何幫助民眾在網絡環境中辨別真偽,汲取中國社會發展的主流思想和價值取向中的力量,營造天朗氣清的網絡環境,提升全民的思想道德建設,是需要“主旋律”進行輿論引導的。

(二)主旋律敘事的特征

首先是時代性。主旋律敘事能夠緊跟時代最新動向,反映時代變化,體現時代精神。這種時代性首先體現在輿論引導上。新聞媒體在紛繁復雜的輿論環境中發出時代的主流聲音,有效引導社會輿論,弘揚正能量。另外,在報道內容方面,正面積極是其主要特征,主旋律報道通過展現時代成就、弘揚時代精神,為經濟社會各項發展凝聚人心、匯聚力量。

其次是報道的權威性。新聞媒體是黨和人民的喉舌,這是新聞媒體尤其是主流新聞媒體一直以來所承擔的使命和職責。而這種使命決定了主旋律敘事必須具有權威性。在當今復雜多變的輿論環境中,主流媒體必須從黨和人民的立場出發,以其權威的報道對輿論進行積極引導。不僅如此,主流媒體還應該深入解讀黨的政策,科學地解釋新聞事件背后的原因。用權威聲音搶占新聞輿論制高點,提升新聞的傳播力、影響力、引導力、公信力。

最后是人民性。主旋律通常會把人民的立場當成著力點,因此主旋律報道也是被人民所喜聞樂見的。主旋律報道就是要將鏡頭對準人民群眾的火熱生活,從人民群眾的生活中取材,并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報道,從而用廣大人民群眾的奮斗歷程繼續鼓舞和激勵人民不斷奮斗、不斷進取。

二、大型直播節目《今日中國》的敘事特征

(一)與時俱進的時代性特征

新聞報道因其“報道新近發生的事實”而具有了實效性的特征。而在某一時代中,新聞報道能夠體現時代生活,彰顯時代精神,因此其時代性更加明顯。時代的不同必然會造成不同時代下新聞報道的差異性。通過對不同時期新聞報道的分析,可以明顯看到社會生活和人們精神風貌的不同,也能感受到新聞政策的變遷。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主旋律新聞報道更是要求新聞工作者記錄新時代的新變化,于是一些緊扣時代脈搏、反映時代精神的主旋律報道應運而生。

從2021年5月開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攜手全國各?。ㄗ灾螀^、直轄市)廣播電視機構,推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型直播特別節目《今日中國》,以百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祖國的發展變遷為主要表現對象,展示“今日中國”的成就,講述各地的生動實踐。每一期節目表現一個?。ㄗ灾螀^、直轄市)的成就,包含經濟、文化、民生、生態等多個領域,特色鮮明、時代特征明顯。如山東篇展現了山東省將紅色基因融入改革發展各項工作中,在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生態建設等經濟社會方方面面呈現出了一系列變化;甘肅篇則反映了甘肅省在共建“一帶一路”、打贏脫貧攻堅戰、美麗鄉村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的成就;浙江篇則向觀眾展現了一個“敢為天下先”的奮斗浙江?!督袢罩袊吠ㄟ^主旋律敘事,緊扣時代脈搏,傳達時代最強音,展現了各省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生動實踐。

(二)本土化與民族化的敘事特征

敘事方式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異,一直以來,我們國家的文學作品大多采用線性敘事模式,這種傳統的敘事方式也體現在新聞節目的編排與新聞報道的結構中?;虬磿r間順序,或按邏輯順序,新聞報道的敘事模式符合大眾的習慣。在這樣的背景下,直播節目《今日中國》也采用了部分線性敘事模式,在敘事結構上具有較強的民族性。

在直播節目中,“北京24小時”“上海24小時”“江蘇24小時”等板塊的設計,將城市的發展、社會生活的變化融入不同的場景中,既清晰明了,又引人入勝。在《今日中國·山西篇》中,《“數字云岡”讓云岡石窟“永生”》從2月份組建云岡研究院開始敘述,再表現云岡研究院對云岡石窟開展的數字化保護工作。從巖壁加固的常規性維修,到三維激光掃描的數字采集,再到數據的儲存,敘事線索清晰,脈絡流暢,展現了新時代下文物保護與利用的山西實踐。

在西方國家,新聞報道的敘事往往會打破傳統的敘事結構,用更加多樣化的敘事手法,給人出其不意的傳播效果。當然,在主旋律新聞敘事當中,以傳統的民族性的敘事方式為主,結合西方敘事方法,也可使新聞報道彰顯出不同的魅力??偠灾?,我國與其他國家在主旋律敘事上的時空構建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就使得民族特色得以較好的呈現,由此形成了自己的敘事方式。

(三)宏大敘事中親民化的敘事特征

央視推出的大型直播節目《今日中國》屬于成就性報道,因此還是以宏大敘事為主,大篇幅展示各地在中國共產黨成立這100年來的巨大成就。但是《今日中國》也并非完全依賴宏大敘事,具有質感的新聞人物、轉變思路的敘事方式,都彰顯著這檔節目親民化的敘事風格。

在新聞報道中,新聞工作者應該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三貼近”原則,尤其是在主旋律報道的敘事中,更要堅持“三貼近”要求。央視推出的大型直播節目《今日中國》在這一點上就做得很好。在《今日中國·江蘇篇》中,以貨運船長張小柏的主觀視角,講述他幾十年在運河上跑船的故事,表現了運河上夜景明亮起來、過閘更智能化等細節,通過故事、細節展現江蘇的航運發展。在《今日中國·北京篇》中,《一路向東,帶你穿越“潮北京”》則以滑板愛好者、大學生、老北京市民、帶孩子的媽媽為敘事者,帶觀眾領略北京的潮玩之地。當敘述者的身份從新聞報道的記者轉變為普通市民,當敘事視角從第三人稱轉變為第一人稱,新聞報道就更貼近觀眾,也更具有吸引力。

聚焦個體,以普通百姓的視角去敘事,從細節入手講故事,能夠更好地還原人物的特質,讓觀眾產生更多共鳴。如果主旋律的新聞報道中都是宏大敘事的,勢必會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觀眾更加喜歡有真情實感的新聞,只有抓住細節、貼近群眾,主旋律新聞報道才能更有溫度,更有人情味兒。這對我們進行主旋律新聞報道也有極強的借鑒意義。

新聞工作者在新聞采訪過程中,也要形成貼近群眾的工作作風。主旋律報道更要將鏡頭對準火熱的生活,因為生活和群眾才是新聞素材的最佳來源,只有來源于生活的新聞報道,才更具有真實性和感染力,有助于實現新聞媒體與受眾的有效連接,由此實現良性互動。貼近群眾的工作作風,不僅能夠有效地向群眾傳達黨的方針政策和政府的工作成效,用偉大時代的成就凝心聚力,同時也能更好地反映老百姓生活的變化,第一時間獲得群眾的反饋信息。

三、大型直播節目《今日中國》的敘事啟示

(一)轉變敘事視角,優化傳播效果

新聞工作者在進行新聞報道時,必須牢記“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職責和使命,在開展新聞報道工作時,必須能夠扎實地進行實地采訪,增強自身挖掘新聞的能力,并且找準敘事方式,實現硬新聞“軟著陸”。主旋律報道因關注時代發展、體現社會主流思想,更具新聞性與政治性。但是在媒體融合的當下,受眾對信息的接受也相應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單純說教式的報道已經很難滿足當代觀眾的審美,他們會更加樂意接受一些更具故事性、更有趣的內容,在這種情況下,新聞工作者必須更好地完成敘事角度的轉變。

在《今日中國·山西篇》中,以《“鋼鐵俠”是如何煉成的》為題,報道了山西的一個特殊群體——生產出全世界最薄的手撕鋼的創新研發團隊。一開篇就提出“一臺軋機,20多個軋輥,4萬多種排列組合,怎么選”的問題,直接帶觀眾走入“鋼鐵俠”們的技術創新中,從手寫白板上的“方案包”,到筆記本上的“檔案館”和“數據庫”,這篇報道將技術創新這樣抽象的問題,“軟著陸”為可視化的新聞場景,讓觀眾直觀地感受到“鋼鐵俠”團隊在技術創新中的積累、堅持和思考,塑造出一個無畏失敗,勇于挑戰的技術創新團隊。

由于受眾在新聞接受中存在著多元化選擇,因此在做主旋律新聞報道時,在“弘揚正能量,唱響主旋律”的同時,在敘事方式上也應該做出對應的調整,更利于受眾去接受。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必須要牢記住自身的使命,掌握好主旋律的敘事技巧,確定好相應的敘事出發點,嘗試變換不同的敘事角度,運用圖片、視頻、H5動畫等多種傳播方式,展開對主旋律新聞的報道,講好中國故事。

(二)從優秀傳統文化取材講好中國故事

當前,由于新聞輿論工作的扎實推進,鞏固壯大主流輿論,做大做強正面宣傳十分必要。從優秀傳統文化取材的主旋律報道,不僅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還可以向全球展示中國形象,極大地提升了人們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民眾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取信息,這些信息有好有壞,我們更需要對部分負面信息予以關注,特別在網絡輿論層面,或多或少會有一些負面輿論,更有甚者是惡意污蔑國家形象的言論,這對新聞工作者來說,也是極大的挑戰和考驗。廣大新聞工作者在進行新聞報道,尤其是主旋律的新聞報道時,必須要時刻關注國家形象,自覺維護國家安全。

縱觀央視推出的大型直播節目《今日中國》,就是通過對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來的祖國各地偉大成就的展現,向國際社會展現了“今日中國”的新形象。中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各地也有獨特的風情特色,《今日中國》緊扣這一點,在進行敘事時,既表現了中國傳統的歷史文化,也體現了各地多姿多彩的風俗民情,是在媒體融合大背景下,對外傳播的優秀實踐。

而從全球視角出發,即使不同的國家有著文化上的差異,然而人類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一樣的。所以,就主旋律報道而言,進行相應的對外傳播時,應該將側重點放在民族特色文化方面,從而幫助世界更好地熟悉中國,即使是一些內容相對嚴肅的政治新聞,展開相應的傳播時也應該最大化地對內容進行補充豐富,由此能夠防止傳播內容的空洞化,這樣便可以較好地展現出國家魅力,在這一過程中實現價值觀的傳遞[1]。

(三)加強媒體融合,補全社會圖景

當下,受眾能夠借助多元化的渠道獲取信息,這主要得益于網絡的極速發展。然而現實的情況是傳統媒體也必然會遭受相應的沖擊。當前,種類繁多的APP在使受眾能夠便利地獲取信息的同時,還給他們帶來更加豐富的體驗,使得他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在這種環境下,為了實現更好的傳播效果,傳統媒體必須做出改變,形成新的傳播模式。

《今日中國》每天在央視新聞頻道直播的同時,也在央視客戶端、央視微信公眾號中進行直播,形成了良好的傳播效果。如6月15日播出的《今日中國·青海篇》在央視微博客戶端直播的觀看人數就超過了190萬。截至6月17日,僅“今日中國”的熱點話題在微博上就有了4.2億閱讀量,討論7.1萬次,而“今日中國湖南篇”有1.9億閱讀量,“今日中國廣東篇”“今日中國陜西篇”“今日中國浙江篇”等話題分別有907.3萬、638萬、619.7萬閱讀量。除此之外,直播內容還被拆分成各種小視頻在央視“兩微一端”進行傳播,借助蔣林、王冰冰等知名記者對內容進行傳播。

在當前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主旋律敘事應該盡量避免傳播載體單一的特點,要實現多元化的傳播路徑。只有持續提升相應的融合傳播力,構建起多元立體傳播體系,才能使主旋律報道達到最優的傳播效果[2]。舉例來講,在傳統媒體方面,他們在展開深度報道時往往會更具優勢,而在新媒體方面它們的傳播內容以及方式則更加符合時代要求,也更容易被受眾所接受,傳播方式相對靈活,內容較為新穎,這樣就使得觀眾的范圍相對較廣。

(四)弘揚時代主旋律,正確引導輿論

就新聞媒體而言,其主要的職責在于弘揚主旋律,并由此達到傳播正能量的效果,對廣大新聞工作者來說,這也是必須肩負起的重擔。在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過程中,媒體是重要橋梁,所以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讓主旋律報道能夠成為引導輿論的時代最強音。這種情況下,新聞媒體必須堅持以正面宣傳為主,利用新聞輿論為這個時代凝心聚力,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良好的輿論氛圍和強勁有力的精神支撐。

《今日中國》是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推出的主旋律報道,既總結了100年來我國各方面各領域的成就,也為全國人民在我們黨的帶領下實現下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凝心聚力。

在進行新聞報道時,要立足當下這個時代,反映實際生活,要創新報道的內容和形式,用生動、鮮活的新聞報道感染人、鼓舞人,進一步引導人民群眾。而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更需要善于學習與溝通,時刻銘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且提升自己的新聞傳播水平,接受這份黨和人民賦予的崇高使命[3]。作為新聞工作者的我們應該進一步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做好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

四、結語

如今,主旋律報道不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新聞報道,而應該是在新聞事實的基礎上,讓報道更富于感染力、傳播力。因此“講故事”的方式越來越受到受眾的歡迎,這也對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在進行主旋律報道時,要勇于打破傳統思維束縛,創新敘事手法,用更多元化的表達方式,制作出更加動人、更能與受眾共情的新聞報道。新聞宣傳工作作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有力武器和重要途徑,必須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三貼近”原則,堅持正確引導輿論,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參考文獻:

[1] 王婕.新型主流媒體在主旋律報道中的創新與探索——以人民網為例[J].視聽,2020(04):180-181.

[2] 金波.融合傳播讓主旋律更加響亮——寧波日報報業集團創新融合報道的探索和實踐[J].新聞戰線,2019(13):20-22.

[3] 陳彥伊.守正創新:在眾聲喧嘩中唱響主旋律——以橄欖臺為例談新媒體在主題報道中的創新實踐[J].科技傳播,2019,11(11):58-59.

作者簡介:耿輝耀(1977—),男,山西平遙人,本科,編輯,研究方向:新聞融媒體。

猜你喜歡
敘事學中國故事
敘事學與文體學雙重視域下的小說“三要素”教學模式重構
敘事學與文體學雙重視域下的小說“三要素”教學模式重構
On the using of flashback approach at the beginning of Nettles
講好中國故事的幾個路徑創新
移動互聯時代,如何講好奧運里的中國故事
外宣翻譯研究——基于修辭敘事理論視角下的構想
世界最大童書展,“中國故事”升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