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陵園植物景觀文化及空間結構研究

2021-11-10 05:55邢珊珊
科學與生活 2021年21期
關鍵詞:陵園空間結構植物景觀

邢珊珊

摘要:隨著殯葬文化的發展,陵園景觀不僅僅是安放逝者的場所,還具有緩解逝者悲傷情緒、緬懷、烘托情緒、殯葬文化表達、象征等作用。而植物是構成陵園景觀關鍵而重要的要素,通過植物景觀配置打造空間意象,可以慰藉生者,讓逝者安息。

關鍵詞:陵園 ?植物景觀 ? 空間結構

近年來,在經濟的帶動下,陵園逐漸趨向公園化、現代化發展。提倡生命文化、教育意義、現代文明和體現園林藝術是現代陵園發展的方向。

一、陵園植物文化分析

1.陵園植物內涵文化

殯葬文化是殯葬活動的產物。在陵園發展中,人們將自身的情感和哀思寄托在同樣具有生命能力的植物身上,并賦予了不同植物以意境、品格和個性,陵園植物景觀文化特性包括符號表示、文化教育、殯葬科學。

(1)紅石楠

紅石楠是陵園常用到的灌木植物,葉片革質,角質層較厚,非常光亮,幼枝呈棕色,后呈紫褐色,最后呈灰色,并且對污染氣體有很強的抗性,果實呈鮮紅色,火紅的花朵為清明時節的鳳凰陵園增添了許多亮色,緩解了人們沉重的心緒。

(2)竹子

中國傳統文化中,因為竹子節節高升,四季常青,枝干彎而不斷,古往今來都是優秀品質、高尚美德的載體,所以賦予竹子生命的力量、幸福和精神內涵,種于墓園之所,盡顯竹之氣節。

(3)石榴

石榴樹冠內分枝多,不易折斷,青年樹刺多,老年樹刺少,嫩芽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色彩艷麗,古人以石榴代表多子多福的象征,也常用石榴來贈與友人祝福吉祥。

2.陵園植物科學文化

(1)生態性原則

植物是具有生命的有機體,每種植物都有其獨特的生長習性和對環境的要求,所以,陵園植物景觀建設要注重生態功能,根據陵園環境和文化表達,科學選擇合適的樹種,滿足不同植物的生物學要求,做到植物之間互生互充,生態平衡、環境舒適的空間環境,發揮植物在陵園景觀中的綜合作用。

(2)觀賞性原則

陵園植物選擇要符合觀賞性的原則,植物本身具有多變的外形,多樣的質感和多彩的顏色,在陵園景觀配置的時候應遵循植物的藝術性,陵園植物景觀配置突出景觀的豐富性和層次感,符合人們審美要求,選擇適宜的喬木、灌木、草本、地被、花卉、藤類等植物科學配置,打造多姿多彩、豐富多變的陵園植物景觀環境,給人帶來動感。例如,陵園休閑區域通過選擇合適的植物,打造層次分明、色彩多樣的陵園景觀,會起到環境渲染和情感延續的作用。

(3)統一性原則

植物外部輪廓、質地、色彩等搭配要具有統一的原則,給人以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整齊性,植物的選擇與景觀風格和陵園規劃相統一,植物的色彩與形態和陵園文化相統一,植物景觀功能與陵園內涵文化相統一。陵園內不同植物間的景觀搭配和中間銜接要確保銜接性和相近性,以滿足陵園整體景觀建設的統一性,實現陵園植物景觀的連續性。

(4)經濟性原則

陵園植物景觀配置比城市園林景觀配置復雜,不僅具有城市園林的作用還具有哀傷撫慰的功能,不科學的景觀配置不僅起不到良好的綠化效果,還會影響情感的表達,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都會大大降低,所以,植物選擇和配置要遵循立地環境和植物生長規律,易種植、易養護的樹種。如,選擇當地鄉土樹種,即經濟實惠,適用性強,還能突出當地特色,種植養護成本較低,外來樹種起到點綴的作用,可以充分發揮陵園植物景觀的生態效應和經濟效應。

二、陵園植物空間結構

1.陵園植物季相空間

植物季相變化是指植物隨著季節的變化所產生的形態和外貌的改變。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植物色彩、冠形、樹干、果實、枝葉等會發生改變,形成獨特的景觀,具有非常高的觀賞價值。陵園植物景觀配置常選擇季相樹種,來豐富陵園整體植物景觀季相變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1)春季百花齊放

春季是觀花植物開花最多的季節,喬木、灌木、花卉等植物紛紛開放花蕾。此時陵園內許多植物百花爭放,主要以薔薇科植物為主,比如梅花、櫻花、紫葉李、迎春、桃花、丁香類、玉蘭、連翹等使陵園成為一個觀花公園,到處飄逸著花香,一片爭奇斗艷的景象,使觀賞者充分感覺到春天的生機和希望。

(2)夏季綠樹成蔭

夏季烈日當照,夏日炎炎,陵園內植物景觀綠色茵茵,給觀賞者帶來絲絲涼意,枝葉濃密的植物為人們創造了休閑納涼的場所,濃密的樹冠形態給陵園景觀增添了園林藝術美,如夏季陵園應用較多的植物有國槐、柳樹、松樹等,為陵園營造了清涼的夏日風景。

(3)秋季碩果累累

秋季是植物色彩、形態變化最豐富的季節,也是植物結碩果的季節。很多喬木、灌木植物因為秋季溫度變化而使植物葉子由綠色變為多彩的顏色,如鮮紅色、橘紅色、金黃色等,給秋天增添了獨特的魅力。陵園內秋色葉樹種較多,例如銀杏、五角楓、雞爪槭、黃連木等植物,觀果類植物例如石楠、冬青、碧桃等,為陵園營造豐收的景象,讓觀賞者感受到秋季溫暖的一束光。

(4)冬季無限生機

冬季北方溫度較低開花的植物較少,通過植物冬季展現的獨特外貌為陵園營造獨特的植物景觀,使陵園的冬天呈現勃勃生機的景象,讓來園的人們感悟生命的動力,不畏嚴寒保持勃勃生機,比如龍柏、五針松、黑松、女貞、黃楊等。

2.陵園植物結構空間

不同植物自身有不同的特征和外部形態,可以通過不同的配置形式營造出不同類型的植物景觀空間結構。

(1)通過低矮植物營造四周開闊的空間

陵園中開放類型主要集中在一些休閑空地或者地勢較平坦的區域,一般由較低矮的灌木及地被植物組成,創造出低于人視平線的植物景觀,可以將觀賞者目光向外延伸,如小葉女貞、紫葉小檗、鳶尾等植物配置,構成開闊的多彩空間,讓人們沒有封閉感,心情開闊明朗。

(2)通過高大植物營造半開放空間

陵園中半開放空間主要集中在紀念性景觀周圍和水體旁,此類空間具有單方面隱秘性,如烈士陵園通過松樹、柏樹做背景,營造威嚴、莊重的環境氣氛,人們進入半開放空間,能夠感受到相對封閉的幽靜空間來開展紀念活動。

(3)通過濃密植物營造覆蓋空間

陵園中覆蓋空間主要集中在生態密林區域或者道路兩旁,通過濃密的樹冠而形成頂部覆蓋而四周開闊的空間結構,觀賞者進入覆蓋空間視線視線可以向區域外延伸,行動不被限定,同時頂部的覆蓋性給人一定舒服的隱蔽感和覆蓋感,為陵園營造了供觀賞者棲息環境,如法桐、槐樹等植物形成頂部覆蓋空間景觀,營造一種安寧、私密的空間景觀。

(4)通過濃密植物營造封閉空間

陵園封閉空間較少,主要集中在一些紀念景觀的周圍或者游園廣場附近,四周被種植的植被包圍,沒有確定的方向,隱蔽性很強,觀賞者進入封閉空間會感受到很強的隔離感,完全獨立的封閉空間,如黑松、刺柏等植物營造了空間形態相對明晰,環境氛圍相對靜謐、獨立的空間景觀。

(5)通過唯美林冠線營造垂直空間

陵園垂直空間主要在園路兩側,通過植物優美的樹形形成垂直感、向上延伸的空間,此類空間起到了視線引導的作用,如欒樹、白蠟等植物構成陵園植物景觀,營造強烈的方向感。

參考文獻:

[1]杜慧珠,宋偉.宋慶齡陵園綠化生態效益淺析 [J].江蘇林業科技, 1998(9) :84~ 87.

[2]王宇欣.園林植物景觀空間設計初探[D].華中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0.

[3]楊寶祥.殯葬園林景觀空間性格與序列的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02,17(4):358~ 364.

[4]張士心.魯迅公園的景觀特征 [J].中國園林,1996,12(4):27~ 28.

[5]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資助項目 ?SGYYB2021-8

猜你喜歡
陵園空間結構植物景觀
贊少先隊員清明祭掃革命先烈墓
陵園綠化配置與維護探析
國內歷史文化街區研究綜述
道路綠化帶的不同空間結構對污染物擴散的影響
江蘇宜興根大生態酒店生態景觀設計
綠城“秀麗春江”居住小區植物景觀分析
運用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淺析《被占的宅子》的空間結構
河北燕郊的空間結構規劃
淺談酒店室內植物景觀營造構思原則
9年后甘肅再探秦西垂陵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