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美古鎮

2021-11-12 15:09
散文百家 2021年4期
關鍵詞:水網古民居街巷

炬 明

1

水做的浣衣女漂呀漂走了,搗衣聲散落在風中的小橋。楊柳岸有人家炊煙在繚繞,誰的心在水邊依依地???。我不愿去踩亂腳下的安寧,就讓這水潺潺風兒靜悄悄……

一曲《小橋流水》,伴著一箋心事,一闋清詞,寫就一段過往。

逶迤的武夷山脈,把千年古鎮元坑環繞于山巒連綿起伏的群峰之中。古鎮依富屯溪支流蛟溪而傍,溪流發源于山水古城順昌與沙縣交界的觀音山,過峰嶺、大明山峽谷,途經2000 多米峽谷山澗,進入古鎮居民聚集盆地,在新墟山口迤邐而出,到達國家歷史古村落槎溪村與槎溪匯集,進入古鎮千畝田園,最后在蛟溪口匯入閩江上游富屯溪。

沿途群山環抱,碧水環繞,山澗泉水四季流淌,奇峰怪石遍布山野。它時而在飛瀑中奔騰跳躍,在山澗中噴珠吐玉;時而在斗折蛇行中穿梭,在碧波盈盈中流淌。一路伴隨著林中蟬鳴、鳥語、蛙吟的悅耳歡歌,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彰顯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之美,給這方遠古村落、溪谷中世外桃源增添了無窮的生機與魅力。遠眺矗立古鎮西南面山勢橫亙的大明山,雄偉壯觀,山巒秀美,如同鑲嵌天邊錦屏?!翱丈叫掠旰?,天氣晚秋來。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碧拼娙送蹙S《山居秋暝》,仿佛把古鎮巍峨之中透出清秀,峻峭之中更顯超逸的群山,裝點成詩情畫意中筆墨清爽、疏密有致的山水畫卷。

這里自古以來就有“衢山頭、寶山腰、大明山腳”之說。傳說中,古時風水仙師認為 :此地的山體與古民居地方位不佳,它形如農夫用的扁擔,此方位居家,只能出勞作之人,出不了德才之輩。當年東海龍王三太子在滾出蛟溪時用帶著遍體鱗傷的龍體將盆地推向蛟溪東北,糾正了盆地與山體的不佳方位,形成了如今的群山環抱,溪澗四出的宜居古鎮山間盆地。自唐迄今,其位居群山環抱,加之發達、獨特的水系,經先輩披荊斬棘,開荒拓土,巳發展成為可耕可食、可濯可居的一方樂土。

2

蛟溪,因龍滾出而馳譽。相傳,很久以前,東海龍王三太子敖丙,在海邊玩耍,忽遇翻江倒海、山崩地裂,三太子被壓在大明山下。星移斗轉,某日,一位仙人路過大明山,不遠處大明山巨石下傳來三太子呼救聲:“大仙,請救我一命”。大仙近前見是龍太子,且求救心切,便說:“救你可以,必須做到,不可在此地騰空上天,以免招致狂風暴雨,殃及百姓,必須從山門滾出一條造福黎民百姓的溪河,你方得以入閩江歸東海?!饼執討?,大仙顯法術施救。

龍太子從大明山下翻騰而起,遵照大仙旨意,在溝壑縱橫、叢山峻嶺中鉆山野、穿險灘、破頑石,歷經千辛,滾出蛟溪,滾出溪流盆地。到達槎溪匯合處,遍體鱗傷的龍太子被流經的槎溪清澈山泉水滌去傷痕污濁,頓覺輕松,再次翻滾騰躍,不僅翻滾糾正了山體與盆地村落間不佳方位,繼而滾出千畝田園。讓這片飽受澇災、荒漠地域變成春夏晴川歷歷,秋冬霧靄易感,四季青蔥的宜居平川。

三太子乃東海龍王九個兒子中較為器重的龍子。當年,東海龍王賭氣不給陳塘關降雨,導致當地大旱,百姓求降雨,此時東海龍王卻趁機要百姓供奉童男童女,并派夜叉強行搶掠。于是,哪咤打死了前來搶掠童男童女的夜叉,龍王大怒,三太子敖丙主動請戰,可依然力不敵哪咤,被哪咤打死,哪咤還將三太子龍筋抽下欲送李靖父束甲。事后,龍王向李靖興師問罪,揚言要淹沒陳塘關。李靖自知理虧,收了哪咤混天綾和乾坤圈兩法寶。后來武王伐紂成功,姜子牙設壇封神,曾猶豫是否冊封東海龍王三太子,得知三太子在東海閩江遇難之時,舍身造福黎民百姓,遂封龍王三太子為華蓋星。至此,東海龍王三太子敖丙得以位列仙班。

蛟溪,它歷盡滄桑,造福后人。千百年來,古鎮人傳頌著東海龍王三太子敖丙造福黎民百姓的美好傳說。

3

山水之間的美麗古鎮,縱橫的山脈,發達的水系,肥沃的土地,豐富的物產,塑造了古鎮獨特的山間盆地世代繁榮。蛟溪流域不僅風景秀麗,山青水秀,歷史悠久,人才輩出,至今仍保留各個歷史朝代的古建筑、古文物。如古廊橋、古寺廟、古民居、古宗祠、古牌匾、古碑刻和古族譜等堪稱古建筑、古文物博物館。鎮區150 多座匯融浙、贛、徽建筑風格,又輻射本土結構獨特神韻為一體的古建筑群,它們或造型別致雋永,或風貌古樸典雅。當你登上大明山之巔始建于明代的大明庵俯瞰古鎮:滿目青山,茂林修竹,村落街巷,巷陌有序,屋舍儼然,狀如枝葉四衍,由村落向心之行的梅花村,井然有序,讓人驚嘆大自然賜于這一方水土的狀美景觀。

古鎮蘊涵深厚的理學傳統,兩宋時期一代名臣,進士,煥章閣大學士,武威王,兩朝帝師,理學家廖德明(廖槎溪)。一代名臣,進士,工部尚書,理學家廖剛(廖高峰),不僅名載史冊,為古鎮留下了許多人文史跡。明代中葉以后,古鎮村落不斷發展,大批古民居、古宗祠等相繼出現。這里出現空前的或耕讀傳家,或工商結合,成就許多科舉賢達,文人墨客,朝庭官員,商界奇才。期間:明朝漠武村落,葉氏后代葉宗遠,歲貢,奉政大夫,四品官。明朝槎溪村落,鄧氏后代鄧元錫,光祿大夫,進士,一品官。清朝云衢(曲村)村落,張氏子孫張常乾,乾隆帝欽賜進士,翰林院檢討,巡撫,二品官。清朝東郊村落,陳氏子孫陳瑚,武舉出生,任職方,三品官,劉墉贈其“德耀喬松”壽匾,乾隆帝送其“樂天知命”匾。清朝秀水村落,張氏后代張顯榮,總兵,二品官,助清庭平定耿精忠叛亂,封子孫世襲云騎尉。清朝九村村落,葉氏后代葉長蒨,副總兵,二品官,助清庭平耿精忠叛亂。清朝福峰村落,蕭氏子孫蕭肇純,奉直大夫,進士,五品官,等等。

4

走進古鎮,漫步文昌橋、古鎮街巷,滿目青山、綠樹、花草,石橋、流水、青磚、灰瓦。古樸建筑中,它們或高墻嵯峨,或渠水伴路,穿梭于街巷清澈的水圳水網與街巷伴行,它們時而疊合交錯,時而延伸于庭院,供水圳水網潺潺流淌形態各異的石板橋、石拱橋隨處可見。路隨人走,巷圳隨行,行人用水各得其所,讓古樸村落在水的靈性中透出絲絲歡騰之氣,令人心曠神怡。盡管當下進入家電普及時代,古鎮街巷水圳邊時而仍可見聞婦人熟悉的搓衣板搓衣和木槌捶打衣服聲,不遠處隱約可見的蜿蜒山巒,近處曲徑街巷,村旁荷塘,在斜陽灑下余輝中,給遠古村落增添幾分神秘,仿佛讓你覺得走進人間仙境。

位于盆地中心的福峰村落,依山丘而建,巧妙地利用雞心山、貓鼻山澗水落差,依村落走勢由東面、南面,平穩地流入村中水網,匯合于村北。村內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842年),號稱“福豐三大棟”以及“三小棟”等大小50 多座古民居,均見街巷順山勢而建,水圳水網曲折有致伴行。

位于盆地東北面較高地勢的九村村落,依洋姑山下,緩坡而建,同樣吸收來自山坳兩支澗水之源。沿村落北、南面向村西面匯集,形成環狀合二為一,此澗水質清純,至今仍為居民所飲用。做為古鎮歷史最悠久,至今仍有近50 座古民居村落,在大、小、寬、窄不一的古街巷,水圳與街巷有序隨行。

依龜山而建的東郊村落,水源來自較遠方位東面大排山溪澗水,在龜山南麓引澗水入村,與村落主要巷街嶺頭街形成伴街水圳,循序的水網隨街巷進入近25 座古民居。位于龜山南側建于乾隆年間的“陳氏三大棟”,雖為六路二至四進合院相鄰建筑,其整體布局的東面蓄水池,環繞西、北面溝渠流水網,內、外聚斂成團,堪稱極致。

位于盆地西北,與東郊村落無明顯界標的秀水村落。村東南部10 多座古民居街巷水流大多與東郊村落接壤,形成一體水網。村北部“張氏三大棟”等建筑街巷水網則接納自九村村落出村水圳水源,最后在光濟山與東郊水網聚合,經田園水圳,流入蛟溪。

自此,古鎮盆地街巷之水,經由涓涓山澗,流經村落各處街巷,經過合理利用,最終匯入溪流?!皢柷牡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是詩人朱熹對永不枯竭的清澈山澗水源理水方式,水的本質絕妙利用的真實寫照。

5

行走于古鎮形象梅花村主要街巷,水的靈氣給了每位留足古鎮者諸多感慨。這里大小150 多座始建于各朝代古民居,未見一座是依山傍水而建,連距離蛟溪河最近的福峰村落相距蛟溪也有千米之遠。

原來,先祖們將源于古鎮四面環山的溪澗水流,合理利用開發,把較大水量的蛟溪河水用于農田、農作物灌溉,其余山澗支水根據水位落差,地理位置不同,將盆地東面、東南面、南面山澗水源,合理接應,引入各村落,使村落與水網伴行。聰明的古鎮人還將水設置成簡單實用的擋板,讓水位可低可高,可控水流急緩,改變水流向的機關。當地民間有“指水為財”之說:水勢宜緩不宜急,擋板保持了每處水位,有蓄財之意,即所謂“緩而不涸”。

這些街巷水網,完整保存遺留下的傳統街巷與水利的絕妙格局,讓散布于盆地四面古村落,有效貫穿服務于各村落街巷水渠網,形成古鎮有山有水,古街古韻?!端冉洝吩唬褐眮碇比p人丁,吉氣走曲線,煞氣走直線;曲則有情,曲徑通幽。水見三彎,福壽安閑。屈曲來朝,榮華富饒。氣行之處則水隨,水止之處氣則氣蓄。這些學說深刻地印證了古鎮鄉村水系風水中的“尚曲”現象。

傍路而行的溝渠水網,既靈動又生氣,讓山澗之水長年淺吟低唱于古鎮之間,相互縱橫聯結,穿門入戶,至今仍然還是古鎮人賴以洗滌、沖污的便利之賜。最后讓所有出村水流進入田園,在盆地東北角匯入蛟溪,如此完美地完成了小溪匯入大河的道理。

6

文昌公園,位于古鎮盆地出口東北角豁口上方,依蛟溪河畔而建。沿溪圍堤依山傍水,山水相映,楊柳低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古鎮文化底蘊深厚的石雕“文園”。圍堤長廊是歷朝歷代古鎮名人雕塑群像:從宋代理學先祖兩朝帝師、武威王廖槎溪到清末護國平亂功臣陳惠潤。公園出口東、西側,是雄居兩側的古廊橋文昌橋。它是古鎮標致性建筑,福建省內最長廊橋之一,橋長145 米,寬6 米。始建于明正德十年(1515 年),自古以來,廊橋即是交通要道,又是當地居民不受風雨影響的墟期生活、生產資料交易場所。歲月滄桑,幾經水毀火災,現在的廊橋重建于2010 年。

廊橋下是收集完古鎮村落、田園水網后穿橋而過的蛟溪,它歡快地向下游流淌,與槎溪匯合后,再流經千畝田園。舊時文昌橋下設攔河壩,依壩而建的古水碓,于上世紀60 年代幾經水毀,已不復存在,留下的殘垣斷壁依稀告訴人們:現代文明已更替了延續千百年水碓的礱谷、舂米、榨油等功能,留給后人的是對遠古文明的記憶。

廊橋上游公園人工湖面矗立著五層樓髙的文昌閣,以及石拱橋、水車、棧道等。舊時文昌閣,建于清光緒九年(1883年),建閣原因是文昌橋毀于火災,人們懷疑橋上神龕失火所致,后人便在橋上方興建文昌閣,請橋上文昌帝君入閣,從此文昌橋不設神龕,不點香燭,以保護文昌橋。舊文昌閣因年久失修,毀損,新建木制斗拱文昌閣,重建于2013 年。新閣內不僅貢有文昌帝君,還雕刻有栩栩如生的“二十四孝”、“福祿壽喜”、“琴棋書畫”和“漁樵耕讀”等精美圖文,警示古鎮后人和游人銘記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被譽為群經之首、中國文化之源的《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毙蜗蟮氐莱隽饲О倌陙砉沛側藙傄銏宰?,發憤圖強,永不停息,仁義、自強的境界。

自古以來,古鎮人把盆地豁口視為關鎖水尾的關鍵,此處地勢狹窄,西有鞍山,東有虎山,橫亙于兩側宏偉壯觀的文昌橋,橋形如弓箭之弓,臨水五層樓高文昌閣如箭,可以“射”住虎形山。橋東虎山的天后宮,橋西鞍山的關帝廟,形成層關鎖玥,確保古鎮風水永固無礙。古人的愿望和留存,留給后人的絕妙景致是何等和協、美妙致極。

漫步在水美古鎮,徜徉于文昌公園,伴隨著湖面上、小橋下歡悅嬉戲的錦鯉不時漾出一片片迷離斑斕,穿梭在天空、柳岸間的鳥兒時而啁啾一串串鶯聲燕語。古鎮帶給你的是別樣“小橋流水”詩意情懷,把人帶入江南水鄉更勝一籌的別樣水鄉佳景?!扒按┝謳X幽,俯瞰川原平。降集崖寺古,徘徊濁醪傾。長吟伐木篇,潛鱗亦相驚。愿結沮溺耦,窮年此巖耕?!彼未韺W家朱熹留足古鎮訪友講學時寫下的詩句,有感于古鎮的小橋流水人家,山水田園美景。這里的山川水澗與遠古村落交相輝映的旖旎風光,讓詩人渴望歸隱于此。

清山綠水間,子孫后代耕耘著理想王國的夢想;雕梁畫棟里,凝聚著古鎮人崇德重敎的寫照。蛟溪,滋養了這一方沃土,也成就了溫婉水鄉千年古鎮。

注釋:

[1]本文部分數椐及資料來自《元坑古鎮歷史資料匯編》及古鎮民間傳說。

[2]插圖來自網絡及作者拍攝圖片。

猜你喜歡
水網古民居街巷
水利部:到2035 年基本形成國家水網總體格局
人間煙火,最愛隱秘的街巷美食
水網藻生長及鈾對其生長影響的模型構建
古民居保護方法及舉措
——以安徽蚌埠“湖上升明月”項目為例
雨中的街巷
●山西加快推進縣域小水網配套建設
山西省大水網工程建設如火如荼
本質直觀傳統古民居“燕尾翹脊”筑造意涵(下)
本質直觀傳統古民居“燕尾翹脊”筑造意涵(上)
老城區街巷整治后評價工作體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