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雀東南飛》的悲劇意義研究

2021-11-13 23:54張文暢
小作家報·教研博覽 2021年43期
關鍵詞:焦仲卿孔雀東南飛劉蘭芝

張文暢

摘要:比之喜劇,悲劇的力量更能夠震撼人心,讓人記憶深刻。沒有人不向往美好,但不是所有人的生活都能夠美滿。漢代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以跌宕起伏的一出人生戲劇為我們揭示了封建制度下人們的婚姻家庭和人性觀念的壓抑束縛,以悲劇的收場來宣告對人性和愛情的渴求,得到了古今讀者的贊頌,具有典型的悲劇意義,與《木蘭詩》一起被稱為“樂府雙璧”。

關鍵詞:《孔雀東南飛》;悲劇意義;劉蘭芝;焦仲卿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3-418

前言

《孔雀東南飛》是漢樂府敘事詩發展的高峰,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現實主義詩歌發展中的重要標志。詩中女主人公劉蘭芝和丈夫焦仲卿相知相愛,卻因為婆婆的刁難而勞燕分飛,最后雙雙以死殉情。作品以濃重的悲劇氣氛,揭示了人類社會的永恒話題—愛情與婚姻,從而使得這個悲劇具有高度的典型意義,女主人公劉蘭芝的遭遇和精神思想中也蘊蓋著深刻而巨大的社會意義與思想意義。

一、《孔雀東南飛》悲劇的多元認識與解讀

1.封建觀念影響下的命運悲劇

在古代森嚴的封建制度的影響下,人們的行為和思想觀念遭受著嚴重的束縛和壓抑,尤其對于女性來說。在那個以男性為尊的社會,女性沒有同等的追求自我發展的社會地位,在婚姻和家庭中也需要遵守三從四德等嚴重的教條和道德的束縛,《孔雀東南飛》反映的就是在當時時代的封建觀念的影響下造成的命運悲劇。劉蘭芝賢惠溫順,與丈夫感情和睦,對婆婆恭敬孝順。但就因為婆婆對劉蘭芝婚后尚無生育就百般挑剔、萬分嫌棄,所以焦仲卿不得不聽從母命與劉蘭芝分離。而在回到娘家后,劉蘭芝的哥哥為了巴結權貴,強迫劉蘭芝再嫁太守的兒子,劉蘭芝在沒有父親的情況下又不得不聽從兄長之命,最終造成了兩人雙雙殉死的命運悲劇。

2.封建家庭生活中造成的性格悲劇

焦母對劉蘭芝的刁難是造成這出悲劇的起因,但真正的根源是在于萬惡的封建制度。焦母既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也是封建制度的施暴者,在丈夫早逝的情況下,她獨自一人將焦仲卿撫養長大,雖然文章中沒有細說,但我們也可以想象到在當時一個失去丈夫的女人獨自撫養孩子的辛酸,這也造成了焦母封建大家長式的強勢的人物性格,只因為她對兒媳的無理苛責,就使得這對恩愛夫妻被迫分離。而在古代對孝道本就十分看重,甚至以孝廉來選拔官員,再加上焦仲卿是由母親獨自撫養長大,對焦母更是保有一種百依百順的愚孝。盡管她明知妻子無過,與劉蘭芝也十分恩愛,但卻不得不順從母親休掉妻子,以至于兩人最后為愛赴死。3.封建制度教育下的思想悲劇

從文章對劉蘭芝的描寫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劉蘭芝是一個在傳統封建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優秀的女性典范。出嫁后,勤勤懇懇操持家務,侍奉丈夫和婆婆,努力的做一個賢妻良母??梢驗榕c丈夫聚少離多沒有子女就遭到了婆婆的嫌棄,她萬分無奈,卻在那樣的封建制度影響下無法也不敢為自己爭取分辯,只能滿腹委屈的回到母家?;丶液?,母親也是對她非常失望橫加指責,在那樣的年代,被休回家的女子除了要承受婚姻的不幸還要遭受世俗的恥笑。劉蘭芝在回家后不久,就有縣令和太守紛紛上門提親,她堅守與焦仲卿的誓言不愿再嫁愛,但卻不能違抗身為一家之主的兄長的命令,即便是自己的母親也只能“夫死從子”,勸慰劉蘭芝依兄命再嫁。劉蘭芝和焦仲卿夫妻二人都在自己的愛情與家庭的矛盾煎熬中無路可走,只能以死來逃離封建家庭和封建觀念的束縛。

二、《孔雀東南飛》蘊含的悲劇意義

1.頌揚了愛情之可貴

焦母兇悍無情,堅決要求焦仲卿休妻另娶;兄長強硬附勢,強迫劉蘭芝再嫁太守之子以此來結交權貴;太守之家有錢有勢,迎親陣仗氣派奢華;劉蘭芝在面臨權貴的誘惑,婆婆和兄長的強硬刁難,焦仲卿的指責詰難中百般為難,痛苦萬分。她不趨于權貴,卻對兄長的命令和世俗的目光無法抵抗,她深愛焦仲卿,卻無法改變婆婆的冷淡的態度和丈夫的軟弱。在這各種情由無法擺脫的困境中,劉蘭芝和焦仲卿只好選擇以死明志,用死亡來守護他們堅貞的愛情。在古代動輒妻妾成群、孝道為先的時代背景下,焦劉二人的愛情顯得十分可貴,這是對封建制度和封建家庭觀念的一次抵抗和宣戰,也寄托了人美對愛情和自由的向往與歌頌。

2.對封建禮教的揭露和叛逆

劉蘭芝、焦仲卿是封建綱常禮教的早期叛逆者,因為他們沒有逆來順受地屈從。死與屈從,都是封建禮教倫理綱常對他倆的毀滅?!犊兹笘|南飛》 高唱個性的自由與反抗,以群體意志——倫理規范的退讓妥協而告終;詩歌的內容形式激切——蘭芝仲卿以自殺來反抗群體的意志,悖逆和顛覆了儒家的傳統倫理觀念與中正平和的傳統審美習慣,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符合歷史發展的必然性。贏得后世人們對他倆的同情與尊敬,成為后代粉碎封建枷鎖的精神鼓舞。所以,劉、焦之死,已沖破個別人、個別家庭的狹小范圍,具有社會倫理與審美的雙重突破意義,這也是這首長詩的悲劇意義所在。

結束語

《孔雀東南飛》作為我國古代著名的長篇樂府敘事詩,以悲劇的收尾給了讀者以千古的震撼,引發了人們的共情,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吃人現實,傳達了人們對自由自尊和愛情永恒的歌頌和向往。

參考文獻

[1]姜東賦,劉順利.《千古文心——王國維文選》.百花文藝出版社,87頁、89頁,2002年2月出版

[2]趙紅鵑.“孔雀東南飛”中家庭悲劇的心理分析解[J].南京師范大學大學報,1997.

[3]方雪松.一曲綱常倫理的挽歌[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04,(03) .

猜你喜歡
焦仲卿孔雀東南飛劉蘭芝
談《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的情感變化
淺談焦仲卿的悲劇
淺析《孔雀東南飛》悲劇之因
論《孔雀東南飛》的悲劇原因及思想意義
沈陽求職競爭指數高 東北繼續孔雀東南飛
誰在說謊
翻飛在性格的掌中
焦仲卿:一個被誤讀的人物
孔雀東南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