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節鏡輔助下內側髕股韌帶三點重建治療復發性髕骨脫位

2021-10-13 13:08孫凌云
錦州醫科大學報 2021年9期
關鍵詞:關節鏡

孫凌云

【摘要】目的:進行關節鏡輔助下內側髕骨韌帶重建治療復發性髕骨脫位臨床效果的探討。方法:選擇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收治復發性髕骨脫位患者60例,在關節鏡下運用內側臏骨韌重建帶開展治療。結果:除4例失訪患者外,其余56例患者外推恐懼式試驗、髕骨外推試驗結果夠是陰性,無髕骨再脫位患者。術后患者各項評分均高于術前。結論:在復發性髕骨脫位中應用內側臏骨韌帶重建,能夠使髕骨穩定性得到顯著改善,具有術后膝關節功能創傷小、并發癥少、功能恢復快的特點,在臨床中受到患廣泛認可。

【關鍵詞】內側髕骨韌帶重建;關節鏡;復發性髕骨脫位

【中圖分類號】R687.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26-5328(2021)09--01

復發性髕骨脫位指的是髕骨發生2次以上的脫位,該疾病在年齡女性中較為常見[1]。其致病原因主要是軟組織損傷或膝關節骨性結構引起髕骨關節穩定性差,在長期未進行干預的情況下就會發生髕骨反復脫位,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2]。當前臨床中主要應用內側髕骨韌帶重建術進行復發性髕骨脫位的治療,本研究選擇60例復發性髕骨脫位患者進行研究,對內側髕骨韌帶重建術的治療效果進行探討,現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收治60例復發性髕骨脫位患者,其中包括44例女、16例男;年齡范圍16~41歲,平均年齡為(20.5±3.6)歲。術前查體中0°位和屈膝30°位髕骨外推試驗、外推恐懼試驗結果均是陽性。

1.2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至少發生2次髕骨向外側脫位;通過臨床或麻醉下檢查髕骨脫位能夠再現。排除標準:存在關節先天畸形、重度骨性關節炎、高位髕骨者;因其他手術造成髕骨脫位患者;男性Q角度大于15度,女性Q角大于20度;合并其他韌帶損傷者。

1.3方法 麻醉滿意后,詢問并告知麻醉師手術開始,首先標記膝關節骨性解剖標志,確定膝關節各個入路,先經膝關節外側膝眼(前外側)入路,常規按照先髕股關節各間室的順序探查膝關節各個間室。全面檢查膝關節內情況,有無ACL、MCL、PCL、LCL、半月板等損傷,如有游離體,行游離體取出,對于髕骨外側支持帶過緊伴有以及髕骨明顯外傾患者,采用關節鏡直視下進行髕骨外側支持帶有限松解術(不可松解過重,以免不穩的出現)。外側支持帶松解完畢后行關節鏡下關節屈伸觀察。然后行MPFL重建,取髕骨內上緣縱切口,長約5cm,沿著髕骨內側緣逐層切開,直到髕骨附麗點并盡可能保留股內側肌斜頭的髕骨止點(注意保護關節囊層完整)。此時可以見到新鮮或者陳舊髕骨內側緣的撕脫骨折痕跡,清理骨折端后髕骨側新鮮化,選擇重建MPFL的髕骨止點(髕骨橫徑中點和髕骨內側緣中點,術中適當調整為了達到解剖復位),髕骨側采用單骨性隧道聯合股四頭肌肌腱內側頭肌性隧道固定異體肌腱在髕骨側的附著點(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使用帶線錨釘加強固定髕骨側隧道口處韌帶),在髕骨內緣中上1/3處用4mm空心鉆做出橫形隧道于髕骨橫徑中點穿出(長約2cm),然后定位MPFL在股骨側的附著點,在股骨內上髁上方,內收肌結節下方切開3-4cm,逐層暴露出收肌結節,克氏針定位并套用空心鉆頭至適當深度,分離膝關節內側軟組織結構,制備髕骨內側至股骨止點軟組織隧道,制備移植物肌腱,用超強縫線編織縫合兩端,用引線將移植物一端引入髕骨側隧道,U型折返,自股四頭肌肌腱內側頭穿出,將移植物兩端通過軟組織隧道到達股骨止點(股骨收肌結節與內上髁之間)。如果存在殘留的MPFL,移植物應置于MPFL深層,克氏針引導定位移植物,重建完成后將MPFL殘端與移植物縫合加固,此時需要進行等長性評估。將移植肌腱捆綁于克氏針導針上,屈伸膝關節觀察肌腱止點位移情況,位移應小于5mm,否則提示股骨隧道位置不準確,需要重新調整,無位移即用7mm空心鉆做出骨性隧道,深3cm,將1枚帶眼導針引入股骨隧道后拉緊,用直徑7mm,長25mm可吸收螺釘固定肌腱于股骨隧道。術中通過髕骨外上入路插入關節鏡觀察,防止髕骨內側脫位或者內側髕股關節間隙高壓,同時再次全范圍屈伸膝關節,檢查髕股關節屈伸情況,明確在該過程中是否有彈響或跳動,以保證膝關節屈伸活動范圍不受影響,同時對移植物張力及長度進行檢測??稍诮认リP節施加同樣大小橫向平移作用力進行對照。最后用擠壓螺釘固定移植物,逐層縫合,美容縫合皮膚切口。對于術后,視患者恢復情況定,決定需要支具保護的時間,大約至少4周。于術后第3-5天進行康復鍛煉,這要根據患者能夠耐受為度,可開始進行適當直腿抬高以及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輕度主動屈膝鍛煉,這也對于預防下肢靜脈血栓有一定幫助;然后0度到90°行屈曲活動,這一般在術后3-4周進行。本組病例為行單純MPFL重建或(和)髕骨外側支持帶松解術、游離體取出術的患者,根據患者恢復情況,一般約術后4-5周可完全負重,約3個月后視患者恢復情況適當活動(可慢跑和輕度體育活動)?;颊咭话阍谛g后5-6個月股四頭肌肌力基本恢復正常,其中膝關節屈伸活動范圍也基本恢復正常水平,可以逐步過度到完全體育活動[3]。

1.4隨訪 在手術后1、3、6、12、20個月開展隨訪活動并提供康復訓練指導,最后一次隨訪過程中檢查髕骨、膝關節穩定性,開展膝關節評分和髕骨關節評分。并指導患者主觀評估肌力檢測、膝關節活動度、外推恐懼試驗、髕骨外推試驗、髕骨異?;顒?、髕骨關節摩擦感。

1.5評分標準 膝關節評分主要評估半月板損傷、膝關節相關韌帶、其他膝軟骨疾病程度,評分項目共八個,其中95~100分為優、84~98為良、65~83分為中、小于65分為差。評分低于70分者具有較嚴重的膝關節功能障礙。髕骨關節評分主要評估髕骨關節結構和功能,包括主觀癥狀和功能限制項目共13個,總分為100分。評分越高代表患者功能障礙越輕。

1.6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所有調查數據采用SPSS21.0版統計軟件進行整合處理,采用()表示計量數據,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計數資料的對比運用X2檢驗,運用t檢驗計量資料比較,組間數據對比差異顯著時以P<0.05表示。

2結果

60例復發性髕骨脫位患者中4例患者失訪,其余患者術后未發生髕骨再脫位,膝關節穩定,髕骨外推恐懼試驗和外推試驗結果均為陰性?;颊呦リP節基本能夠正常進行屈伸活動,患者術后膝關節評分、髕骨關節評分均高于術前,P<0.05。具體如表1。

3討論

在維持髕骨穩定中內側髕骨韌帶發揮重要作用,所以內側髕骨缺陷或損傷是造成復發性髕骨脫位的主要因素,當前臨床上治療該疾病的主要方法就是關節鏡下內側髕骨韌帶重建[4]。本研究中,60例復發性髕骨脫位患者中4例患者失訪,其余患者術后未發生髕骨再脫位,膝關節穩定,髕骨外推恐懼試驗和外推試驗結果均為陰性?;颊呦リP節基本能夠正常進行屈伸活動,患者術后膝關節評分、髕骨關節評分均高于術前,P<0.05??梢?,在復發性髕骨脫位中應用內側臏骨韌帶重建,能夠使髕骨穩定性得到顯著改善,具有術后膝關節功能創傷小、并發癥少、功能恢復快的特點,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5]。

參考文獻:

[1]韻向東,夏亞一,吳萌等.重建內側髕股韌帶治療復發性髕骨脫位[J].中國骨傷,2019,25(2):124-127.

[2]王小虎,尹崽,焦強等.自體半腱肌肌腱移植雙束重建內側髕股韌帶治療復發性髕骨脫位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6(5):622-624.

[3]任逸眾,韓長旭,賈巖波等.自體腘繩肌腱重建內側髕股韌帶治療復發性髕骨脫位:中期隨訪評價[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9,(42):6822-6826.

[4]李冰,趙德偉,王衛明等.關節鏡輔助下小切口重建內側髕股韌帶治療創傷性復發性髕骨脫位[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9,27(4):307-309.

[5]馮超,王玉琨,張建立等.大收肌腱移位重建內側髕股韌帶治療兒童復發性髕骨脫位初期效果分析[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2019,33(6):429-433.

猜你喜歡
關節鏡
中醫輔助對退行性骨關節病關節鏡術后康復的治療效果
關節鏡下肩袖修補術后聯合針灸治療肩袖撕裂的效果分析
關節鏡微創技術治療膝關節骨創傷的臨床效果觀察
物理療法合康復訓練對老年膝關節炎關節鏡術后關節腫痛的效果評價
關節鏡下射頻消融系統對急性膝關節損傷臨床治療效果評價
創傷關節鏡下手術治療脛骨后側平臺骨折的療效分析
關節鏡技術在膝關節炎診治中的應用
關節鏡下規避骺板“8”字法縫線固定治療急性兒童前交叉韌帶脛骨止點撕脫性骨折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行關節鏡治療中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
關節鏡在膝關節滑膜軟骨瘤病診治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