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統計學“課程思政”教學實踐

2021-10-19 16:49陳秀莉馬勇
課程教育研究 2021年5期
關鍵詞:生物統計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陳秀莉 馬勇

【摘要】在課程思政的理念下,對生物統計學課程的教學進行改革與探討,對推動課程思政所面臨的問題進行探析,梳理生物統計學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將思政資源融入課堂。

【關鍵詞】生物統計學 ?課程思政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5-0039-03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等教育思想中曾提出“大思政”格局的構建,是實現我國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科學的必要環節,作為高等院校應該去積極落實習總書記的教育思想,努力樹立“大思政”的教育新理念,深入理解“大思政”的新格局[1]。為此,許多高校提出了“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建設全課程育人體系的全新思路,探索構建大思政工作新的格局,努力形成新的“大思政”環境氛圍,在教學過程中將育人工作貫穿始終,全體教師都參與到育人工作中,從全方位實現育人。

一、生物統計學課程推動課程思政所面臨的問題

生物統計學是用數理統計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釋生物界的各種現象和數據資料的一門科學,從而從大量、普遍存在的偶然現象中揭示出真實的規律性。生物統計學在生物學、農學、林學、醫藥、衛生、生態、環保等領域已有廣泛應用,是生命科學中一門十分重要的工具課。生物統計學概念多、公式多、表格多、作業多、問題多。受傳統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的影響,首先,教師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創新不足,教師只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沒有與學生的興趣和生活實踐充分融合起來。其次,雖然引入了課程思政,但理科老師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學習,對于課程思政理論知識不系統,講起來有些吃力。第三,教師面臨教學和科研兩大任務,完成學校規定的工作量以外,還有大量的科研任務,因此,對于老師來講很少再有大量的時間系統學習思政知識。從學生層面來講,首先,學生缺乏思政學習的意識。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只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記憶,沒有對專業課中的思政內容進行深入的思考。其次,學生缺乏積極參與的興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只是被動地學習。第三,學生課業負擔較重,學生們疲于應對各門課程的考試,四、六級的考試,教師資格證的考試,有的同學甚至還有雙學位的考試,這樣學生很少能靜下心來去學習。學生認為思政的內容,專門的思政課老師已講過,專業課老師再講思政內容,學生會有厭煩情緒。

二、鉆研教材,精心梳理生物統計學課程中的思政元素

作為一名專業課教師,應從多方位、多角度去分析和發掘課程中隱含的思政素材,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巧妙地融入課堂。在老師的引導下,把書本知識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去思考、去探討,達到思想上的內化和升華。在課堂教學中,要變教材體系為教學體系,結合社會熱點、焦點問題,激發情感力量,教師要在專業課中尋找有關聯的工匠精神、愛國情懷、社會職責、專業素養、文化自信等要素[2]。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精心設計內容,主動利用MOOC、翻轉課堂等網絡教學形式。例如在講統計學軟件時,S-Plus、R軟件、Minitab、STATISTICA、Eviews、GAUSS、FORTRAN、MATLAB等許多使用的軟件都是國外研發的,可以讓學生感到我國計算機的發展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讓學生感覺到危機感,激發他們努力學習,增長自信,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學內容中的思政融入。在介紹“誤差計算”時,可以給同學們介紹剛剛建成的京張高速鐵路。京張高鐵,是中國大陸第一條首次采用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設計時速為350公里的智能化高速鐵路,也是世界上第一條高寒、大風沙環境的高速鐵路,其設計時速最高達350公里每小時。例如唯一采用盾構法施工的清華園隧道,極高風險隧道草帽山隧道的建設,隧道潛埋段較長,埋深較淺,風險等級較高。清華園隧道穿越城市核心區域,地層非常復雜,地面上高層建筑物較多,地下還有很多城市重要管線,建設難度相當高。京張高鐵從自主設計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進水平,從時速35公里到350公里,京張鐵路線見證了中國鐵路的飛速發展,同時也見證了我國綜合國力的偉大飛躍。鐵路建設者,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充分發揮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先鋒精神,緊緊圍繞公司總體發展思路和發展戰略目標,為祖國鐵路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讓學生明確“中國路”“中國港”“中國網”“中國橋”等背后的每個平凡人所做的貢獻和犧牲,鼓勵同學們掌握真才實學,為國家富強做出自己的一點貢獻。鼓勵他們苦練本領,報效祖國[3]。作為當代大學生應當學習中國建設者們的工匠精神,學習那些偉大建設者的大國工匠精神,為新中國的建設努力學習,激發同學們的愛國意識和愛國情懷[3]。

思政內容的融入也不是每節課、每個章節都要有思政的融入,而是在可以結合的知識點上進行靈活的融入。特別是一些較為關鍵的定理或者典型案例中,在介紹正態分布知識點時,以社會、自然界為實踐背景思考,以正態分布圖形曲線及面積分布圖的表面特征,以正態分布的本質為基礎,去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分析其中的哲學內涵,歸納出以下幾點主要內涵:正態分布啟示我們需用整體的思維觀點看待事物,要看到事物的主要方面,還要看到它的次要方面,不僅要看到事物積極的方面還要看到消極的一面,要看到事物前進的一面和落后的一面。其次,正態分布發展的特點告訴我們,事物發展大都是累積和漸進的,漸進的發展道路是事物發展常態。通過正態分布的學習,正態分布論是科學的方法論,亦是科學的世界觀,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工具之一,對學生理論的學習和今后的實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以正態哲學觀點認識世界,能更好地認識世界的本質及規律,有助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正確認識發生在周圍的形形色色的事物,從而做出正確的分析和判斷。

在講“逆概率”知識點時,以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的事情為例,例如銀行是如何評價小李的信用的呢? 計算小李連續幾(四)次還款后的信用P(B/A)?

通過以上五步利用全概率和逆概率的計算,我們得知小李按時還款,他的信用是上升的,否則,如果他有一次不按時還款,他的信用會下降。通過這個例題我們告訴學生要講誠信,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再比如我們用貝葉斯公式分析“孩子與狼”寓言故事中,村民對這個小孩可信度是如何下降的,記A={小孩說謊},B={小孩可信},不妨設村民過去對該小孩的評價為P(B)=0.8,并假定P(A/B)=0.1,P(A/B)=0.5首先用貝葉斯公式來求P(B/A),即小孩第一次說謊之后村民對他可信度的改變,具體如下:

此時村民已認為該孩子的可信度P(B)=0.444.

再來分析小孩第二次撒謊以后,村民對他可信度的改變:

此時村民已認為該孩子的可信度P(B)=0.138.

如此低的可信度導致小孩第三次真的遇到了狼求救時,村民沒人去救他的惡果。該案例通過一個寓言故事前因后果的科學分析,用到了概率計算中的重要公式貝葉斯公式,對增進學生學習的興趣有一定的幫助。這個例子對我們實際生活有很大的啟發:某人的行為會不斷修正其他人對他的看法。從這個例題我們可以看出,貝葉斯公式是與人類的認知心理相符,教育同學們做人、做事要講誠信,樹立誠實守信的道德品質,才能在社會發展中立足。

還有一個關于聊天問題的一個實例,日常生活中同學們經常會碰到:某聊天用戶中女性占三分之一,男性占三分之二。女性在聊天時,備注真實性別的比例為四分之三,而男性聊天時,備注其真實性別的比例為二分之一?,F有一男生,隨機選取一名標注“美女”的人與其聊天,試求對方真的是女性的概率有多大?

我們假設A:用戶信息顯示為女性,B:用戶為女性

P(B)=1/3 ? ? ?P(A/B)=1/2 ? P(A/B)=0.95

通過以上計算,對方真的是女生的概率僅是0.43,通過逆概率的計算,我們警告大家聊天有風險,交友需謹慎??偟膩碇v,貝葉斯定律通過先驗和條件概率的結合,可以綜合已有過往人類對一個領域的知識和更新的數據,來不停改進人類的認知。簡單說就是,某人的行為會不斷修正其他人對他的看法,貝葉斯不僅是一種方法論,更是一種世界觀。

三、課程思政的實施建議

首先,要針對專業課教師開展富有針對性、示范性的“課程思政”教學指導,形成常態化的集體備課制度,通過集體備課,加強與其他學科思政課程的聯系。

其次,教師要改革教學方法,主動挖掘專業課中的思政元素。這要求教師改變以往的教學習慣,對每一節課的內容重新做教學設計,從思政角度更加全面系統地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使課程內容多元化,專業課堂教學要根據自身課程特點,提煉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深化課程內涵,將社會責任、科學精神、創新意識等元素巧妙融入到課程中,全面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在講“概率”一章時,將數學史引入到課堂的教學中來,在數學史的講述中,學生可以看到數學發展的曲折,數學家們的艱苦漫長奮斗,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統計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而塑造完善的人格。

第三,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建立與課程考核相配套的獎勵機制,鼓勵學生組成學習小組,積極參與老師的課堂教學。教師改變傳統教學方式,采用新型教學方法,能夠讓枯燥乏味的課程煥發生機[3]。如采用情景模擬與角色體驗、翻轉課堂等方式,能夠促進學生參與和思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或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建設混合式教學課程,將網絡、課堂及實踐三者緊密結合,不僅能夠擴展課程內容,也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四,打造網絡信息平臺。包頭師范學院結合學校特點,構建了泛雅平臺,為師生搭建起了高效的信息化的數據平臺,學生有問題可以直接在網上和老師實時互動,同學之間也可以發起討論。學生可以通過電腦端、手機端隨時學習,學生們可以實時互享信息,老師們可以隨時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動態。這樣,大大加快了協同育人的速度[4]。

第五,與時俱進,自我提升。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進步,信息更新換代飛速發展,高校教師要想更好地立足講臺,講好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將思政內容融入其中,這就對高校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5]。要想更好地立足講臺,就應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不斷做好自我提升與發展,教師本人要有堅定的信仰和崇高理想。作為教育的主體,要提高政治素質和理論水平,首先教師要做到對專業有真知灼見,對于國家的戰略需求和相關知識有所認識,只有這樣才能將思想教育和專業知識相融合,將思想政治教育鮮活化,進而在學生的腦海里落地生根,與時代發展相接軌,善于了解新資訊,提升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結論

在講授生物統計學專業課知識點過程中,始終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核心目標,提高教師的政治水平,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優化課堂管理,發掘課堂內涵,精心做好課堂設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要義融入到專業課的知識點中,從而幫助和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發揮生物統計學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的教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思想得到升華,實現學校教師在講授專業課的同時,達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孫建平,朱東岳.淺析思政元素與專業課程融入貫通的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8

[2]王海威,王伯承.論高校課程思政的核心要義與實踐路徑[J].課程教學,2018(7):32-34

[3]李曉婷.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思考與探索[J].山西能源學院學報,2018(6):39-41

[4]宋珍珍.高校專業課教學的“課程思政”建設方法初探[J].黃河之聲,2019(22):64

[5]楊云莉,劉立義.“課程思政”背景下的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24):186

作者簡介:

陳秀莉(1973年11月5日-),女,漢族,黑龍江哈爾濱市雙城縣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微生物學。

猜你喜歡
生物統計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Excel在《生物統計學》二項分布概率計算中的應用與探討
Excel在《生物統計學》配對設計t檢驗中的應用與探討
水產類生物統計學課程特色建設與教學改革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導向的高職單片機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微課時代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注重統計思維培養與應用為主導的生物統計學課程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