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質環境監測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

2021-11-22 15:57歐陽麗莎
科技資訊 2021年23期
關鍵詞:水質監測環境

歐陽麗莎

摘? 要:2015年我國頒布實施了新的《環境保護法》,新的《環境保護法》對于各類環境問題進行了總體性法律規范,其中對水質環境的法律規范突出顯示了我國在水質環境監測方面的嚴格要求。隨著工業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水質環境的監測與自身的生活息息相關,基于此,人們也開始重視在水質環境監測方面的投入。該文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對水質環境監測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以期能夠對目前階段水質環境監測中面臨的不足,給予全面深入的分析,并且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以便于為水質環境監測工作的進一步完善提供借鑒。

關鍵詞:水質? ?環境? ?監測? ?措施

中圖分類號:X83?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8(b)-0059-03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Water Qualit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UYANG Lisha

(Liupanshui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Liupanshui, Guizhou Province, 553001 China)

Abstract: In 2015, China promulgated and implemented the new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which provides overall legal norms for various environmental issues. The legal norms of water quality environment highlight the strict requirements of water qualit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more and more people realize that the monitoring of water quality environm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own life. Based on this, people also begi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nvestment in water qualit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this contex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water qualit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order to give a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deficiencies faced in water qualit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t the current stage, and put forward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water qualit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Key Words: Water quality; Environment; Monitor; Measures

水質環境監測是環境學內容的一個重要分支,它從總體上強調的是水體中某些污染物的含量以及它們在單位時間內的變化趨勢,通過對這些水體中的污染物進行監測,觀察研究水體中的污染物可能會產生的危害,提前部署解決措施,以防范水體污染給生態環境和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的危害。從微觀上來講,水質環境監測主要是監測水體中各類污染物的含量變化。通過這種協調性的水體污染物監測,能夠有效地對水源進行保護,為整個水體生態循環保駕護航,進而有效促進整個社會自然環境的優化,切實保障我國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性發展。

1? 我國水質環境監測現狀

目前,我國的水質環境監測已經有了初步發展。在環境監測機構分布上,逐步形成了國家環境監測中心、省級水質環境監測中心、市級和縣級水質環境監測站,四位一體總布局、全覆蓋式的水質環境監測機構分布;在水質環境監測物的監測上面,從最基礎的水體污染物監測到全面性拓展水體污染物監測來源,基本上構建了覆蓋全面化的有機物和無機物等水質環境監測物。

總體而言,隨著我國進一步加大對環境污染的治理,我國的水質環境監測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但是,如何有效地協調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中產生的水環境污染與確保水質環境持續健康發展之間的矛盾,成為我國水質環境監測面臨的主要問題。

2? 水質環境監測存在的問題

2.1 水質環境監測協調性差

隨著我國進入深度工業化階段,各類江河湖海中產生的無機物排放含量持續上升,無機物對水體的污染,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一大問題。在這一問題之下,由于我國原有的水環境監測儀器設備較多針對的是對水體中有機物環境的監測,對無機物的水體環境監測精確度相對不足,就導致在水質環境監測過程中,出現了對污染物的監測協調不全面這一問題。一般而言,有機物由于包含活性因子,在監測儀器設備中反映頻度較大,而無機物在水質環境監測中動態變化不足,監測精度不高,所以導致水質環境監測中的無機物監測面臨著一系列的困難,這種監測結構失調,使得水體環境監測存在一定的漏洞,給全面、真實、準確的水體環境監測帶來了一系列負面影響。這也是下一步在水質環境監測中需要著重修正的一個方面[1]。

2.2 基層水質環境監測基礎設施落后

基層水質環境監測基礎設施落后,也是目前階段水質環境監測存在的主要問題。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基層特別是縣級及以下水質環境監測機構面臨著水質環境監測機器設備老化、水質環境監測工作開展條件差等狀況。由于我國的水質環境監測開展時間短,被重視的主要是市級及以上水質環境監測機構,所以就導致在水質環境監測時,上級對于基層水質環境監測資金傾斜、儀器設備傾斜的力度不夠,許多基層水質環境監測機構的監測儀器設備仍然使用的是十幾年前的水質環境監測設備?;A設施不完善,各種儀器設施設計、采購、檢測環境都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2]。二是基層水質環境監測過程中,使用信息化水質監測方法的能力和基礎設施面臨著不足。當今時代,在各國進行水質環境治理監測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使用信息化水質監測管理系統,進行全國統一的水質環境監測,從數據收集,數據錄入系統到數據自動生成水質環境監測報告,這一系列的過程逐漸都實現了自動化[3]。而目前階段,我國基層在開展水質環境監測時,仍然使用的是手工采集數據,手工錄入數據,報告主要由人工轉寫,這種水質環境人工式監測,可能會對水質環境監測造成數據不嚴謹、結構不清晰、結論有偏差等問題。

2.3 水質環境監測方法不夠科學

水質環境監測方法不夠科學,是近些年來我國水質環境監測過程中存在的一大問題。這主要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水質環境監測過程中,水質環境監測內容的不科學。一般而言,我國的水質環境中關于有機物和無機物的存在,具有很大的差異性,一些水體中無機物較多,然而另一些水體中可能由于周邊工業環境、人口、居住狀態和其他環境的影響,造成有機物較多。然而,在實施水質環境監測過程中,監測人員沒有做到對水質環境中有機物和無機物環境的嚴格區分,使用的仍然是同一套監測儀器設備、同一種監測方法,這樣就無法完全對其中的有機物或者無機物進行全面、真實的監測,收集的數據就會有偏差,從而導致最終的水質監測結果造成了一系列的錯誤結論[4]。二是在目前的水質環境監測中,主要使用的監測方法是用三分法,對水體環境進行全面性監測。三分法水質環境監測模式具有一定優勢,但也存在監測誤差大、結論出錯多等問題?,F階段考察國外對于水質環境的監測,歐美國家現在已經逐步由原來的三分法水質環境監測,轉型到五分法水質環境監測模式[5]。這一模式能夠更加科學、全面、安全地對江河湖海等水質環境實施更為清晰、有效的監測,并且依據這些監測結果反推出污染物的自生狀態和治理對策,所以是一種更為高效、科學的水質環境監測方式。而我國目前在該環境監測模式應用方面有很大的不足[6]。

3? 水質環境監測問題解決對策

3.1 強化水質檢測協調性

針對水質環境監測中存在著環境監測協調性差這一問題,應該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水質監測的協調性:一是通過有效地發揮水質環境監測設備的協調性來促進水質環境監測協調,統一化配置各類水質環境監測儀器設備[7]。同時,在合理利用這些儀器設備的過程中,建立有機物和無機物檢測的不同評價維度,以確保二者都能夠得到適應性檢測。二是要增加水質環境檢測的密度,通過大批量、多測點的點位測試來增加水質環境的檢測密度。三是適當增加有機物和無機物檢測項目,以增加水體中對于各類有機物和無機物的化驗準確度。

3.2 加大基層水質環境監測基礎設施建設

針對基層水質環境監測基礎設施落后,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善:一是加強資金傾斜支持力度,全面提高基層地區特別是縣級及以下水質環境監測機構的監測儀器設備自動化處理程度,加大儀器設備的調配傾斜。二是切實提高基層地區水質環境監測的信息化水平,推廣使用統一的、全國相協調的水質環境監測信息軟件系統,通過全國聯網使上下一體信息自動生成、報告自動生成等自動化信息管理系統,徹底地應用于水質環境監測中。

3.3 建立科學的水質環境監測

進一步推動水質環境監測方法改進。一是對水環境中的有機物和無機物監測予以同等程度的重視,以改善總體性監測評判結果。二是推廣五分法水質環境監測模式,逐步過渡到與國際同步的五分水質環境監測新方式,全面促進對各類水體水質環境的監測覆蓋率。加大環境覆蓋應用模式,有效地測出水質環境監測中各類有害物質和污染物質對環境的真實影響,并進而提出有效的對應性解決措施。

參考文獻

[1] 鄭思遠.多層級水環境分區分類體系構建[D].杭州:浙江大學,2019.

[2] 王一旭.流域水環境分區分類管控體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21.

[3] 劉家啟,王濤,王玥.傳感器技術在工業自動控制系統中的應用[J].自動化應用,2018(5):147-148.

[4] 盧金平,雷麗秀.傳感器技術在機電自動化中的應用分析[J].南方農機,2018,49(5):29.

[6] 張瑩,謝仕義,鄧偉彬,等.基于機器學習理論的海洋水質評價模型[J].物探化探計算技術,2019,41(6):819-825.

[7] 蔣云鐘,冶運濤,趙紅莉,等.水利大數據研究現狀與展望[J].水力發電學報,2020,39(10):1-32.

猜你喜歡
水質監測環境
氣囊測壓表在腹內壓監測中的應用
基于 WSN 的隧道健康監測研究
高層建筑沉降監測數據處理中多元回歸分析方法的應用研究
高層建筑沉降監測數據處理中多元回歸分析方法的應用研究
環境清潔工
漫觀環境
學習監測手環
論環境雕塑
觀水色,辨水質
觀水色,辨水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