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仁古鎮旅游資源開發保護策略分析

2021-11-18 12:36王俊濤王凌謹詹琳張華
科學與生活 2021年20期
關鍵詞:旅游資源

王俊濤 王凌謹 詹琳 張華

摘 要:古鎮旅游是一種時尚的返璞歸真式懷舊旅游體驗。安仁古鎮旅游資源豐富,保持著較好的悠遠古韻和地方特色,具有歷史文化悠久、建筑風格獨特、景象組合良好等特點,但在開發保護中存在資源開發缺乏深度、古鎮原貌維護不力、民俗文化傳承不多等問題,弱化了古鎮的比較優勢,影響古鎮的可持續發展。應注意設計獨特魅力的旅游產品、加大古鎮資源的保護力度、深度挖掘資源的文化底蘊,合理保護利用古鎮資源,促進古鎮旅游良性發展。

關鍵詞:安仁古鎮;旅游資源;開發保護

引言

安仁古鎮地處成都平原西部,位于成都市大邑縣,有中國唯一博物館小鎮的之稱,是全國聞名的歷史文化名鎮,為全國第一批特色小鎮。安仁古鎮始于秦,興于唐,盛于民國,歷史底蘊豐厚,文化資源豐富,鄰近特大客源市場成都市,古鎮旅游發展的資源基礎和區位條件良好[1]。但是安仁古鎮旅游在開發保護過程中仍然存在古建筑物維護不善、民俗文化傳承乏力、歷史資源挖掘不深、旅游特色打造不明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安仁古鎮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如何挖掘利用歷史文化,更好修繕保護古建筑,是安仁古鎮旅游開發保護中需要正確面對的重要課題。

一、安仁古鎮旅游資源評價

(一)歷史文化悠久

安仁古鎮歷史底蘊豐厚,始建于秦朝,至今已有逾千年歷史;興盛于唐朝,在公元620年(唐武德三年)設立安仁縣,隸屬于劍南道邛州;改名于元朝,在公元1284年(至元二十一年)撤消建置,劃歸大邑縣;繁盛于民國,修建的公館、樓房、戲院、食館和街道眾多[2],其中現存老街有樹人街、裕民街、紅星街等,公館建筑群有20多座,是當時安仁鎮的核心區域和商業中心。文化資源燦爛多元,文化氣息濃郁,素有民間盛傳中華始祖炎帝神農氏在安仁遍嘗百草的傳說,也蘊養了許多名人,從唐至清共有進士、舉人、貢生500余人,有北宋詩人計有功、南宋岳飛部將韓京,清代岳麓書院山長歐陽厚均,民國年間的劉湘、劉文輝和劉文彩,也有當代雕塑家周輕鼎、國畫家東方人、陶瓷藝術家周國楨、體操名將李小鵬等。安仁古鎮保留有大量歷史文化遺跡,主要有戲院文化、茶館文化、公館文化、博物館文化、美食文化等,吸引游客探究的歷史文化價值較高,這些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為安仁古鎮賦予了旅游靈魂,為古鎮旅游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建筑風格獨特

安仁古鎮清末民初建筑群龐多,至今保留有較多的川西民居風格與中西式樣結合的舊式建筑。古鎮保存有比較完好的樹人街、裕民街、維新街、窄巷子等老街、道、巷、樓和塔,為民清建筑風格和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體現,是川西民居風格與歐式建筑風格的融合體;有保存比較完好的同慶茶樓、星廷戲院等,是安仁鎮飲茶聽戲之風盛行的見證物,也是皮影戲、川劇和交際娛樂的高檔場所;有劉文彩莊園館、劉文輝公館及劉湘公館等27座私家宅邸建筑群落,是我國封建地主莊園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民國特色和風格突出;還有以近現代文化為主題的建川博物館聚落10余座,擁有藏品800萬多件,是國內最大的民間博物館聚落之一。古鎮建筑風貌莊重、典雅、大方,有“川西建筑文化精品”之稱,吸引游客參觀的藝術觀賞價值較高。

(三)景象組合良好

安仁古鎮集文化體驗、歷史回顧、藝術觀賞、風情領略、休閑娛樂等于一體,旅游景象的地域組合狀況比較優越。從空間分布看,有以建川博物館和樹人街地主莊園為主體的博物館與公館建筑聚落,主要展示博物館文化、公館文化和民國風情;有裕民街、紅星街及周邊巷道商鋪為主體的古鎮商業區,主要展現獨特的川西民居風格和休閑文化;還有核心區域外圍的斜江河林盤和田園風光區,主要呈現川西農耕方式與文化。從功能分區看,古鎮以建川博物館聚落和劉氏莊園為功能核心和形象標志,并在此基礎上衍生發展出典藏展覽、教育研究、休閑度假、商務會議和文創交易五個功能單元,以及斜江河、濱河觀光休閑帶和榿木河鄉村商務酒店帶,能很好滿足不同類型游客群體的個性化和多元化需求。區域間通過有軌電車、觀光車、黃包車等串連形成多條古鎮精品游覽線路,產業發展基礎價值較高,可融合延伸拓展出多種特色業態。

二、安仁古鎮旅游資源開發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一)資源開發缺乏深度

資源開發層次直接影響古鎮旅游的體驗度和吸引力,內在的、動態的、深層次的古鎮旅游產品能讓人們產生更大游玩興趣。安仁古鎮旅游產品開發缺乏深度,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產品開發處于初級階段,以觀光、購物和餐飲為主,但缺少多元化、體驗型、娛樂性的休閑旅游產品;二是產品開發種類較少,以博物館展覽、舊式建筑觀光、民俗風情展示和美食品嘗等資源驅動型產品為主,缺少文化性、體驗式、深層次的特色旅游產品;三是旅游活動參與性不夠,雖有一些觀演性、娛樂性、互動性或體驗性環節,但未能將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質原生態文化遺產元素深度融入到旅游活動中,不能讓游客體驗到安仁古鎮旅游的獨特魅力。這不利于吸引不同偏好、興趣和需求的游客,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安仁古鎮的比較優勢。

(二)古鎮原貌維護不力

老舊建筑、遺址和遺跡獨具特色,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古鎮旅游發展的重要資源基礎和依托。安仁古鎮的歷史建筑和文物遺跡原貌維護力度不夠大,存在一些自然破損和人為破壞情況,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街道兩旁部分老舊建筑物有破損,沒有得到有效保護和修復,破壞了歷史遺產的完整性和美觀性;二是老舊房屋建筑多為木質結構,存在超負荷使用和常年失修現象,部分古建筑有老化、破舊或倒塌危險,安全隱患較大;三是老舊房屋建筑修繕改造存在未批先修、拆除真文物、建起假古董、修建現代樓宇等情況,失去了其原貌、底色、傳統和靈魂[3];四是一些街區的市政設施欠完善,周邊環境差,個別地方垃圾遍布,污水橫流,衛生條件較差,很難滿足生活和旅游的需要,對旅游發展有較多負面影響。這既不利于歷史文化傳承,也不利于安仁古鎮旅游可持續發展。

(三)民俗文化傳承不多

民俗文化是古鎮民眾的生存方式、生活智慧和生活記憶?;顟B的民俗風情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果把非物質文化遺產放進博物館,就等于宣告它瀕臨邊緣化甚至消亡。安仁古鎮雖有濃厚的川西民俗和民國風情,但是古鎮的民俗文化傳承意識并不高,一是部分商家在裝修上舍棄了老舊的中西結合的建筑風格,摒棄了古鎮民居的藝術特性,使得古鎮丟掉了底色和傳統;二是部分青磚黛瓦的川西建筑夾雜著現代裝飾物品,使得老街、老巷和老樓失去了莊重、典雅、大方和古老氣息,沒有了曾經的輝煌與燦爛,也暗淡了古鎮的民國風情;三是古鎮的戲院、茶樓和書棧少了,傳統節慶、民間婚俗、川劇變臉和民國歌舞等民俗風情成了秀場表演,商業化氣息愈加濃厚,當地一些傳統習俗和文化特色正在逐漸消失甚至絕跡。這使得安仁古鎮的民俗文化不能很好得到活態保護和有效傳承,容易出現風過潮去“千鎮一面”的窘境。

三、促進安仁古鎮旅游資源開發保護的策略

(一)設計獨特魅力的旅游產品

旅游資源開發本身意味著保護,只有通過開發才能更好體現出旅游資源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意義??茖W合理的開發是對古鎮旅游資源的一種發掘、修復和保護,也是古鎮旅游發展的必要基礎。安仁古鎮在旅游產品開發中應注意深入挖掘資源特色和底蘊,用獨特新奇的理念設計創造充滿趣味、底蘊和魅力的產品。一是應充分利用獨特的川西民居與中西式樣結合的舊式建筑風格和休閑文化,通過情境化、視效性和體驗式設計,還原歷史“原貌”,讓游客有深刻真切的感觀體驗;二是應充分考慮項目活動的參與性、體驗性和復玩性,注意與游客形成角色互動,增添項目活動的多樣性和趣味性,讓游客有多種沉浸式娛樂體驗;三是應充分利用現代科技,盡量把靜態事物和非物質原生態文化遺產元素變成動態的、具體的產品形式,讓游客有豐富多樣的場景或實物體驗。這有利于吸引不同偏好、興趣和需求的游客前往休閑游玩。

(二)加大古鎮資源的保護力度

古鎮資源作為地方文旅產業發展的重要依托物,加大古鎮資源的保護力度既有利于維護古鎮的底色和原貌,又有利于古鎮旅游的加快發展。安仁古鎮在旅游資源保護中應注意加大古鎮資源的保護力度,切實維護古鎮的原貌、底色、傳統和靈魂。一是應規范修繕行為,尊重古建筑的風格與形式,避免隨意采用現代方式進行修繕,讓游客能體驗到古鎮的古風古韻;二是應堅持整體性原則,將整個古鎮納入規劃范圍,實現生態環境、人文環境、民風民俗的綜合保護,讓游客有更多的文化傳統體驗感和認同度;三是應堅持保護與開發相協調原則,根據歷史文化、空間結構、建筑風格和區位功能進行分類開發,保護與傳承相結合,讓游客能切實感受到古鎮的文化底蘊;四是應妥善完善市政設施,既要增添基礎設施設備,也要維護傳統底色,從而更好滿足居民生活和旅游發展的需要。這樣才能做好歷史文化傳承,促進安仁古鎮旅游可持續發展。

(三)深度挖掘資源的文化底蘊

文化內涵作為古鎮旅游發展的靈魂,在古鎮旅游資源開發保護中加強歷史文化、建筑風格、民俗習慣等的研究和挖掘十分必要,有利于塑造出有深厚文化內涵、耐人尋味的地方文化特色旅游產品[4]。安仁古鎮應注意充分利用古鎮資源優勢,深入挖掘和展示文化資源,多方位立體化傳承和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一是應成立古鎮資源開發保護的專門研究機構,培養專業人才隊伍,研究古鎮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方案,維護安仁古鎮原有的建筑風格、藝術特征和傳統底色;二是應嚴控老舊建筑改造、裝修和裝飾的審批程序,嚴格審核、督查和管理商家的經營行為,維護老街、老巷和老樓的傳統面貌、氣息和風情;三是應深度挖掘民間習俗、傳統節慶和文化特色,策劃具有較大影響和地方特色的大型主題活動或文藝表演項目,吸引更多游客前往觀賞體驗,提高安仁古鎮旅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這既能充分展示安仁古鎮的獨特魅力,又能更好保護特色歷史文化資源。

結束語

歷史文化名鎮承載著獨特的內涵和底蘊,是傳統風貌和地方特色的物質載體,具有重要旅游開發價值。安仁古鎮在旅游資源開發保護中應注意處理好物質遺產與非物質遺產、經濟價值與精神價值之間的關系,既要注意展現古鎮歷史文化的原貌和韻味,也要注意古跡的活化利用和遺產的歷史記憶,更要對歷史負責,保留歷史文化的根脈與鄉愁。只有做好古鎮特質文化的有效保護與活態傳承,才能更好壯大古鎮文化旅游、商務會展和文創交易等方面的新職能和新業態。(基金項目:四川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研究中心資助項目:安仁古鎮旅游開發中特色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發展研究,項目編號:DFWH2019-024)

參考文獻:

[1]蔣柯可,熊正賢.文旅類特色小鎮同質化問題與差異化策略研究——以四川安仁古鎮和洛帶古鎮為例[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9(2):33-40.

[2]余志遠,游姣.現代性視域下古鎮旅游場中的懷舊旅游體驗研究——以安仁古鎮為例[J].旅游科學,2018(5):67-80.

[3]姜勝玥.新型城鎮化下的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與發展研究——以成都安仁古鎮為例[D].西南科技大學,2017.

[4]楊利,黃河.成都近郊古鎮旅游開發的問題與對策研究——對大邑安仁古鎮旅游調查分析[J].商,2012(12):253-254.

作者簡介:

王俊濤(1998-)男 漢 河南信陽 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學

猜你喜歡
旅游資源
清水道教音樂文化在旅游資源中的開發利用情況分析
全域旅游視角下朝陽市旅游發展探索
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的深度開發戰略
明晰產權,推動瀘沽湖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
基于SWOT分析下的十堰市旅游資源整合探究
關于安徽壽縣旅游投資的SWOT分析
經濟型蘇州古城旅游產品策劃初探
遼寧錦州旅游資源評價及旅游品牌定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