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教學法的合理運用

2021-11-12 14:40尚麗梅
小作家報·教研博覽 2021年36期
關鍵詞:合理運用初中歷史教學

尚麗梅

摘要:史料是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的痕跡,也是研究歷史知識的重要素材,在歷史學科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雖然部分教師開展了史料教學,但卻未能充分認識到史料的教學價值,在課堂教學中僅僅局限于用圖片史料或文字史料進行課堂導入,很少涉及其他形式的史料搜集、分析和解讀,學生嚴重缺乏史料運用意識,歷史課堂失去了特有的育人價值。因此,教師應合理地選擇史料,精心地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運用歷史,以實現教學目標。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史料教學法;合理運用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36-475

引言

新課改時代的來臨促使史料教學法成為全新的教學模式,同時也被更多的歷史教師認可。在初中歷史課堂上運用史料解學法使學生變得更積極主動了。由此可見,這種教學方式直接關系著初中歷史教學質量。因此,教師需要重視史料教學法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還能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一、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應用史料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同時還要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學的目的不是為了單純地讓學生完成考試以及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主要是為了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當學生牢固掌握知識后,他們才會利用這些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以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這樣一來,學生的個人素養就會大大提升。簡而言之,歷史教師在課堂上需要采取史料教學法。例如在教學“工業革命和工人運動的興起”時,首先需要讓學生明白工業革命的概況,然后在課堂上將古代人工紡織器作為教學史料,讓學生通過這些紡織器去探索紡織工業的發展歷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去了解紡織業的發展情況,加深自己對于工業革命的印象,這樣一來就能幫助初中生構建系統性的知識體系。

二、借助問題導向創設史料情境

老師可以以問題為導向,創建相關的史料教學情境,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中國科學院院士朱邦芬曾經說過:“提出好問題是創新第一步?!笨梢?,問題分析研究直接關乎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因而,老師要樹立問題意識,通過提出問題有序地引導學生開展歷史探究活動,讓學生在史料情境中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內容。[5]比如,在學習《北宋的政治》時,老師就可以巧妙結合科舉制度的發展讓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如科舉制度是什么時候產生的?科舉考試中的“連中三元”是什么意思?宋朝的文教事業對整個朝代的發展有什么意義?在此基礎上,老師可以借助宋朝舉行科舉考試的“搜身之法”,讓學生通過史料創建相關的歷史場景,感受古代科舉考試的嚴苛性,進而使學生進一步感悟科舉制度對北宋政治發展的影響,體會“重文輕武”歷史背景下科舉制度對宋朝社會文化提升、政權穩定、社會安定的重要意義,讓學生拓展歷史視野,提升學習興趣。

三、以史料為媒,聯系古今,開發學生想象力

初中歷史教學中,通過史料搜集運用,能夠幫助學生對歷史人物的思想特征進行準確合理的想象,從而對歷史事件的發展進行深刻感知,正確認識歷史的本質。通過引導學生運用史料,幫助學生更好地聯系古今,發揮史料關聯性的重要媒介作用。例如,在講解《宋元時期都市和文化》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引用《燕翼詒謀錄》真實的歷史文字,讓學生結合文字史料反映的情境進行白話文口語對話表演,一個小組在表演時,其他學生進行評價,發表自己的想法,通過生生口語表演合作,幫助學生對古代宋元時期的社會生活場景進行清楚的認識。部分學生表演后,再引導全體學生對字里行間透露出來的宋朝都市繁華、貿易盛行、經濟繁榮進行感知感悟,可以通過一段文字了解到當時宋朝都市的主要娛樂方式,以及感受到宋詞、元曲的流行,還能從文字“世界各國的使者都和宋朝往來,京城的集市上有四海八方的珍品奇貨,宴席上有全國各地的美味佳肴,另外還有精湛的技藝表演供人欣賞,隨處可見奢侈享受的生活”感受到宋朝時期國力的強盛。因本節課需要重點提升學生對宋詞元曲的鑒賞能力,所以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小組合作,根據表演的形式進行判斷,增強對戲曲藝術的了解與掌握,從而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

四、運用實物史料,幫助學生理解歷史“真實性”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實物史料具有不可移動性和珍貴性特點,這給實物史料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隨著現代化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世界地球村的時代逐步來臨,實物的外延得到了充分拓展,從單一的實物材料逐漸發展為考古文物、實物教具模型等,而教師借助現代化技術手段可以將實物實體、實物模型等實物史料最大限度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以“原始農耕生活”這一內容為例,在講到“半坡居民的生活”時,文中提到“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屋內有灶坑,多用木頭作柱子”,教師可以根據實物圖片引導學生利用一次性筷子和黏合劑,搭建半地穴式的小房子以及生產工具模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真實地感受古代人類的生活。在制作完成后,教師可以對模型進行實驗,與學生共同探討半地穴式的房子是如何適應當地的氣候的。文物模型的制作是一個復雜且艱辛的過程。學生通過模型制作,能夠滿足觸摸歷史、動手實踐的需求,在“做”中學習歷史、感受歷史。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史料教學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運用史料教學法能夠豐富學生的歷史性思維能力,提升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興趣,也為學生全面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應當在歷史教學中廣泛應用,以便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楊珺珺.基于史料教學的初中歷史課堂有效性研究[J].新智慧,2020(21):75+84.

[2]張金堂.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運用策略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20(28):306-307.

[3]劉羽.淺談史料實證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落實[J].新課程(中學),2019(10):56.

猜你喜歡
合理運用初中歷史教學
多媒體在小學教學中之我見
淺析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游戲的合理應用
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故事的應用漫談
涉眾型尋滋案中視聽資料的運用
初中歷史探究式學習的教學途徑
初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情感的培養策略
在機械制圖教學中科學運用現代教學手段
激勵機制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