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適應醫學創新人才培養的創新教育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2021-11-10 16:42袁渺
科學與生活 2021年4期
關鍵詞:創新人才體系構建創新教育

袁渺

摘要:新世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趨勢,給高校的人才培養職能帶來了新的挑戰。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實現全面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與時俱進的調整,以適應社會的需要。按照面向服務的方向“基于當地,面對整個國家,關注基層”,我們學校積極促進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優化課程體系,以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并構造一個創新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有效提高了學生的素養和實踐創新能力,對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經過進一步改進,值得推廣。

關鍵詞:醫學;創新人才;培養;創新教育;體系構建;實踐;

引言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市場經濟和知識經濟要求每一個公民都成為自己命運的主體。傳統的醫學教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拓寬專業、強化基礎的改革,畢業生的能力將更多地體現在知識更新能力、處理問題能力、合作創新能力等方面。為培養面向21世紀的合格醫學人才,積極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我們醫學教育工作者的一項極其重要的任務。

1.培養創新人才教育模式的理論內涵

創新人才是指能夠以科學的態度開展創新勞動,為社會作出貢獻,促進時代發展的人才。創新人才的培養是創新教育的結果,而后者是創造力的學習教育,心理學,和選擇等應用學科的一般原理的新型教育,教育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重點,以培養創新人才為教育活動的價值取向,其目的是使學生自覺地進行創新學習,提升創新意識,形成創新思維、創新能力,最終培養創新人才。

實驗教學是實施創新教育最有效的教學形式之一。它直接培養學生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平臺。因此,基礎醫學實驗教學在醫學院校素質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構建基礎醫學實驗教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醫學科學創新教育奠定基礎。

2.醫學生創新教始體系構建

創新教育體系是以素質教育為基礎,以學生個性發展為核心的高等教育體系。高等院校采用各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水平,以培養適應時代要求,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等教育體系。創新教育體系的建設是創新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通過學校教育教學目標、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及校園文化更深刻的變化等等,這些因素對整個形成過程和結果的特點,創新教育環境和教育氛圍,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一套固定的教育行為特征,表現出鮮明的教育特征。

2.1推進考試方法改革

考試是評價學生知識水平和個人能力的重要手段。它是學生學習的接力棒,是教學工作的重要杠桿。以往醫學院校的課程考試主要采用結業考試,注重理論知識的考核,為一次性考核,很少注重實踐創新能力的考核。2008年版《培養計劃》鼓勵使用形成性評價,使學生的成績能準確反映學生的專業素質、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計算機考試系統和計算機試題庫的建設也是考試方式改革的重要步驟。在技能考核方面,逐步實施專業基礎課知識技能綜合考核和臨床課程知識技能綜合考核,促進能力的提高。

2.2優化創新課程體系建設

課程體系建設是高校實現人才培養功能的關鍵環節。只有不斷更新課程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推進教育創新,才能建立與醫學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相一致的課程體系,確保人才培養質量和培養目標的實現。醫學新知識的不斷創新和發展,與醫學相關的邊緣和交叉學科的不斷形成,對醫學人才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醫學院校應該跟進,介紹醫學科學的新成就和進步依法和特點的人才,創新人才的培養,建立創新人才的新課程相關培訓,如醫學科研方法,創造性的科學,社會心理學,等等,增強課程的開放性和選擇性。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是推進教育創新、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培養創新人才的核心是培養創造性思維,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大力推進啟發式,為基礎,如案例類型、自主式教學方法,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提問和思考、研究、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成為主動學習者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大力倡導現代教育技術與醫學課程的融合,推進網絡課程建設,實施信息化教學,使醫學教育個性化、終身化,為培養適應知識經濟時代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做出積極貢獻。

2.3改革教學方法

基于問題的學習(PBL)方法廣泛應用于醫學課程的理論教學中。在中國,醫學教育在PBL教學法的基礎上發展了案例教學法、討論教學法等教學方法。為了克服單一理論教學方法,克服死記硬背的填鴨式教育教學方法,實施08版的“培訓計劃”,學校探索PBL教學方法,為基礎教學、案例教學方法,探索教學方法,進行課程整合理論的實驗教學方法,課程的雙語教學。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嘗試構建大招生時期部分課程仍采用部分教學方法,部分教學內容采用上述先進教學方法的“課程組合與課程劃分”的教學模式。

2.4創新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

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是一項綜合性的改革,而不是簡單地修改課程編排順序中的課程數和教學時數。注重內容的銜接和交叉滲透,減少必修課的教學時數,增加選修課和自學時間的比重。增加人文關懷、終身學習、溝通技巧等方面的培養,加強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以成就師長。合理配置和綜合利用教學設備、圖書資料等教育資源,可以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根據各專業的培養目標,重復主題和綜合課程所需的課時數。注重基礎臨床實踐的交叉滲透和銜接,真正體現了基礎教育有臨床進步,基礎教育有基礎。

2.5建立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保證教學質量的提高

以教學質量為核心,著手建立全面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即圍繞著保證教學質量這個主體,建立了學院教學督導組,即學院領導和督導組對學期初學期中學期末的教學檢查制度,校、院、系教學顧問組教學檢查制度學生評價教師教學效果制度管理干部聽課制度學生教學信息網反饋制度,考試評價制度;教學檢查教學督導教學評價三者結合,形成互相推進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進行全面教學工作檢查了解和把握教學活動的進程,監督和指導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完善教學督導制度,充分發揮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專家的積極性,教學督導組專家不定期聽課、評教、評分,召開師生座談會,及早發現教學工作中的問題總結經驗,在學生培養過程中發揮監督和促進作用,以保證教學工作健康運行;建立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完善教學質量評估指標體系,制訂比較完整的教學質量評價表,供學校領導、督導組專家、教師、學生評教及評學使用。

3.結束語

通過幾年的教學改革,使我們清晰的認識到教學改革必須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實踐教學都從學習者的成長過程與環境這一視角來觀察分析問題,這與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創業教育本身是一致的。我們必須構建全新的教育環境從入學到畢業,從課內到課外使學生通過大學的學習成為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業精神的高素質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 鄭炳生. 美英中三國全科醫學教育模式比較研究[ J ]. 中華中醫藥學刊,2007(11):2299.

[2]郭喜良,陳軼嵩.普通高等醫學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中國校外教育,2009(01):48.

[3] 王心如等.醫學本科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5(3):34-36.

山東協和學院 山東省濟南市 250109

猜你喜歡
創新人才體系構建創新教育
農村職業學校學生成績考核體系的研究
如何構建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
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促進應用型本科院校發展
小學數學創新教育開展研究
高校全員育人的三級管理體系新探
電子信息類大學生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研究
當代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研究
創新人才培養理論研究現狀及未來研究方向
構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