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任務驅動”課型在中職《圖形圖像處理》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

2021-11-06 04:42畢婉文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1年121期
關鍵詞:圖形圖像處理傳統教學模式

畢婉文

【摘要】本文闡述筆者對“雙任務驅動”課型的理解,并把此課型在中職《圖形圖像處理》課程教學中進行實踐研究,以《利用形狀圖層實現連體字的制作》一課為例,對比實驗班與對照班的任務設計差異所導致的教學效果差異,從而得出對應用“雙任務驅動”課型的一些思考。

【關鍵詞】雙任務驅動:圖形圖像處理:傳統教學模式:現代教學模式

一、“雙任務驅動”課型的概述

“雙任務驅動”課型是廣州市旅游商務職業學校(以下簡稱“我?!保┬畔⒓夹g科組為了探尋有效教學而在任務驅動式教學的基礎上所做的一次課程改進。本課型的“雙”字有三層意義:一是從數量上規定了課堂任務只設計兩個,充分利用好課堂時間;二是從難度上規定了兩個課堂任務必須是循序漸進、有知識關聯的,一個是基礎任務,一個是拓展任務,利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三是從教學模式上建議使用兩種教學模式,一個課堂任務使用傳統教學模式,即以教師講解為主,另一個課堂任務使用現代教學模式,即以學生自主探索為主,傳統與現代教學模式相結合,互補優劣,從而達到更加有效的教與學。

二、“雙任務驅動”課型在中職《圖形圖像處理》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一)實驗班的“雙任務驅動”課型的任務設計

筆者以我?,F行中職《圖形圖像處理》教材——《圖形圖像處理基礎與應用教程》(邢冰冰、林雯主編,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第七章7.2把文字圖層轉換為形狀圖層”的教學內容為例,具體闡述“雙任務驅動”課型在中職《圖形圖像處理》教學中的應用實踐。教材上本節內容并沒有具體的任務實例,只有相關的把文字圖層轉換為形狀圖層的知識點和操作方法,但這種文字變形的方法在實際的作品設計中是非常實用的,所以,筆者設計了《點睛之筆——利用形狀圖層實現連體字的制作》這節課。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把文字圖層轉換為形狀圖層的方法。

2.熟練掌握鋼筆工具組、路徑選擇工具組的搭配使用。

【技能目標】能利用制作連體字的思路設計出與眾不同的文字。

【素養目標】培養美感,不斷求新求變,精益求精。

為此,應用“雙任務驅動”課型,筆者設計了如表1所示的兩個任務。

由表1可見,筆者所設計的兩個任務雖然都是關于“致青春”連體字的制作,但任務一屬于指定動作,是先教后學,先由教師帶領著學生進行設計思路的分析,對重、難點進行詳細講解后,學生再根據自己的理解來模仿制作。任務二為自選動作,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自主探索,教師提醒學生注意觀察連體字的結構,引導學生歸納如何設計連體字才是合理美觀的。任務二既給予了學生發散思維的空間,又給予了學生充分練習的時間。兩個任務的設計是循序漸進、互為關聯的。具體的教學環節如圖1所示。

雖然任務一采用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先教后學,但也不是傳統的“滿堂灌”,而是先從展示電影海報開始,帶領學生一起回顧已經掌握的各種文字制作方法,最后定格在“致青春”電影海報的文字上,導入本節課的課題“學習一種新的文字制作方法:利用形狀圖層實現連體字的制作”,由此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師生共同觀看制作視頻,教師在關鍵的操作步驟上進行暫停,引導學生說出制作連體字的關鍵步驟,在關鍵的技術難點上,如“曲線點路徑應如何調整”,教師也先進行講解。最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反復練習直至熟練掌握方法。

任務二采用的教學模式剛好與任務一相反,是讓學生在做中學,在自行創作設計的過程中去理解連體字的結構,去探索應如何遵循字形結構去設計變形連體字才是合理美觀的,然后用已經學到的技術把自己的想法變為現實。

最后環節是“匯報作品,交流評價”環節。在這個環節中,筆者的用意是分享、學習。學生在小組內分享自己的創意與成果,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教師再選取典型作品在全班展示、點評,再次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總結,鞏固所學。

由此可見,上述課例的兩個任務設計是完全遵循“雙任務驅動”課型的任務設計要求的,從現場學生提交的作品來看,教學效果較為明顯,教學目標也能較好地達成。

(二)傳統對照班和現代對照班的任務設計

為了進一步檢測“雙任務驅動”課型的教學效果,筆者在任務設計上進行了一些調整,分別在本系的另外兩個對照班進行授課。傳統對照班使用的任務設計如表2所示。

由表2可見,兩個任務的設計是一種平行關系,即兩個任務涉及到兩種不同的制作方法,任務一主要是采用增刪改錨點的方法對形狀圖層中的文字路徑進行調整,特別是對曲線點路徑的調整,任務二主要是利用兩個形狀之間不同的疊加方式所產生的文字變形效果來制作連體字。兩個任務包含的知識點和重難點都偏多,所以,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只能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先教后學。,盡管如此,課堂時間也顯得非常緊張。從現場學生提交的作品來看,教學效果表現良好,大部分學生都能完成教學任務,知識目標基本能達成,但能力目標在課堂上無法檢測。

現代對照班使用的任務設計如表3所示。

由表3可見,現代對照班使用的課堂任務和實驗班使用的課堂任務是一樣的,但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模式和實驗班略有不同?,F代對照班的兩個任務都是使用現代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自主探索,這種教學模式很受基礎較好、有自學能力的學生歡迎。但從現場教學效果和學生作品質量來看,有三成學生缺乏時間完成任務二,學生作品質量兩極分化比較大。

三、對應用“雙任務驅動”課型的思考

(一)兩個任務的設計宜遞進關系,不宜平行關系

上述課例實踐證明,當兩個任務為平行關系時,特別是知識點的學習也是平行關系時,一節課包含的信息量就會過大,雖然使用傳統教學模式還是可以較好地完成基本的教學目標,但對于學生能否舉一反三地進行知識遷移、提升能力,教師就得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了。另一方面,當兩個任務為平行關系時,知識點的學習是重復關系,那么,學生可能會覺得無趣,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兩個任務所使用的教學模式宜傳統與現代相結合,互補優劣

根據中職學生的學情,中職課堂宜精講多練。上述課例實踐證明,傳統教學模式與現代教學模式相結合的課堂最能達到精講多練的課堂效果,既能提高課堂效率又同時兼顧學生的個性發展,有助于學生學以致用、舉一反三。

(三)“雙任務驅動”課型適用于對學生自學存在一定難度的學科

例如,信息技術類、烹飪類等專業實操課程。工科類的專業課程大多數都是屬于原理性較強的技術學習,不像人文類、社科類的課程那樣易于學生理解,它更加適合“由師傅領進門”的傳統教學模式。但是,單純使用傳統教學模式,又容易忽視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從而束縛學生的創造力發展,而“雙任務驅動”課型的應用則能很好地平衡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有利于學科教學的開展。

(四)“雙任務驅動”課型適用于知識底子薄弱、需要教師助力的學生

中職學生的基礎水平參差不齊,專業之間的學生差距尤為明顯。以我校為例,中餐專業和酒管專業的學生文化基礎較為薄弱,更加需要教師助力,同時,他們也需要個性發展的空間。因此,“雙任務驅動”課型更加適合這部分學生群體的學習。

參考文獻:

[1]蔣宇航.“雙任務驅動教學”實驗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上月刊),2015(2).

[2]吳旭亞.“雙任務模式”教學設計在職高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3).

[3]陸維玲.雙主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高職英語課中的應用[J].長沙大學學報,2015(1).

猜你喜歡
圖形圖像處理傳統教學模式
結合專業崗位需求探討《圖形圖像處理》課程的教學改革
關于在《圖形圖像處理》課程中應用“顛倒課堂”的探討
基于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圖形圖像處理》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論微課理念下的中職數學教學
導游實務課程傳統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
淺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圖形圖像教學中的運用
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優劣比較分析
如何讓中職學校的學生學好photoshop軟件
高職高專計算機速錄專業《圖形圖像處理》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
PBL教學法在中醫藥院校分析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