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兒聽力篩查聯合耳聾基因檢測臨床價值分析

2021-11-10 13:45王洪燕
康頤 2021年11期
關鍵詞:診斷價值新生兒

王洪燕

【摘要】目的:探析耳聾基因檢測方式結合聽力篩查對新生兒診斷價值。方法:擇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1月6646例新生兒全部實施聽力篩查,挑選5162例新生兒足跟血進行耳聾基因檢測,分析以上所有新生兒聽力檢查結果以及耳聾基因檢測檢查結果。結果:對6646例新生兒實施聽力篩查,針對122例實施ABR檢測,顯示為疑似陽性并轉診,5例確診為聽力障礙,屬于雙耳中重度與雙耳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人數分別為1例和4例。對5162例新生兒實施耳聾基因檢查,其中390例存在基因雜合突變,160例存在GJB2雜合突變,88例存在GJB3雜合突變,110例存在SLC26A4雜合突變,12SrRNA:24例,5例基因純合突變,3例SLC26A4。結論:針對新生兒開展早期耳聾基因檢測方式結合聽力篩查志在必行,可早期篩查出新生兒是否存在遺傳性耳聾,隨后實施針對性治療方案。

【關鍵詞】耳聾基因檢測;聽力篩查;新生兒;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764.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1.135

在新生兒出生缺陷中最常見的是先天性耳聾,據有關調查研究統計發現,于時間為2014年階段WHO統計出全球3.6億人左右均為因聾致殘[1]。目前,針對新生兒實施聽力篩查至關重要,早期聽力篩查能夠防止因聾致殘的發生。在可篩查性疾病中包含了聽力障礙,而全球有將近60%左右的患者出現耳聾均是由于遺傳缺陷所致。有報道指出,新生兒聽力篩查僅能對篩查出存在聽力障礙患兒,而聽力正常遺傳因素所致遲發性耳聾或者是藥物致聾敏感基因攜帶患兒則會存在漏診[2-3]。鑒于此本研究探析耳聾基因檢測方式結合聽力篩查對新生兒診斷價值,本研究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擇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1月6646例新生兒全部實施聽力篩查,男性與女性所占百分比為3846例和2800例;挑選5162例新生兒足跟血進行耳聾基因檢測,男性與女性所占百分比為2840例和2322例比對所有新生兒性別資料,(P>0.05)。

1.2方法

耳聲發射檢查:利用TEOAE(瞬態生而聲發射)對5162例新生兒開展聽力學篩查,篩查時間則控制在新生兒出生后的2d至3d,最佳檢查環境選擇隔音效果好的房間,噪音在45db(A)或是以下,確保新生兒處于自然睡眠或者是完全安靜狀態下再開始測試。針對部分首次篩查未達標新生兒,當滿月或者是出生42d以內再次采用相同方式進行復篩,而復篩還是未達標者并且疑似陽性,年齡滿3個月新生兒實施ABR(聽性腦干反應)篩查。

ABR檢測:最佳檢查環境選擇隔音效果好的房間,首先對新生兒實施灌腸,選擇10%水合氯醛,控制給藥劑量,通常為0.5ml/kg,確保新生兒入睡以后采用短聲對其單耳進行刺激,側耳則進行白噪音屏蔽,刺激時間控制在0.1ms,分析時間控制在15ms,輸入帶通控制在80Hz至2000Hz之間,疊加控制在2000次,極間電阻控制在5kΩ以下,頻率控制在9HZ,對以上所有結果采用計算軟件分析。ABR主要對I、Ⅲ、V潛伏期以及I-Ⅲ、I-V、II-V波間期,若以上所有指標中出現三項以上異常則判定為ABR異常,V波反應閾在30dBnHL或是以上判定為異常。實施ABR檢測未達標者采用制定聽力學評估以及醫學診斷。

耳聾基因檢測:當新生兒出生以后3d,將其足跟血進行采集并放置于濾紙上,SLC26A4、GJB3、12SrRNA以及GJB2基因點位采用MassARRAY飛行時間質譜生物芯片系統(Sequenom公司提供),包括:SLC26A4:IVS7-2A→G、281C→T、1229C→T、589G→A、2168A→G、1174A→T、IVS15+5G→A、2027T→A以及1975G→C;GJB3:547G→A和538C→T;12SrRNA:1555A→ G和1494C→T;GJB2:35delG、299_ 300delAT、235 delC、176_ 191del16和167delT。

2? 結果

2.1 聽力檢查結果

對6646例新生兒實施聽力篩查,其中2018年初篩合格1510例,所占百分比為22.72%(1510/6646)。不合格92例,所占百分比為6.09%(92/1510),陽性率為6.09%;19年復篩3003例,所占百分比為45.19%(3003/6646),合格率為2827例,所占百分比為94.14%(2827/3003),不合格率為176例,所占百分比為5.86%(176/3003),陽性率為5.86%;截至2020年11月30號,復篩2133人,合格率為2011例,所占百分比為94.28%(2011/2133),不合格率為122例,所占百分比為5.72%(122/2133),陽性率為5.72%。針對122例實施ABR檢測,顯示為疑似陽性并轉診,5例確診為聽力障礙,屬于雙耳中重度與雙耳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人數分別為1例和4例。

2.2 耳聾基因檢查結果

對5162例新生兒實施耳聾基因檢查,其中390例存在基因雜合突變,160例存在GJB2雜合突變,42例(0.81%)299_ 300delAT、42(0.81%)235 delC、36例(0.70%)176_ 191del16;88例存在GJB3雜合突變:44例(0.85%)547G→A、44例(0.85%)538C→ T;110例存在SLC26A4雜合突變:64例(1.24%)IVS7-2A→G、3例(0.06%)1229C→T、13例(0.25%)589G→A、22例(0.43%)2168A→G、8例(0.15%)1174A→T、5例(0.10%)1975G→C;12SrRNA:24例(0.46%)1555A→G;5例(0.10%)基因純合突變,3例(0.06%)SLC26A4,IVS7- -2A→G位點。

3? 討論

本研究針對新生兒開展聽力篩查后顯示其結果僅能將當時聽覺功能情況反映出,無法測定部分存在遲發性耳聾患兒[4]。結果顯示,14例存在GJB3雜合突變,是因為此基因屬于雜合突變,會引發耳聾,而對于攜帶線粒體12SrRNA突變新生兒在采用氨基糖甙類抗生素過程中會引發不可逆轉聽力下降,因此需叮囑家屬禁止使用中耳毒性藥物[5]。同時本研究針對6646例新生兒進行初篩,其中390例耳聾基因檢查異常,具有極大的耳聾潛在風險。

對新生兒實施飛行時間質譜檢測技術其優勢在于僅需微量血液,不會增加新生兒痛苦,能同時對20個基因點位進行檢查,靈敏度高,準確率高,范圍廣。實施TEOAE,其優勢在于無創、簡便且快速,能夠將耳蝸外毛細胞松弛時的功能實際情況如實反映出。OAE(耳聲發射)顯示外周聽力為正常,無法測定耳蝸后聽覺傳導;所以,根據醫院情況而定,可選擇AABR(自動腦干誘發電位)輔助檢查,或者是在此篩查模式之上結合TEOAE,增強檢出率[6-7]。

本研究結果顯示,6646例新生兒中122例行ABR檢測,顯示疑似陽性并轉診,5例確診為聽力障礙,屬于雙耳中重度與雙耳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人數分別為1例和4例。對5162例新生兒實施耳聾基因檢查,其中390例存在基因雜合突變,160例存在GJB2雜合突變,88例存在GJB3雜合突變,110例存在SLC26A4雜合突變,12SrRNA:24例,5例基因純合突變,3例SLC26A4。對于線粒體12SrRNA純合突變新生兒,當前聽覺功能屬于正常狀態,還需告知家屬禁止采用氨基糖甙類抗生素,避免新生兒出現藥物性耳聾。

參考文獻:

[1]張小娥, 陳娟. NICU新生兒聽力篩查聯合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的結果分析[J]. 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 2018, 26(11):83-85.

[2]孫秀艷, 尚麗新, 李冰, 等. 新生兒聽力篩查聯合耳聾基因檢測臨床價值研究[J]. 人民軍醫, 2020, 63(2):61-70.

[3]巫靜帆, 李小霞, 譚淑娟,等. 東莞戶籍33810例新生兒聽力篩查聯合耳聾基因檢測與分析[J]. 中華耳科學雜志, 2018, 16(2):56-60.

[4]唐小珂, 王雅莉. 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與聽力篩查結果分析[J]. 臨床心身疾病雜志, 2020, 26(2):122-126.

[5]陳文強, 熊怡. 遺傳性耳聾基因篩查對遲發性耳聾的預防作用分析[J]. 中國醫學創新, 2018, 15(3):120-122.

[6]李洪波, 郭曉娟, 谷泉,等. 新生兒耳聾基因與聽力聯合篩查的臨床應用價值[J]. 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 2018, 26(12):76-77.

[7]趙雪卉, 劉宗印, 王莉, 等. 寶雞地區新生兒聾病易感基因及聽力聯合篩查的臨床研究[J]. 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 2018, 26(8):102-108.

猜你喜歡
診斷價值新生兒
非新生兒破傷風的治療進展
臍靜脈置管在危重新生兒救治中的應用
防城港市2016—2021年新生兒死亡原因分析
新生兒需要睡枕頭嗎?
新生兒出生后該怎樣進行護理?
磁共振擴散張量成像在輕型顱腦損傷患者中的診斷價值
腹部超聲對肝膽疾病的臨床診斷價值
腦CT對腦器質性精神病的診斷價值分析
細辨新生兒的“異常信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