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新常態下農村金融體制建設研究

2021-11-09 23:23林瑩瑩
中國市場 2021年28期
關鍵詞:金融體制農村

林瑩瑩

[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國家一些金融惠農支農政策的不斷出臺,使得我國農村金融業尤其是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有了一定的成效,農村金融服務問題得到了相應的緩解,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對于我國農村社會和農業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阻礙作用,無法實現農民增產增收、國家普惠金融政策目標。所以要重視我國農村金融體制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剖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并針對問題以及結合我國“三農”實際發展情況提出完善農村金融體制建設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村;金融體制;合作金融制度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8.032

1 前言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以及國家一系列金融惠農支農政策的推出,農村金融體制進行了多次改革,很多農村金融的熱門詞匯也不斷涌現,如農村合作金融、普惠金融、小微金融、科技金融等。這些新概念的提出都反映了我國政府在大力推進金融支持“三農”經濟發展中所做出的努力。目前我國金融體系中涉農金融機構很多,但是農村基層的金融需求仍然很迫切,小微型農業企業以及低收入農戶的金融需求仍然無法得到滿足,國家也在反復強調要健全我國農村金融體系,加強金融對“三農”的支持力度。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國農村金融體制改革中還存在很多問題。

2 農村金融體制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2.1 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存在結構性失衡,服務目標脫離服務“三農”的本源

從我國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歷程可以看出,很多農村金融機構為了追求所有制上的所謂現代化,紛紛加快改制為農商行的步伐,作為商業化經營的農商行數量在不斷增加。我國從2003年到2018年年底,2463家農信社中有1427家改制為農商行,以市場競爭型商業銀行為主體的“一家獨大”的農村金融體系出現結構性失衡,不利于金融機構之間的協同發展,從而阻礙了我國農村金融體制的進步。而如此多數量的農商行都是以股份制為主,是以追求股東投資回報率最大化為經營目標。而向農村基層提供金融服務存在高風險、高成本等問題,這就使得農商行不但不會將其業務向下滲透,為那些分散的弱勢群體服務,反而會受強烈的利益驅使而向大城市、大客戶、高收益行業進行聚集。雖然金融科技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金融機構業務經營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降低了風險并減少了成本,但是卻仍不能足夠吸引農商行將服務對象轉移到“三農”上,尤其是農村的小微型企業、低收入農戶。這就導致我國現行的農村金融機構服務目標脫離了服務“三農”的本源,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對中國廣大農村特別是中西部落后地區農村小微金融服務中的普惠要求。另外,村鎮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等農村金融機構也在股東投資回報率最大化的驅使下逐漸減弱了服務“三農”的動力。

2.2 農村金融體制改革與本地區經濟發展狀況相背離

農村金融體制改革要與本地區經濟發展實際相契合,而且要充分考慮本地區農民的實際金融需求,這是金融服務“三農”并有效發揮作用的關鍵基礎。改革中絕對不能“跟風”,盲目地去效仿。我國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尤其是農信社改革過程中就出現了改革與本地實際狀況相背離的狀況。很多地區的經濟是欠發達的,但還是為了改制給改制,選擇不適合本地區實際的農信社改制模式。農信社改制為農商行后,受逐利性的影響,使得農商行的服務對象偏離了農村基層客戶,不但沒能實現金融支持“三農”的目的,同時也阻礙了本地區的經濟發展,與國家的普惠金融政策目標相背離。

2.3 農村金融機構服務專業性差,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

由于農村金融機構服務對象的重點是三農組織和農戶,其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具有特殊性,所以農村金融體系在提供金融服務時要符合“三農”實際的貸款需求,精準定位。但是從目前農村金融機構提供服務的現狀來看,服務專業性不高、產品固化單一、創新能力不足。尤其在新農村建設不斷推進和農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而促使“三農”需求發生改變的情況下,對農村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服務專業性會要求更高,因此農村金融機構服務專業性差的問題就更加凸顯。而相較于其他金融機構,農村金融機構的規模小,業務范圍和金融資源都有限,難以在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上形成有效的競爭優勢,更何況是金融科技與銀行業融合不斷深入的今天,農村金融機構也很難適應形勢的變化,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

2.4 農村金融機構缺乏有效的風險防控機制

由于農村金融機構在運營中普遍存在規模小、風控水平低、可持續發展能力差的現象,尤其像現階段國家鼓勵發展的新型農村資金互助組織,目前仍處于試點探索階段,風控能力更是極弱,甚至陷入“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兩難境地。農村金融本身風險就極高,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大大增加了涉農信貸業務的信用風險,而針對農村金融機構的監管又在一定程度上缺失,總是出現監管重復和監管空白的狀態,所以更是要求農村金融機構自身要加強風險防控能力,分散金融風險。但是在農村金融體制改革中,我國金融機構所表現出來的風險防控能力明顯不足,就算是制度比較完善的農村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相比其他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要高。2019年6月底,農村金融機構涉農貸款的不良貸款率為3.95%,明顯高于1.81%的商業銀行平均不良貸款率。

3 完善我國農村金融體制的對策建議

3.1 要平衡農村金融體制結構,堅定不移地發展合作金融制度

從前文分析可知,目前我國農村金融體制是以農商行為主體的,農村合作金融制度在逐漸減弱,甚至在利益驅使下還會進一步削減。而這種發展主線的弊端也已經顯現,所以在建立現代農村金融體系的過程中合作金融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合作金融是建立在合作自治原則基礎上的,社員即為客戶的治理機制使得其會在服務對象和經營動力上都與股份制農商行有很大區別。合作金融不是以利潤最大化為經營導向,所以其服務對象更側重于弱勢群體,更貼近農民,因為其對“三農”的金融需求比較了解,可以做到“量體裁衣”,并且會將業務向下逐漸滲透到低收入農戶,從而將更多的金融資源配置在“三農”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推動農村金融回歸服務“三農”的本源。這種金融制度在德國、法國、荷蘭等歐洲國家是占主導地位的,合作金融制度在市場上占有很大的份額,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并對社會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這對我國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制度以及平衡農村金融體制結構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猜你喜歡
金融體制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沈陽師范大學學術著作《各國金融體制比較》評介
政策決定還是市場選擇?——基于歷史角度的比較金融體制考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提高農村小學習作講評的幾點感悟
基于金融體制改革下銀行財務管理相關問題思考
四好農村路關注每一個人的幸福
浙江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模式分析
過猶不及——從兩岸金融體制談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贊農村“五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