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工作

2021-11-18 17:35樓望云徐姍
科學與生活 2021年20期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樓望云 徐姍

摘要:近年來,黨中央對傳承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高度重視和對非遺傳承人的關懷期望。[1]位于寧波市古林鎮的黃古林草席及其編織技藝于2009年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隨著社會的快速更迭,其發展逐漸走入困境。隨著寧波市頒布“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小鎮”,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又迎來新的機遇。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在現行社會對其加以保護和傳承。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2]享有“鄞西一根草”美譽的黃古林一直來是國內外聞名的藺草種植和草編基地。她以2700余年的風雨滄桑書寫著中國草編輝煌的發展歷程。當前,黃古林草席編織工藝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黃古林”商標已被授予“中國馳名商標”和“中華老字號”雙重榮譽稱號。近年來,古林鎮按照“彰顯個性,強化融合,全域推動”的基本思路,以省非遺代表性項目“黃古林草席編織技藝”為主攻方向,通過加大政府保障力度、提升非遺保護水平、突出非遺產業優勢、營造非遺保護氛圍等手段,全力打造具有席鄉特色的非遺小鎮。

一、黃古林草席編織技藝的發展現狀

1954年時,周恩來總理指名黃古林的“白麻筋”草席作為國禮,贈送給參加日內瓦聯合國大會的各國首腦,從此,“黃古林草席”名聲鵲起。[3]舊時,百家賣席的席市是黃古林最絢麗的標志。如今,萬家做席的景象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存續和發展問題,通過探究已發現如下現狀:

1.呈現形式較為單一。[4]草編工藝作為一項傳統色彩較為濃郁的技藝,為保證其原真性,多以家族傳承或是師徒傳承等方式接力發展,傳承形式上會出現單一化、缺乏創新性等問題。此外,從其在市場上的呈現形式而言,中青年一代是當今市場消費的主力,但草編工藝品的市場宣傳形式嚴重缺乏創新性,難以增加普及度和擴大草編工藝品的消費群體范圍。當市場需求急劇降低后,整個草編工藝產業鏈都會遭遇嚴重挫折,從而對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和保護造成極大影響。

2.資金和傳承人的缺乏。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言,充沛的資金和活躍的傳承人是最重要的兩環。通過傳統手工的方式編織草編工藝品耗時長、成本高、生產效率低,收益也處于較為低下的水準。隨著科技的發展,機械化的草席生產方式有著耗時少、效益高等優點,成為絕大多數草席經銷商的首選。隨之帶來的就是供給手工草編技藝的資金極度匱乏,其傳承人也因機械化生產方式的沖擊而幾乎面臨斷代的風險。

3.宣傳的力度和廣度不夠。經調查,黃古林草席在互聯網甚少進行宣傳,在報刊書籍等傳統宣傳媒介上也幾乎沒有與之相關的宣傳報道。由此可見,無論是在傳統傳播途徑還是新媒體的傳播途徑,黃古林草席及其編織技藝的宣傳力度和廣度都十分欠缺,這也是導致逐漸式微被人們所逐漸遺忘的主要誘因。宣傳乃是事物能夠長期存續和發展的最核心方式,沒有在宣傳方面加大投資也將會給草編技藝的保護和傳承帶來巨大沖擊。

4.品牌效應難以顯現。草席本身是一項與民生息息相關的事物,從使用的層面而言,其普及度極高,幾乎走入千家萬戶,草編技藝也因此作為一項與民生相結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隨著市面上涌現出各式各樣機械化制造而來的草席品牌,大眾們對于“黃古林草席”這個傳承悠久的老品牌了解程度并不高,僅僅在年齡較長的一輩人心中還銘記著黃古林草席的輝煌歷史,其品牌效應之低下可見一斑。但同樣作為與民生相關的幾個老品牌,例如“金龍魚”食用油和“山西老陳醋”等卻已經擁有廣泛的知名度和用戶群體。

二、可以開展的保護與傳承措施

(1)制定詳細的保護規劃方案

通過調查、采集、整理、建檔等方式對草編技藝的非遺原真信息進行記錄、保存和研究。在已經擁有黃古林草編博物館、展示館和傳習所的基礎之上,運用數字化和大數據相結合的手段建立草編技藝的數字化檔案,繪制其資源圖譜用以記錄其發展歷史、表現形式、傳承脈絡等資料。其次,為確保原真性,在制定方案的過程中要更加注重其中蘊含的精神文明價值和潛在的社會效益,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要保護草編技藝所需的生態環境和所需器具,以及引導和發掘傳承人等。

(2)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加大宣傳

草編技藝想要長久存續傳承就離不開媒體的宣傳。要充分利用大數據的便捷性和數據化分析,具有針對性的通過微信、微博、短視頻等新興傳播方式進行推廣與宣傳,加大宣傳力度??梢詣摻S古林草席的官方微信公眾號,定期通過平臺推送與草席和編織技藝相關的圖文和微視頻進行信息的普及,及時更新信息,擴大宣傳的廣度。還可以利用抖音等現代化視頻傳播途徑進行直播帶貨和線上展銷等營銷方式,將黃古林草席和其他草編工藝品以大眾最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展現,在保護和傳承工作中打好宣傳這張“王牌”。

(3)尋求政府政策的扶持

政府是傳承黃古林草席編織技藝的一股重要力量。在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工作中要積極與相關政府部門進行溝通對話,主動尋求相關政策法規的支持,通過一系列具有政策導向性的舉措提高全民對黃古林編織技藝的認知程度和保護意識。

(4)舉辦非遺主題的特色活動

開展多樣化的非遺主題活動可以有效調動大眾的積極性,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趣味性,讓更多人投入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中來進行了解、學習、探究。例如由黃古林草編博物館牽頭開展公益性質的草席發展史講解活動和手工草編體驗活動。以黃古林草席為基礎,結合時令節氣和傳統節日、時事熱點等舉辦文創產品設計大賽,并開展文創產品和草編工藝品的展銷大會等。非遺主題活動可以將原來沉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人們心中“活”起來,綻放它所蘊含的獨特魅力。

三、結論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快速發展,如何與時俱進利用好時下的社會環境和社會熱點去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工作是能否使逐漸式微的非遺項目重新煥發生機的關鍵。就當下而言,互聯網和大數據是發現非遺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這些問題的兩大利器,充分運用好它們可以有效地對非遺工作中的重點、難點進行精準打擊,做到“發現一個問題,就立即解決一個問題”。從而不斷突破非物質文化遺產所遭遇的困境。以“黃古林草席編織技藝”為例,它的保護與傳承不僅對寧波地區具有重要意義,更是會對全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產生深遠的影響,在開展具體的保護工作中,應當融合新政策和新形勢,制定合理目標規劃,探究多元化發展路徑,加強管理的規范化和新興化,以此才能使黃古林草席及其編織技藝始終具備“發展活性”,不斷進行“生態傳承”。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黃古林草席【EB/OL】(2009-4-20)【2021-8-16】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B%84%E5%8F%A4%E6%9E%97%E8%8D%89%E5%B8%AD/9461660?fr=aladdin

【2】胡德具,俞舜民.鄞西一根草——鄞州藺草研究論文集【C】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21,20(01):12-26.

【3】人民網.一草榮千年 黃古林手編草席將失傳?【EB/OL】(2014-9-08)【2021-8-16】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4/0908/c387602-25619559.html

【4】羅丹納,沈世偉.寧波黃古林藺草—水稻輪作系統及草席編織技藝的旅游開發研究[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01):27-31.

猜你喜歡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互聯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的傳承與突破
新媒體時代下的蒙古族文化傳播研究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