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德樹人視域下高中語文人文性教育的實施策略

2021-11-18 07:41張紅娟
小作家報·教研博覽 2021年38期
關鍵詞:立德樹人高中語文

張紅娟

摘要:語文人文性是著眼于課程對學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課程所具有的人文學科的特質。語文課程的人文性教育,既強調語文學習的過程,也會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但人文性教育長期被高中語文一線教學所忽略。近些年來,文化強國,然而,一線的語文教師對于語文文化性教育并沒有予以應有的重視和發揚,問題的在于傳統的人才選拔方式注重的是學生的語言文字的應用能力,相對忽視學生語文素養和文化意識的培育。

關鍵詞:立德樹人;高中語文;人文性教育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8-284

一、語文人文性教育對立德樹人的實施意義

(一)秉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語文課程含有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滲透在教材的各個板塊,如古詩、文言文、文學作品、探究性活動等領域?;跉v史大背景,收錄經典的古典文化作品,有的作品甚至流傳上千年。這些經典的定篇無疑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弘揚起著關鍵的作用,同時也在語文課堂上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揚對學生以正式、系統的傳授。

(二)基于深厚革命文化,繼承英雄革命品質

中國共產黨革命文化蘊含著崇高的革命精神、堅定的理想信念、鮮明的價值取向等,依然是指引支撐新一代一以貫之推進社會革命的強大精神力量。[2]青少年正處于價值觀的形成時期,英雄的事跡永遠值得被學生敬仰和緬懷,歷史上為后代的幸福生活捐軀的革命先烈,其精神品質在今天仍舊是中小學生學習的榜樣。這些讓人淚目的抗戰作品正是愛國主義教育的豐富寶藏,是培育中學生愛國情懷的革命史詩。

二、人文性在高中語文教育中的現狀分析

(一)應試教育的導向造成語文趣味性的扼殺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語文教學過分強調知識性,忽略了人文性,導致語文學科沒有發揮其原有的作用。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加強人文性教育,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塑造學生健康的身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價值觀念以及感情觀念。[3]雖然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已經提出多年,但一些學校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受到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在學習上承受著巨大的學習壓力。同時,語言課程相對單調,難以激發學習興趣。[4]高中語文教學應當重視挖掘和重視語文的人文屬性,學生的人文素養也應當得到相應的重視。

(二)人文性教育的教學方式有待進一步革新

傳統的語文教學強調機械記憶和教師對課本內容的權威解讀,使得學生的思維陷于單一和刻板。[1]語文課程蘊含富有想象力的知識財富,在培養學生觀察生活,創新思維,體驗真善美的過程中,僅僅通過機械重復的方式難以培養。同時,當下的語文學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許多學生自認為是母語學習,學習難度相對較小,因而在學習態度上并沒有予以足夠的看待。但是,由于被語文科目的屬性所決定,中高考考查時候就會發現,學生所學的內容常常不及考試所考的范圍。因此,在人文性教育實施的過程中,應當嘗試合理的教學手段。

三、立德樹人視域下高中語文人文性教育的實施策略

(一)培養學習興趣,革新教學方式

1. 以興趣為導向,教學方式多樣化

心理學家赫爾巴特曾經說過“興趣是教學的目的?!眰鹘y的教學側重教師的傳授,而新課程主張要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主體地位。語文人文性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獨立的審美意識和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引導教學和啟發思考的作用。

2. 以學生為本,開展教學活動

語文教學要通過改革,讓學生多經歷、體驗各類啟示性、陶冶性的語文學習活動,逐漸實施多方面要素的綜合與內化,養成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的思想品質、精神面貌和行為方式。以學生為本,謀劃學生的終身發展,站在語文學科的專業角度,培養學生未來發展的綜合素質。語文學習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同時也是學生學習自主性的體現。

(二)滲透人文教育,提升綜合素質

1. 培養人文關懷,形成語文素養

2017版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對學生提出四個維度的發展要求,分別在語言、思維、審美、文化等方面都有所強調。語文人文性教育的實施有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由于人文性教育本身含有豐富的文化性,審美性,這方面素質的提升能夠有效幫助學生豐富人文情感,從而發揮語文的美育、德育功能。

2. 培養語文能力,促進全面發展

語文的學習不僅僅要發展聽說讀寫這些基本的語文功底,還要加強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語文知識的運用能力。語文能力,不僅強調現有的語文知識的運用能力,也強調在語文學習該過程中持久的學習力,它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知識才能養成。新課程的改革更加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重視知識更加重視學習知識及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高舉文化建設旗幟,加強文化傳承使命感

1. 用語文課堂建設助力社會文化建設

廣大高中語文教師應當讓當下文化建設的社會潮流走進校園,走進語文課堂。語文課程含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培養未來的社會建設者,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放眼社會,關注生活,社會,國家,國際視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跨學科的學習本身就是一件持久而有意義的學習。將封存在書本里的知識靈活生動的運用于實際生活,既能夠幫助學生對知識加以融會貫通,也能引導學生運用知識。

2. 用語文知識力量激發語文德育功能

語文作為人文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豐富學生的人文知識,最重要的是其豐富的情感教育能夠和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其震撼心靈的文字能夠喚醒學生的情感認知,這是語文學科獨有的學科教育功能。

綜上所述,立德樹人是一個漫長的教育征程,它既是教育目的也是教育理念。語文學科有著春風化雨般的情感陶冶功能,有博學儒雅的文學氣息,有無數歷史英雄人物,有千千萬萬的才華橫溢的名家作品,更有流傳千古的文人氣節和傲氣。這種種富有歷史生命力的文化基因應該被學生、語文教育工作者傳承和弘揚,因為它是語文人文性教育的一部分,是國家優秀文化的一部分,是祖國文化自信的力量之源。

參考文獻

[1]劉佳.人文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中外企業家,2017(15):182-183.

[2]劉修發.略論中國共產黨革命文化的當代價值[J].學理論,2021(04):7-10.

[3]賴婉萍.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性教育的缺失和彌補探究[J].高考,2019(24):91.

[4]劉向義.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教學策略探析[J].讀書文摘,2019(07):101.

[5]中央文件.黨的十八大報告關于立德樹人的論述[J].職業技術,2013(06):5.

猜你喜歡
立德樹人高中語文
基于網絡交際情境下高中語文寫作學習任務群設計的應用初探
使命與擔當:福建省高中語文名師“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專題研討
使命與擔當:福建省高中語文名師“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專題研討
高中語文跨媒介閱讀內容的確定
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引導”方法研究
淺析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用性和創新性
立德樹人視閾下的服務型基層黨支部構建方式探究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態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