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行為金融研究校園貸如何“賺錢”

2021-11-03 09:15蔡建陽
商業2.0-市場與監管 2021年12期
關鍵詞:行為金融校園貸互聯網金融

蔡建陽

摘要: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各類校園貸款也在不斷興起,校園貸的本意是通過金融手段給家境有困難的學生提供經濟上的支持,以減輕學生負擔。然而,大多數大學生卻沒有屬于自己的穩定收入來源,在各色各樣新鮮事物的誘惑下其日益增長的消費欲望難以得到滿足,自然會將目光投到互聯網金融平臺上。由于大學生普遍存在安全意識不足及金融常識匱乏的情況,使得大量的互聯網金融惡性事件或多或少都與校園貸相關,以往頻發的校園貸事件中不乏以悲劇收場的結果。本文主要通過行為金融學的理論,站在學生的角度分析校園貸為何會事件頻發,揭示其中風險。

關鍵詞:行為金融;校園貸;互聯網金融

一、引言

隨著“趣分期”、“白條”、“花唄”以及P2P等互聯網金融平臺快速興起,相關市場也日趨細化,其中,校園貸款、校園分期成為各大機構爭搶的“香餑餑”,多家電商平臺也陸續推出自家的校園貸產品,相比于銀行正規而又繁瑣的借款程序,互聯網金融平臺的低門檻與便捷性更加能夠滿足學生群體的借款需要。在各大正規電商平臺都在爭奪市場的情形下,一些線下非正規平臺也坐不住了,為了吸引學生貸款,甚至打出“零利率”的欺騙性口號,在低借款門檻的背后,往往是隱含的高借款利率以及各種各樣的收費條目,在以往的校園貸事件中,個別大學生因無力償還貸款而背上高額負債,甚至自殺的案例被媒體報道,究竟是什么導致了原來少量的借款,最后欠下幾十倍的欠款。通過行為金融學的理論,分析為什么校園貸如此火爆,以及校園貸的影響為何如此嚴重。

二、學生群體存在認知偏差

在現實生活中,大學生獲得的資訊,知識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往往會陷入認知偏差。其中包括:一、視野短淺,即時滿足,偏好超前消費,而忽視了利息與手續費等額外花費過于昂貴,卻不愿有了積蓄再進行消費。二、可得性啟發中,可提取性引發的偏差,對于廣告商所宣傳的利率誤認為是年化利率,實際上卻是日化,周化利率,復合年化利率很高。三、啟發式偏差,即便看到是周化利率,卻沒有能力加工信息,換算為年化利率。從而進行比較和選擇。在校園借貸中,學生們往往是覺得利息只有很小一部分,卻沒有考慮到在還不上欠款時的滯納金,以及高額的復利利息。

(一)偏好超前消費

大學生群體尚未步入社會,缺乏自控能力,對社會的認知還不足,導致部分學生缺乏長遠的眼光看待事物的發展,視野短淺,偏好超前消費、即時滿足。即使自身并不具備與之相當的經濟實力,卻仍進行高額消費,如購買各種奢侈品,出入一些高檔消費場所等等。校園貸的出現更是使這些學生“如魚得水”,最終深陷校園貸陷阱,難以自拔,演變成“溫水煮青蛙”。超前消費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費,促進發展,但其弊端也不容忽視,對超前消費的追求會刺激人們對物質生活的攀比心理,還會增加消費者心理和經濟上的負擔,過度的超前消費將可能成為更大的安全隱患,催生不法校園貸這樣的不良產物。[1]

(二)信息提取能力不足

舉個例子,小楊向借貸公司借到了800元。一周后,小楊便開始接到借貸平臺的催款電話?!敖桢X時沒搞明白‘一周10個點’是什么意思,他們還騙我說還不上可分期還,我當時快崩潰了,哪有錢還?!毙钫f,此時他才弄明白,“10個點”即一周利息10%,更可惡的是,第二周再不還,就會利滾利?!澳菚r每天都會接到催債電話,對方還威脅,一周內再不還就打電話給輔導員和家長,找他們要錢?!毙钫f,受不了這種驚嚇,他只好向父母老實交代,立即把錢還了。從上面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小楊對校園貸利率的認知發生了偏差,使其忽視了校園貸背后存在的重大隱患。曾經有一個記者做了實驗,他向借貸平臺借了500元,一個月后還款519元(10元手續費+9元利息)。但很多人其實覺得9元利息可能沒多少,就像上一個案例中小楊同學一樣,并不清楚“一周10個點”是什么意思,但我們可以算一下,本金500元,本息和519元,借款時間一個月,那么月利率達到3.8%,而年利率更是能達到50%左右。根據最高法的相關規定: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梢哉J為年利率超過36%的為高利貸,而年利率在24%-36%視為灰色地帶。

(三)缺乏信息加工能力

有記者經調查發現,超九成受訪者(受訪者主要是大學生)對于高利貸以及利率的數值不明感。這說明超前消費的大學生人群并沒有足夠的能力來充分加工整理信息,也缺乏做決策所需的可靠知識和信息,使得他們陷入了啟發式偏差與可得性偏差,也解釋了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學生最后欠款比原來高出好幾十倍卻還無法理解情況。

三、為自己構建心理賬戶

心理賬戶指的是人們會將財富分別放置在不同的賬戶中進行管理,這些賬戶就是消費者自己設立的心理賬戶,不同的心理賬戶的記賬方式和管理規則都不相同,而這些賬戶的運算方式又與經濟學運算法則不一致,使得消費者往往會基于心理賬戶而做出一些非理性的決策。心理賬戶一般有三種情形:一是將各期的收入或者不同方式的收入放置在不同的賬戶中,各賬戶之間不能填補,二是將不同來源的收入用作不同的消費傾向,三是用不同的態度來對待不同的收入。

(一)將不同的收入放置在不同的心理賬戶中

就大學生群體而言,擁有自己獨立經濟來源的屈指可數,大多數人還是依靠自己家庭的經濟支持。一個不那么優渥的家庭為其子女提供的經濟支持大多用于滿足日常生活需求,難以支撐頻繁的奢侈享樂。因此絕大多數學生會將父母一方給予的經濟支持放置在一個較為保守的心理賬戶中,平時的消費行為也相對謹慎。來源于校園貸的資金由于門檻低、程序少等特點,學生更容易將其放置于更低的心理賬戶中。

(二)將借來的資金用于高消費傾向行為

魚龍混雜的互聯網借貸平臺給了大學生較低的借款門檻,使得學生群體只需要付出表面上很小的代價,就能獲得一筆不菲的錢財,因此往往會將這筆借來的錢放置在消費傾向很高的心理賬戶。從借入校園貸學生的角度看,自己是有較為明確的消費需求的,而自身的經濟實力非常有限,無論是父母資助或是校外兼職的方式,對于家境相對不那么富裕的學生來說,似乎都是杯水車薪,并且周期較長,容易消磨耐性。通過校園貸的方式,不僅來錢快,而且數量一般也不會少,能立刻滿足這些學生的消費需求,也不會立即要求還款,從而獲得表面上很小代價的錢財,以看似極低的利率借錢買東西。因此,借款學生在用借來的資金進行消費時,往往將其用于購入各種華而不實的商品,相對不夠謹慎和節制。[2]

四、學生存在過度自信現象

過度自信是指人們對于自己的判斷能力過于自信,以致于往往會認為他人的決策都是非理性的,而自己的決策都是理性的,是在信息優勢的條件下做出的決策,然而事實上,在校園貸事件中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存在,互聯網貸款平臺才是信息優勢的一方。[3]

(一)高估自身還款能力

過度自信是典型而又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偏差,學生過于相信自己的判斷,高估自己成功的機會。在校園貸中就具體體現為,學生自己認為自己能還上借的錢,高估了自己的還款能力,借款時不慌不忙,還款期臨近時捉襟見肘。高額的利息使得大量的債務在各個還款期時不斷積壓,最終造成還款多、還款難的情況。

(二)存在證實偏見

學生在校園貸中形成過度自信的重要原因是證實偏見。證實偏見指的是只關注對自己觀點有利的證據,而不關注與自己觀點相抵觸的證據。借款學生在借入校園貸款時,只關注到自己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就盲目地認為自己具備足夠的還款能力,而不去考慮自己是否真的能夠定期按時還款,甚至有學生在明知道自己借入非正規校園貸的情況下仍選擇借款,證實偏見在這之中對學生的盲目自信產生了很大影響。

五、結語

當一個學生以一個成年人身份面對社會時,種種的保護和優待都消失了。這時,個體的獨立就受到了考驗。大學生涉世未深,對借高利貸可能導致的后果認知不足。所以無論在學習上還是思想上都要增強自己的獨立意識,為步入社會奠定基礎。然而一些大學生偏離了軌道,盲目崇拜和攀比,養成了不健康的消費觀。

參考文獻:

[1]范平平,徐望.互聯網消費信貸對高職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影響研究[J].內江科技,2021,42(06):141-142.

猜你喜歡
行為金融校園貸互聯網金融
國內外IPO抑價現象分析
從眾心理對大學生“校園貸”的影響淺析
基于中國外匯市場背景下中間匯率制度存在的市場條件探析
厘清“校園貸”潛在風險:大學生當心跌入人生陷阱
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分析與管理
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分析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影響
論我國“校園消費信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金融市場是有效的嗎?
大二學生被“校園貸”奪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