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電化教育二十年發展研究(1979—1999年)

2021-11-22 15:31山西省電化教育館馮婷婷焦雪菁石大維
山西電教 2021年4期
關鍵詞:電教館電教山西省

山西省電化教育館 何 蕓 馮婷婷 焦雪菁 石大維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新時期,山西電化教育事業與改革開放同行,走過了四十年風雨歷程。毛澤東同志說:“馬克思主義者是善于學習歷史的”“只有講歷史才能說服人”“看歷史,就會看到前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今天是歷史的發展的結果,不熟悉、不總結歷史,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今天,也就放棄了本應該擁有的經驗和智慧,就難以正確地走向未來。讓我們一起共同回顧山西電化教育二十年(1979-1999年)的發展歷程。

一、電化教育的萌芽

1839年,照相技術誕生,1841年傳入中國。1864年,美國夫婦狄考文和茱莉婭在山東登州創辦了“蒙養學堂”,開始用照片進行教學,傳播異域文化和教育思想。這可以說是電化教學在我國的孕育和誕生。

1895年,電影技術誕生,1896年傳入中國。1903年,南京匯文書院(金陵大學前身)開始在教室播放電影用于教學。這可以說是電化教學進入了正規學校和課堂。

到上個世紀50年代,幻燈教學、電影教學、錄音教學開始陸續進入山西省的部分中小學校,60年代,廣播電視教學開始進入學校。

1.幻燈教學走進課堂

上世紀50年代初,大同二中等學校購置了“瓦斯幻燈機”,開始利用幻燈進行教學。但由于光源弱,照度不夠,未能大面積進入課堂。

2.電影教學進入校園

也是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運城康杰中學等少數重點中學將16M 電影放映機用于電影教學。各地市也逐步建立了電影放映隊,為本地區學校放映教學電影片。

3.錄音教學開始興起

1964年,太原市教育局購置了開盤式錄音機、錄音帶,錄制了大量教學資料巡回到各中小學播放。之后,省重點中學和各地市教育局放映隊較普遍地配備了開盤式錄音機,首先在外語、語文兩學科開始錄音教學。

4.廣播電視教學出現

1964年9月,大原電視學校成立招生,通過廣播電視進行課堂教學。

“文革”期間,剛剛起步的電化教學被迫中斷。

二、電化教育的發展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電教機構相繼成立,開啟了電化教育的新紀元。1978年,鄧小平同志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制訂加速發展電視、廣播等現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這是多快好省發展教育事業的重要途徑,必須引起充分的重視。

1978年8月30日,在小平同志的關心支持下,由方毅副總理批示,國務院批準成立中央電化教育館。1979年6月2日,經山西省委常委會討論通過,同意成立山西省電化教育館。之后,各地(市)、縣(區)陸續成立了相應的機構,各學校也成立了電教組(室)。這標志著山西省的電化教育進入了有組織、有計劃的推動時期?;脽?、電影、錄音、廣播電視、投影、錄像、多媒體教學、微型計算機逐漸有組織地進入課堂。直觀、形象、生動的電化教學,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1979 到1999年可以稱之為狹義上的山西電化教育時期,到2000年以后,則進入教育信息化發展時期。山西電化教育發展的20年,可以分為階段:起步階段、發展階段和深化階段。

(一)起步階段(1979-1984年)

黨的十二大于1982年9月召開,是黨的七大以來最重要的一次會議。會議確定了為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而奮斗的綱領。作為現代化教育手段的電化教育,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提高教育質量、改革教學方法、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腦體結合的合格人才服務。在師資培訓、推廣教育調整改革、普及初等教育和發展教育事業等經驗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1.地縣電教機構相繼成立

形成了省、地、縣、校四級電教隊伍,電化教育有了系統的專職負責人員與機構。到1984年末,共有專職人員924 人,兼職人員2527 人,為全省電教工作有序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1984年,山西省電教館在原有辦公室、幻燈科、電影科之后,成立了研究室。后又在科室調整中,設立了管理科,負責全省電化教育的管理工作。從1979年成立伊始,山西省電教館就開始編輯發行《電化教育、教學儀器工作資料》(季刊)。同年8月,更名為《山西電教資料》,后更名為《山西電教》,一直出刊至今。

2.有了規定比例的電教經費

山西省教育廳每年撥款20 萬元為學校配備幻燈片、教學電影片等電教教材;各地、縣能夠按照省里規定比例撥付電教經費,絕大多數縣達到教育經費0.5%-0.125%的占比,部分縣還有明顯增加。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開始為學校配備幻燈機、投影儀、錄音機、電唱機、電影放映機等電教設備,學校也積極購置各種電教設備,保障了全省電教業務的正常展開。

3.幻燈教學深入各學科領域

1979年,山西省響應全國幻燈教學會議提出的“三年普及幻燈教學”號召,大規模開展了以幻燈教學為主的電化教學。時任山西省委書記王謙親自批示工交、計劃等部門安排幻燈器材的生產和供應,省革委會副主任王中青具體安排和部署,把開展電教工作作為提高全省教育教學質量的大事來抓。到1981年,幻燈教學在各地(市)、縣城鎮以上中小學得到普及,學校廣泛利用幻燈開展政治思想教育,將幻燈教學深入到各學科領域。

1981年11月,山西省中學生物學科幻燈教學經驗交流會在臨汾地區舉行。會議總結交流了各地教師在生物學科中開展幻燈教學的經驗,向全省教育戰線教職員工發出了“各科教師人人都要開展電化教學活動,千方百計提高教學質量”的倡議。1984年以后,幻燈教學得到更加廣泛地應用。各縣(區)中心小學和條件較好的復式學校多購置了幻燈機,進行輔助教學。有的復式教學班設立了兩個幻燈教學區,排除相互干擾,增加教學密度,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4.電影教學推動縣區電教工作發展

電影教學給廣大師生帶去了形象生動的視聽資料,提高了教學效果,促進了教學改革。根據實際,山西省提出從電影教學入手,逐步提高電教設備利用率,作為推動縣(區)電教工作起步的突破口。

1984年,山西省教育廳在晉東南地區召開了全省電影教學工作會議。就教學影片發行、使用、片源等問題進行了研究,交流了晉東南地區開展電影教學的工作經驗,規定了各縣(區)電教隊的放映任務,制定了獎懲辦法。會后,各地市、縣普遍加強了電影教學,落實了放映100 場次的任務,舉辦了電影放映培訓班,制訂了轉片、驗片或保養制度。各縣(區)電教隊普遍增加了人員編制、添置設備、配備交通工具。開展電影教學,對全省各級電教機構的鞏固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推動了全省電教事業的起步。從1987年開始,隨著電視錄像教學進入學校,電影教學逐步減少。

1984年9月,山西省教育廳在太原市召開了第一次全省電教工作會議。各地市教育局長、電教館(站)長、高等院校負責人100 多人參加了會議。會議出臺了《關于電化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對各級電教機構、人員編制、電教經費等進行了明確規定,要求“電教經費可占到各級教育事業經費的0.5%以上,不足0.5%的應盡快上升到0.5%,在0.5 至1%之間的可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增加?!睍?,各市、縣積極貫徹會議精神,狠抓工作落實,電化教育進入了發展階段。

(二)發展階段(1985-1989年)

黨的“十二大”提出,“四個現代化”建設總的戰略部署分兩個階段,前十年是打好基礎,積蓄力量,創造條件;后10年是振興時期??傮w來看,山西電化教育發展和中央總戰略部署相一致。這一時期,全省建立了比較完整能夠滿足學校使用的電教教材,中小學校配備了必要的電教設備,專兼職電教隊伍得到充實和加強,形成了一套電教管理制度和辦法,為全省電化教育后10年的深化發展創造了基礎和條件。

1.電視、錄音、錄像教學得到推廣普及

繼全省電影教學工作會議后,山西省教育廳分別于1985年、1986年在雁北地區和運城地區召開了全省電視教學工作會議和全省錄音教學工作會議。會議討論形成相關指導文件。兩次工作會議的召開,推動了電視、錄音、錄像教學的全面開展。

(1)電視教學的推廣普及。全省電視教學工作會議是在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精神背景下召開的。會議充分肯定了雁北地區在全地區普遍開展電視教學,提高師資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成功經驗,特別是山陰縣政府和縣教育局重視電教工作,舍得花錢投資的作法。

(2)錄音教學的推廣普及。山西省的錄音教學和全國一樣,發展速度快,普及程度高。1984年,許多地市和縣(區)都達到了英語教師人手一臺錄音機,錄音教學在提高教學質量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涌現出了不少教學能手,取得了一定的教學經驗。此外,配合中學英語、語文教學,還制作了一些錄音節目。錄音輔助教學不僅應用于課堂教學,而且在第二課堂中成為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助手,在學校的會議、教研、觀摩活動中也得到廣泛的應用。

(3)錄像教學的推廣普及。1985年,全省118 縣(區)電教館先后配備了錄放像機,設立放像點,主要用于中小學師資培訓和學生理化實驗輔導。山西省教育廳師訓處、省電教館和省教科所共同組織了6個地市的電教人員和30 名教師制作了《小學自然常識教材教法》《中學生物教材教法》錄像帶200 多個學時。

2.多媒體輔助教學開始興起

隨著幻燈、錄音、錄像等媒體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電化教學也逐步由單媒體向多媒體過渡。從1985年起,山西省各重點中學與條件較好的城鎮中小學都設有專用電教室,將各種電教媒體安裝在同一教室,并配有音響、燈光等輔助設施;到1990年,多媒體教學最初多用在文科教學上,之后用于理科教學中,通常和教具或學具搭配,由表及里,促進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到1995年,多媒體輔助教學在中小學各學科得到普遍開展,成為電化教學的一種主要形式,涌現出太鐵四中地理教師趙秀芳等一批多媒體教學名師。

3.衛星電視教育為教育電視臺(站)奠定基礎

1986年5月,山西省教育廳召開了全省衛星電視教育工作會議。全省共建設12 個衛星電視教育地面接收站,在全省范圍建設了為中小學師資培訓而設立的錄放像教學網點,有3 萬名教師參加第一批培訓。1986年6月,《中國教育報》報道了山西省衛星電視教育準備工作。1986年10月,中國教育電視臺開播。

4.計算機輔助教學在中小學開始應用

1984年,山西省電教館開發了電教資料管理和電教統計系統。1985年,山西省教育電腦軟件開發部成立,負責開發、推廣、發行各種教學應用軟件,為學校提供技術論證和咨詢服務,培訓技術人員。1986年,山西省中小學計算機教育中心成立,掛靠在省電教館。2001年,更名為山西省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中心。2009年,事業單位機構改革,不再保留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中心牌子,職能并入山西省電教館。

(1)部分重點中學率先開始了微機培訓、編程與競賽。1984年,山西省教委為32 所首批重點中學配備微型計算機,加上各地市、縣自籌資金購置,全省配備微機的學校達100 多所。部分學校開辦了計算機培訓班,編寫了計算機輔助教學程序。太原十中等學校還開設了計算機課,開展了計算機輔助教學活動,在全國性計算機程序設計競賽活動中多次取得優異成績。

(2)山西省中小學計算機教育中心的成立,推動了計算機輔助教學開展。1987年8月,中心舉辦計算機軟件開發技術培訓班,43 所重點中學計算機課教師參加,對計算機輔助教學和管理教學進行了研討,同時對各校制作的軟件進行交流評選。1989年以后,計算機輔助教學在數、理、化及英語等學科中得到應用,在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方面,顯示出獨特的優勢。

5.電教科學實驗研究逐步規范

1984年,山西省電教館成立了研究室,負責組織電教實驗研究,提供電教信息,推動學校教學改革。從1985年開始,山西省電教館在運城、臨汾、晉城、長治、晉中、太原等6 個地(市)建立了實驗點,各地市也相繼建立了實驗基地,確定了電教實驗點、實驗教師,選定實驗課題,并對實驗教師保證電教儀器、電教教材和電教資料三配套,確保實驗順利進行。1986年4月,召開了全省電教科學實驗工作會議, 舉辦了電教科學實驗講座,形成了《關于開展電教科學實驗工作的若干意見》。同年9月,在晉城市舉行了全省電教實驗研討會,對各市的經驗做法進行總結推廣。

1985年5月,山西省電化教育研究會成立。開始在全省范圍內有目的地探索電化教育規律,積累電化教育經驗,發揮電化教育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中的作用。6.電教教材和資料管理體系初步形成

山西省各級電教機構、學校制作形成了包括電影片、錄像帶、錄音帶、幻燈片和計算機軟件在內的一定數量的電教教材,通過購買、復制,引進積累了大量的電教資料,電教教材和資料管理逐步實現規范化、科學化。

(1)形成自上而下的多種類型、多學科的視聽中心。1984年開始,山西省電教館開發了SX-1 非書資料管理系統,開始運用計算機進行視聽資料統一管理。1986年,山西省電教館對館藏視聽資料按國標GB37924-85《非書資料著錄規則》,重新進行著錄和編目。至1989年,山西省電教館擁有錄像資料13000 小時,錄音資料2500 小時,教學電影片近500部,地、縣電教館擁有的音像資料平均達到3000 小時,60%的鄉鎮電教站配有300 小時的周轉音像教材,

(2)電教教材、資料管理和規范得到加強。1985年7月,國家廣電部和山西省政府批準成立山西教育音像出版社,與山西省電教館合署辦公。出版社成立后,編輯出版了大量與文字教材相配套的音像教材和輔助教材,為教育教學服務,對進一步加強教育音像制品統一管理,規范電教資料制作、出版、發行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所制作出版的教材,有的被中央電教館收購,在全國發行,有的獲得國家、省、市優秀節目獎。到1989年,由山西省電教館制作的電教教材有3 部在中央電視臺播出,有38 部在中國教育電視臺播出。

7.電教隊伍發展穩定形成系統

到1987年,全省絕大多數縣、市電教隊明確了機構,任命了隊長,配備了人員,落實了工作經費。1987年1月,山西省教委在太原召開了全省先進電教隊、先進電教工作表彰大會。到1988年,全省11個地市均成立了電教館,縣級成立電教館(隊)117個,普通中學電教組73 個,小學電教組759 個,衛星地面接收站67 座,錄放像網點753,共有電教專職人員7958 人,初步形成一個上下溝通、左右聯系的電教網絡,建立起一支具有一定技術水平和教學水平,人員相對穩定的電教隊伍。

1989年4月,全省第二次電教工作會議在太原召開??偨Y了10年來山西電教事業走過的歷程,進一步明確了未來發展的指導思想和規劃,出臺了《山西省行署、市級電化教育館暫行規程》《山西省縣(區))級電化教育館暫行規程》。對深化電教領域改革,進一步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益,更好地為教育教學和現代化建設服務產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全省電化教育發展進入了深化階段。

(三)深化階段(1989—1999年)

黨的十四大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確定了90年代我國改革和建設的主要任務。提出“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水平,這是實現我國現代化的根本大計”?!吨袊逃母锖桶l展綱要》是這一時期實現黨的十四大所確定的戰略任務,指導90年代乃至下世紀初教育改革和發展,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綱領性文件。在“目標、戰略和指導方針”部分明確提出:積極發展廣播電視教育和學校電化教學,推廣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要抓好教育衛星電視接收和播放網點的建設,到本世紀末,基本建成全國電教網絡,覆蓋大多數鄉鎮和邊遠地區。

1.電化教育開始滲透到教育教學中

全省大多數中小學都設立了電教組,開展電化教育的學校達到1835 所。電化教育開始真正滲透到學校教育教學之中,成為促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機組成部分。

1989年,山西省電教館在省、地兩級遴選了14個電教科學實驗基地和23 名電教科學實驗教師,開展了電教科學實驗。全省共建立起電教實驗基地37個,有6 名電教實驗教師被評為特級教師。

1991年,山西省教委出臺《山西省中小學電化教育先進學校評選標準》。各級各類學校按照《標準》的要求,普遍加強學校電化教育工作管理,建立和健全學校電教機構和工作制度,狠抓電教設備和配套設施建設,通過各種途徑和渠道不斷完善電教教材,深入開展電化教學應用研究,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有力地促進了全省教育教學改革。

1994年,在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精神鼓舞下,從培養跨世紀人才的戰略目標出發,高舉教育面向現代化的大旗,在課程設置、學校管理,校長辦公等方面大膽探索,不斷實踐,走出了各具特色的新路。全省各地普遍開展了電教教材評選、課堂教學結構整體優化賽講和電教能手評選活動,在引導和帶動更多教師開展電化教學、向電化教學要質量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涌現出太原五中英語教師劉銳誠、萬榮縣城關小學語文教師劉希敏等一批在全省全國有影響的電教教師。

1995年,山西省電教館用4 個月時間,通過組織問卷調查和填報統計,對全省11 個地市的縣(區)鄉鎮中心小學以上學校和廠礦學校5637 所進行摸底調查。各類學校擁有投影儀24074 臺、幻燈機2630 合、銀幕13204 幅、收錄音機及復制設備32657臺(件)、錄放像備(含監視器、電視機)10442 臺;建起54 個教育電視臺(站);現有計算機8053 臺;用于課堂教學的投影片達51125 套,幻燈片16164 套、錄音帶376891 小時、錄像帶136906 小時,電影片1914 部,計算機教學軟件2516 套。

1995年起,山西省加強電教實驗校建設,深化教研教改,全方位推進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綜合應用。到1996年,全省共培育了71 所省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校和120 所縣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校。到1999年,培育了42 所國家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校,102 所省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校。

1997年,山西省政府轉發《省教委〈關于山西省“九五”期間電化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意見〉的通知》。這是山西電化教育開展以來出臺的重要文件,將今后的工作重心轉到“大力發展學校電化教育,推廣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上來。各地投入迅速增長,1996、1997 兩年投入2.42 億元,是1996年前的2.8 倍,學校電教設施有了極大改善。

2.市縣教育電視臺(站)建設蓬勃發展

1989年,國家教委《地方教育電視臺站設置管理規定》(3 號令)頒布以后,山西省衛星電視教育開始以教育電視臺、收轉臺建設為主。1990年2月,省政府召開教育電視臺建設協調會議,形成《關于衛星教育電視臺建設協調會議紀要》印發;到1991年,全省建成教育電視臺38 個,其中地(市)臺7 個,縣(區)臺31 個。

1992年12月,山西省教委在孝義市召開了地方教育電視臺管理工作研討會;印發了《關于山西省教育電視臺、收轉臺評估標準》,對各地(市)教育電視臺、收轉臺進行評估檢查。到1995年,全省建成教育電視臺54 個,其中地市臺8 個,縣(區)臺45 個,鄉鎮臺1 個,占全省縣(區)總數的45%,在全國位居前列,為服務地方教育教學和經濟建設發展發揮了重要而積極的作用。

教育電視臺建設帶動了整個電教事業的發展,電化教育由“封閉”轉變為“開放”,社會影響面和知名度均有所提高。各地普遍加強對中小學的電教設備的配套和投入,有的縣達到中心校以上校校有電視機,錄放像機、專用教室,班班有投影設備;各級電教機構的人員也得到了充實,舉辦了不同層次的培訓班,進一步發揮了電教設備的效益和作用。

1998年起,根據中辦國辦《關于加強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業管理的通知》精神,在充分尊重當地政府意見基礎上,按照辦臺條件,會同廣電部門完成了教育臺的重新審核登記,各市縣教育電視臺開始逐步撤并,完成職能轉換。目前,保留了太原、大同、朔州、長治等4 個市級教育臺。

3.縣、鄉電教為農村教育綜合改革服務

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和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山西省的電化教育開始面向普教、職教、成教“三教”服務。各縣區充分發揮電化教育在農村教育綜合改革中的作用,探索縣一級開展電化教育的經驗,與農村各類教育結合,為各類教育對象服務,適應大面積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勞動者素質的需要,促進農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各市、縣以教育臺(站)為龍頭,帶動鄉鎮電教工作的開展,許多縣(區)還在鄉(鎮)一級建立了電教站。1990年12月,全省鄉鎮電教工作現場會議召開,總結和推廣了長治屯留等縣開展鄉鎮電教工作,用電教手段為“三教統籌”和農科教結合服務的經驗。

1991年7月,山西省教委舉辦了為期10 天的縣級電教館長培訓班。系統培訓了縣級電教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方法和具體業務,交流了長治、屯留、河津、臨汾等地縣、鄉工作經驗,實地參觀了太谷縣,明確了“八五”期間,縣級電教工作的基本任務及主要內容。同年,太谷、長治兩縣被授予“全國電化教育先進縣”榮譽稱號。

1991年,教育部確定了34 個全國電化教育綜合實驗縣,山西省太谷、汾陽兩縣被確定為全國電化教育綜合實驗縣。1997年,河津縣被確定為全國電化教育綜合實驗縣。

4.電教教材和資料建設得到快速發展

山西教育音像出版社陸續將省電教館制作的音像資料進行整理出版,面向大教育,制作出版了大量的配套錄音、錄像教材。同時,各市也加強資料建設,積極創造條件,結合當地教學實際,制作了一批有實用價值的教學錄像片,供基層學校使用,解決了電教教材短缺的問題。

(1)電教教材向與教材配套使用和成系列發展。1989年,山西省電教館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編制了兩期《遠距離師資培訓項目實驗教材》;1991年,受國家教委電教司委托,與云南、江蘇開始聯合編制《九年制義務教育初中地理學科電視教材》;同年,山西省教委在太原市舉行了全省首次九年義務教育優秀電教教材評選會。經各縣、地(市)層層推選出的半數投影片、錄像帶都已成系列,可與文字教材配套使用。

1992年6月,聯合國兒基會和國家教委電教司委托山西省電教館與省教研室編制遠距離師資培訓項目實驗教材,教材是由文字、錄像組成的新型軟件包,包括文字教材36 萬字、教學錄像帶48 學時,基本涵蓋了主要知識點。主要面向全國老少邊地區和貧困山區小學教師培訓使用,同時由兒基會向其它國家推薦使用。

1995年開始,電教教材制作進一步解放思想,以開放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為主,以教學方法改革為目標,與教研相結合,制作完成以《新課的導入》《復式教學》《壺口瀑布》為代表的一批優秀錄像教材。為中國教育電視臺第三套節目《名師講壇》欄目制作節目150 小時。1998年,針對英語聽力需求,制作了《英語聽力步步高》等列入教材目錄的錄音教材。

(2)地、縣、學校電教資料管理與流通得到加強。1990年,山西省電教館編制了《音像資料管理工作手冊》,為全省電教資料管理工作提供依據和標準。各地、縣因地制宜,創造條件,管理規范,涌現出陽泉、汾陽、祁縣、太谷等一批典型。1991年,陽泉市、汾陽縣、祁縣被確定為全國電教資料工作項目實驗點。1992年,山西省教委在陽泉市召開了全省電教資料工作現場會,同年12月,全國電教資料交流網絡建設工作研討會在太原召開。與此同時,學校電教資料的管理與流通也得到加強,省、地直屬學校以及一些規模較大的學校,都配備有電教資料管理員,負責資料的管理、周轉、征訂,充分發揮出電教資料的效益。

(3)電教資料、教材開始逐步走向市場化。1993年后,隨著市縣教育電視臺(站)相繼建成開播,電教資料工作逐步走向市場。為了發揮電教資料效益,1993年8月,山西省教委印發了《關于加強我省音像資料建設的幾點意見》。開始建立省、地(市)、縣電教資料管理發行網絡,每年春、秋兩季下發《山西省電教教材配備目錄),召開全省中小學錄音、錄像(包括幻燈片)配套教材發行征訂會。到1994年,山西省音像教材發行網絡建成,為學校電化教學開展提供了充足資源。

1993年,山西省教委、省物價局、省財政廳聯合出臺《關于改革中小學收費管理體制的通知》,規定“實行電化教學的學校,每班可以配備一套電教教材,其費用可以向學生按成本收取”。1996年起,針對進入代收代管費的電教教材費存在標準不一、管理不當、使用不當等情況,山西省教委對全省中小學電教教材費用收費和支出情況進行了檢查。1999年秋季,對學校收費進一步規范管理,實行許可管理制度,收費納入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電教教材收費政策的出臺,推動了學校電教工作的開展和電教系統協作的加強,促進了全省教育現代化發展。

5.中小學校計算機教育體系初步建立

1991年10月,全國第四次中小學計算機教育工作會議提出,計算機學科教學應由當前課外活動選修課逐步發展為中小學必修課程。

1992年,山西省成立了中小學計算機教育領導小組,制定了全省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發展規劃,要求到2000年,全省鄉鎮初中和中心小學每校配置10-25 臺微機,基本普及計算機教育。1993年,山西省電教館科室建制增設計算機室,負責全省計算機學科建設與教研。1995年,更名為計算機輔助教學研究室。

1993年,確定太原市南郊區、清徐縣、晉城城區、陽泉郊區為4 個試點縣(區),省實驗中學、大同一中、長治一中等100 所學校為試點校,各地市也選擇了1-2 個縣作為試點。在開展計算機學科教學試點的同時,突出了計算機輔助教學在各學科的應用。

1994年5月,山西省中小學計算機教育工作會議在太原召開。要求各市要強化試點工作,每個地市每年要有計劃地抓1-2 個縣作為發展計算機教育的試點,做到“統一設備選型、進貨及維修渠道,統一教學計劃,統一教學大綱、教材,統一教學研究,統一結業考核及命題”。山西省計算機教育中心開始制定教學大綱,編寫修訂中小學計算機教材。作為省編教材,要求各地統一使用,規范組織教學。

到1995年,全省共有計算機學科中學專任教師170 名、小學專任教師72 名。山西省計算機教育中心每年組織兩次業務和技術培訓, 舉辦兩次教研活動或學術研討,舉辦一次知識競賽或軟件評選。1999年,舉辦了全省首屆“方正奧斯杯”中小學優秀CIA課件評選。

經過15年的發展,利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的學校日益增多,計算機在教學中的作用日益凸顯,逐步在全省建立起較為完整的計算機教育體系,計算機教育步入健康發展軌道。

這一時期,有兩件在電化教育乃至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一是1994年1月頒布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在第40 條:(二)其他教育機構,是指少年宮以及地方教研室、電化教育機構等,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確了電化教育人員的教師身份;二是1995年9月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第66 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發展衛星電視教育和其他現代化教學手段,有關行政部門應當優先安排,給予扶持;第84 條:國家鼓勵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推廣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首次確立了電化教育的法律地位。

三、從電化教育到教育信息化

“從2000年起,用5 至10年左右的時間在全國中小學基本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全面實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努力實現基礎教育跨越式的發展?!?000年末,時任教育部部長陳至立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揭開了我國教育信息化的序幕。

2001年2月,全省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召開,提出了山西省普及信息技術的主要任務:“從2001年起,用5 至10年左右的時間,在全省中小學基本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程;全面實施中小學“校校通”工程;推動信息網絡建設和教學資源建設;發展現代遠程教育網絡。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努力實現基礎教育第二次跨越式發展?!?/p>

以此為新的起點,山西省大力實施“校校通”工程,在中小學校普遍開設信息技術課程,促進基礎教育城鄉均衡發展,從傳統意義上的電化教育進入教育信息化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猜你喜歡
電教館電教山西省
山西省發現刺五加種群分布
《山西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正式施行
濟南市電化教育館部署2019年上半年工作
龍井市電教館開展教研員信息化應用能力培訓
破解學校圖書更新困局滿足師生閱讀好書需求
山西省大氣污染現狀及其防治
山西省大氣污染現狀及其防治
山西省文聯扎實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活動
路在腳下 夢向遠方
電教工作者要有“五顆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