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新媒體視野下非遺傳統手工藝傳承與發展探索

2021-11-12 01:04吳敏
文學天地 2021年7期
關鍵詞:傳承與發展新媒體

吳敏

摘要:非遺傳統手工作為長期發展的藝術文化,隨著社會發展,傳遞著民族的文化與理想。在新媒體出現后,非遺文化獲得了更好發展。但是依舊存在即將失傳的工藝,對此,本文基于新媒體視野對非遺傳統手工進行探究,基于非遺文化傳承與發展探究可持續發展路徑,切實推動非遺傳統手工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非遺傳統手工;傳承與發展

引言:非遺傳統手工長期根植于人們生活中,在新媒體的發展背景下,彰顯出獨特的魅力和價值。但是現代化科技發展,使得傳統手工藝面臨失傳的窘境,缺乏良好的傳播,大眾對其認知程度不高,阻礙了非遺傳統手工發展和傳承,對此要基于新媒體加強宣傳,切實將其帶入大眾視野,推動非遺傳統手工可持續發展。

一、當代非遺傳統手工藝發展現狀

非遺傳統手工藝是隨著社會文明變遷發展下來的文化,并且在傳播上呈現橫向蔓延。在互聯網流行前,手工藝更多是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傳承。但是傳播距離有限,傳播效果不佳。隨著歷史發展,傳統手工藝通過其他媒介的傳播,流入到人們生活中。人們也通過書籍、電視廣播等方式加深了對傳統手工藝的認識,這也為其發展奠定了基礎。但是當前傳統手工藝多是老年人傳承,并且恪守傳統規范,導致傳承出現后繼無人的困境,導致手工藝瀕臨失傳。

二、非遺傳統手工藝面臨的挑戰

基于傳統手工藝傳承受到限制的同時,互聯網的發展推動了新媒體出現。新媒體的出現,帶動了數字化傳播媒介發展。使得傳統手工藝從以往的生活所需變成藝術形式,并與市場相融合,有了產業化的發展趨勢。新媒體的影響下,使得傳統手工藝的文化內涵面臨著挑戰。新媒體既是催化傳統手工藝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影響其發展改變的根本原因。新媒體從發展到影響手工藝,基于其工藝特點和內涵與新的技術不斷融合創新,使得傳統手工藝有著更出色的表現。也使得社會更關注傳統手工藝發展和傳承,各大高校開展相關專業,力求實現新媒體與傳統文化結合,推動手工藝長足發展。

三、基于新媒體的非遺文化傳承措施

(一)新媒體的運用

對于非遺傳統手工藝而言,新媒體的出現能夠為其提供更夯實的保障。并為非遺文化傳承發展開辟新路徑。新媒體技術中VR、AR等技術的應用,能夠更好的吸引受眾,使受眾通過不同的媒介感知傳統手工藝的魅力。新媒體形式多樣化,消息傳播迅速[1],有助于傳統手工藝走向世界化道路??梢哉f手工藝的轉型重點在于如何利用新媒體,拓展傳播路徑,帶動市場對文化的需求,從而推動產業鏈形成。通過借助各種渠道,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主題,推動非遺手工藝的傳播與發展;通過與其他平臺聯動,形成產業鏈的同時,弘揚傳統手工藝文化,實現新媒體銷售的目的。筆者參與的晉粵聯動納底拉花(麻線納繡)非遺手工藝傳承項目,就通過微信視頻號、線上商店、線上直播等新媒體工具對產品和工藝進行推廣傳播,較好的實現了文化傳播與商業轉化的目標。

(二)互動多樣化發展

新媒體包含的傳播種類繁多,與其融合對于市場經濟發展有重要推動作用。傳統手工藝產品展示,除了傳達藝術之美,更重要的是讓人們認識到傳統手工藝的文化內涵。而文化內涵無法通過工藝品來傳達,需要在原有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為其賦予主題魅力,確保文化在創新后能夠加強與消費者的互動。

互動體驗是加深受眾對手工藝喜愛的重要途徑,交互體驗更能展示出非遺的特殊性。在2018年的建設峰會中,基于非遺文化開展的VR體驗會,利用數字化技術展現了不同的非遺文化。利用AR技術,帶領體驗者感受農民漆畫的魅力,體驗者手持手柄對畫筆進行操控,能夠繪制出完整的漆畫。利用數字化技術為受眾留下參觀體驗的機會,邀請手工藝者與受眾共同參觀和交互,基于手工藝進行體驗交流,從而提高受眾對手工藝文化的認識。

(三)新媒體衍生新技術和材料

傳統手工藝在發展過程中,多是以師傅帶徒弟一脈傳承下來。從其發展歷程也能看出,傳承并不是無差別的繼承,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改進。在確保核心內容不變的基礎上,利用技術優化手工藝,實現創新發展。像是傳統福州的脫胎漆器,在制作過程中受到外界因素影響,導致制作工藝相對繁雜,需要等待上一道工序完工才能進行下一步工序,使得制作過程耗時較長。而今通過3D打印、電子技術等,創新漆器的制作工序,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更好的推動了該項工藝發展。

(四)守正創新開發產品

創新是傳統手工藝得以長足發展的關鍵因素,基于手工藝的工藝、材料等都需要在傳承的同時,對其進行創新。但是無論傳統手工藝如何傳承發展,民族文化認同感與工匠精神始終是技藝中亙古不變的內涵。網絡的發展為人們拓展了獲取消息的渠道,并且實現海量信息傳播與交互,對于非遺手工藝而言是發展的良好契機[2]。

因此,新媒體背景下,傳統手工藝應結合市場需求,挖掘更深層次的價值與功能。當前國內的創意產業不斷發展,非遺文化更是為其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诋斍皣鴥仁止に嚢l展現狀,應采取創新+手工藝的發展模式,推動各地的手工藝發展,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創意設計,推動文化的活態傳承。同時,手工藝者應更加關注當前的先進科技,利用前沿技術推進手工藝優化發展,展現本土文化的美感,并實現跨地域、跨時空的傳承。例如將晉南傳統納底拉花(麻線納底繡)結合廣東省的傳統工藝(例如香云紗工藝)、廣東地區的傳統文化、以及沿海地區的設計審美和創新理念,通過南北文化的大膽碰撞,讓該傳統手工藝產生了別具特色的跨地域文化特色??梢哉f,隨著今后新媒體持續發展,非遺文化也會在其技術的指示下,更好的展示出藝術之美,并隨著社會發展迸發出更多的魅力,為中華民族復興夢做出貢獻。

結論:綜上所述,在保護非遺文化的過程中,完整的傳承精髓、發展技術才是發展的重點。當前基于新媒體背景,需要確保數字化創新不斷的下沉到各行業中,充分發揮出工匠精神,專注的將目光放在傳統手工上,利用新媒體優勢推動其更好發展,確保非遺文化流傳下去。

參考文獻:

[1]姚懿童,戴瑩.非物質文化的傳承與再生——以畬族傳統編織工藝為例[J].美與時代(上),2021(06):49-51.

[2]唐晶,徐熒,李望秀.數字動畫在推動傳統藝術傳承與發展中的應用——以剪紙藝術為例[J].科技傳播,2021,13(11):84-86.

猜你喜歡
傳承與發展新媒體
淺淡德宏瑞麗傣族傳統舞蹈迦樓羅舞的傳承與發展
淺談貴州地區布依族舞蹈的傳承與發展
中國武術文化傳承與發展
民族音樂在小學音樂教材中的運用
杜爾伯特蒙古族短調民歌探微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新招數化解新難題:新媒體環境下防止報道差錯路徑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