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淺析

2021-11-10 00:08徐婷婷
科學與生活 2021年11期
關鍵詞:淺談生活化數學

徐婷婷

摘 要:《新課標》指出:“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痹诮虒W中,要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充分挖掘生活資源,捕捉生活中的有關信息,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數學、用數學。鼓勵學生善于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養成運用數學的態度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并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

關鍵詞:生活化;數學;淺談

教學中,教師應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挖掘生活資源,捕捉生活中的有關信息,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數學、用數學,體會數學就在身邊,領悟到數學的魅力。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開展的意義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教學的開展十分必要,對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第一,數學具有抽象性、邏輯性較強的特點,而生活是現實、豐富、具體的,如果將數學與學生的具體生活聯系起來,就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第二,數學教學生活化可以給學生滲透應用數學的意識,提升學生利用數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數學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且能夠讓學生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同時有利于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現象能力,豐富學生的認知;第三,“教育回歸生活”是新課改的重要理念之一,旨在提高教育教學的實用性,通過生活化教學為國家和社會輸送更多的實用性人才。

二、小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例題生活化,體驗感受數學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從多方面“找”數學素材,多讓學生到生活中“找”數學、“想”數學,真切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學生從生活中感受到學習數學非常有趣和有用,從而增加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如:在教學千克和克時,讓學生到生活中觀察幾件物品的包裝,記下他們的重量,在交流時,同學們提出了許多現實的問題,如:方便面袋上印著總重量:120克面餅+配料:117克面餅:86克,從而知道包裝袋重3克,配料重31克。不同的方便面廠家,生產的方便面的重量不同,學生提出的問題也各不相同,方便面學生經常吃,這樣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數學情境,有機地把學生的生活與數學知識結合起來。又如,在講解直角三角形的時候,有這么一道題:一個長為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墻上,梯子的頂端距地面的垂直距離為8米。如果梯子的頂端下滑1米,那么底端滑動的距離是1米嗎?很多同學的第一反應是下滑了1米,我讓學生互相交流,并且動手建立模型、操作,發現答案并不是1米。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小組內的交流,讓每個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傾聽同伴的解法,相互學習,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數學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從而學會了解決數學問題。學生的興趣也來了,學習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應用現實生活,學有用的數學

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闡明:數學來源于現實,也必須扎根于現實,并且應用于現實。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還是看學生能否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尤其是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所以,我們應及時提供把課堂上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的機會,讓學生在應用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更深刻地感受數學的魅力,并通過應用促使他們更主動地觀察生活中的數學和運用數學。在小學數學中,應用于現實的例子很多,如學習《長方體的表面積》后,讓學生計算粉刷自己所在教室的總面積;學習《圓》《圓錐》后,引導學生測量、計算大樹的直徑與橫截面的面積、沙堆、稻谷堆的體積和重量;學習《百分數的意義》后,引導學生收集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百分數材料,并通過數據對比、分析,了解社會的變化和進步等等。這些活動大多在數學實踐活動課上進行。在平時的數學課能否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呢?筆者認為,對課本例(習)題進行“生活化”處理,不失為既“經濟”又“實用”的好辦法,以人教版第十一冊數學“工程問題”為例,在例題的教學并進行了適量的鞏固練習后,我設計并出示了這樣一道題:李軍星期天進城買文具,所帶的錢如果全部買筆記本,可以買10本,如果全部買鉛筆,可以買15支,現在他先買了4本筆記本,剩下的錢還能買多少支鉛筆?通過對該題的解答,既培養了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又使學生體驗到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帶來的愉悅和成功。

(三)創設生活情境,應用數學

創設“生活數學”情境就是模擬生活,再現生活,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讓學生在理解情境中的數學問題,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因此,教師要明確教材的知識點,尋找聯系數學知識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切入點,發現生活中的一些具有發散性和趣味性的問題,創設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強化感性認識,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觀察、操作、交流,感悟數學思想。

例如,在教學完“表內乘法口訣”后,我創設了這樣一個生活情境:今天,老師想組織大家一起去春游,春游得帶食物,同學們肯定要去逛逛超市。下面是超市里一些食物的單價:可口可樂:2元;面包:1元;花生:2元;餅干:3元;瓜子:1元……請你用20元去買,你計劃怎樣買?要合理購物,保證能吃飽。請同學們用學過的知識來買,看誰安排得最合適?這樣的情境設計,把數學知識融入其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知識掌握的情況來解決問題,積極地投入到數學的學習中。

(四)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美國“木匠教學法”很成功,“木匠教學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識來源于生活。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標,應該是能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去觀察、分析現實生活,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形成一定的應用技能,也培養了學生實踐能力,體驗數學的實用價值。

總之,只要教師積極創造條件,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問題情景來幫助學生學習,鼓勵學生善于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養成運用數學的態度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并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

參考文獻:

[1]李晶.中學"數學生活化"的若干問題研巧[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碩±學位論文,2011

[2]下科利.數學教學如何走進生活[D].杭州:浙江師范大學碩±學位論文,2008.

猜你喜歡
淺談生活化數學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學指導策略
“則”與“擇”:指向生活化學習的幼兒園數學活動實施的原則與選擇
生活化美術教學的課程設置及實踐應用
淺談虛擬語氣
淺談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
淺談命題
我為什么怕數學
數學到底有什么用?
“時尚&建筑”的淺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