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生身體健心健康的成因及策略

2021-11-03 18:20賈曉華
錦繡·下旬刊 2021年12期
關鍵詞:身體健康中學生心理健康

賈曉華

摘要:長期以來,關心中學生成長的熱點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飲食,身體,學業成績以及升學就業等問題上,忽略了與每個中學生發展息息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面對時下中學生問題日益增多,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引起我們認真的重視。

關鍵詞:中學生;心理健康;身體健康

健康是人類文明的象征,是事業成功的基石,是為祖國和為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也是提高中華民族素質的基礎。社會的發展依靠青少年成人后的才智發揮,而健康的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培養合格的中學畢業生,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的天職。

一、中學生身心健康的成因

(一)身體健康方面存在的問題:

1.缺乏體質鍛煉。由于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多數的家庭對子女的呵護過于溺愛,形成了懶惰的習慣,從小缺乏體育鍛煉。

2.認識意識不夠。對于體育健康意識不強,體育課上的積極性也不高,一味的為了上課而上課,失去了體育教育的真正目的。

3.課業壓力過大。多數家長對學生望子成龍心切,給孩子報各種興趣輔導班,導致學生課業量加劇,沒有心情和興趣考慮自身健康和體育鍛煉問題。

4.體育課程很乏味。體育課程教學目標沒有真正落實到體育健康上,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提升學生興趣愛好,激發學生積極熱忱地投入其中。

(二)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1.學習問題。中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面對升學難,就業難,深感前途渺茫,為此,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欲不振,神經衰弱,記憶力下降,思維遲緩,害怕考試等等。

2.青春期的心理。青春期生理變化大,心理發展相對滯后,這一矛盾必然引起他們情緒的不穩定。主要表現為看問題以主觀性為主,做事情具有情緒化,缺乏長久堅持的意志力,情緒易變等。 這些問題的存在,會引起中學生心理壓抑、焦慮和抑郁等情緒的產生。

3.人際交往問題。人際關系緊張,不能與同學正常交往、和睦相處,久而久之,造成情緒上的不穩定,沉默寡言,內心產生壓抑、苦悶,給身心帶來危害。

4.家庭過分溺愛。當今家庭特別是獨生子女家庭對孩子過分保護、溺愛,致使孩子們怕吃苦、怕困難,意志薄弱,依賴心極強,抗挫折能力差。

5.家庭矛盾。不良的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如行為不端的家長對子女的不良示范作用;婚變和離異家庭的不良影響;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孩子交給親人監管;放任、嬌縱或簡單粗暴的家庭教育,加上祖輩的溺愛,使這些孩子自幼養成自私、任性、蠻橫、逞強、孤僻、自卑、唯我至上、冷漠等性格弱點,與群體格格不入。

6.來自社會的不良影響。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社會習俗,使一些學生產生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如格調低下的文藝作品、廣播宣傳;色情兇殺、恐怖淫穢的影視作品。和同學比吃穿、打架斗毆、早戀、逃學、破壞校內外公共秩序等,對自己、對生活采取不負責任的態度,產生消極頹廢的心理,提不起精神學習。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怎樣搞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到有的放矢呢?

二、提升中學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建議

(一)提升中學生身體健康的建議

1.學校要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保證學生每天在校有1時的體育活動時間,讓學生掌握運動能力,養成堅持鍛煉的好習慣,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和堅強毅力,提升青少年的綜合素養,幫助他們增強體質,健全人格。

2.完善學校體育教學資源。學??蛇M一步完善體育場地、器械設施等,為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及課程提供較好的硬件條件;加強對體育師資的培養培訓,提升體育教師的專業能力;樹立大體育觀,鼓勵全校教師都參與到提升學生體質健康的行列中,為學生提升體質健康水平提供智力保障。

3.創新體育教學方式。體育老師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創編出更多的體育活動內容和形式,教學中做到課堂與課后相結合,發展技能與體能相結合,傳授知識與培養意識相結合,增強對學生實行體質健康意識的培養,促動學生健康意識的形成,切實提升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4.開展趣味體育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運動會、文藝會演、演講比賽、知識競賽等等,有不僅可以加強體育興趣愛好,還能加強學生體質健康。

綜上所述,要切實提升學生體質健康,學??梢詮亩鄠€方面入手,其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還是應將創新教育理念融入到體育教育教學中,只有提高有效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懂得體育精神,明白健康的身體對于今后的學業的重要。

(二)促進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建議

1、心理健康,滲透學科教學

每個教師必須牢記“教書”的目的是為了“育人”,從根本上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從教學方式和內容上加以落實,有目的、有方法、有計劃地疏導學生思想,從根本上消除教學對學生的負面影響,使學生從被動變主動,從消極變積極,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這是具有深遠意義的。

2.關愛學生,樹立長遠理想。

首先應充分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經常和學生溝通,對學生的點滴進步予以關注。不吝嗇表揚,培養學生自信心,激發學生積極進取,頑強拼搏的奮斗精神,從而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斗。

3.對癥下藥,重視個別教育。

針對學生不健康心理產生的現象,應細心觀察、分析、定類,找到根源和癥結,根據不同的性格,選取不同方法,談心疏導,質疑、減負、鼓勵及暗示提醒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樹立遠大的理想,確立人生目標。

4.家校合作,加強聯系配合。

充分利用家訪、家長會,對家長進行宣傳教育,或通過家訪互相交流,根據中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遵循教育規律,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舒適的家庭中,在良好的社會環境中健康地成長。

5.心理咨詢,落實健康教育。

學校設立心理咨詢室、心理咨詢熱線電話、心理咨詢信箱、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等,,針對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及知識要求,讓學生從多角度、多場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的心理疾病能夠得到及時治療。

身心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需要,應引起高度重視。家庭和社會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學校更應對學生進行身體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個人都能受到良好的身心素質的培養,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

猜你喜歡
身體健康中學生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中學生原創作文精選
中學生原創作文精選
中學生原創作文精選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歡迎來到《中學生博覽》大型團購會
籃球運動對健康的促進作用研究
小學體育課如何增進學生的身體健康
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