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培養幼兒的良好生活習慣

2021-11-18 08:09鐘凌云王哲
小作家報·教研博覽 2021年38期
關鍵詞:策略研究

鐘凌云 王哲

摘要: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基本技能。兒童可以學會照顧自己并實現自助服務。對于一個無法照顧自己的孩子,照顧自己的生活是非常困難的。本文專注于建立共同的家園,建立關系,暢通無阻的渠道,建立平臺以及創建載體,以有針對性和計劃性的方式指導父母,以更有效地對孩子全面發展產生教育影響。

關鍵詞: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8-395

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在促進兒童健康成長和形成良好態度方面,以及在促進兒童之間的溝通和適應團隊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教育的本質是學習生活和成長。這個階段的兒童,無論是在認知還是行為上,都處于初步建構的過程中,受到外界環境的極大影響和滋養。教師應高度重視這一領域的教學活動,認真分析學術條件的特殊性,更新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一、權衡利弊,鼓勵父母讓孩子實現生活中的自我意識

在生活中,父母無條件組織替代品,這會引起孩子們的誤解:父母會幫助他們做自己不想要的事情(如果你想喝水,父母會倒水;當你想起床時,父母會幫你穿上衣服),通過教育父母關于孩子長大和做自己的事情的積極和消極的方面。一方面,我們鼓勵父母采取積極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對生活中的自我保健有更好的了解。使用問題、討論、行為練習和其他形式來執行“我是個好孩子”,“我長大了”,“我學到了……”和其他對話活動,以幫助孩子們理解他們做某些事情的能力,并幫助他們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自豪,并享受成功的喜悅。另一個例子是語言活動(詩歌、敘事、講故事等),可以幫助兒童充分理解作品的含義,并且通過角色的動作,可以感染和教導兒童。再一方面,通過區分不同的行為(自我照顧和非自我照顧),建立兒童的生活自我意識,準備各種照片、視頻等展示孩子的不同行為,使孩子可以更好地了解生活中的自我保健行為。

二、以身作則以識別習慣

現階段的幼兒具有良好的模仿能力,他們不區分是非對錯,在很多情況下是在模仿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因此,有老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該原則也適用于培養兒童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幼兒園活動中,教師在孩子們的腦海中占有特殊的位置,他們的語言和行為總是受到關注。在此基礎上,教師應注意發展其教師的道德和作風,樹立榜樣,并進一步促進兒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與孩子互動時,教師應始終保持熱情和微笑,并表現出同等的交際能力。這樣,幼兒也將模仿并與伙伴形成無形的共識,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并對交流的目的有一個順暢的理解。另一個例子是,教師也應該有秩序地參與進來,不要使用特權,也要表現出耐心。這樣,幼兒將逐漸習慣于這樣的規則和要求,并自覺遵守這些規則和要求。簡而言之,在為期一天的幼兒園活動中,教師需要統一自己的言行,以樹立良好榜樣。此外,父母也是孩子模仿的主要對象。家庭環境的影響持續時間更長,影響范圍更廣。教師應與家長溝通良好,發展統一的教學理念和方法,積極協作與相輔相成,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模仿良好的生活習慣,有效地促進孩子的良好生活習慣培養。

三、幫助孩子在游戲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將游戲納入幼兒教育是提高幼兒教育質量的重要工具。幼兒教師通過教學創造游戲環境,這可以增加對教學的興趣。這種教育對于兒童來說更容易接受,并且可以幫助兒童知道如何在特定場景下表現。例如,在對幼兒園進行教育時,教育工作者可以創造一種情況,“警察幫助老人過馬路”,指導孩子們扮演角色,選擇警察、老人和其他角色供孩子交流和指導,孩子們學習正確的習慣并禮貌待人。

四、建立一個載體,以建立和改善兒童的良好生活習慣

自我護理技能的形成是一個反復的過程,鞏固練習非常重要。養育家園在一起,并提醒孩子們共同照料和檢查,以便不斷養成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逐漸形成有意識的行為。

一是充分利用幼兒園和家庭的日常生活,以發展兒童的自我保健機會。上廁所和洗手可以反映兒童生活中的自我保健水平。我們將專注于此并專注于發展生活技能。指導孩子上廁所時有意識地整理衣服的習慣,飯前和飯后有意識地洗手的習慣,以及用點心漱口的習慣都符合要求。幼兒園教師和家庭父母與孩子的活動使孩子有機會充分利用他們的大腦,不斷增強他們的自我保健技能,匹配年齡特征和階段目標,每月對他們進行分類,并計劃添加材料和尋找游戲。讓幼兒掌握技能,練習技能并熟悉情況。

二是營造競爭環境。這個階段的孩子很活躍。有時候,一個隨機的詞會激發他嘗試的意愿。我們對孩子的特征有深刻的了解,并計劃與父母進行一些激動人心的比賽活動,以通過健康的孩子比賽促進發展并改善孩子的自我保健。如“換衣服,疊被子比賽”等。積極營造與生活主題相關的環境:使用教師的問答表格來提高父母管理子女自理生活的能力。

綜上所述,在幼兒中養成良好習慣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父母和老師按命令和事跡進行教學才能有效。在塑造孩子的習慣時,我們不僅要使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以便我們能夠不斷地監督和指導孩子,使他們能夠快速有效地實現其目標,而且還要注意無聲教學的影響。例如,如果要求孩子不要挑食,但成年人本身卻挑剔并且飲食習慣不足,那將不可避免地對孩子的成長產生負面影響。為了使幼兒及時入睡,所有家庭成員的整潔生活方式應成為基礎。成人教育是一個無聲的例子:如果成年人只是強迫兒童去做他們應該做的事情,但是成年人卻相反,那么影響肯定不會令人滿意。

參考文獻

[1]張萍.基于家長層面的幼兒良好生活習慣養成策略[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9(05):137-139.

[2]曹維青.談如何讓環境創設回歸生活,促小班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J].才智,2019(13):101.

猜你喜歡
策略研究
會計審計風險因素與信息化審計策略研究
精英領航 集體突圍
低段小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
農村信用社支農能力策略研究
中美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策略比較研究
關于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