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語全球化對語言多樣性的影響

2021-11-03 05:38顧藝周佳
校園英語·月末 2021年10期
關鍵詞:民族語言

顧藝?周佳

【摘要】中國加速融入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經濟水平和科技實力迅猛發展,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英語由民族性語言成長為國際通用語言,是英國在工業革命后政治、經濟、軍事層面不斷向外擴張的必然結果。在英語快速傳播的過程中,必然伴隨著本民族語言的機遇與挑戰,甚至受到威脅。本文立足于研究人類語言的多樣性,詳細分析了全球語言尤其是中國語言的生態狀況,為進一步利用好英語的基本語言屬性,同時又兼顧語言多樣性保護工作加以總結。

【關鍵詞】英語全球化;語言多樣性;民族語言

【作者簡介】顧藝,周佳,廣西北海職業學院。

語言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載體,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英語成為國際通用語言。在英語廣泛普及的過程中,交流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如影響非英語國家的語言生態的問題,尤其是少數民族語言,更是受到了巨大的威脅。在此背景下,英語全球化對語言多樣性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并寄希望于關注其所帶來的影響的同時,力爭盡快采取措施,以保護語言多樣性的延續。

一、英語的全球性傳播

目前為止,世界上約有15億人使用英語,其中英國、美國、加拿大、新西蘭等國家以英語作為本民族語言,除此之外還有60余個國家以英語作為半官方語言或國家通用語言,包括尼日利亞、加納、印度和新加坡。這個數字目前還在增加。如1996年,盧旺達宣布給予英語國家官方語言地位。在各國的外語教學中,英語享有的優先地位超過法語、德語、俄語、西班牙語和漢語。在100多個國家,英語被列為外語教學中的第一外語。還有更多的國家準備將英語列為外語教學中的第一外語。一個具有象征意義的例子是,1996年,曾為法國殖民地的阿爾及利亞開始用英語取代法語作為外語教學中的第一外語。據統計,20世紀90年代后期世界上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即12至15億人能講流利的英語或能熟練使用英語。追溯歷史,英國最先爆發工業革命,自此開啟了全世界的商品輸出和全球貿易的發展,英國不斷擴張,擁有遍布全球的殖民地,隨著而來的是英語的全面推廣。二戰后美國的快速崛起,進一步鞏固了英語的世界地位,并最終形成了以英語為主導地位的國際貿易。英語在促進世界交流的同時,也對語言的多樣性提出嚴峻的挑戰。

二、語言多樣性的必要性

1.保護和促進語言多樣性有助于促進人類發展。保護語言多樣性可以有效保障各族群相互交流,使其在基本的公共服務、健康教育、社會融入方面享有平等機會,避免出現歧視、失業等社會不公平現象,也有利于消除貧困,造福于人類的發展。文化交流是以語言交流作為首要前提條件的,語言文化交流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世界各國、各地區語言文化各異,價值觀念不同,語言交流有助于各國、地區之間相互了解、彼此認識,從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同時,在外來語言的不斷影響下,如果沒有做好本土語言生態的保護,進而出現消極對待母語,降低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失去傳承本土文化的興趣,降低國家凝聚力,甚至拋棄自己的母語、國家認同,最終導致地區語言、文化的消亡,并不利于人類文明的可持續發展。

2.保護和促進語言多樣性有助于維護文化生態。語言是當地人民智慧的體現,是對地域文化的一種傳承。語言的消亡必將伴隨著特色文化、生態、歷史等知識的消失。語言作為文化、歷史的載體,其多樣性維護對于歷史、考古、人類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語言的消亡也必然伴隨著文化的消亡。

不同語言文化使用者因其在教育背景、社會生活以及經濟發展中并不同步,故可通過語言使其爭取相對平等的權利,增加瀕危語言、少數民族語言及方言者平等和優質就業的機會,以此推動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3.保護和促進語言多樣性有助于構建和諧社會。人類作為社會型生物,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語言交流作為底部支撐的,通過口傳文化、宗教民俗和節日慶典等活動,增強了群體之間的文化認同,以創建更為平和、包容的和諧社會。

語言文化交流在通言、通訊、通識、通情、通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各國、各民族、各文化之間對和諧社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解不同,因此表達方式各異,但通過語言文化交流,可以引領方向,增信釋疑,求同存異,攜手共建和諧社會和人類命運共同體。

三、英語全球化對語言多樣性的影響

1.弱勢語言面臨挑戰。目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使用者不足百人的語言定義為處于瀕危境地的語言。世界上現存逾6900種語言,使用規模千差萬別。據語言學家估計,現存的逾6900種語言,其中一半正處于瀕臨消亡的危險境地,到2050年,這一半語言將會徹底消失,平均每個月就有2種語言消失。美國著名語言學家克勞施(Krauss)在反復考查各種數據之后作出推斷,目前世界上6000多種語言中,有40%-75%是瀕危語言。到21世紀末,將有4000種語言不再有人使用。

隨著英語全球化的影響,本土語言在外部沖擊下,尤其是使用人數較少的弱勢語言、瀕危語言,受其影響首當其沖,面臨更加危險的境地。 “人類文明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姹紫嫣紅之別”,若任由這種現象發展下去,將導致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遺失殆盡,遺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研究早期英語的發展便可以得出結論,英語現在的主導地位是以犧牲凱爾特語為代價的;印第安語也由原來的2000多種語言,淪落到現如今的155種。世界上部分本土語言在本就已經瀕危的情況下,不斷遭受外部海量英語信息的沖擊,使用人數驟減,在未來會受到更嚴重的挑戰甚至消失。

2.破壞其他語言的純潔性。語言的誕生有其特定的環境因素,具備特定區域性和唯一性,也是一國的文化象征。英語目前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同語文、數學同為三大主課之一。同時,伴隨著中外經濟交流的日趨頻繁以及海外學成歸國的“海歸”越來越多,英語已經開始慢慢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工作場景中,越來越多地出現中英穿插式語句,如:你有什么Qusetion都可以提出來呀;我今天很tired了,明天我再把paperwork交給你吧;等等。

漢語作為目前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同時漢字也是目前仍在使用的唯一的古老文字,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若是繼續讓英語的語法、詞匯和漢語混合使用下去,最終的結果有可能改變漢語的語意和用法,進而導致漢語體系混亂。同樣面臨語言純潔性的威脅的還有其他非英語母語系國家。

3.本土民族文化傳承受阻。語言文字是文化的基礎要素和鮮明標志,是文化傳承、發展、繁榮的重要載體。語言作為一種符號,是民族身份認同的“根”。每個民族的文化傳承都是以語言文字來表達的,自身的獨特文化也只有發展于自身的語言可以表述清楚,這也是語言文字所代表的文化“姹紫嫣紅”的特色。毫無疑問,世界語言生態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沖擊,并急劇惡化?!罢Z言死亡加速”與“英語全球化”以及“因特網成為第三交際媒介”同被列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改變全球語言生態的三大語言變化趨勢。而英語全球化導致本民族文化的傳承受阻和枯竭,某種程度上磨滅了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削弱了民族文化意識,進而去認同其他語言文化。而民族自信心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集中體現,增強民族自信心表現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思想素養、心理狀態和自我認知,是精神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始終奮發有為的力量源泉。保護和尊重本民族的語言和文字,以及以此為載體的中華文化,是民族和諧、社會團結的保證,也是民族平等、各民族和諧相處的基本要求。

四、結語

綜上所述,英語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國的語言生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維護語言的多樣性,尤其保護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化,有利于實現各國、各民族文化和諧共生的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馬夢君.論英語全球化視野下語言生態環境的構建[J].山西青年,2020(3):124.

[2]周佳.英語全球化時代語言生態與語言多樣性的維護[J].廣西教育,2020(47):146-147,176.

[3]覃薇.英語全球化背景下的語言生態與語言多樣性的維護[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2(7):124-125.

猜你喜歡
民族語言
粵北世居瑤族母語保持現狀及策略研究
中國民族語言的標準與數字化
水族地區民族語言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與對策
少數民族語言教育現狀及發展對策
論少數民族語言在民族地區新聞傳播中的重要性
對合唱藝術中民族語言影響因素的分析
試論民族語言對歷史文化和地名研究的影響
淺談如何有效地實施農牧區藏語文雙語教學
對合唱藝術中民族語言影響因素的分析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善于積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