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軍民融合災害醫學救援體系建設

2021-11-23 12:46李珂郭棟楊騰
健康體檢與管理 2021年1期
關鍵詞:軍民融合體系建設

李珂 郭棟 楊騰

摘要:在當前軍隊衛勤力量參與災害救援現狀的基礎上,對當前我軍軍民融合式災害醫學救援法規制度、搜救協同機制、聯合救援演練等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充分利用軍隊衛勤力量,加強軍地聯合災害醫學救援體系建設,建立軍地聯合災害救援信息共享平臺,依托模擬訓練基地提升聯合救援能力和加強軍地通用應急醫學救援物資器材儲備等對策。

關鍵詞:災害醫學救援;軍民融合;體系建設

近年來,世界各地以地震、洪水、海嘯、冰雪災害為主的傳統自然災害頻發,同時隨著全球經濟發展一體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礦難、火災、爆炸等具有現代化特征的災難事故數量亦居高不下,日趨常態化、復合化、大型化,嚴重威脅著我國的經濟和社會安全。在國家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將“完善多部門協同、軍民融合的緊急醫學救援協調聯動機制”作為其中一項基本原則。軍民融合式災害醫學救援體系是指在軍民融合國家發展重大戰略思想指引下,將軍隊衛勤系統有機融入國家醫學救援系統,按照平時共建、戰時共保、資源共享、互促共贏的總體原則,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征的軍地一體化災害醫學應急管理體系。新時期,在緊急災害醫學救援指揮機制、法規制度、力量建設、應急準備、救援處置等方面深化軍地聯合形式,建立和完善軍民融合式災害救援體系,對于提高國家大規模災害事故風險抵御能力,提升軍隊衛勤力量平時應急、戰時應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1軍隊衛勤力量參與災害救援的優勢和不足

軍隊衛勤力量在災害醫學應急救援中具有先天優勢,這主要是由其特有的性質、編制、裝備和訓練決定的?;跒暮︶t學救援具有時間緊迫、任務艱巨、傷員批量發生、傷情復雜等特點,軍隊醫院抽組的衛勤力量具有出動迅捷、機動性強、展開速度快和救治能力強等特點,相對于地方醫療資源或救援力量,在分級救治、批量傷員通過、現場急救處置、衛生防疫防病和野外通訊保障等方面,尤其在核化生災害的偵檢、防護、急救、洗消等技術裝備及人才、藥材儲備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如2008年汶川8.0級特大地震中,軍隊衛勤力量占救災一線全部醫療力量的60%;在玉樹震后短短30min內,就有3個軍隊醫院醫療隊抵達地震災區。除了技術因素外,當軍隊衛勤力量出現在災害事故現場時,軍人的出現能給災區受傷人員一種強大的精神安慰,有重要的穩定民心作用。因此,軍隊醫院衛勤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匹配現代災害救援需求。然而,受客觀條件的限制,在發生大型災害事故情況下,軍隊衛勤力量只能占到整個救援力量的一部分,人員編制數量和藥材攜運行能力有限,難以滿足批量傷病員的救治需求,要提升大批量傷員災害醫學救援能力,必須要融入到軍地聯合災害救援體系中。

2當前軍地衛生力量在災害醫學救援中面臨的問題

2.1區域性軍地災害救援體系尚不健全

目前,我國軍地聯合災害救援衛勤保障的協調機制已有初步進展,但仍停留在軍委機關與國務院衛生部門或應急管理部門,以及省級政府部門與省軍區之問的聯動機制。在地、市區域性層面上,受軍、地各自垂直指揮體制影響,尚未完全建立起有效的橫向軍民融合災害救援機制,一旦災害事故發生,地方政府和衛勤力量不能依案迅速應對,容易貽誤救援“戰機”。此外,災害或事件發生后,由于參與現場救援的力量眾多,多為跨區異地的軍地聯合救援行動,存在多部門、多單位、多組織,指揮管理分散,各方隸屬關系復雜,軍地之間、部門之間指揮關系異常復雜。在更高一級臨時聯合指揮部門未建立之前,現場組織災害救援時,往往會出現為軍隊和地方兩套班子、兩種體系,導致現場各類應急醫療救援力量“各自為戰”,衛生資源利用率不高,整體救援效果不佳。

2.2軍地聯合搜救與信息共享機制不通暢

聯合搜救不僅是戰場衛勤保障的首要任務,也是平時災害救援中面臨的重要課題。消防與醫療是區域災害救援中“搜”和“救”的主要力量,但目前的法律法規體系中,甚至在某些地方災害應急預案中,都沒有明確消防與醫療之間的協調合作聯動機制。在災害救援初期,批量傷員集中產生,搜救工作是重中之重,往往是消防、公安及一些地方救援隊沖在一線,負責搜尋幸存者或轉運傷員,但實際中常出現由于信息不共享、對接不通暢等問題導致現場搜尋與傷員急救不能同步進行,很多傷員經消防力量現場搜救出后,因得不到有效的急救治療措施而發生死亡或致殘。在此階段,地方醫院救援隊尚未形成或收攏,只有常態化備勤的軍隊衛勤力量有能力整隊進入災害現場組織急救收治。地方部門消防力量與軍隊衛勤力量在災害救援時如何實現同步跟進、融合協作、軍地聯動,軍地聯合救援取得成功的關鍵,需進一步完善加強。

2.3軍地聯合災害救援演練平臺較為匱乏

災害醫學救援是快節奏、高效能、高消耗的聯合救援行動,不僅需要針對平時罕見的大批量傷員應急處置能力,還要具備應對時機不同、地域不同、任務性質不同的災害救援能力,這需要軍地救援力量在平時開展基地化災害救援訓練,并達到高度一致的默契配合。盡管我國國土面積遼闊、人口眾多,但災害應急管理水平、災害預警體系構建、基礎訓練設施建設、物資儲備與物流體系與歐美、日本等國家仍有較大差距。美國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各級緊急救援組織機構,聯邦政府在各州、市、郡建立了不同規模的培訓基地;每年培訓基地都對從事緊急救援工作的人員按照循序漸進原則進行兩級強化培訓;相對而言,我國災害應急救援專業培訓基地覆蓋率、輪訓率仍處于較低水平,軍地共用型培訓基地數量嚴重不足,災害救援模擬訓練手段十分匱乏,制約了聯合應急救援能力的快速生成。

2.4應急救援衛生物資儲備預置不夠完備

重大自然災害發生不可預測,但在時空分布上有一定宏觀規律,如西南地區地震、泥石流頻發,東南沿海地區易遭受臺風破壞,長江黃河沿線地區夏季易發生洪災等。災害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必然急需大量的急救藥材物資,對傷員進行現場救治、衛生防疫和維持生存等。由于我國存在地貌的復雜性、災害的多發性、地區發展不平衡性和救災物資器材儲備分布不合理等問題,在發生突發性自然災害時易出現單一儲備結構不能滿足多元保障需求、不同階段藥材物資結構性短缺與積壓、臨時藥材籌措困難和物流不暢等問題,導致藥材保障的針對性、準確性和時效性不強。

3建立軍民融合式區域災害醫學救援體系的舉措

3.1加強軍地聯合災害醫學救援體系建設

在國家、戰區和省、市等不同層面建立完善軍民融合、軍地聯合、上下順暢的災害醫學救援體制,確保救災行動高效運轉。在國家層面上,在國務院應急管理部指導和協調下,借鑒美國陸軍“醫療部隊兵力池”的理念,將地方和軍隊衛生力量納入到聯合災害救援體系中,整合區域衛生資源,掌握區域救治能力,集中組織救災衛勤保障,建立國家軍民融合式災害醫學救援體系,實現在平時發生災害事故期間軍隊衛勤及時補充地方醫療資源,在戰爭期間地方向軍隊衛勤提供后備醫療支援和國防力量動員。在區域層面,可組建分級、分層、分類的災害應急醫學救援隊伍體系,在各級省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應急指揮中心預設軍隊衛勤指揮席位,在各戰區聯指或聯勤保障中心預設地方動員部門衛生要素席位,形成權威統一扁平精干、順暢高效的非戰爭軍事行動衛勤組織指揮機制,軍地以聯席會議的形式,定期舉辦應急領導小組會議,重點圍繞聯合搜救、疾病監測、疫情防護、預先準備等內容,開展協商溝通工作。瞄準提升災害救援風險抵御能力,組織軍隊衛勤指揮人員和地方衛生、醫院管理、急救、臨床專家,參照軍隊戰時衛勤保障的理論和經驗,借鑒國外應急醫學救援先進理念與組織指揮體制,以及結合區域災害事故易發特點,運用大數據技術構建災害救援決策平臺,并制定一系列全面系統、科學合理的應急醫學救援預案,形成應急出動與規范對接的標準作業程序,并通過桌面推演、實踐演練不斷拓展軍地相關災害救援預案的完備性。

3.2建立軍地聯合災害救援信息共享平臺

軍地聯合災害救援行動中,應發揮信息技術的聯通性和滲透性,依托軍地既有的通訊設施和先進的信息化指揮裝備,以有利于數據信息的快速流通和銜接為目的,打破軍地之間、行業之間的條塊分割,把分散部署的軍地各類衛生單元鏈接構成一個保障整體,全面共享數據資料。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通信手段,在立足軍隊軍事信息保密原則基礎上,把軍地各部門、各單位自成體系的網絡、業務應用軟件和數據庫系統綜合集成為一體,建立包含交通、公安、消防、醫療等救援信息于一體的數字化綜合通信網絡,線上實現軍地在信息、通信和網絡上的互聯互通、信息實時共享,線下強化密切配合、演訓聯動和共同出勤,建立起科學規范、裝備配套,軍地兼容并能夠快速反應、高效救治的組織指揮體系。利用軍地區域一體化災害應急醫學救援網絡信息平臺,實施動態事故監測預警,隨時根據社會安全、氣候變化、地質及地勢發生災害傾向等信息情況,進行聯合預測評估,并在災害事故突發時為靈活調度適宜的軍地災害救援衛生力量提高智能決策支持,實現最大化的衛生資源利用和共享、最便捷的應急出動及醫療物資器材補充,為聯合救援工作提供翔實可靠的資料儲備,打牢災害應急救援保障行動的“情報”基礎。

3.3依托模擬訓練基地提升聯合救援能力

依托軍地醫學院?;虿筷犛柧殘龅亟暮︶t學救援訓練基地,整合搜索、營救、醫療三位一體訓練體系,引進災難急救高級生命支持課程(AdvancedDisasterLifeSupport,ADLS),加強軍隊災害醫學救援綜合演練。在基地化訓練中,針對常地震、水災、風災、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以及暴力恐怖事件、工業爆炸事故、空難海難等事故所致批量傷病的癥狀體征及發病規律,引入標準化患者(StandardizedPatient,SP)、虛擬現實(VirtualReality,VR)、增強現實(AugmentedReality,AR)等新技術手段,配合現場聲、光、電刺激,讓參訓隊員如臨災害現場,提升救援分隊實戰化訓練效果,以及志愿者民眾對真實災害現場的感同、適應能力。在綜合演訓中要注意把握:一是定期組訓。每年要定期組織軍地聯合演練,根據不同的災情有針對性地進行模塊化演練,如可以軍隊方艙醫院或帳篷醫院為主體,衛勤人員與地方醫院醫務人員混合編組,探索超負荷救援新方法,提高應急救援能力和反應能力。二是加強演練力度。根據救治需要對軍地資源合理配置,最大化地保障災害救援能力。在演練過程中都應該注意培養應急救援人員的一專多能,不僅熟練本專業技能,還要了解相關學科的救治技能,提高綜合救治能力。三是增加聯合演練的經費投入。建立國家出資,軍地聯合力量的演練機制,制定統一的考核標準。演練后,運用綜合評估標準和方法,通過網絡化、模擬化、智能化等現代化手段,綜合評估各衛生單位的聯合救援能力,以量化結果促進軍地聯合救援演練水平質的提高,保證執行軍地聯合災害救援行動時,衛勤保障能快速反應、密切協同。

3.4加強軍地應急救援衛生物資預置儲備

災害應急醫學救援行動具有明顯的突發性和不確定性,傷病員發生的數量和節點難以預測,藥材物資儲備基數無據可尋,據此,應做好針對性的物資器材保障準備。一是國家整體規劃。國家層面通過對軍地衛生物資的儲備、規模和類型的整合劃分,建立統一的藥品器材儲備數據庫,軍地儲備各有側重,軍隊儲備以特殊藥材、戰救藥材為主,地方以通用藥材為主。對救援需求量大、輪換更新要求高、臨時籌措困難的通用藥材,采取簽訂合同形式,依托地方力量進行代儲代供,遇有災情及時調配;二是完善藥材目錄。針對駐地周邊地域氣候、地形特點,以及既往災害事故發生統計分析,制定軍地通用的災害救援物資器材儲備的品種目錄。由單一保障到多元保障,軍隊重點進行技術儲備和經費儲備,地方重點進行合同儲備和生產線儲備。三是救災藥材預置預儲。在災害易發、人口密集或重要交通樞紐等城市或區域,地方衛生部門要協同軍隊衛勤部門聯合預置足量的藥材和物資,確保應急執行醫學救援任務需要。如地震帶周邊地震帶易發生地域,以預儲外科手術耗材為主;洪澇災害多發地區儲備藥材以消化系統用藥、防暑和皮膚病用藥為主。四是要簡化應急救援物資調用程序。對應急救援藥品、試劑、醫療器械、衛生防護等醫療物資的儲備、補充計劃,平時實施集中、動態管理,緊急狀態下根據救援任務需要,可由軍地聯合應急指揮中心組織指揮部門直接調用,簡化審批程序,提高保障效率。

聯勤保障部隊第989醫院衛勤處 河南洛陽 471000

猜你喜歡
軍民融合體系建設
淺談工廠化施工項目成本管理
淺談風力發電企業培訓體系建設
提升防災減災能力的河北方案
唐山高新區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的實踐與探索
軍民融合產業的四川探索:產業基金的邏輯和方案
特朗普的“軍民融合”政策能兌現嗎?
警犬使用法制化體系建設初探
軍民融合模式在艦艇指揮人才培養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