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基因傳承融入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

2021-11-10 07:08易倩文
科學與生活 2021年17期
關鍵詞:紅色基因當代大學生建議

易倩文

摘要:紅色基因是一種對革命精神的傳承。2019年習總書記在視察陸軍步兵學院強調“要把紅色資源運用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培養一茬茬、一代代合格的紅軍傳人”。當代大學生是國家未來和民族的希望,紅色基因應深刻在大學生的骨血中,但目前在校大學生傳承紅色基因的狀況不容樂觀。精致的利己主義和消費主義等各種思潮,對大學生群體的思想狀態產生了嚴重沖擊。本文以本校傳媒學院為例,分析紅色基因在本院大學生紅色基因傳承中的問題以及建議。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紅色基因;問題;建議

(一)當代大學生紅色基因傳承中存在的問題

1.大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發揮。[1]

當代大學生應該積極主動傳承紅色基因,但大部分學生對紅色基因傳承缺乏使命感,缺少責任心。不少同學認為這是老師和學生黨員應該做的事情,普通同學并不需要。目前在校的大學生為“00后”。2018年入學的大學生基本上就是以“00后”為主?!?0后”作為網絡的原住民,與之前的大學生相比,受到各種思潮的影響,普遍缺乏對紅色文化的系統認知。且“00后”成長過程中物質條件較好,基本上生活在校園的象牙塔里,很少經歷社會的艱辛,大部分學生屬于被動接受學校的紅色文化教育,缺乏學習紅色文化的自主性。學生參與度不高,就不能有效的學習和傳承紅色文化基因。

大部分學生的成長環境是缺乏紅色文化教育,在成長過程中基本上是以灌輸式紅色文化教育為主,小部分學生家庭有紅色文化教育。以傳媒學院為例:從2014年以來,只有1名同學在大一入校時為預備黨員身份。學生入大學以前,基本上唯分數論,大學以前的成長環境基本上缺乏紅色文化教育。目前,社交平臺(微博,微信等),高校,家庭構成了大學生的成長和生活的基本環境。在校大學生會花大量時間在社交平臺上。社交平臺如抖音,學生使用頻率高但很少關注紅色文化的賬號,主動學習和感受紅色文化的意愿不強。

從大學四年的校園生活來看,不少同學重視專業課學習和實訓課程。前期重視實訓課程,后期重視實習,就業和考研。對比之下忽視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和正確價值觀的提升。傳媒學院課程設置上有大量的實訓課程,學生們普遍重視實踐,在紅色基因的繼承和傳播上學生主動性不強,也較少的將紅色文化作為實踐作品的主題。傳媒學院學生參加的各類省級比賽如:湖南省大學生公益廣告大賽,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等,獲獎作品主題較少涉及紅色文化。

2.教師的紅色素養文化有待提高。

大學生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之一,也是紅色文化宣傳的重要一環。目前傳媒學院共有六名輔導員(包括學工副書記),其中五名輔導員的專業分別是英語口譯,學科教學英語,英語翻譯,職業教育,農業經濟與管理。從輔導員的學科背景來看,輔導員前期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紅色基因的文化基礎不扎實;從繼續教育學習方面來看,輔導員關于紅色文化的學習與其他主題學習相比,也較為不足。專業任課老師方面,傳媒學院共有五個專業:廣播電視編導,廣播電視學,廣告學,數字媒體技術,教育技術學。上述專業任課老師也在學科背景和繼續教育學習方面也不同程度的缺少紅色文化教育。

3.紅色基因傳承機制尚不完善

目前來看,關于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平臺數量還比較少。學院缺乏研究相對應的平臺,不足以支撐教師開展相關的研究,缺少專門的紅色基因傳承研究團隊。由于學院研究力量的不足,導致紅色基因傳承以及融入大學生日常管理和專業課程不夠深入和系統。

輔導員處于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線,但本院輔導員隊伍出現較多的人員變動。新進輔導員多為畢業班輔導員,入校就帶大四,忙于畢業班事宜和后續就業統計工作。學生和輔導員都需要時間相互適應,紅色基因的傳承與融入的持續性和連續性時間不夠。

4.紅色基因宣傳渠道單一。

目前學院的外宣的平臺是學院官網,學院公眾號科院傳媒,學院官方微博,缺乏抖音等新APP賬號。而目前“00后”在校生使用抖音的頻率偏高。

截止到2021年6月,科院傳媒微信公眾號粉絲數量為4248。從推文的數量和內容來看:2020年全年,共發124篇推文,其中16篇紅色活動。2021年上半年,共發228篇推文,其中有131篇紅色文化:0篇紅色故事,22篇紅色活動,黨史天天讀111篇。

截止到2021年6月,傳媒學院官網新聞中心一欄:2020年全年新聞稿73篇,其中14篇紅色文化;2021年上半年新聞稿48篇,其中紅色文化15篇。

從學院兩個主要宣傳平臺來看,2020年紅色文化的宣傳較少,2021年紅色文化宣傳較多。學生的自媒體平臺如QQ空間,微信朋友圈,微博等沒有較多的上述紅色文化活動的宣傳,學生主動宣傳較少。

5.學生活動融入紅色基因有待加強。

傳媒學院特色紅色文化活動:紅色電影配音大賽,從2016年開始?;顒映跗谑且髮W院學生黨員參加,逐步擴大影響力到全校學生參加。2020年舉辦紅色家書朗誦賽和紅色瀟湘故事會。2021年承辦學校五四評優表彰大會。

近2年學院學生會與分團委學生活動如下:

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學院學生會舉辦12次學生活動,其中0次紅色活動;2021上半年,學院學生學生會舉辦10次學生活動,其中2次紅色活動。

2020年4月至12月,學院分團委自主活動16個,紅色活動2個(2020年是愛國主義教育年);2021年上半年,學院分團委自主活動6個活動,紅色活動6個(2021年建黨100周年)。

從學院學生活動中紅色活動的數量來看,學生活動融入紅色基因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從活動的質量和效果上來看,存在一部分同學以加綜測為目的的湊分母的行為,也存在著一部分同學對于紅色活動到此一游的心態。

(二)優化當代大學生紅色基因傳承的對策

1.提高紅色基因傳播者的素養。[2]

高校教師要不斷豐富自身的紅色文化知識,不斷增加自身的紅色文化知識儲備和知識素養,要了解黨史,改革開放史,新中國史,努力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不能只注重自身業務能力的提升,而忽視紅色文化的學習。只有自身紅色知識過硬才能對大學生進行廣泛的紅色理論知識、紅色歷史、紅色文藝作品的宣傳和教育,要自覺成為學生學習紅色文化的表率。

2.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是要積極營造良好的紅色學習的氛圍,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紅色文化;二是樹典型,發揮優秀學生黨員的榜樣作用。要注重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學生黨員的紅色文化學習督導到位如:定期組織學生講好紅色故事,學習強國的學習,紅色電影學習。高年級黨員尤其是畢業班黨員更加要做好低年級黨員的標桿,紅色文化學習和考核常態化。鼓勵學生黨員講紅色故事,下班級講紅色故事。一方面是通過準備紅色故事,加強自身紅色文化的學習。另一方面通過下班級講紅色故事,提高學生黨員綜合素質。通過同輩人的講述紅色故事會更有效果,怎么講才能打動人心,引起聽眾的共鳴;三是積極引導學生展開社會實踐活動。比如三下鄉采訪老黨員,了解地區紅軍學校;四是要積極宣傳優秀校友事跡。如傳媒學院05級優秀校友辜鵬博-全國抗擊新冠先進個人(2020年)。其在校時擔任班長四年表現突出,所得的八千元國家獎學金全部捐給困難學生。面對新冠疫情,他以鏡頭為槍,最早一批到一線,最后一批離開,拍攝了2萬多張一線醫護人員相片,300多條感人視頻。

3.豐富紅色文化活動。

一是要豐富紅色黨團活動,定期舉辦紅色文化的講座,紅色攝影,征文比賽等,使學生能夠在活動中學習和進步;二是要豐富紅色實踐活動,在三下鄉,愛心義教和志愿者服務等活動中,應主動的將紅色主題融入活動。比如傳媒學院7月三下鄉的主題活動是追根溯源學黨史,社會實踐長真知。在本次三下鄉活動中去到祁陽潘市鎮,潘市鎮是無產階級革命家陶鑄同志的故鄉,有陶鑄故居、紅軍學校等多處紅色文化資源,多人投身革命乃至獻出寶貴的生命,也有多名抗美援朝老戰士。學院可以多多組織紅色活動,把永州的紅色資源充分利用,使學生既學習了紅色文化,又在實踐中專業能力得到提升。

4.健全紅色基因傳承機制。[3]

一是要利用網絡新媒體的各種平臺,打造紅色基因傳承平臺。網絡成為大學生獲取紅色文化知識的主要來源,要著力打造符合學院特色的紅色網絡宣傳平臺,擴大紅色文化的覆蓋面;二是要加大對學院自媒體平臺的監督與管理,推進紅色基因傳承的規范化、標準化,促進學院紅色制度文化建設;三是要融合本地紅色基因,拓寬課堂思政教學。永州紅色資源較多(道縣陳樹湘故居,陳寶珍故居等),應多多利用永州本地的紅色資源與課程相結合,讓學生們在實地學習,實地教學使同學們能夠深刻感悟紅色文化;四是建立健全領導組織制度,科學合理的分工,要團結一致,形成合力,將紅色既要傳承又要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學管理中。

參考文獻

[1]李健蕓.當代大學生紅色基因傳承探索———基于粵北地區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1(6):101-103

[2]黃慧.新時代下大學生紅色基因傳承研究———以云浮為例[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10):94-96.

[3]劉瑩雪.當代大學生紅色基因傳承路徑研究——以山東科技大學為例[J].戲劇之家.2019(6):154-158.

猜你喜歡
紅色基因當代大學生建議
論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學生成為紅色基因傳承者中的作用
關于不做“低頭族”的建議
紅色基因融入精準扶貧工作的價值研究
當代高校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與對策分析
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
當代大學生正義觀培育的路徑探析
當代大學生的科學人生價值觀念探析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三代人的建議
激活紅色基因在意識形態安全建設中的生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