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級中學校本研修實踐創新 助力生命自覺

2021-10-27 00:55劉景菲
黑龍江教育·中學 2021年10期
關鍵詞:校本研修實踐創新生命教育

摘? ? 要:針對傳統的單向輸出式校本培訓,培訓對象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流于形式,結果事倍功半等問題,學校旨在打破傳統培訓形式,將以教師為主體的校本研修作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手段,根據學校資源特色優勢,發揮校長在校本研修中頂層設計和指導作用,從學校和教師實際出發,創新校本研修形式,依托課題,活化載體,提升品質,深化內涵,教師專業素養不斷提高,學生核心素養得到長足發展,促進了學校的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

關鍵詞:校本研修;實踐創新;生命教育

校本研修活動對學校的發展與教師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校本研修對學校的立德樹人質量提升、內涵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在辦學中我們秉承“為了生命自覺”的教育理念,依托學校資源特色優勢,發揮校長在校本研修中頂層設計和指導作用,從學校和教師實際出發,依托《初級中學校本研修探索實踐研究》課題,積極開展校本研修活動,促進了學校的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學校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全國素質教育示范校,教師專業素養不斷提高,學生核心素養得到長足發展,校本研修推動了學校的發展和教師的成長。學校校本研修實踐創新經驗先后在山東、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和黑龍江校長培訓活動上進行專題分享推廣,并在全國校長培訓現場會上介紹經驗。

●研究發展定位,規劃校本研修

在生命教育理念的引領下,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學校辦學水平、師資隊伍、教學質量已處全市領先位置,學??焖侔l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學校發展之初校長帶領學校發展研修團隊對學校的發展定位及阻礙學校發展的主要問題進行了認真的研究與梳理。當時學校教育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對生命本身的漠視扼制了生命成長的內驅力。于是從2006年起我校引入生命教育,并有幸成為首批生命教育實驗學校,在生命教育探索實踐的過程中學校緊抓校本研修不放,最終打開了學校發展的突破口。

學校發展研修團隊在校長的帶領下研究發現當時學校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學校育人理念落后,教師教育觀念滯后。當時學校和教師把搏中考成績作為唯一出口,唯成績論導致育人手段單一、方法粗暴、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學生和教師的生命熱情被消耗殆盡。對此,由學校管理人員、骨干教師組成的學校發展研修團隊在校長的帶領下制定了學校校本研修規劃,并由校長親自上陣,立足生命教育,從理念引領、實踐指導、自主研修、個人反思、團隊研修、專家引領、課題研究等方面跟蹤實施推進。短短兩年學校迅速崛起,教師在校本研修中的表現由最初的抵觸、被動到后來的主動參與、積極融入,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縮短了,效率提高了,教師上課課時減少了,質量上去了,連續8年學??偲骄治涣腥械谝?。學校承辦了全省德育現場會、全國生命教育年會、全國高品質學校建設與內涵發展研討會等,學校的實踐經驗先后被《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報》《黑龍江教育》刊登報道,教師觀念不斷轉變,素養迅速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全面提升,學?!秾嵤┥逃耐緩脚c方法研究》獲得2014年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為了深化生命教育發展內涵,經學校發展研修團隊研究、論證,學校從2016年開始了生命教育理念引領下的智慧教育實踐,并開展了系列校本研修活動,《信息技術支撐下的初中智慧教育實踐研究》獲得2018年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基于問題驅動的校本研修是導致學校發生質變的根本,而校長對學校的發展定位,對校本研修的決策規劃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找準發展需求,創新研修形式

校本研修的落腳點在教育、教學、教研等各個方面,找準發展需求,創新校本研修形式,調動教師校本研修的積極性,確保校本研修的有效性,是校長在校本研修中發揮主導作用的關鍵,也是校本研修能夠堅持開展下去的重要保證。

傳統的校本培訓屬于單向輸出型,培訓對象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因此這樣的培訓常常會事倍功半、流于形式,發現問題之后,學校首先打破了這種培訓形式,將以教師為主體的校本研修作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手段,不斷創新校本研修形式,校長率先垂范,強力推行,強化認識,保證效果。

開發教師校本讀本《尋求教育之道》《尋求教師成長之徑》,以案例反思的形式,引導教師自主閱讀、自我反思、團隊分享。購進大量書籍,組織教師閱讀,定期開展“悅讀書 樂分享”讀書論壇活動。組織教師撰寫教育敘事、教學反思、教育隨筆、教育案例,集結出版,提高教師寫作能力。利用假期,組織教師開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研修活動,通過寫讀書筆記,進行觀影、旅行、讀書感悟分享等研修活動,培養教師的生活情趣,激發教師的學習熱情。

結合教育教學實際開展生命教育、教學案例論壇分享,進行互評、互動研修,提升教師育人理念,提高教師育人智慧。結合班級管理中出現的問題組織班主任教師定期開展主題研修,輪流主持,定向突破,全員參與,互動分享,提高班主任的班級管理能力。開設生命教育大講堂,“文化品鑒、我秀我伴、師德演說、抽簽說課”等環節為教師搭建了展示文化底蘊、理論修養、師德修養、專業技能的舞臺,通過同伴互助式引領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組織教師開展研學活動,激發教師的成長熱情,挖掘教師的成長潛能,在團隊體驗活動中增強了團隊凝聚力,提高教師的育人智慧。在生命教育發展的關鍵階段,抓住“教育部國培計劃—江蘇基地領航校長工程”專家進校調研之機,組織全體教師開展“生命教育探索實踐理念提升大討論”活動,引導教師總結生命教育實踐的得失,思考生命教育發展的未來。

針對中小學銜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組織新初一教師進行崗前培訓。依據組間異質原則把參訓教師分組,通過小組成員共同研習并展示團隊名稱、口號、隊徽、隊歌等組建研修團隊,在一周左右的研修中,組長與組員一起完成施教方案、施政方案、第一次學法指導課設計、第一次主題班會與家長會設計、共同完成團隊體驗活動。校長的理念引領式培訓、副校長的專業指導式培訓、團隊互助研修促使教師快速做好了心理準備、理念方法儲備。鮮明的研修主題,豐富的研修內容,多元的研修形式,激發了教師參與校本研修的主動性,增強了教師的成長自信,增加了團隊凝聚力。

為了解決學科教學中的問題,除鼓勵教師開展課題研究外,還開展了校長點課活動,通過校長點課、教師授課與反思、同伴點評研討,及時解決了教師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為了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除開展常規培訓外,還把駐校講師請進辦公室和學年教師進行基于校情和學情的互動研修。

為增強學校管理團隊的管理能力,每周定期利用兩節課的時間開展團隊主題研修,先后以“生命教育理念深入探索的前瞻與困惑”“如何提升生命教育理論的認知與應用”“信息化在生命化教學和生命化教師成長中的應用思考”“思考信息技術應用 對話智慧管理”“團隊創新管理”為主題開展主題論壇與研修。

●整合校內外資源,提升研修品質

校本研修是本著學校、為了學校,同時也會因為受到學校內部資源的限制而出現校本研修質量不高,視域狹隘的問題。為此,校長的資源整合能力在校本研修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校邀請生命教育專家肖川來校指導。肖川教授進行了如何開展生命教育、如何做一名幸福教師的講座,親自為教師上了一節語文示范課,并和教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給實踐教師以精心輔導;邀請“鉆石人生結構理論”創始人,團隊體驗式生命教育模式創建人劉萬講進校對教師進行體驗式培訓,增強教師團隊合力;邀請東北師范大學理想信息技術學院院長鐘紹春進校培訓,指導教師樹立信息化意識,開展信息化實踐;借力領航校長工程江蘇基地專家進校的契機,針對當下普遍存在的教師專業成長動力問題邀請心理學博士季春梅進行了題為《教師專業發展:心理學何為》專題講座。此外,針對中考策略、學科建設、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教師心理輔導、教師朗讀興趣激發與培養等問題,學校先后邀請雞西市教育學院副院長馬志剛、信息中心副主任趙德龍、市委講師團知名講師曲洪波、播音員于永江進校輔導。

與市直五校共同主辦了六校聯片教研同課異構和課后反思活動,我校教師除展示與現場反思外,每位觀課教師還寫出了反思筆記,通過借助大型活動提高了教師的教研能力,開闊了教師的教研視野。

拓寬研修途徑,開展網絡研修。全校教師100%完成了黑龍江省信息技術網絡研修課程。利用東師理想平臺定期開展網絡研修與教研,通過與東師理想教研專家結對的方式,利用教師立足課堂教學實際的想法,借助教研專家深厚的理論修養與精湛的信息技術,打造精品課例,共享優質資源,同時促進教師信息素養與專業能力的提升。

挖掘校內優質資源,實現團隊發展。依托“教育部卓越校長領航劉景菲校長工作室”“生命教育工作室”“名師工作室”,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研修活動,充分發揮名師團隊的示范引領作用。開設名師講壇、名師課堂,進行師徒結對,開展主題研修和課題研究,促進生命教育內涵建設,實現生命化教師隊伍團隊發展。以學校信息化應用骨干力量為核心,成立信息化小組,通過課例示范、資源制作、組內研修等方式促進、帶動學校信息化的整體發展。校內外研修資源的整合提升了校本研修的品質。

●培育研修文化,深化研修內涵

校本研修的終極目標是人的發展,以教師的發展促進學校的發展,最后成全學生的發展。理想的校本研修文化應該是校本研修成為校長、教師、學校成長的一種自覺需要。校長作為校本研修的管理者,在培育校本研修文化的初始階段,首先要有建設校本研修制度能力,以制度保障校本研修活動的順利開展。為此,我校制定了《教師專業發展套餐制》《教師梯次評價細則》《優秀教研組備課組考評細則》《教師專業發展培訓學分管理辦法》等制度,為教師的專業發展與校本研修搭建了平臺。同時,激勵性評價的應用也促進了學校良好研修氛圍的形成,當然,我們深知在培育校本研修文化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課題研究探索中我們逐漸認識到準確分析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急需解決的問題和教師的成長需求是校本研修的入口,它決定了校本研修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強校長校本研修領導力的培訓,提高校長校本研修需求的分析力、決策力,學校能更有的放矢地開展研修。通過專業人員運用科學方法幫助學校發現并診斷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學校提供指導性的幫助,更利于促進學校校本研修的深入開展。深化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減輕教師工作負擔,大力營造研修氛圍,提高教師的研究意識和學習意識,讓校本研修形成一種文化,從而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自覺追求。

參考文獻:

[1](美)卡羅爾·德韋克.終身成長[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1-5.

[2]格蘭特·維金斯, 杰伊·麥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7:89-101.

[3]李政濤,傾聽著的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112-139.

[4]汪寧.走向心靈:區域教師發展的“人本化”[EBOL].http://edu.china.com.cn/2020-07/02/content_76229351.htm(2020-07-02).

■ 編輯/李? ? 莉

猜你喜歡
校本研修實踐創新生命教育
基于分享 孕育成長
技術支持的農村教師專業發展
開展校本研修促進教師自在成長研究
引機械創新設計項目入機械原理教學
面向實踐創新人才培養的嵌入式系統教學研究
實踐創新驅動的計算機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分析
淺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語文教學中的生命教育
最美“鄉下人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