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急性心力衰竭的重癥護理干預措施及其效果

2021-10-26 01:17隗茂麗
康頤 2021年12期
關鍵詞:急性心力衰竭應用效果

隗茂麗

【摘要】目的:明確急性心力衰竭的重癥護理干預措施,并分析其臨床應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對象全部選自本院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據收集階段實施護理干預措施不同進行分組,收集于實施常規護理干預、重癥護理干預措施階段患者分別納入對照組和觀察組,對比不同護理模式干預效果。結果:護理干預后,觀察組6min步行距離、LVEF指標優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死亡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重癥護理干預應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護理中,可改善其心功能,提高救治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值得借鑒。

【關鍵詞】急性心力衰竭;重癥護理干預;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2.001

【Abstract】Objective:To define the sever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of acute heart failure and analyze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Methods: 8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heart failure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9 to October 2020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 the collection stage. The patient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severe nursing intervention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intervention effects of different nursing mod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6min walking distance and LVEF index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mortality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sever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acute heart failure can improve their cardiac function, treatment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acute heart failure; Severe nursing intervention; Application effect

急性心力衰竭通常是由心臟功能突發異常所致,發病率較多的為急性左心衰,以急性肺部水腫或心源性休克為主要臨床癥狀,患者常感覺呼吸困難、神疲乏力,屬于臨床危重癥之一。心力衰竭是多種心臟疾病的終末期,通常起病迅速且突然,此類患者病情較為復雜,患者身心負擔較重,加之預后質量極差,因此發病后需進行及時且有效的救治[1]。救治同時實施必要護理干預措施,是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提升其依從性、確保治療效果的關鍵。本次研究對本院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救治同時輔以重癥護理干預獲得滿意效果?,F將護理方法及研究結果做如下報道。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全部選自本院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據收集階段實施護理干預措施不同進行分組。納入患者均經臨床證實符合急性心力衰竭疾病診斷標準,臨床癥狀包括呼吸困難、神疲乏力、體液潴留等,患者及家屬對此次研究知情并于同意文件上簽字確認;為確保研究順利開展,將合并惡性腫瘤患者、血液或是免疫系統疾病患者、傳染病患者、精神異?;颊?、不具備溝通或是理解能力者排除。觀察組,26例男患,17例女患,年齡區間為46-75歲,均數值(61.24±3.01)歲;對照組,27例男患,16例女患,年齡47-77歲,均數值(61.39±3.21)歲。以上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具有同質性,符合對照研究標準(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收集階段患者救治過程中實施常規護理:規范開展各項護理措施,提升干預有效率;進行簡要疾病宣教,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及異常情況,發現后及時匯報并且協助進行處理;嚴格遵醫囑給予藥物及響應處置,并觀察用藥反應;告知治療注意事項,并耐心回答患者家屬問題,及時告知治療進展,安撫患者家屬情緒。

觀察組收集階段患者救治過程中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重癥護理干預,具體方法為:(1)入院后詳細料及疾病特點,患者情況及治療流程后,及時建立靜脈通路,便于迅速給藥;做好搶救準備,具體保護搶救器械和藥物物品等;建立心電監護,護理人員加強巡視,密切關注心電監護情況,從而準確判斷患者心臟情況,可以及時發現異常表現或是并發癥前兆,能夠及時匯報給醫師協助給予有效處理,降低疾病對心功能損傷,為預后改善奠定良好基礎;(2)重視開展心理疏導,及時主動和患者交流溝通,利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解目前患者機體狀況,進行必要心理疏導,緩解緊張和焦慮情緒,并將具體治療方案、搶救措施及治療安全性告知患者、家屬,消除患者和家屬顧慮,使其及早同意搶救方案,以縮短搶救時間,同時介紹治療成功案例堅定患者治療信心;告知不良情緒對疾病的影響,要求保持心態平和積極配合治療;對家屬進行指導,要求耐心照護患者,盡量滿足其合理要求,能夠讓患者感受到親情的關愛,避免情緒過度波動,陪同患者度過最為關鍵的階段;(3)叮囑患者盡量保持半臥位臥床休養,保持病室安靜提升患者舒適度;定時幫助患者清理口腔和皮膚,并指導其正確排便,發生便秘及時給予藥物改善,避免排便用力加重心臟負擔;定期幫助患者翻身,并按摩壓迫位置預防壓瘡;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合理安排飲食,考慮到患者心排血量不足,水鈉排泄能力較弱,胃腸中存在淤血,因此會影響其腸胃吸收能力,因此需要特別關注飲食,注意低膽固醇、低熱量、低鹽低脂,鼓勵少食多餐,為心臟減負;(4)進行用藥指導,詳細介紹藥物種類,服用方法,治療效果,不良反應和預防措施等,用藥前再次核對患者信息,用藥后密切關注患者用藥后具體反應,如有不適需停止用藥,立即通知主治醫生;(5)情況穩定后遵醫囑協助患者進行心臟康復訓練,根據患者情況制定康復訓練方案;(6)出院之前根據患者恢復情況進行宣教和指導,告知攜帶藥物使用方法,要求嚴格遵照醫囑劑量服用;進行居家飲食和運動指導;建立電子檔案定期進行隨訪并記錄康復情況。

1.3 觀察指標和評價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死亡情況。

利用6分鐘步行試驗測定兩組患者護理后出院前6min步行距離。超聲心動圖檢測測定患者護理后心功能指標(LVEF-左室射血分數)。

同時對患者生活質量使用SF-36(健康調查簡表)評價護理干預后分值,該量表由美國波士頓健康研究所研制,在國內已經得到較好的信效度檢驗,量表百分制,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好[2]。

1.4統計學處理

此次研究數據選用統計軟件SPSS20.0進行分析,百分比率(%)表示計數資料,檢驗值為x2;均數±平方差代表計量資料,檢驗值為t,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 護理后患者6min步行距離及左室射血分數指標組間對比

護理前,觀察組6min步行距離(298.86±20.53)m和對照組(300.02±23.41)m對比,結果顯示t=0.244 ?P=0.808,組間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LVEF指數分別為(33.52±3.47)%、(33.67±3.51)%,經計算t=0.199 P=0.843。兩組LEEF指數對比,組間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和對照組6min步行距離分別為(361.43±20.15)m、(330.21±18.36)m,計算結果顯示t=7.510 ?P=0.000,兩組6min步行距離對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間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和觀察組LVEF指數分別為(49.85±5.23)%、(44.13±5.10)%,計算結果顯示t=5.135 P=0.000,兩組LVEF指數均值進行對比,對照組低于觀察組,組間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2.2護理前后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組間對比

護理前,對照組及觀察組生活質量分別為(63.41±3.68)分、(63.50±3.76)分,經計算t=0.112 P=0.911,組間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干預后,對照組及觀察組生活質量分別為(72.69±2.31)分、(78.56±2.38)分,經計算,t=11.606 P=0.000,組間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2.3 患者死亡率組間對比

觀察組1例死亡,本組死亡率%(1/43),對照組6例死亡,本組死亡率%(6/43),計算機結果顯示x2=3.888 ?P=0.049。兩組死亡率進行對比,對照組較高,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急性心力衰竭發病后,合并發生心肌受損情況較為多見,會對患者心臟排血量產生明顯抑制,從而會進一步促進疾病進展。疾病的臨床癥狀主要以身體乏力、運動能力下降、呼吸困難等為主,會明顯降低機體臟器灌輸量[3]。通常情況下,疾病起病驟急,病情嚴重且發展變化快、影響廣泛,不僅會對患者健康存在嚴重影響,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安全。臨床中針對突發急性心力衰竭會開展系統化救治措施,根據情況使用利尿、鎮靜類藥物,并輔以心電監護、吸氧等操作,盡量控制患者疾病進展,確保生命體征穩定,挽救患者生命安全同時重視改善預后情況[4]。鑒于疾病情況嚴重緊急,因此對護理工作要求較高,需要提升護理工作有效性及針對性,有助于鞏固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因素對治療的影響,從而提升救治有效率[5]。常規護理干預措施規范性理想,臨床應用廣泛具有自身優勢,但是主動性及針對性略顯不足。重癥護理干預具有較高的針對性,指的是針對重癥患者所實施的系統及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除了重視疾病和癥狀外,同時關注患者心理、生理等方面的需求,關注生活、飲食和藥物方面進行治療,出院前明確后期注意事項,可顯著提升護理工作有效性、全面性和針對性。臨床中開展此種護理干預措施,可根據患者需求提供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對于提升患者舒適度及依從性具有積極作用,從而有助于鞏固治療效果,確保獲得更為滿意的就診感受。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急救同時輔以重癥護理干預,明確疾病特點和救治情況,及時建立心臟監護,可準確了解患者病情變化或是評價治療效果;及時建立靜脈通路,便于迅速給藥;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心理干預,有助于穩定患者情緒,強化其求生意識,積極配合治療;要求家屬能夠保持冷靜,及時簽署相關文件,提高救治效率,避免延誤治療;對患者進行體位護理,用藥指導,營造良好病史環境,提升患者舒適度;密切觀察并發癥情況,存在異常及時匯報處理;病情穩定后進行康復鍛煉,可促進疾病恢復;出院進行指導,告知居家注意事項,叮囑按時服藥,發生異常及時就診,定期進行隨訪了解患者情況[6]。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心功能指標及6步步行距離均優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死亡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患者救治過程中實施重癥護理干預,能夠在關注疾病同時,重視滿足患者心理、生理等多方面需求,實施切實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有助于提高疾病治療和控制效果,盡量保護患者生命安全及身體健康,避免疾病導致死亡。同時對于改善預后及提升患者生活質量發揮著積極促進作用,可降低疾病造成的不利影響。

總而言之,重癥護理干預應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護理中,可顯著提升護理工作有效性及針對性,對于降低疾病死亡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升其心功能發揮積極促進作用,鞏固治療效果同時改善預后情況,應用價值顯著值得推廣并應用于臨床中。

參考文獻:

[1]盧佳.急性心力衰竭的重癥護理干預措施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4):247-248.

[2]紀武京,郭君.急性心力衰竭的重癥護理干預措施分析[J].人人健康,2020,No.515(6):21-21.

[3]陳云紅,丁永勇.急性心衰病人重癥護理干預措施及效果研究[J].醫藥前沿,2019,9(36):183-184.

[4]孫慧玲.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急救與護理干預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20,v.18(6):338-339.

[5]劉容麗,鄧小超,朱燕梅,等.重癥監護優質化護理干預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臨床醫學工程,2019,26(12):1729-1730.

[6]盧亞萱.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干預措施及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20,v.18(11):231-232.

猜你喜歡
急性心力衰竭應用效果
重組人腦利鈉肽聯合多巴胺治療急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壓療效
急性心力衰竭合并感染患者降鈣素原及C反應蛋白水平變化的臨床意義
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C 語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手術中個性化心理護理在原發性青光眼患者中的應用
健脾扶正湯在晚期胃癌治療中的應用
化療聯合CIK細胞治療卵巢癌的臨床觀察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四肢創傷復雜創面的臨床應用分析
重組人腦鈉肽對心肌梗死所致急性心力衰竭的療效和腎功能的影響
比較急性心肌梗死與急性心力衰竭的血氣指標的差異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