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研究述評
——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分析

2021-10-19 12:35侯凱升
文化學刊 2021年7期
關鍵詞:熱點聚類詞匯

侯凱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013年12月30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明確提出:“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盵1]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2],標志著這一思想正式寫入中國共產黨的權威文獻,也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自這一概念提出以來,學術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下簡稱“兩創”)進行了較為廣泛地研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本文采用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對 “兩創”研究進行綜述:一方面,運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使用CiteSpace對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提高文獻收集的全面性和研究結論的客觀性;另一方面,通過精讀和梳理文獻,對研究現狀進行深入分析?;谏鲜龇治?,描述“兩創”研究的整體概況;分析研究的熱點主題;展望研究的未來發展方向。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研究的整體概況

為提高研究綜述的科學性、直觀性、嚴謹性,本研究以中國知網(CNKI)為數據源,以論文主題為檢索條件,兼以“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期刊來源類別選中CSSCI,共檢索到234篇論文,經人工篩選,剔除文摘、會議紀要以及與研究主題無關的文章,選定202篇有效論文作為研究對象。運用中國知網的計量可視化分析功能,分析選定的有效論文,對“兩創”研究的整體概況做出描述。

自“兩創”這一概念提出以來,研究這一領域的學術論文數量不斷增加,理論研究成果較為豐碩,逐漸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統計有效論文各年度的發表數量(見圖1),“兩創”研究的論文數量總體呈現出先逐步上升,后略有下降的趨勢。依據這一趨勢,可將“兩創”研究的發展歷程劃分為三個階段:萌芽誕生階段(2014—2016年)、迅速發展階段(2017—2018年)、日趨成熟階段(2019年至今),當前此領域的學術研究已經進入日趨成熟階段。

圖1 “兩創”研究論文發表年份分布情況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研究的熱點主題

為確定“兩創”研究的熱點主題,運用文獻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對相關論文進行分析。首先基于關鍵詞共線分析確定影響較大的關鍵詞作為熱點主題研究的支撐材料;其次基于關鍵詞聚類分析,初步確定熱點研究主題的備選核心詞匯;最后通過精讀論文和人工篩選,最終確定“兩創”研究的熱點主題。

(一)基于關鍵詞共線分析的研究熱點梳理

論文關鍵詞對文章主題具有高度概括性,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應當選取“兩創”論文的關鍵詞作為熱點主題研究的直接分析對象。運用CiteSpace對關鍵詞進行可視化分析,將分析結果繪制成關鍵詞共線圖譜(見圖2),便于直觀地了解關鍵詞的頻率和中介中心性?;谖墨I計量學的理論,關鍵詞的熱點程度與關鍵詞的頻率和關鍵詞的中介中心性密切相關,但關鍵詞的頻率及其中介中心性并非呈正相關。因此在分析“兩創”研究的熱點主題時,綜合考慮關鍵詞的頻次和中介中心性,最終選取“文化自信”“傳統文化”“習近平”“新時代”“兩創”“文化傳統”“古為今用”“理論創新”等關鍵詞,作為熱點主題研究的支撐材料。

圖2 關鍵詞共線圖譜

(二)基于關鍵詞聚類分析的核心詞匯歸納

在關鍵詞共線分析的基礎上,通過聚類分析,對所有關鍵詞進行主題劃分,剖析關鍵詞間的內在聯系,并對關鍵詞網絡進行深入解讀,便于更加科學、直觀地把握“兩創”研究的熱點主題。運用CiteSpace對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將多個緊密聯系的關鍵詞劃定為一個聚類,依據清晰美觀的實際需要對生成后的圖片進行微調,繪制成關鍵詞聚類圖譜(見圖3)。分析顯示,S=0.9365>0.3,Q=0.7061>0.5,均高于參考值,說明聚類結構顯著,關鍵詞聚類圖譜中的聚類能較好地反映“兩創”研究的熱點主題。通過聚類分析,得到7個聚類:#0傳統文化、#1習近平、#2文化自信、#3新時代、#4文化傳統、#5“兩創”、#6傳承,這些聚類為確定研究熱點主題的核心詞匯提供了重要參考。

圖3 關鍵詞聚類圖譜

(三)基于文獻定性研究的熱點主題篩選

在關鍵詞共線分析、關鍵詞聚類分析等定量研究的基礎上,對文獻進行定性研究,通過閱讀聚類中的論文,對照本文的研究主題人工篩選上述聚類。將研究范圍過大、幾乎包含“兩創”研究領域和與“兩創”研究領域完全重合的聚類剔除,故去除#0傳統文化、#3新時代、#4文化傳統、#5“兩創”四個聚類。最終確定“習近平”“文化自信”“傳承”為“兩創”研究熱點主題的核心詞匯。

精細閱讀上述三個核心詞匯的相關論文,將核心詞匯調整補充為完整的研究熱點主題。首先,以“習近平”為核心詞匯的論文中,學者主要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兩創”的重要論述展開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對“兩創”的基本內涵作出界定。如李維武通過辨析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中“文化”的基本概念,較為完整而準確地解讀“兩創”的基本內涵[3]。因此“習近平”這一核心詞匯對應的研究主題為:“兩創”的重要論述與基本內涵研究。其次,以“文化自信”為核心詞匯的論文中,學者主要將有利于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作為“兩創”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如吳增禮、馬振偉認為,“‘兩創’發展戰略契合了文化自信的時代呼喚”[4]。因此“文化自信”這一核心詞匯對應的研究主題為:“兩創”的價值與意義研究。最后,以“傳承”為核心詞匯的論文,其主要研究內容是“兩創”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雙百”“二為”等理論概念的關系,如王新剛認為,“兩創”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體系建設的基本方法論原則”[5]。因此“傳承”這一核心詞匯對應的研究主題為:“兩創”的理論定位研究。綜上所述,“兩創”研究的熱點主題為:重要論述與基本內涵研究、價值與意義研究、理論定位研究。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研究的未來展望

通過對相關研究的計量分析和文獻梳理,可見“兩創”研究發展迅速,理論研究成果較為豐碩。但這一研究領域尚有較大發展空間,其中有待解決的主要問題包括:重復勞動依舊存在,創新性不足;政策宣傳較多,學理性不足;抽象論述偏多,應用性不足。因此應當從以下三個方面進一步推動“兩創”研究的發展。

(一)推陳出新,提升研究的創新性

學術創新是學術的生命,失去創新的學術將永遠徘徊不前。當前“兩創”研究領域仍存在蹈襲前人、新瓶舊酒等創新不足的問題,應該發掘新的研究主題,運用新的研究方法,提升研究的創新性。一方面,應當繼續挖掘“兩創”研究下新的研究主題。當前“兩創”研究的主題有:重要論述研究、基本概念研究、理論定位研究、發展歷史研究、問題挑戰研究、主體研究、對象研究、策略研究、路徑研究、意義研究等,還應該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挖掘新的主題。另一方面,創新研究方法。當前“兩創”研究主要運用定性的研究方法,應注重運用定量的研究方法,提升材料搜集的全面性和材料分析的客觀性。

(二)潛心鉆研,提升研究的學理性

“兩創”來源于重要講話和政策文件,但不能止步于講話與文件,必須不斷提升“兩創”研究的學理性,實現由政策文件向理論體系的轉化。首先,應當增強研究的系統性和完整性,進一步澄清“兩創”的前提假設和理論邊界,將各研究主題下的研究成果依據一定的邏輯有機整合,形成較為完整的“兩創”研究理論體系。其次,應將“兩創”研究置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架構下,探究“兩創”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其他內容的相互關系,厘清“兩創”在理論架構中的定位和價值。最后,應當拓寬研究視野,基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結合專業學科的研究視域,運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對“兩創”進行研究,使“兩創”研究的學理性為各學科所公認。

(三)腳踏實地,提升研究的應用性

“兩創”既是嚴謹科學的思想理論,也是具體可行的政策方針。開展“兩創”研究,本質上是為了推動“兩創”實踐的發展,因此應當不斷提升“兩創”研究的應用性。首先,應當收集真實材料。運用問卷調查、半結構訪談等手段,了解“兩創”實踐的現實狀況,掌握人民群眾對“兩創”理論的認同程度,將“兩創”研究與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實際相結合。其次,應解決現實問題。通過田野調查,了解“兩創”實踐中的問題與挑戰,強化研究的問題意識,針對文化資本流動不暢、文化產業發展不足等現實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最后,提出現實對策。在研究“兩創”的路徑和策略時,切忌大而泛地空談,而應該立足中國共產黨、各級政府、各類經濟組織、教育科研工作者等不同主體的實際情況,提出有針對性、行之有效的具體對策。

猜你喜歡
熱點聚類詞匯
熱點
本刊可直接用縮寫的常用詞匯
一些常用詞匯可直接用縮寫
基于K-means聚類的車-地無線通信場強研究
本刊可直接用縮寫的常用詞匯
熱點
結合熱點做演講
基于高斯混合聚類的陣列干涉SAR三維成像
基于Spark平臺的K-means聚類算法改進及并行化實現
基于改進的遺傳算法的模糊聚類算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