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洲百合小鱗莖誘導及溫室繁育研究

2021-11-25 12:00孫麗清賀學勤高亞南郝軍
安徽農業科學 2021年20期
關鍵詞:繁殖

孫麗清 賀學勤 高亞南 郝軍

摘要 以3個亞洲百合栽培品種“熱情紅(Red Matrix)”“熱情金(Golden Matrix)”和“熱情(Matrix)”為材料,對鱗片不同部位在6種培養基上的小鱗莖誘導率及誘導出的小鱗莖在溫室生長狀況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MS+0.05 mg/L NAA+0.2 mg/L TDZ上3個品種鱗片下部小鱗莖的誘導率均大于80%,誘導出的小鱗莖個體較大,單個鱗片誘導的小鱗莖數最多,平均為1.88~2.31個;誘導的小鱗莖在溫室中可100%成活,移栽120 d后鱗莖直徑是最初種植時的2.48倍。該研究結果為今后亞洲百合鱗莖的工廠化生產提供了技術支撐。

關鍵詞 亞洲百合;小鱗莖誘導;繁殖;工廠化生產

中圖分類號 S 682.2+6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20-0054-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20.015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Bulblet Induction of Asiatic Hybrid Lily and Its Propagation in Greenhouse

SUN Li-qing? HE Xue-qin? GAO Ya-nan2 et al

(1. Garden Research Institute of Xincheng District,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51;2.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18)

Abstract Asiatic lily cultivars “Red Matrix”“Golden Matrix” and “Matrix” were used as plant materials. 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bulblet induction and its propagation in the greenhouse,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part of the scale was induced in 6 kinds of culture medi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duction rates of the three cultivars were higher than 80% in the MS+0.05 mg/L NAA+0.2 mg/L TDZ. The sizes of induced bulblets were big and the average numbers per scale were the highest, ranging from 1.88 to 2.31. After planting in the greenhouse, survival rate of the induced bulblets was 100%. The diameters were 2.48 times as big as the initial sizes after 120 days. The results will provide th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future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Asiatic lily bulbs.

Key words Asiatic lily;Bulblet induction;Propagation;Industrial production

基金項目 新城區重大科技專項“新、優、奇草本花卉引種研究”。

作者簡介 孫麗清(1970—),女,內蒙古呼和浩特人,高級工程師,從事花卉引種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2-06

亞洲百合色彩豐富,既能作切花、盆栽,又能在園林綠地中應用,在我國的花卉市場占有很大的比重[1]。目前亞洲百合生產用種球主要來自荷蘭,由此帶來花期集中經濟效益下降、運輸不當種球腐爛種植成本增加等系列問題。

為滿足生產需求,降低運輸和生產成本,以葉、鱗片、莖段、根為外植體對百合進行了組培快繁研究[2-4]。在以百合鱗片、葉片、根等為外植體誘導的試驗中,發現鱗片的誘導能力最強,鱗片基部誘導小鱗莖的能力最強,中部次之,上部最弱[5-7]。以新疆百合鱗片為外植體,發現最適誘導培養基為MS+1 mg/L 6-BA+1 mg/L NAA,鱗片中部>下部>上部[8]。在對百合鱗片不定芽誘導、芽增殖、壯苗和生根試驗中,分別獲得了最佳誘芽培養基(MS+1.0 mg/L 6-BA+0.5 mg/L NAA)、最適增殖培養基(MS+1.0 mg/L 6-BA+0.1 mg/L NAA)、最佳壯苗培養基(MS+1.0 mg/L 6-BA+0.1 mg/L NAA+0.1 mg/L GA3)和最佳生根培養基(MS+0.1 mg/L IBA)[9]??铝x強等[10]以蘭州百合為研究對象,篩選出了愈傷組織誘導最佳培養基(MS+3 mg/L 6-BA+0.3 mg/L NAA)、促進發芽最佳培養基(MS+3 mg/L 6-BA+0.3 mg/L NAA)、促進生根最佳培養基(1/2 MS+3 mg/L 6-BA+0.5 mg/L NAA+2 mg/L活性炭)。上述研究中采用6-BA和NAA對鱗片進行了不定芽誘導或愈傷組織誘導,并對隨后的壯苗和生根培養基進行了研究。筆者以亞洲百合的3個栽培種為材料,對鱗片不同部位在不同培養基上的小鱗莖誘導情況及誘導產生的小鱗莖在溫室中的生長進行了研究,以期獲得能直接用于鱗莖繁殖生產的誘導小鱗莖通用培養基和培養程序,為今后亞洲百合種球的工廠化生產提供技術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亞洲百合栽培種,“熱情紅(Red Matrix,RM)”“熱情金(Golden Matrix,GM)”和“熱情(Matrix,M)”的健康鱗莖,周徑為15~18 cm。去除最外側的一層鱗片后,將鱗片從鱗莖上剝離,每個鱗莖可剝離20~30片的鱗片。

1.2 鱗片切割及培養

將每個鱗片按照上、中、下3個部分進行切割。在超凈工作臺中將切割好的鱗片在75%乙醇消毒30 s,0.1% HgCl2消毒10 min[11-12],無菌水沖洗3~5次,然后切成0.5 cm大小,接種到誘導培養基上。誘導培養基以MS(3%蔗糖,0.7%瓊脂[13])為基本培養基,添加不同濃度的NAA和TDZ,分別為A 0.05 mg/L NAA+0.2 mg/L TDZ;B 0.05 mg/L NAA+0.5 mg/L TDZ;C 0.1 mg/L NAA+0.2 mg/L TDZ;D 0.1 mg/L NAA+0.5 mg/L TDZ;E 0.5 mg/L NAA+0.2 mg/L TDZ;F 0.5 mg/L NAA +0.5 mg/L TDZ。(22±2) ℃、暗處進行誘導。30 d 時統計小鱗莖誘導率。小鱗莖誘導率=(誘導出小鱗莖外植體數/接種外植體總數)×100%。

1.3 鱗片再誘導

30 d時將“1.2”中誘導出的直徑≥0.5 cm的小鱗莖掰下,將剩余部分繼代在相同培養基上。每30 d將直徑≥0.5 cm的小鱗莖掰下,剩余部分再繼代在相同培養基上,直到鱗片變褐或皺縮為止。統計掰下的小鱗莖個數,計算鱗片誘導力。鱗片誘導力=小鱗莖總數/鱗片數。

1.4 誘導小鱗莖的種植

將掰下的直徑≥0.5 cm的小鱗莖洗凈培養基,種植于溫室培養土中(品氏基質∶珍珠巖=1∶1),種植深度為0.5 cm。每60 d采用數碼相機對小鱗莖在溫室中的生根、長葉進行記錄,并對鱗莖直徑進行測量。

1.5 數據統計分析

采用Excel及SPSS 18對試驗數據進行處理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培養基對亞洲百合小鱗莖的誘導能力

6種培養基中,A、B、C、D和F均可在亞洲百合的3個栽培品種上誘導出小鱗莖。C的誘導率最高為100%;其次為A和B,誘導率最高分別為95.24%和81.25%;D和F在3個品種上的小鱗莖誘導率最高分別為13.33%和27.27%;E的誘導力最差,在3個品種上均未誘導出小鱗莖。表明A、B和C在誘導亞洲百合小鱗莖上效果較好(表1)。

2.2 培養基A、B、C對亞洲百合不同品種不同部位的誘導能力

從3個品種在A、B和C上的小鱗莖誘導率看,熱情金在C上的誘導率最高,其次為A和B;熱情紅在A上的誘導率最高,其次為B和C;熱情在A上的誘導率最高,其次為B和C(表1)。3個培養基中,A對3個品種的誘導率均在80%以上。

對比A、B和C培養基對不同品種不同部位的誘導率,發現除A培養基能在熱情鱗片的上部誘導出小鱗莖外,其余均不能誘導出小鱗莖;鱗片中部均可誘導出小鱗莖,除A培養基上熱情鱗片中部的誘導率達90%以上,其余誘導率均小于50%;除A培養基上熱情中部和下部相差不明顯外,其余均表現為鱗片下部顯著高于中部,誘導率是中部的2~11倍(表1、圖1)。鱗片不同部位誘導小鱗莖的能力表現為下部>中部>上部。從誘導的小鱗莖大小看,A和B誘導的比C的大(圖1)。

2.3 鱗片的誘導能力

將下部在A、B、C培養基中誘導出的直徑≥0.5 cm的小鱗莖掰下,將剩余部分繼代在同種培養基上。2~3次繼代后,鱗片變褐或皺縮。3個品種在不同培養基上鱗片誘導的直徑≥0.5 cm的小鱗莖數量存在明顯差異,A中平均每個鱗片可誘導出1.88~2.31個小鱗莖,B上是1.33~2.33個,C上最少。表明C上誘導的初始小鱗莖較小,后期繼代中能膨大到0.5 cm的速度慢(表2)。

2.4 誘導的小鱗莖在溫室中的生長狀況

將A上誘導出的直徑≥0.5 cm的小鱗莖種植于溫室中,成活率可達100%。每隔60 d,隨機挖出幼苗進行照相,對鱗莖直徑進行測量。隨著種植時間的延長,地下小鱗莖逐漸膨大,種植120 d時,鱗莖是最初種植時的2.48倍,隨后膨大速率略有下降,240 d時,鱗莖從最初的1個增加到2~3個;地上部葉數增加,葉部變寬(圖2)。

3 討論

高效、穩定的百合組培快繁體系,對于百合種質資源保存、育種、基因工程及生產應用具有一定的意義。建立百合小鱗莖組培快繁、馴化生長體系有利于優質百合鱗莖的快速繁殖。

東方百合、蘭州百合和野百合鱗莖誘導率為下部>中部>上部[14-17]。肖玉菲等[18]在對龍牙百合和大百合的研究中,也認為鱗片下部為最佳組織培養外植體。該研究中除E培養基外,亞洲百合栽培種“熱情紅”“熱情金”“熱情”在其余培養基上均表現為鱗片下部的誘導率最高,遠高于鱗片的中部和上部,這與前人研究結果相符,表明鱗片下部是誘導小鱗莖的最佳外植體。

張旭紅等[19]建立了歐洲百合高效再生體系,獲得了誘導愈傷組織(MS+0.2 mg/L TDZ+0.5 mg/L NAA)和愈傷組織增殖的最佳培養基(MS+0.5 mg/L 6-BA+0.1 mg/L NAA)。張施君等[20]采用6-BA和NAA對新鐵炮百合和金百合鱗片進行了誘導,分別獲得了最佳芽誘導培養基、芽增殖培養基和結球培養基,對誘導出的小鱗莖進行了根系誘導,使其移栽成活率達90%以上。蔣細旺等[21]得出0.1~0.5 mg/L 的NAA對百合鱗莖誘導分化有促進作用。馬生軍等[9]篩選獲得了百合鱗片最佳誘芽培養基、最適增殖培養基、最佳壯苗培養基和最佳生根培養基??铝x強等[10]篩選出了適合蘭州百合的愈傷組織誘導、促進發芽和促進生根的最佳培養基。該研究中培養基(MS+0.05 mg/L NAA+0.2 mg/L TDZ)上3個亞洲百合品種鱗片下部小鱗莖的誘導率均大于80%,且誘導出的小鱗莖個體較大,單個鱗片誘導的小鱗莖數最多;移栽在溫室中成活率達100%,鱗莖可正常生長、膨大。與前人研究相比,該研究采用NAA和TDZ可直接在亞洲百合鱗片上誘導出小鱗莖,誘導出的小鱗莖可直接用于溫室種植,減少了誘導步驟,縮短了快繁及生產時間,因此在鱗莖快繁生產中有一定的意義。

4 結論

MS+0.05 mg/L NAA+0.2 mg/L TDZ可作為誘導亞洲百合小鱗莖的通用培養基,誘導出的小鱗莖可直接用于最后的鱗莖繁殖生產。

參考文獻

[1] 郝瑞娟,王周鋒,穆鼎.百合栽培品種群的種質特征和品質調查[J].北方園藝,2011(4):103-104.

[2] 周歡,謝磊,郭和蓉,等.百合科植物組織培養的研究進展[J].湖北農業科學,2010,49(5):1232-1237.

[3] 姚紹嫦,楊美純,凌征柱.亞洲百合花器官組織培養再生植株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7):3459-3460.

[4] 唐業剛,崔偉.宜昌百合鱗莖增殖誘導條件研究[J].北方園藝,2014(2):112-116.

[5] 潘佑找,柯尊濤,趙宇瑛.不同外植體對蘭州百合組織培養的影響[J].安徽農學通報,2007,13(19):242-245.

[6] 孫君社,方曉華.植物激素對百合鱗片愈傷組織生長的影響[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 6(2):58-61.

[7] 周春華,尤超,陳凝華.百合組織培養研究進展[J].北方園藝,2013(14):193-195.

[8] 王雅楠,薛莉,雷家軍.新疆百合鱗片離體培養研究[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17,48(4):30-35.

[9] 馬生軍,丁萬紅,李淑珍,等.百合鱗片組織培養研究[J].生物技術通訊,2018,29(6):819-824.

[10] 柯義強,郭鵬輝,馬洪鑫,等.蘭州百合組培快繁體系的構建[J].浙江農業學報,2020,32(6):1000-1008.

[11] 陳麗靜,葛菱,張麗,等.朝鮮百合鱗莖誘導及再生體系建立[J].中國農學通報,201 27(19):121-124.

[12] 吳青青,竇云,張朝君,等.兩個百合商業品種的組培快繁技術研究[J].北方園藝,2015(12):96-99.

[13] 翟彥,張宗勤,宋西德.不同濃度瓊脂對東方百合西伯利亞組培小鱗莖繁殖的影響[J].北方園藝,2010(6):159-161.

[14] 胡友軍,賈雙雙,周玉麗.蘭州百合鱗莖不定芽誘導和植株再生[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6,30(6):26-31.

[15] 王剛,杜捷,李桂英,等.蘭州百合和野百合組織培養及快速繁殖研究[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 38(1):69-71.

[16] 唐東芹,黃丹楓,唐克軒,等.東方百合鱗片的組織培養[J].植物生理學通訊,200 39(5):450-452.

[17] 朱慶松,徐函兵,劉秀青.東方百合索邦高效再生體系的建立[J].現代園藝,2018(15):7-10.

[18] 肖玉菲,玉志鵬,陳博雯,等.2種百合科植物離體鱗莖誘導[J].廣西林業科學,2016,45(4):437-441.

[19] 張旭紅,王頔,梁振旭,等.歐洲百合愈傷組織誘導及植株再生體系的建立[J].植物學報,2018,53(6):840-847.

[20] 張施君,王鳳蘭,周厚高,等.新鐵炮百合和金百合的組織培養與快速繁殖技術[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 30(2):135-137.

[21] 蔣細旺,司懷軍.百合的組織培養技術綜述[J].湖北農業科學,200 43(1):78-82.

猜你喜歡
繁殖
魚類leptin基因研究進展
日本五針松的嫁接育苗技術研究
安陽市市花紫薇的養護管理
青桐的繁殖技術及應用
加強飼養管理及疾病預防 減少母豬繁殖障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