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蠶業高質量發展 促進海安蠶桑轉型升級

2021-10-22 09:31戎世芳黃俊明
蠶桑茶葉通訊 2021年5期
關鍵詞:小蠶蠶業桑園

戎世芳 黃俊明

(江蘇省海安市蠶桑技術推廣站 226600)

海安市是國內聞名的優質蠶繭生產基地和享譽世界的現代絲綢之鄉。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經過了四次大規模發展,海安的蠶桑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特別在1981—2010年期間海安蠶繭產量連續30年在江蘇奪冠。海安先后被授予“中國繭絲綢生產基地”“中國優質繭絲生產基地”稱號。近年來,由于養蠶勞動力逐步老齡化、環境污染加劇、養蠶風險加大、行情跌宕起伏、經濟效益下降、科技進步緩慢和機械化水平不高等因素影響,桑園規模逐年減少,桑園布局分散。

為落實2020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結合海安市蠶桑產業特點,海安市委市政府決定把發展高質量蠶桑繭絲綢產業作為今后3年工作重點,圍繞優質桑園種植5 333.33hm2目標,組織開展擴桑穩桑行動,全面推進蠶業轉型升級,促進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

1 轉型升級的行動指南

以六部門聯合印發《蠶桑絲綢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為指針,以“全國一流優質繭生產基地”為戰略目標,圍繞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切實推進穩桑擴桑工作,以現代蠶桑產業園區建設和蠶業家庭農場建設等新型主體培育為抓手,以省力化、自動化、智能化蠶桑機具推廣使用為關鍵,加強典型示范培植,切實增強蠶業內生動力,扎實推進基地提升、主體培育、科技創新、服務優化和品牌創建“五大工程”,加快推進蠶桑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推動蠶桑產業現代化進程。

2 轉型升級的重點舉措

2.1 提升現有產業基礎,推動蠶桑生產標準化

2.1.1 穩定和恢復桑園面積

以海安墩頭鎮、大公鎮、南莫鎮等里下河片區和現有蠶?;貫榉€桑擴桑重點,減少插花田,圍繞蠶桑專業村和重點村落實行穩桑擴桑任務,其中2020年新栽桑任務333.3 3hm2、2021年400.00hm2、2022年600.00hm2。經統計,2020年海安市栽植新桑344.00hm2,其中育71-1品種桑243.26hm2,草本桑100.73hm2。

2.1.2 改造提升優質豐產桑園

鞏固提升優質豐產桑園基地,以實現連片種植、改善桑園結構為目標,進一步調整優化桑園布局,對歷史上形成的插花田,通過土地流轉承包經營、以桑穩桑擴桑,實現填平補齊,促進桑園連片栽植,建立標準化、優質豐產的桑園體系。到2022年,海安市66.67hm2規模的蠶桑專業村達到20個以上;全市33.33hm2的蠶桑重點村達到40個以上。

2.1.3 建設現代蠶業示范園

在海安市內科學選擇宜桑宜蠶地區,采用“五統一”模式,即統一流轉土地、統一桑園布局、統一基礎設施建設、統一蠶室建設標準、統一發包經營,高標準建設桑園連片26.67 hm2以上的現代蠶業示范園。園區內桑樹品種以育71-1和草本桑搭配,栽植比例是4∶1。示范園內桑園發包給單體規模0.67~1.33hm2的養蠶專業戶和1.33~3.33hm2的蠶業家庭農場經營。條件好的村集體出資建設蠶室,增加物業租賃收入。如雅周鎮的張莫天村新建現代蠶業園區1個,通過招標形式出租,以每667m2桑園850元承租給當地絲廠老板經營管理。2020年全市共創建現代蠶業示范園區5個。

2.2 普及新品種新技術,推動蠶桑生產現代化

2.2.1 引進推廣適合機械化種養的桑樹新品種

大力推廣粵桑11、粵桑51、桂桑優12等適合草本化栽培的桑樹新品種,配套栽培、養殖技術設備,形成機械收割、標準化共育、軌道養蠶、自動上蔟、機械化采繭的新型蠶桑經營模式。2020年,全市栽植以桂桑優12為主的草本桑100.73hm2,當年收割2次,養蠶320張,產繭11 200kg,產值443 520元。

2.2.2 引進推廣高產強健蠶品種

以優質高產強健為目標,在改良和保護現行推廣的當家蠶品種基礎上,推廣適應本地氣候環境條件的蘇優、蘇超系列和菁松×皓月等高產強健蠶品種。在春蠶期間穩定使用菁松×皓月蠶種前提下,夏秋蠶全面推廣使用高產強健蠶品種,2020年夏蠶全部飼養781×7532品種1 550張;中秋蠶在李堡鎮、大公鎮北凌片以及墩頭鎮等地試養云夏3×云夏4夏秋品種4 010張;晚秋蠶全部飼養云夏3×云夏4夏秋品種4 398張。云夏3×云夏4齡期短,食???,眠起齊一,上蔟快而齊,發病少,產量高,收入高,深受蠶農們歡迎,適合海安地區秋季飼養。

2.2.3 新建高標準稚蠶共育室

為了方便園區內養蠶專業戶和家庭蠶業農場小蠶集中共育,在現代蠶業示范園內配套建設一座單期共育規模在300張以上的標準化稚蠶共育室。共育室建筑面積200m2,具有良好的保溫保濕條件,使用自動加溫補濕設備,應用全自動或小蠶飼育成套設備,配套相應的疊式蠶具,并配備專業小蠶共育人員,實現了養好小蠶一半收的成效,也幫助解決周邊分散農戶小蠶共育的難題。

2.2.4 全面推廣蠶桑生產機具

加大電動桑剪、植保無人機、草本桑收割機等省力化機械設備推廣普及力度,提高蠶業機械化裝備水平。試點成立植保、蠶室消毒等蠶桑社會化專業服務組織,開展桑園植保、蠶室消毒等服務,逐步提高蠶桑服務專業化能力。

2.2.5 示范推廣桑園蠶室復合經營

總結推廣各地桑園和蠶室復合經營的經驗做法,對新栽桑園和新建蠶室充分利用,堅持蠶桑為主業,積極開展桑園和蠶室的復合經營。蠶室空閑時間可共育70d的速成雞和速成鴨,全面提高綜合經濟效益。

2.3 強化基礎支撐保障,推動蠶桑生產專業化

2.3.1 完善服務體系,提升服務能力

完善蠶技推廣體系,提升市蠶桑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和區鎮農技服務中心專業技術保障能力。每區鎮配備一名事業性質專職蠶桑技術員,蠶桑專業村和重點村配齊專職蠶技員。開展多種形式蠶桑技術培訓,新建養蠶專業戶和蠶業農場主參培率100%,其余蠶農年參培率達到80%以上。大力推進蠶桑產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由繭絲綢龍頭企業牽頭,實行統一蠶品種、統一蠶種預訂、統一種養技術、統一蠶繭收烘、統一品牌銷售的“五統一”服務,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

2.3.2 加強蠶桑政策性保險,為產業穩定提供保證

全面覆蓋蠶桑政策性保險,做到養蠶生產應保盡保。探索蠶桑政策性保險向桑樹、蠶室蠶具等險種延伸。優化保險勘查理賠服務,為蠶業生產提供保障服務,提高產業抗風險能力。

2.3.3 嚴格市場監管,構筑安全生產環境

以蠶桑、稻麥產業協調發展為目標,全面落實各類生產經營主體、部門和區鎮的糧桑雙防雙保安全生產工作責任,突出綠色防控示范,推進農藥減量增效,規范糧桑用藥,切實杜絕因農業治蟲對蠶桑生產造成的影響,確保蠶期飼養安全。

2.4 做大做強產業鏈,推動蠶桑生產產業化

2.4.1 培育新型蠶業經營主體

為加快海安市蠶業現代化步伐,提高蠶桑生產效率,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培育蠶業適度規模的家庭農場,重點培育桑園面積0.67~1.33hm2的全程機械化種養的養蠶專業戶和1.33~3.33hm2的蠶業家庭農場,形成高效規?;s化經營的現代蠶業體系。鼓勵、引導蠶桑重點村村干部、繭絲綢相關企業職工、退休農技和蠶桑專業人員等各類人才帶頭創辦蠶業農場,為穩住蠶桑產業健康發展起到示范作用。2020年全市新增蠶業家庭農場56個,新增全程機械化規?;B蠶專業戶10戶。

2.4.2 創新蠶業生產經營方式

鼓勵、支持農化企業、農機專業合作社、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等各類人才投身蠶桑產業,開展代耕代種、代收代養、小蠶共育、統防統治等市場化和專業化服務,有效實現各種生產資料的集約高效利用,減少環境污染,提升栽桑養蠶生產效率,提高繭絲綢產品質量和綜合效益。

2.4.3 健全完善聯農富農機制

加大項目資金爭取和整合力度,加快扶優做強一批管理規范、運營良好、聯農帶農能力強的蠶業龍頭企業。鼓勵龍頭企業推廣“建場組社聯農”“公司+基地+蠶農” “鎮企共建基地”等利益聯結模式,通過訂單農業、保護價收購、股份合作等形式助農增收,不斷增強龍頭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意識以及蠶農栽桑養蠶的信心和積極性。

2.5 出臺優惠獎勵補助政策

對建成的現代蠶業示范園,年初申報,年終由市組織專項驗收。驗收合格的,海安市政府按照每年800元/667m2的標準,實施土地流轉費補助,連續補助3年;對與老桑新連片達到1.33hm2以上(單體新栽桑0.06hm2以上)新栽桑,或單獨新栽桑1.33hm2的,每667m2獎勵農戶400元;在高效規?,F代蠶業示范園內年內建成的單體規模0.67~1.33hm2的養蠶專業戶,每個獎勵1萬元;對年內新建規模在1.33~2.00 hm2的蠶業家庭農場,每個獎勵2萬元,2.00~2.66hm2每個獎勵3萬元,2.66~3.33hm2每個獎勵4萬元, 3.33hm2以上的每個獎勵5萬元;對投資開展蠶桑機械化研究并產生良好的示范和帶動效應的組織和個人,經過認定,根據實際情況予以獎勵;對本市居民出資購買價格6萬元以上的無人機、建立桑樹植保專業合作社,年內為蠶農開展桑樹病蟲害專業飛防的達到26.67hm2以上,經過驗收每臺一次性補助2萬元;對桑園面積0.13hm2以上的農戶購電動桑剪的,每臺補助500元;對新建面積200m2、設備配套齊全,年共育能力300張以上的小蠶共育室,在投入生產后,經過驗收,一次性獎補20萬元;對年小蠶共育規模達到200張以上的共育室,經驗收后獎勵共育專業戶每年3 000元;對年小蠶共育規模達到100張以上的共育室,經驗收后獎勵共育專業戶每年1 000元。

3 轉型升級的典型示范

3.1 全齡草本桑養蠶機械化

洋蠻河街道按照“因地制宜、相對集中、適度規?!痹瓌t,創新發展“基地建設標準化、桑樹栽培草本化、桑葉收割機械化、小蠶共育智能化、大蠶飼喂軌道化”新型養蠶模式,實現了滾動多批次養蠶的工廠化養蠶模式,促進了蠶桑產業穩定發展。2020年年初,品建村楊桂余流轉土地6.80hm2,年租金1 050元/667m2,租期6年,注冊海安杰錦蠶桑養殖場。2020年4月初新栽桑園4.80hm2,其中桂桑優12號草本桑4.13hm2,育71-1品種桑0.67hm2。新建高標準小蠶共育室4間,配套切桑機1臺,小蠶自動加溫補濕器6臺。新建養蠶大棚1 200 m2,投資1.5萬元配套軌道自動輸送平臺,計劃2021年再建1棟大棚。為提高桑葉采收效率,投資2.8萬元購進1臺草本桑收割機,投資2萬元購進1臺桑葉運輸機,目前,農場已投入資金超40萬元。2020年中、晚秋蠶共養蠶35張,產繭1 225kg,蠶繭產值約4.9萬元,實現了當年栽桑、當年產出、當年收益,成為頗具特色的新型蠶業家庭農場。

3.2 家庭農場自動上蔟采繭一體化

海安群益蠶業農場位于全國蠶?!耙淮逡黄贰笔痉洞宕蠊側阂娲?0組,現代栽桑養蠶技術和新型機械養蠶配套設施的應用,加速了現代蠶業建設的步伐,達到省時、省力、快速高效、節本增收的產業發展目標,為推進蠶桑產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該農場總規模2.08hm2,桑園面積1.85hm2,新栽桑面積1.04hm2;桑樹品種為育71-1、粵桑11;建成高規格鋼架現代大蠶飼養棚舍,棚舍面積800m2;采用大蠶飼養機械給桑設備、大蠶飼養條桑切碎葉枝分離設備、采繭機、新型方格蔟及自動上蔟升降設備、條桑收割機、施肥翻土一體機、電動剪枝機、自動降溫等現代機械設備;一期可養蠶20~25張,全年可養蠶4~5期,預計年667m2產繭在160kg以上,平均667m2桑產值超過7 000元。

3.3 小蠶標準共育室智能化

海安紅軍家庭農場位于南莫鎮磚橋村25組,桑園面積8.00hm2。 2020年積極響應海安市委市政府擴桑三年行動號召,新擴桑園2.67hm2,新建智能化標準小蠶共育室一座,建筑面積220m2,裝有1臺半自動小蠶飼育成套設備,配有600只疊式蠶具,采用恒溫恒濕自動控制系統,每期可共育小蠶300張。2020年中秋已經投入使用,共育小蠶156張,共育65戶。切實解決了本園區及周邊蠶農小蠶共育難的問題,減少了周邊散戶小蠶共育的勞力,提高了蠶繭產量和質量,對推進蠶桑穩步發展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3.4 現代蠶業示范園集成化

雅周鎮張莫天現代蠶業示范園是全市首家示范園區,重點圍繞經營組織化、裝備智能化、生產標準化、要素集成化、特色產業化目標。園區的總面積80.00hm2,2020年首期建設20.00hm2,新栽桑面積16.00hm2,其中育71-1品種桑4.00hm2,桂桑優12號草本桑12.00hm2。引進鎮域繅絲企業海安宏新制絲有限公司進駐,實施村企共建共管。園區內組建蠶業家庭農場2家,養蠶大戶15戶,形成“行業企業+農場+養蠶戶”的發展模式;建成標準化小蠶共育室860m2、軌道養蠶大棚3 500m2、自動上蔟室1 080m2、蠶沙無害化處理池2座,應用物聯網智能監控、草本桑收割機、桑園管理多功能打草機、自動上蔟、軌道式喂葉裝置、水簾式空調、木制方格蔟及高效采繭器等一系列省力化新技術新成果。

4 結語

蠶桑產業是海安的傳統產業、品牌產業、富民產業、生態產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以“科技興蠶桑、產業強蠶桑、生態立蠶?!眲摻ㄒ幠;Q桑生產基地,集聚發展新型經營主體蠶業家庭農場,帶動種、養殖農戶生產的集約化生產,并通過強化基地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逐步形成技、貿、工、農一體化的經營模式,逐步實現蠶業科技研發功能、生產功能、孵化培育功能、生態功能,帶動海安市蠶業結構調整,提高蠶業的運行質量和效益,扎實推進蠶桑產業轉型升級,以產業興旺帶動鄉村振興步伐。

猜你喜歡
小蠶蠶業桑園
《四川蠶業》編輯部有關版權聲明
重視桑園管理 強化養蠶基礎
攀西蠶區小蠶共育質量的提升措施
計算機視覺技術在蠶業生產中的應用進展
桑園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
《四川蠶業》編輯部有關聲明
淺談現代高標準桑園建設與管理
四川蠶業2021年總目錄
淺談種繭育夏伐桑園的冬季管理
切料機助力小蠶人工飼料育快速推廣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