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策略

2021-11-10 07:18郭春香
科學與生活 2021年11期
關鍵詞:創新思維英語教學教學策略

郭春香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大部分小學都已經開設了英語課程,但是有些老師沒有理解小學開設英語課的真正含義,導致英語課成為了學生無法完成的學習負擔。這就要求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引導學生進行英語課程的學習,主要涉及到知識、技能和態度這三個層面。這里所說的知識層面包括能簡單使用口語會話、閱讀、理解文本,能使用工具書自學外語等等。

關鍵詞:英語教學;創新思維;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也給農村小學英語教學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學生主體”、“全面發展”、“小組合作”等理念營運而生,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可謂風風火火。然反觀英語課堂教學實踐,我們又有諸多困惑。教師多年來都以講授的方式而進行教學,要轉變為引導學生探究,反而不知道怎么教了。到底課堂中該如何講,怎么引導學生探究,如何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諸如此類的問題總給英語教師帶來較多的困惑。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實踐中,我們必須正確面對新課改下課堂教學中所出現的矛盾,遵照學生的學學習實際,大膽創新,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

一、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必要性

當前,社會生活逐步信息化和經濟化,在全球一體化背景下,英語這門學科就顯示出獨特的作用來,這為人們今后的出行和交流帶來了新的方式。當前,很多國家在基礎教育發展中,就將英語這門學科作為培養公民綜合素養的必備組成部分之一,并且有所提升。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國也在2011年版本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提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通過相應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把握學生的英語學習實際,讓學生積極主動加入到課堂學習中來,讓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是當前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通過相應的教學策略來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本文主要是從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閱讀教學入手,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閱讀教學方面進行了相應的分析,同時提出一些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

二、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誤區

當前,學生在小學階段就開始接觸到英語這門學科,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都是被動性進行學習,教師沒有引導學生進行很好的閱讀。這主要體現在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走入了教學誤區:注重聽和說而輕視了讀和寫。面對這些閱讀內容,依舊采用大量的聽說進行,沒有讓學生對這些知識進行充分的閱讀,學生在課堂上只是進行了聽和說。這種教學方法是比較錯誤的,會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誤導。注重聽說會讓學生無法明白什么是閱讀,而注重翻譯會讓學生在學習閱讀時失去學習興趣。同時,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過多地講解,會讓課堂氣氛較為枯燥、單調和沉悶。從而讓學生的主動性受到扼殺,讓學生沒有太多的興趣進行閱讀。

三、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效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

要想讓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培養,前提是轉變教學觀念。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讓教師作為教學中心,根據相應的課本,逐字逐句進行翻譯,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是比較被動的。教師沒有留下太多的思考時間給予學生,或者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總是一講到底,總是一個人站在講臺上表演,把握課堂結構。就算是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出現了少許的師生交流,也只是教師與部分學生之間的簡單的問答。教師抽學生起來詢問,學生回答問題也是在一種惶恐的心理狀態中完成的。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學生沒有積極思維,所以不會出現創新意識。所以,在英語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方法的約束,轉變教學觀念,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中心,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能起到引導作用,讓學生主動完成相應的學習內容。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要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在課堂上讓學生積極展開討論。只有學生在不斷的討論中,才能激發自己良好的創造性思想和想象力。在課堂教學中務必要打破思維常規,突破固定思維模式,才能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培養。

比如,在三年級學習“Hello!”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在引導學生對本文單詞進行了相應的學習之后,就要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反復閱讀,在不斷的閱讀過程中自主去體驗和感悟。從而讓學生明白問候語,學會打招呼“I’m…What’s your name?”本部分主要是會話學習。通過見面打招呼,自我介紹等情景,讓學生在模仿、學習、表演的基礎上逐步達到自然交流與真實運用的目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自己的教學實際出發,提出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

(二)增加教學實踐

英語課程有著較強的實踐性,學生積極參與到語言實踐中,對語言進行活學活用,這樣才能形成相應的語言技巧。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讓英語教學的目的得以實現,從而讓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如果能夠長期保持這種學習方式,會逐步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充分的理解,靈活的運用,通過各種方式來讓學生的智力得到發展,讓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教學生“學會”同時還要教學生“會學”假如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會學”學生會對各種學習資源進行把握,從而進行自主學習。隨著學生不斷進行英語課文閱讀,會增加自己的語言實踐活動,從而提高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

比如,在學習“My schoolbag”這部分知識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將書包內的物品展示出來,認識這些物品并大聲讀出來,然后再對課文進行反復閱讀。

總之,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優化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多開展學習活動,讓學生進行積極嘗試、自我探究,從而進行主動性學習。此外,教師對教學設計要不斷進行優化,對教學內容進行活化,逐步增加語言實踐,從而豐富語言活動。最終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和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周中梅;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方法探究;[J];新課堂;2011年第6期

[1]劉洪峰;小學英語教學中閱讀理解有效性探索[J];中學教學參考;2012年第4期。

猜你喜歡
創新思維英語教學教學策略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英語教學中對任務的幾點思考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語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統編本初中文言文選文變化及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關于提高小學生識字實效的教學策略
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
在經濟新常態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巧用“錯誤”激活數學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培養職校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