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導向的初中歷史跨學科課堂建構

2021-11-18 06:42易詩琴
科學與生活 2021年20期
關鍵詞:陳勝跨學科學科

摘要:歷史學科是綜合性很強的人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內容關聯密切且相互滲透,進行跨學科教學既符合學科特征,更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本文以歷史、語文跨學科教學的實例有效地構建跨學科課堂,實現跨學科教學的綜合育人功能。

關鍵字:跨學科教學 初中歷史 學科核心素養

跨學科教學基于多元智能理論,不是簡單的課程疊加,而是學科知識、方法的整合,指向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初中歷史和語文學科在培養學生的人文底蘊方面具有相同的功能,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中家國情懷、歷史解釋、史料實證與語文要求的文化傳承與理解、語言建構與運用等素養存在交叉。教師在歷史教學課堂中,可以充分把握人文學科的特點,整合兩個學科的知識,開展協同教學,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本文以七上歷史第10課《秦末農民大起義》(九下語文第22課《陳涉世家》)為例進行分析。

一、何為“跨學科教學”

對于跨學科教學,容易出現兩種錯誤認知。一是認為在歷史教學中講述其他學科知識即是跨學科教學,比如認為在講授鄭和下西洋時解釋“西洋”的地理位置、學習《權利法案》時引入英語中“right”和“power”的概念區分“權利”和“權力”,就是歷史與地理、歷史與英語的跨學科融合。這只能說明學科知識之間存在緊密聯系,特別是歷史知識涵蓋范圍廣,與其他學科容易出現交叉。二是認為跨學科是在一堂課內相繼完成兩個及以上學科的教學目標或任務,比如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教學中,先探尋“一帶一路”的歷史淵源,再討論“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自然、人文特征等,最后用政治知識分析“一帶一路”產生的影響。這種設計實質上是學科知識間的“拼接”,往往內容多而淺,活動多而參與度低,無法真正落實核心素養??鐚W科教學的核心在于融合,而不是簡單的多學科課程疊加??鐚W科教學指以一個學科為中心,在這個學科中選擇一個中心議題,圍繞這個中心題目,運用不同學科的知識,展開對所指向的共同題目進行加工和教學設計,共同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

二、如何進行“跨學科教學”設計

1、明確中心議題

在跨學科教學設計中,首先應該確定一個中心議題,以一個學科為主導,多個學科圍繞一個中心議題進行探討和分析,最后從各學科融合的角度突破中心議題,在探討分析的過程中發展各學科的核心素養。比如歷史七上《秦末農民大起義》(九下語文第22課《陳涉世家》)一課將跨學科教學(歷史、語文)的主題定為通過《史記·陳涉世家》了解陳勝、吳廣起義,認識其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的偉大意義。

2、確定教學目標

在跨學科教學設計中,應先將各學科的知識目標羅列并加以分析,并圍繞教學主題總結出本課跨學科融合的最終知識目標。同時,在兼顧好各學科橫向配合的基礎上,選擇與教學主題內容關聯密切的學科核心素養,通過教學過程的展開,落實核心素養的目標。如《陳勝、吳廣起義》一課的學科融合目標為:

(1)閱讀《史記·陳涉世家》節選,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的含義。熟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概括大澤鄉起義的發展過程。

(2)通過出土文獻和傳世文獻中對于“失期當斬”的不同記載,辨析大澤鄉起義的直接原因,認識不同類型史料具有的不同價值,明確史料在歷史學科中的基礎性作用。通過閱讀圖片、文字等史料,論證“天下苦秦久矣”,解釋大澤鄉起義的根本原因。

(3)概括陳勝、吳廣發動起義的策略,體會起義過程中體現出的陳勝的個人品質。

(4)思考司馬遷將陳勝列入“世家”的原因,進而理解陳勝、吳廣起義的偉大意義,體會其革命首創精神。

分析以上學科融合目標,我們可以看出其中涉及多個學科核心素養目標:目標1對應的是語言建構與應用;目標2對應的是史料實證;目標3對應的是思維發展與提升;目標4對應的是語文學科中的文化傳承與理解以及歷史學科中的家國情懷。四個目標是一個整體,共同指向人文底蘊這一大的核心素養,即通過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

3、優化教學流程

(1)合理安排教學活動??鐚W科教學的課堂中,學生要從整體、綜合的角度構建知識體系,優化學習思維方式,多視角地分析和解決問題。教師在設計問題和學生活動時要注意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合理安排,學生活動不宜安排太多,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閱讀材料、思考和討論。在設計問題時,要注意難度梯度,對于初中學生不應設置過難的綜合問題。

(2)善于融合信息技術。近年來信息技術進入了迅猛發展的時期,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必然趨勢,信息技術可以對跨學科教學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學生實現協作式學習。

在本課中,教師利用UMU互動學習平臺建立學習群和課程,上傳學習資源、布置課前預習任務和課后作業,學生在跟隨線下課堂學習的同時擁有更加個性化的學習路徑和反饋渠道??鐚W科融合課往往信息量較大,混合式的學習方式為課堂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方便。教師在課前將《陳涉世家》相關的微課資源上傳,學生通過觀看微課并完成導學案,自主梳理知識點,解釋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比如“亡”、“等”、“次”、“書”、“數”等。教師在課上展示學生的自學成果,并糾正其中的錯誤,幫助學生掌握重要文言詞語的含義。接下來再次閱讀課文,要求學生用四字短語概括大澤鄉起義的發展過程,并總結該歷史事件的基本信息(時間、地點、領導人、口號、原因)。教師出示云夢竹簡中關于“大雨失期”與《史記》中的不同記載,引導學生推測哪一種記載更可信,并指導學生通過閱讀圖片、文字等材料認識秦的暴政是起義發生的根本原因,從而初步認識不同類型史料的不同價值,并進一步理解史料在歷史學科中的基礎性作用,明確史料是人們了解過去、認識歷史的重要依據和基礎,知道運用史料就是理解歷史,需要秉持大膽懷疑、多源互證的原則。

接下來提出2個問題:陳勝為了起義作了哪些輿論上的準備?又是如何發動起義的?這其實是對陳勝的組織領導才干的分析和總結。教師加入《陳涉世家》后半部分節選,然后讓學生分析陳勝失敗的原因。學生紛紛發言:“陳勝雖然有勇有謀,但是為人心胸狹窄,缺乏治理才能,這是失敗的原因之一?!痹谡n堂的最后,教師選取了《司馬遷為什么將陳涉列入“世家”》①一文作為參考文獻,分析陳勝吳廣起義的歷史意義,并從《史記》的體例出發,司馬遷將陳涉列入“世家”體現出的政治思想。學生在課后繼續閱讀文獻并寫下自己的觀點,分享至學習群交流討論。

歷史學科是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初中歷史教學中的許多內容與其他學科有著密切關聯且相互滲透。教師要適應新時代的育人要求和學生成長需要,打破思維定勢、打開教學視野,構建跨學科的課堂,幫助學生從不同學科視角、綜合運用不同學科知識對問題情境進行探究,實現學科間的真正融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葉幼明.司馬遷為什么將陳涉列入世家[J].中國文學研究.1985

作者簡介:易詩琴1993;女;漢族;湖南長沙;中學二級;研究生;長沙市長郡濱江中學;歷史教學。

猜你喜歡
陳勝跨學科學科
跨學科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科學構建超學科STEAM課程
跨學科前沿研究生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索
多措并舉,構建小學《道德與法治》跨學科學習,促學生創新發展
鴻鵠之志
深入學科本質的深度學習——以“表內除法”為例
“超學科”來啦
基于學科交叉融合的組織模式創新
陳勝起義
學生獲獎及學科競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