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職業能力為中心的中職語文教學改革

2021-11-18 08:09梅娟
小作家報·教研博覽 2021年38期
關鍵詞:職業能力語文教學中職

梅娟

摘要:中職學校的教學重點是以培養具備職業能力的社會應用型人才為主。職業能力指的是勞動人員的專業技能與綜合能力的高低,主要包含工作的能力、組織管理的能力與社交的能力等。語文學科在中職學校當中屬于一類較為重要的文化基礎性課程,不但具備工具性,而且可以輔助學生通過使用語言和文字來解決各種問題,為學生學習別的專業課和未來職業的發展奠定能力和知識的良好基礎。為此,針對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中職校語文教學改革展開了全面分析與探索。

關鍵詞:職業能力;中職;語文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8-400

中職教育中的語文教學具有人文性特點,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自身的人文素養,還能為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的有效形成奠定良好基礎,對學生自身職業道德的養成和職業品質的合理塑造以及職業興趣的有效培養都具有實效性價值作用。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該怎樣滲透職業能力的教育,是值得中職語文教師重點探索的一個問題。而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重點,提升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既需要對中職學生未來就業和創業進行全方位思考,同時還要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為主要方向,從而使其滿足社會與時代的發展需要。

一、中職語文教學與職業能力的相關性

目前,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對中職教育教學不僅要以知識與技能培養為主,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思想品德與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培養,使學生在未來的職業發展中具有較高的職業能力,以適應崗位職業需要。而中職語文教學,不僅能在在理論知識教學中強化學生的文化素質能力,同時還能加強思想道德培養,尤其是在創新教學模式下,進一步加強了情感思維等方面的培養,使其在典型人物的學習中,激發其內在情感共鳴,使之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在心理素質方面都能得到整體性提升,由此既深化了文化內涵培養,又使德育得以有效滲透,在專業能力與道德品質的同步提升下,進一步滿足了人才培養的社會需求。

二、中職校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對中職教學還沒有制定明確的教學規范和標準,中職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還比較模糊。一些中職語文的教師主要是參照高中時期語文課程的設計標準來實施中職語文課程設計,另外還有一部分教師參照自己與學校本身的特點來實施教學設計,通常都更加偏于教師自身的愛好,這樣的教學模式會對中職學生的語文學習主動性形成較嚴重的直接性影響,沒有確切的課程目標會直接影響中職院校語文教學的發展和進步。

(二)針對中職學校語文的教學來說,并未對教學的內容實施明確限制,教師一般大都是以自身以往的教學經驗進行教學,通過對資料的相應收集來對語文課程的內容實施補充,如此便導致中職語文教學內容隨意性較大,學生學習語文時邏輯性會比較差,課堂隨意性比較大,所以教師的教學效果也會很難達到良好的狀態。

三、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中職校語文教學改革的策略

(一)改變對語文的態度

中職院校改變對語文的態度首先要從教育領導部門開始,對于中職院校,教育部門也制定了相應的課程標準和課程規范,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人民的綜合素質要求也不斷提升,中職院校的畢業生剛剛到法定年齡,在社會中扮演了新生代力量的角色,他們的舉止和行為可以看出國家的人口綜合素質。因此,教育部需要根據不同時代的要求,對中職院校制定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課程標準。語文課是幫助學生提升素質和涵養的基礎保障,有關教育部門需要針對語文作出專門的規定。其次是學校及學校領導對語文的認識需要改變,如果校領導不能認識到語文課程的重要性,會導致教育部制定的標準不能得到及時的執行,從而影響在校生的思想覺悟,學校如果對語文不夠重視,直接導致學校課程安排時忽略語文學科,達不到改革的目的。然后是校內語文教師針對自身需要進行改變,因為以前中職院校不重視語文科目,語文教師的教學心態比較放松,甚至有些教師只是走馬觀花地講解課堂知識,不會注意到學生的反映。進行語文科目的改革需要語文教師改變以前不認真、不負責的態度,以學生的認知能力為出發點,切合實際地制定符合本班學生的教學模式。中職院校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一般,這就需要中職院校的語文教師能夠正確審視自己,通過參加培訓或者再教育的方式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保證中職院校學生能夠享受和其他學校一樣的教學資源。

(二)對語文教學內容和形式進行改革

語文課程教學的主要形式是課堂教學,新課程標準對中職生同樣適用,因為語文課程目的的改變,所以語文教師要改變以前的教學形式,把以教授知識為主轉變為以提升學生的素質和涵養為主,保證學生能以更高的姿態進入社會。遵從人人平等的原則,每一個中職學生受教育的權利是相等的,教師需要消除成績偏見,時刻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動態和改變。學校在做課程安排時,要保證語文課的授課節數,讓每一位中職學生都能夠在中職校園里接受素質教育和人文教育。在教學內容方面,注意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面,教學內容的改變不僅僅體現在教材上,更重要的是語文教師如何安排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首先教師可以增加實用性的禮儀教學,讓學生學會基本的社交禮儀,可以幫助學生有更好的形象氣質。然后是從課文知識延伸到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避免枯燥的課堂知識讓學生對語文產生反感。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熏陶是人文教育核心素養的要求。最后是教師最好能夠擴展自己的知識面,將學生所學的語文知識能夠和專業知識結合起來。

結語

總體來說,社會發展對中職學生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對中職語文教學實施創新改革也是必然的。教師在實施語文教改期間,需積極地對職業能力提升的措施進行探究,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使中職學生語文學習得到不同程度的進步和發展,使中職學生可為社會的不斷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雯雯.構建以培養職業關鍵能力為目標的中職語文教學模式[J].現代職業教育,2015(20):68.

[2]馬進.中職學校語文教學改革應突顯職業特色[J].中學教學參考,2013(10):48.

[3]梁晶晶.職業素質取向的中職語文教學改革[J].中外企業家,2015(15):139.

猜你喜歡
職業能力語文教學中職
“課程思政”下中職《基礎會計》的教學改革
新疆中小學和中職學校全面開學
多媒體技術助力中職美術教學
在新形勢下創新汽車技術專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模式的初探
中職數學作業批改中的問題及對策
民辦高校行政管理人員職業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培養研究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