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級聯動,增值賦能

2021-11-25 06:35羅瑩
職業 2021年16期
關鍵詞:湘菜職業教育

羅瑩

摘 要: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征,是職業教育作為重要類型教育的鮮明底色。長期以來,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效能不高導致的人才培養模式單一、教學內容和方法陳舊、教學資源不足、師資質量不高等問題成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痛點和難點。湖南省商業職業中等專業學校依托近50年來深耕湘菜產業人才培養的辦學優勢,立足湘菜產業“向質量要動能”的新發展階段,在政府指導下,積極對接行業企業,通過創新人才培養及師資培育體系,推動四方資源融合及平臺共建,構建了湘菜產教協同生態育人體系,取得積極成效。

關鍵詞:湘菜? ? 職業教育? ? 生態育人

湖南省商業職業中等專業學校(以下簡稱學校)立足湘菜產業“向質量要動能”的新發展階段,瞄準長株潭城市群創建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契機,緊盯產業鏈條、企業需求、社會急需、政策框架、技術前沿,通過政校行企四方聯動、產學研用立體推進,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為產業發展增值,為學校、教師、學生發展賦能,探索構建了“產以教興、教以產強”的產教協同生態育人體系,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構建產教協同生態育人體系的主要路徑

(一)校企合作,共建平臺,共享資源

依托已有的校企合作基礎,通過湖南省校企合作研修平臺的支持,先后與北京松子料理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共建校內實訓基地、校內學生社團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平臺,實現校企資源共建、成果共享。

(二)系統設計,整體解決,構建體系

依托1個國家級和5個省級教改項目,申報省級課題5項,創新四大機制構成產教協同生態育人體系,通過成立湘菜產業學院、湘菜產業職業教育集團,解決產教協同育人實施過程中供需脫節、內容脫節、資源脫節和平臺脫節的問題。

(三)加強培養,持續提升,建立團隊

通過校企聯合培養師資,將產業新技術、新工藝融入教學實踐,形成具有專業特色的教學團隊建設思路。從師德師風、教育教學、服務能力等方面全面深化校企協同師資培育制度,有效解決湘菜職業教育專業教學團隊無法承擔技能人才培養任務的問題。

二、構建產教協同生態育人體系的主要策略

(一)構建“開放、協調、共享、共贏”湘菜產教協同生態育人體系

學校以“開放、協調、共享、共贏”的生態學思想為指導,貫徹新發展理念,以長株潭國家產教融合型城市建設為契機,通過主動融入株洲市產教融合發展規劃、主動對接產業發展需要、主動協同行業企業資源提升人才培養適應性的“三主動”開放式辦學模式,精準定位政府、行業、企業在產教融合協同育人中的作用 ,以“培養高素質產業適用人才”為共性訴求,以育訓融合、標準融合、過程融合和資源融合“四融合”為手段,構建人才培養、課程建設、師資培育、資源構建四大機制,探索形成“四級聯動、增值賦能”產教協同生態育人體系。學校是整個生態育人體系中的實踐主體和人才供給主體,主要承擔技能型人才基本素質培養的責任,同時發揮聯通政行企的紐帶作用。

政府是政策和平臺支持主體,株洲市委、市政府近年來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株洲市產教融合三年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為學校、行業、企業開展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提供了寶貴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同時大力支持學校建設湖南省首個湘菜產業學院和兩個技能大師工作室,搭建了高水平的育人平臺和科研創新平臺。

企業通過與學校聯合制定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實訓標準和評價標準,實現校企人才培養的全方位對接。通過與學校開展現代學徒制育人工作,參與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有效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縮短了教學與生產的距離。同時,企業是學校的師資培養基地和教研成果轉化基地,學校是企業的人才培養基地和人力資源培訓基地。校企通過深度融合實現共享共贏。

行業協會主要是湖南省、株洲市餐飲行業協會及湖南省湘菜產業促進會,通過聘請行業大師擔任專業建設顧問、產業導師、駐校名師等方式,將行業標準和規范引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二)構建“層次化、模塊化、能力遞進”的課程體系

政校行企協同開發“兩特教材”(特色適崗教材4本、特色文化教材7本),校企統一課程教學內容和標準。開發“技術崗—管理崗—綜合管理崗”三階遞進的崗課融通課程,融合崗、課、賽、證四大模塊調整課程設置,實現校企教學標準、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評價、教學拓展“五個統一”。構建了“2345”課程建設機制。以企業專業技術崗位、管理崗位和綜合管理崗位三個崗位層次及對應的崗位能力為基礎,將專業課程體系重構為專業理論課、專業實踐課和職業發展課的模塊化課程設置。

(三)構建“四級聯動”師資培育機制

以“黨建引領、競賽淬煉、培訓增值、行企協同”為師資培養理念,學校通過實施匠心黨建、引企入教、賽教融合、青藍幫扶、雙師名師等五大工程,營造了比學趕幫的師資培養氛圍。企業行業通過輸入兼職教師、創業導師、駐校名師、產業導師等四類人才及成果轉化、跟崗培訓兩個平臺,為學校師資培養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激發師資團隊創新活力,政府通過提供師資專項培訓資金、開展各類國培省培項目、組織技能競賽等方式支持學校教師快速成長,政校行企緊密協同,構建產教協同共享的師資培養新生態,助力教師從普通教師到省市技術能手的華麗蛻變,培養了一支“大師引領、心紅手巧、結構合理”的湖南省中餐烹飪與營養膳食優秀教學團隊。

(四)構建多維協同生態育人保障機制

整合政校行企育人資源,以開放、共享、共贏的生態學理念為指導,構建“校內+校外”的“兩室三社三中心”育人實施平臺,兩室即盛金朋技能大師工作室、匠心食藝名師工作室,通過師資培育和社會培訓,為教師發展賦能;三社即三大學生社團,即美食有約創業社、知行善語禮儀社、茶酒論道文化社,通過培養學生的雙創能力、崗位能力、勞動精神和文化素養,為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賦能;三中心即湘菜非物質文化傳承與研究中心、湘菜傳統技藝展演中心及烹飪工程技術研發中心。三個中心賦能學校的文化傳播力、成果轉化力和產業支撐力,為把學校建成省內一流、全國知名的烹飪職業院校奠定重要基礎。

三、產教協同生態育人體系的主要成果

(一)理論成果

學校教師發表相關研究論文20篇,編寫專著1部,教材14本,承接省級課題項目6項。首創將生態學思想運用于產教協同育人體系的理論,承擔湖南省“湘菜傳承與培訓”系列教材的編寫任務,首次系統挖掘湖南風味小吃和湖南米粉文化,為湘菜技能型文化研究注入新的生命力。

(二)實踐成效

1.打造優質精品教育,賦能學生精彩未來

近5年來學校學生參賽獲國家級一等獎7個,二等獎17個,三等獎29個,省級獎項105個。在2017年首屆國際青年學生烹飪技能大賽中學校學生力壓眾多本科院校學生榮獲高等院校組團體金獎;1名學生獲世界技能大賽西餐項目全國選拔賽第七名,實現湖南省該項目參賽成績的歷史性突破;學校學生連續五年斬獲湖南省職業院校技能競賽中式面點(學生組)項目第一名。

2.建立師資互派機制,賦能教師積極成長

師資培養機制的創新激發了教師團隊活力。先后培育全國職業教育職業培訓先進個人、全國素質教育先進工作者、全國十佳面點師3名,中國烹飪大師、名師16名,湖南省“烹飪狀元”1名,湖南省優秀教師3名,湖南省技術能手9名,湖南省青年崗位能手2名,湖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4人,2020年入選湖南省優秀教學團隊。學校教師獲第六屆中華發酵面食技能大賽第一名、全國飯店業職業技能競賽第一名等省級以上獎勵55項。

3.強化社會服務能力,賦能學校優質發展

五年來,學校承辦全國烹飪專業骨干師資培訓班等省級以上賽事24次。為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等全國各級各類競賽提供執裁人員81人次,為一帶一路美食文化節等行業盛會提供展品制作和技術指導17次,牽頭成立湖南省旅游服務類專業專家咨詢委員會和大豐社區學院,受湖南省人社廳委托承擔“技能援疆”項目,在全省形成較大反響。

4.搭建共創共享平臺,打造行業增值新引擎

政、行、企、校共同組建湘菜產業學院、烹飪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開展以炎陵白鵝、白關絲瓜、“茶陵三寶”等國家地標農產品為主食材的新菜品項目20余項,開發《湖湘特色食材》規劃教材1本,有效提升了湖南地域特色食材供應鏈的產出。政行企校緊密配合,系統梳理了湖南省118項飲食類非遺技藝,出版《湘菜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填補了湖南省飲食類非遺文化搶救性研究的空白。

湘菜產教協同生態育人體系構建實施以來,該校累計為行業輸送高技能人才4000余人,具有穩定合作關系的企業由15家增加到40家,畢業生滿意率達98%。開展技術研發活動累計70余次,承接企業員工培訓3000余人次,切實解決了湘菜產教人才供需不對稱的痛點。

(作者單位:湖南省商業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猜你喜歡
湘菜職業教育
為什么點外賣建議你點湘菜?
一代“食神“湘菜名廚石蔭祥的故事
入味了,湘菜
餐飲人才飲食文化教育研究
淺談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