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養結合護理模式對多病共存老年患者自護能力及生存質量的影響

2021-10-26 01:17羅小瓊
康頤 2021年12期
關鍵詞:自護能力生存質量老年患者

羅小瓊

【摘要】目的:多病共存老年患者應用醫養結合護理模式在自護能力與生存質量方面的影響價值。方法:樣本數據來源于我院2020年1月-12月收錄的78例多病共存的老年患者,將患者平均劃分至兩個組別,即39例對照組(常規護理)、39例實驗組(醫養結合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自護能力評分、生存質量評分等指標。結果:在自護能力評分、生存質量評分指標中,實驗組數值遠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多病共存老年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時,于常規護理模式中加用醫養結合護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以及生存質量,依照護理人員的叮囑開展自我護理,從而加強機體功能的康復,實現生活質量的提升,使患者盡快恢復至正常生活。

【關鍵詞】醫養結合護理模式;多病共存;老年患者;自護能力;生存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2.004

Effect of combination of medical care and nursing mode on self-car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multiple diseases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combining medical care with nursing mode in self-car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multiple diseases. Methods:The sampl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78 elderly patients with multiple disease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0.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 average, namely, 39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care) and 39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mbination of medical care and nursing care). The self-care ability score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scores of self-car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coexistence of sick elderly patients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mode to add with the medical nursing mod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self-care ability and life quali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ursing staff told to conduct self care, to strengthen the body function recovery, realiz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make the patients recover to normal life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combination of medical and nursing nursing mode; Coexistence of diseases; Elderly patients; Self-protection ability; Quality of life

老年患者的身體機能日益衰退,常合并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各種慢性病變,身體免疫力以及抵抗力較差。多病共存是老年患者常見現象,臨床常會伴發偏癱、失語、感覺異常等癥狀表現,生活自理能力較差。臨床為了有效降低多病共存老年患者的致殘風險,不僅需要通過藥物控制患者的病情發展,同時還要采取科學有效的護理管理來樹立患者良好的自我護理能力,醫養結合護理模式與常規護理模式相比,更加關注患者心理、生理、精神等多方面的需求,護理內容具有全面性、系統性的特點[1]。本文為了探究多病共存老年患者采用醫養結合護理模式在自護能力、生存質量方面的影響價值,將常規護理模式作為對照,現將報道整理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病例樣本來源于我院診治的78例多病共存老年患者,入選的所有患者資料均在病歷檔案中完整收錄,且患者在此次研究中自愿簽字。排除智力殘缺、精神障礙等神經系統病變、重大器質性病變、溝通障礙、中途退出實驗、無法配合此次研究的患者數據。將78例患者均等分為兩組,39例對照組中男性與女性分別為21例、18例,年齡分布在62-81歲,平均年齡(70.86±3.71)歲,39例實驗組男性與女性分別為22例、17例,年齡分布在61-80歲,平均年齡(71.01±3.8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相似性(P>0.05),可開展醫學對比實驗。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入院后均以相應的護理模式進行干預,實驗組的護理模式具有常規性,主要是對住院的多病共存老年患者進行定期的病情觀察,若患者出院,則要叮囑患者按時服藥、按時復查,針對患者存在的疑問點予以解答。

實驗組所配合的是醫養結合護理模式,本文在研究方法上將該部分內容作為重點,具體如下。

1.2.1 環境護理

患者在住院過程中居住的病房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心理舒適度,所以在布置病房環境時應該確保其具有干凈、溫馨、整潔的特點,為了避免患者產生環境陌生感,應該在平時交流中注意觀察患者的喜好,以其為依據準備相應的日用品以及房間裝飾物,如在患者病房環境中也要配置飲水機、電視機、雜志等生活設施,給患者家的感覺。除此之外,在多病共存的影響下,許多患者存在行動障礙,這時在病房環境中應該確保日用品的擺放方便患者取用,并且要定期將地面上的垃圾、水漬清理干凈,以免患者在行走時出現摔倒這一不良事件。另外,在患者居住的病房內,護理人員應該在掌握患者興趣愛好以及文化程度的基礎上,盡量安排與患者志趣相投的其它患者進行共同居住,使患者在彼此交談中轉移生活重心,以愉悅的心理狀態度過住院時期[2]。

1.2.2 心理護理

多病共存的老年患者多以慢性病為主,這些患者病程周期較長,不僅要實施長時間的治療,并且慢性病所帶來的各種癥狀會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受到上述因素的影響,患者在疾病期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不良情緒,只是每位患者負面情緒的嚴重程度不同,面對患者的負面心理,護理人員應該加強患者的心理支持,評估每一位患者的心理狀態,之后應用合理的言語溝通技巧幫助患者進行負面情緒的疏解。調查發現,多數老年多病共存患者認為疾病治愈難度大,從而失去治療信心,產生一系列負面情緒,這時在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時,可以告知患者疾病可以通過有效的自我管理以及用藥進行控制,并且通過相應的肢體功能康復鍛煉,不適的機體癥狀也會得到改善,可以逐漸恢復至正常的生活。除此之外,護理人員可以通過注意力轉移來防止患者將重心集中在病情上,若可以指導患者平時聽一些自己喜愛的音樂、播放自身感興趣的視頻,并且也要鼓勵子女定期去看望患者,給予患者更多的照料,這時患者就會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從而消除自身的負面情緒。

1.2.3 飲食護理

多病共存老年患者的身體機能衰弱,為了提高機體免疫力與體抗力,需要通過飲食指導所給予的營養來加強身體能量供應,從而加強患者機體素質。護理人員應該每隔30天進行一次體質量測量,依據測量結果進行飲食計劃的調整,在這一階段患者應該告知患者科學飲食的重要性,一般情況下應該給予患者富含營養、能量的低鹽、低脂飲食,糖尿病患者也要減少糖分的攝入,若患者存在進食障礙,無法有效吞咽食物,應該給予患者適量的流質食物,并且在患者進食過程中應該極具耐心,以免患者對進食出現嚴重的排斥、逆反心理[3]。

1.2.4 運動護理

多病共存老年患者在病情恢復后應該科學制定康復計劃,在計劃中規定運動時間、運動內容、運動強度等全面、細致性的內容,如患者伴發肢體活動障礙,平時在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時,應該致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平時可以開展自主吃飯、穿衣、如廁的訓練。針對肢體殘疾的活動應該鼓勵患者自主進行肢體鍛煉,力所能及的做一些生活自理活動,若患者缺乏自主活動能力,長時間癱瘓在床上,這時護理人員應該對患者進行定期的體位變動,并在患者受壓部位予以按摩,從而有效預防各類并發癥的出現。除此之外,部分多病共存老年患者可以進行正?;顒?,針對這部分患者在運動計劃中可以叮囑其進行1小時的有氧鍛煉,并且組織患者開展有氧操、散步等自主運動,若患者感覺到疲勞,可以在活動中進行適當的休息,具體應該依據患者的實際病情來制定活動方案以及活動量。另外,在運動護理過程中可以組織多病老年共存患者進行下棋、打太極等娛樂活動,使得患者的老年生活更加豐富。

1.3 統計學方法

本文所示的自護能力評分、生存質量評分等指標數值均需輸入到SPSS.23軟件中實施處理工作,兩種指標所表示的是的計量資料,開展t檢驗,最終結果表現形式為±標準差,組間數據的差異性比較依賴于P值,臨界值為0.05,臨界點之下說明組間有差異存在。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評分對比

實驗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遠在對照組之上(P<0.05),數據資料見表1。

2.2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對比

實驗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的數值更高(P<0.05),數據詳情見表2。

3 ?討論

在人口老齡化社會背景下,多病共存老年患者人數與日俱增,其合并的并重類型具有多樣性,如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腦出血、慢阻肺等,多種疾病會嚴重危害患者的機體健康以及生存質量,所以當前應該加強臨床護理干預,樹立全新的護理理念,開展醫養結合護理,通過環境護理、心理護理、飲食護理、運動護理等一條花完善的護理流程,加強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綜上所述,醫養結合護理模式對多病共存老年患者自護能力以及生存質量具有積極的影響,因此值得進一步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時景,王雪榮,杜敏.關于醫養結合護理模式對多病共存老年患者自護能力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49):142.

[2]李紅瓊.醫養結合護理模式對多病共存老年患者自護能力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科學養生,2021,24(1):242.

[3]于正芳.醫養結合護理模式對多病共存老年患者自護能力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養生保健指南,2019,(5):358.

猜你喜歡
自護能力生存質量老年患者
糖尿病住院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與健康行為的相關性分析
糖尿病患者自護能力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
PICC標準護理對置管患者自護能力和質量的效果分析
腹腔鏡治療老年胃十二指腸穿孔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觀察
早期康復訓練在急性腦卒中患者生存質量改善中的價值探討
社區在冊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影響因素分析
圍術期全期護理對肛腸外科患者術后康復及自護能力的影響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