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視域下的中職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2021-11-03 04:21王夢
校園英語·月末 2021年10期
關鍵詞:中職教育英語課堂課程思政

【摘要】中職英語作為職校一門基礎課程,應該堅持立德樹人,將思政教育貫穿到日常英語知識學習中。課程思政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以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新時代的高素質人才。本文探討了中職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可行性,以中職英語第四冊中的“The World is Thirsty”為閱讀課教學設計實例,來進行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及實施,最后對本次閱讀課的課程思政做好反思與總結。希望能夠通過本文的研究來促進課程思政在英語課程教學課堂的滲透,實現有效融合。

【關鍵詞】課程思政;中職教育;英語課堂

【作者簡介】王夢,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

一、 目前中職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及面臨的挑戰

中職院校的學生是一個相對比較特殊的群體,這一學生群體的英語基礎知識掌握較為薄弱,水平參差不齊,并且很大一部分學生缺乏英語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沒有自主學習目標,學習上也是得多且過;有的甚至已經放棄了英語學習,而枯燥的課堂英語教學環境以及傳統的填鴨式灌輸教學方式等使得學生從心理上懼怕甚至厭惡英語學習。如今信息呈現爆炸式增長,對于學生來說具有相當大的誘惑,復雜且難度日益增長的課程學習不符合他們的心理需要,而網絡游戲、盲目追星等娛樂活動更符合他們的天性,這種現象嚴重地影響了職業教育中英語的教學質量,影響了職業技術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因此思政政治教育刻不容緩。為探索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教育界學者紛紛探索將思政教育與學科教育相結合,將其與學生的生活、技能培訓相融合,構建全方位、多維度的思政教育體系,實現學科教育與思政教育并行。

二、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中職院校的思政教育主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只有樹立了正確的“三觀”,才能提高學生的素質,形成健全的人格。然而在中職院校中,往往更加注重學生的就業培訓等專業技能教育,而缺乏對學生人文素質的教育培訓?,F階段,中職英語仍然是我國中等職業教育中極為重要的一門課程,其不僅教授英語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給學生傳遞語言教學背后所隱藏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英語教學和學習仍然是學生全面發展中的重要環節。目前,中職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還是依賴課堂教學,在英語課堂上融入思政元素是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 如何把思政教育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充分實現英語教學的課程思政功能,實現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和思想道德素養齊頭并進成為當前中職教育的重中之重。

三、中職英語閱讀教學中融入思政教學實踐

在中職院校的課程教學中,英語學科是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一方面幫助學生了解英語這一廣泛使用的語言及其背后的英語文化,另一方面通過中外語言和文化的對比實現思想教育?,F以《鳳凰職教英語》第四冊第六單元ReadingB為例,來闡述課程思政的教學實施。

1.教材分析。此次教學內容選自《鳳凰職教英語》第四冊第六單元的Reading閱讀部分。本單元的中心話題是“環?!?,本節課“The World is Thirsty”涉及閱讀能力的培養, 要求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并掌握skimming、sanning、careful reading等閱讀技巧,為其英語閱讀能力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

2.學情分析。授課對象:中職二年級學生。學生教育程度背景:英語基礎知識掌握相對比較薄弱,缺乏理論學習熱情和專注力,未培養學習鉆研精神,沒有學習動機,學習目標不明確,思想態度松懈,學習上得過且過、效率低下。

此次教學,教師通過小組合作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此外,教師設計游戲猜謎等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表達。同時,教師在課前發布相關學習視頻與資料,要求學生對相關教學知識背景進行提前了解,便于在新授課時突破重難點,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3.課堂教學活動。

(1)導入環節。教師設計猜謎環節引導學生進入主題,并給出關鍵句“ It's very important to all the animals and plants. / It's also important to human beings. / It's liquid at room temperature. /Every day you keep in touch with it. /You can't live without it.”。根據教師給出的提示引導學生討論切入主題,并進一步向學生拋出話題“What does water mean to you?”。

【設計說明】首先通過猜謎環節引發學生思考,其次播放與水資源相關的視頻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并引發群體思考,同時利用視頻內容讓學生感受水資源對于每一個人的深遠意義,從而自覺提高節約用水的意識。

(2)讀前活動。教師活動:①呈現圖片,引導學生開展“頭腦風暴”,引發學生思考“What's wrong with the earth?”和“How much of the earth's surface is covered with water?”。 ②讓學生略讀(skimming) 文章并回答問題。

學生活動:觀看圖片并結合課文回答問題,討論得出結論: “75% of earths surface is water and 25% is land”。

【設計說明】通過略讀提升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了解文章主旨,把握課文中心句,為接下來進一步對文章的學習作鋪墊。

(3) 讀中活動?;顒右唬篢he world is thirsty。這一活動的流程為:首先由教師對每個段落的中心句進行展示,學生根據中心句快速瀏覽課文,找到中心句相對應的段落;在學生瀏覽課文過程中對學生給予提示(根據時間節點來尋找匹配的答案);逐個分析學生答案,進行糾錯指正,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理解段落大意;寓教于樂,通過線上平臺發布任務,引導學生學會如何抓取段落關鍵詞,并穿插講解重點詞匯。

【設計目的】此項活動在于重點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具體來說,學生在快速閱讀過程中要學會迅速掌握段落大意,對文章內容有初步和大致的了解;同樣也鍛煉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抓取關鍵詞句的能力,培養其閱讀技巧。此項活動采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更是為了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這都符合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

(4)讀中活動?;顒佣篢he world is thirsty。

任務一: scanning。學生快速瀏覽全文內容,完成習題判斷題。

【設計目的】任務一旨在讓學生了解活動一之后,根據習題內容進行信息檢索,提高學生分辨信息的能力,從而深刻理解文章內容,培養他們的評判性思維能力。

任務二: careful reading。學生認真閱讀全文,并且在初步掌握段落大意的基礎上學會回答基礎問題,教師針對每個段落設置幾個問題,在引導學生掃讀段落后迅速回答問題。

【設計目的】此項任務能夠在指導學生快速閱讀文章的基礎上,訓練學生提煉段落大意的能力,學會對語言知識點的歸納和運用;通過對文章重點內容的提煉和歸納,學生能夠在閱讀時快速檢索信息詞,學會精讀技巧。

任務三:教師給出中文解釋,引導學生在文章中快速找到對應的英文短語。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根據教師的指示找到相應的英文短語,并學習關鍵詞匯短語加以記憶。

【設計目的】通過上述幾項活動之后,學生已經對閱讀技巧、文章大意的理解和概括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和掌握。在學生能輕松提取文中重點詞句并學會歸納總結之后,教師指導學生進行閱讀練習、小組討論,幫助學生對上文中提及的“The world is thirsty”的理解更加深入,從而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其小組合作精神。

(5)讀后活動。任務一:基于學生所掌握內容,教師設置課文的完形填空練習。

【設計目的】對課文內容的梳理和鞏固,測試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掌握情況。

任務二:教師根據文章內容給出關鍵詞,引導學生復述課文內容,并分小組討論匯報。評選最佳小組加以褒獎。

The World Is Thirsty

Distribution: 75%, 3%——in the form /polluted

Shortage: replaced, severe, have a bad effect on

Steps: stop wasting, reusing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推選代表復述課文。

【設計目的】對課文內容進行復述,學生對所學的字詞句進行鞏固與練習,不斷復習內容,強化學生記憶以及學習效果,同時使全班參與度得以提升,也培養了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鍛煉了學生語言組織能力。

(6) 知識拓展。

任務一:提問環節。There is a day called world water day. Do you know what date it is?

任務二:小組討論環節。教師設置兩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How to save water? And What shall we do to save water in our daily life?

【設計目的】本環節是對文章主題的升華,目的在于讓學生已經形成的知識進行遷移,從課文學習中發掘其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從而培養他們在實際生活中的思維品質和思辨能力,幫助學生拓寬視野。與此同時,引發學生思考水資源對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從而自發地去節約水資源,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

4. 課后活動。教師根據課堂學習情況在平臺上發布作業,學生將作業完成之后上傳至平臺交由教師在線批閱。利用線上課堂技術,以同學之間相互問答、師生互動的方式, 引導學生完成布置的書面作業并充分掌握學習內容,很好地實現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

四、 教學成果與反思

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傳統教學為基礎,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此模式下,結合當下“互聯網+”的大環境,采用混合式教學方法(線上+線下教學),課前上傳本節課相關的學習素材、討論內容,讓學生分組討論,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時,英語教師要身體力行,加強自身思政修養。因此,思政教育融入英語日常教學改革,需要每一位教師參與進來,在充分、深度研讀中職英語課程標準基礎上,不斷加深對英語課程性質、目的的理解,拋棄過去傳統的、落后的教育觀念,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并且將創新的教育觀念落實到課程設計中。本次閱讀課一系列活動的設計都圍繞 “The world is thirsty ”這個主題進行,最后在課文的基礎上進行課外知識拓展,使學生在學習語言、掌握技巧的同時提高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促進思政教育和日常教學活動協同發展。

綜上所述,加強英語課程思政建設勢在必行,英語課堂不僅僅局限于對英語知識內容的灌輸與攝入, 教師還可以將思政元素很好地融入日常英語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優秀思想理論的指導與教育作用。因此,在改革英語課程的思政教育理念過程中,教師應堅持“潤物細無聲”的滲透式教育,在教學環節中要充分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展現出思政教育對英語課程的深化教育作用,從而實現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與思想文化素養有效提升,培養有文化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續芳.課程思政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實施[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20(4):66-70.

[2]顏碧宇.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反思[J].中國報業,2018(12):98-100.

[3]史中慧,李艷芳.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實踐及思考[J].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學報,2020(3):124-127.

猜你喜歡
中職教育英語課堂課程思政
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英語課堂的應用研究
我的英語課堂經歷
課程思政下的民辦高職院校師生關系構建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下的民辦高職院校師生關系構建
英語課堂中語用學委婉語的使用研究
對新環境下中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與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職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淺析師愛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
英語課堂常用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