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解讀文本 提升閱讀教學效果

2021-11-03 05:38張彥杰
校園英語·月末 2021年10期
關鍵詞:解讀文本有效教學閱讀

【摘要】閱讀教學除了幫助學生理解語言知識,理解文本信息,更重要的是成為讀者與作者的橋梁。本文從分析常態課存在的問題著手,對比不同課例,提出從語言學習、文本題材、閱讀策略、寫作特點、文化意識度等角度對閱讀文本進行剖析解讀,并以此使閱讀教學不再浮于表面,實現讀者與作者的對話,達到深度領悟文本的效果。

【關鍵詞】解讀文本;有效教學;閱讀

【作者簡介】張彥杰,烏魯木齊市高級中學。

在英語學習中,課本是進行文本分析與解讀的主要載體。這些文本是由不同的文章和段落組成的,只有將這些零散的信息根據一定的脈絡、有條理地組織起來才能使文本的教學生動、有效。如何結合不同的文本、結合不同的解讀點,確定教學目標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最終使閱讀教學呈現出異彩紛呈的特點。教師解讀的角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能否感受文本之美、文本之意,進而與作者有更好的共鳴。因此閱讀文本的解讀應是多角度的,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取文本信息的同時懂得感受、欣賞文本,讓閱讀變成悅讀。

一、常態的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 閱讀教學中的語言點處理重視語言本身。如果教師對閱讀材料不能仔細研讀,那么這些教材就只是些單詞、短語和句式。在閱讀課中,教師常常會一拿到文本,首先會了解文章的概要,然后看看這篇文章中有哪些重點的單詞、短語和句型,如何讓學生掌握這些詞句的使用是老師關注的重點。在講授“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but does it matter”時, 很多教師對該文章的第一感覺是:難懂、晦澀、新詞太多,枯燥無聊,這是因為教師將語言知識學習放在了首位。

2. 閱讀教學中的文本信息處理浮于表面。英語閱讀教學不只要學習語言知識,更要學會信息的處理。所以常態課中,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第一節為閱讀課時comprehension,這節課較少涉及語言點,主要是關于內容的理解,第二節課專門開始處理文章中的語言點;另一種則是在教學時間緊張的情況下,盡量縮短閱讀理解的時間,將時間用于文中知識點的學習。如果對教材沒有進行分析解讀,閱讀課就會變成老師的一言堂的講解,閱讀在課堂上就沒有發生,更不要提理解了。

現以人教版高中英語選修七 Unit2“Robots”中題為 “satisfaction guaranteed”的閱讀文本加以說明。

課例背景:講述某公司試驗機器人Tony 和文中人類女主人公claire之間發生的故事,生動地描述了Tony 賦予人性化的環節,細致地呈現了claire內心對于Tony的情感的不斷變化,體現出科幻小說的獨特魅力。

課例1

Step1 Warming –up

Step 2 Scanning

1.What's Tony's appearance?

2.How did Tony help Claire?

Step 3: Skimming

1.Questions and answers

2.Filling the blanks in the form

3.True or false questions.

Step 4: Post- reading

Discussion: What kind of robots are practical in our life?

從以上設計中可以看出,在讀前、讀中、讀后三個環節看似都處理了文章的信息,但每個環節之間的聯系缺少一個信息鏈,沒有一個主線將這三個環節串聯起來。所有環節問題的設置都聚焦在細節上,沒有體現出對文章主旨的提煉。因為信息的零散也就導致學生無法欣賞科幻小說的魅力。

二、挖掘文本解讀視角,改進教學設計

文本的解讀可以從社會文化、語言學習、文本題材、閱讀技能、寫作特點、文化意識度等角度出發,以實現不同的教學目標。

1. 從社會文化的角度。在學習這篇有關全球變暖的文章時,從社會文化的角度來看,這篇科技文章講述了地球溫度上升的現象和原因,其中包括科學家們對于這種現象是人為還是自然的,以及地球升溫會帶給我們什么后果的爭論。最后文章提出了疑問:對于全球變暖,我們要采取行動嗎?在閱讀中,學生產生了對全球變暖這一問題的進一步認識與思考,并且由此樹立更明確的環境保護意識。從寫作文體看,這是一篇科技說明文,它具有人名多、觀點多、數據多、專有名詞多、難詞多等特點。通過文本的學習,可以讓學生關注科技說明文的特點,從而在閱讀中培養此類文章的閱讀技能。教師換了一種思維和解讀方式,這篇文章的“獨特魅力”就展示在了我們的面前。

通過對比,我們會發現,就閱讀而閱讀的課堂和經過認真研讀文本設計的閱讀課堂會呈現出不同的狀態,學生也會有不同的收獲與體現。這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挑戰,只要教師能花時間與精力去進行一定的文本分析,學生們才能從這個課堂中獲得指引并提高閱讀效率。

2. 從語言學習的角度。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三 Unit 5 “A Trip on the Truth North ”為例,這篇文章為游記,本單元的重點語法為同位語從句。對于這個語法點,很多學生還是存在理解和使用的障礙,因為在漢語中沒有這一語法現象。通常在進行語法教學時老師會通過單個的單詞,如The boy、Tom 等讓學生先了解同位語的概念,之后過渡到句的概念,再進行操練。單純看似乎這種語法教學方式沒有什么問題。但是如果我們研究新課標就會發現,現在的單元教學強調整體性,同時還應該結合主題語境,那么這種設課的方式是不是就與本單元的話題及主題語境無關?那么在進行課文教學時,我們不斷通過提問文中的同位語從句,它們記述了關于加拿大及這兩個主人公旅游的經歷,學生在進行閱讀文本理解的時候就在不斷的使用本單元的語法,將語法的教學在不留痕跡的過程進行了滲透。

3. 從文本題材分析的角度。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四Unit 1 “A Student of Wildlife”、 Unit 2 “A Pioneer for All people”、Unit 3 “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r” 為例, 這三個單元的主課文都是寫人物的,那么從人物介紹的角度就會涉及人物的生平、教育、成就、貢獻等入手。但是這三篇文章有共性又有區別,為什么會這樣?經過認真的研讀,我們發現在學習介紹人物的文本時需要關注作者給他筆下人物的關鍵詞。如在介紹Jane Goodle時,作者用的是 A student(一個學生),因此作者重點關注她是如何在野外研究大猩猩的;在介紹袁隆平時用的是A Pioneer(一個先驅),因此作者關注的是他的成就及如何將自己的研究無私地貢獻給全世界及他的“禾下乘涼夢”;在描寫卓別林時用的是A Master(大師),因此作者就從各個方面來展現卓別林作為幽默大師表現的精湛。這也是閱讀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理解作者態度的一種方法。

“How John Snow defeats King Cholera”是一篇科普文,我們可以從科學研究的步驟帶領學生像庖丁解牛一樣從段來分析文本,設計相應的閱讀任務,比如“What's the problem? What were the stages he took to solve the problem? ”。在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步驟,為他們將來從事科學研究奠定基礎。通過分析題材,幫助學生認識不同的文體,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指導學生有效閱讀。同時還可以把相似的文本進行調整,采取大閱讀的方式,這樣學生對于一類題材的寫作手法就會有深刻的認識與掌握。

4. 從提升閱讀技能的角度。在學習“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時,首先通過閱讀分析標題讓學生預測即將讀到的課文內容及寫作方法;其次根據每段的重點詞的不斷復現,培養學生快速概況段落大意的能力;通過對文本中長句的分析與提問,幫助學生判斷句子的關鍵點;通過段落的信號詞,如First、 then、next等讓學生快速找到生命形成的順序,提升學生快速查找信息的能力。通過不同設問方式,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培養一定的閱讀技能。

仍以必修四第一單元“A Student of Wildlife”、必修四第二單元“A Pioneer of All People”、必修四第三單元“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r”為例,通過讓學生先閱讀標題來思考“What will the text be about? ”,再通過尋讀(scanning)、猜測詞義、細讀、對比等來學習文本的內容,通過相關訓練,讓學生了解人物文本閱讀特點及有關技巧,使學生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得以提升,同時閱讀速度也提高了。同一篇文章的解讀方式也可以豐富起來。

5. 從寫作技巧的角度。以必修三第一單元“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為例,就寫作技巧上來說,我們可以學習其先講個例,再行綜述的“分—總”語篇結構:第一段是講古代節日,接下來四段分類講了現代節日,最后一段則是對節日功能的總結。我們還可以分解到文本中的每一個節日,介紹節日有哪些方面,可以有哪些常用的詞匯與銜接語等,在完成任務中進一步遷移內化知識,從而真正實現以讀促寫、提升閱讀能力的目的。

以必修5第五單元“First Aid for Burns”為例,段落層次非常清晰,第一段總體介紹皮膚的功能;之后是分說闡明如何應對燒傷。文章語言精煉,內容清晰。

6. 從提升文化意識的角度?,F行教材中包含有介紹不同國家文化習俗的文本。以必修4第四單元“Communication, no problem?? ”為例,這個文本介紹了不同國家因為文化的差異導致第一次見面的尷尬。在解讀這個文本時就需要從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角度出發,讓學生意識到雖然現在世界是一個“地球村”,但不同文化還有其自身的特點。聯系中國自身國情,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風俗,在交往過程成我們要尊重彼此的習慣。

選修六第五單元的課文是“An Exciting Job”。通過閱讀我們了解到這是介紹火山學家工作的一篇文章。 “exciting”在這里使用恰當嗎?不是明明很危險嗎?了解西方文化后我們知道,通常西方人都更喜歡冒險刺激,喜歡挑戰一些危險的事物以證明自己的價值。因此在這篇文章中,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的是作者在從事這項危險工作時的興奮??吹竭h處火山噴發的景象會認為是 “fantastic”。 因此在進行文本解讀的過程中,我們有必要跟學生一起討論一下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這樣學生才能更理解為什么作者能把這樣一項危險的工作認為是Exciting,通過閱讀分析,明確依據。

總之,教師的閱讀教學能力及理論知識對文本的解讀有一定的影響。通過深入解讀文本,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如果缺乏對教材的充分解讀,那么一堂課就會失去一個靈魂,教師自身的素養與教學水平也不會真正展現出來。教學相長,這種教和學會讓教師的快速成長,學生在教師精心設計的閱讀課堂提升了思考力。教師充分分析文本后設計呈現的閱讀教學課因為有對某一主題意義的深入思考與探究,使得學生根據教師設置的問題不斷學會思考、深入思考,而不是一個信息的復讀機和搬運工。

參考文獻:

[1]陳玉香.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新探[J].中小學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7):48-50.

[2]丁巖.高中英語教學中不同問題的閱讀指導[J].中小學外語教學與研究(中學篇),2000(2):25-28.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歡
解讀文本有效教學閱讀
淺談高中英語有效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
新理念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
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
加快中職會計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有效性研究
語文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研究
“騎驢”出發在思辨中前行
閱讀教學:“吻醒”文本的過程
切入感知,學生解讀文本的新視角
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構建數學高效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