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西高原藏區人獸沖突現狀分析

2021-11-25 20:05王靜魯藝玲房金梅達珍拉姆
安徽農業科學 2021年20期

王靜 魯藝玲 房金梅 達珍拉姆

摘要 在四川西部高原地區,人類與野生動物沖突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問題。2020年8月在四川西部藏區開展了野生動物肇事、時間分布、受損類型和農牧民對肇事動物的態度和認知調查研究。調查分析發現:破壞莊稼的野生動物主要有野豬、豪豬和藏酋猴,肇事多發生在4—8月,被破壞的莊稼主要是馬鈴薯、青稞和小麥;掠食牲畜的野生動物主要是狼,牦牛和黃牛常受到攻擊,全年都有牲畜被捕食,但在冬季肇事事件更多;攻擊人的野生動物最常見是野豬,其次是棕熊,棕熊對人的傷害程度最嚴重;村民也認為對人身安全威脅最大的野生動物是棕熊,對放牧家畜影響最大的是狼,嚴重危害莊稼的是野豬和熊,人們采用建刺籬笆、稻草人、看守犬等方法驅趕野生動物,但收效甚微;建議采用繪制人獸沖突風險地圖、建立獨立棲息地、實施“人獸沖突保險”補償制度等方法來預防和緩解當地人獸沖突問題。該研究可為制定預防和緩解當地人獸沖突措施提供基礎資料,對促進當地人與野生動物和諧相處、保護當地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人獸沖突;生物多樣性保護;康巴藏區

中圖分類號 Q 95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20-0088-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20.024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Human-Wildlife Conflicts in the Tibetan Areas of the Western Sichuan Highlands,China

WANG Jing,LU Yi-ling,FANG Jin-mei et al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Chengdu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106)

Abstract Conflict between humans and wildlife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 problem in the Tibetan-dominated highlands of western Sichuan Province.In August 2020,an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document incidents of human-wildlife conflict,including time distribution and damage types,as well as farmer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of animals.Results show the crop-destroying wild animals are primarily wild boars,hedgehogs,and Tibetan macaques,and these incidents mostly occur between April and August.The damaged crops are mainly potatoes,highland barley,and wheat.Livestock are primarily preyed on by wolves.Livestock are preyed on all year,with yaks and cattle being most frequently attacked,but there are more incidents in winter.The wild animals that most frequently attack humans are wild boars,followed by brown bears,but due to the degree of harm inflicted,local people view brown bears as the biggest threat to human safety.The wolf is perceived as the biggest threat to grazing livestock,with the wild boar and bear causing the most serious damage to crops.To ward off threats from wild animals,local people use thorny hedges and fences,scarecrows,guard dogs,but with relatively little effect.Recommendations to prevent and alleviate these problems include,making a risk map of human-wildlife conflict,establishing independent habitats,and implementing a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human-wildlife conflict insurance”.This study can provid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for the formulation of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measures for local human and wildlife conflicts.It is also helpful for promoting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local people and wildlife,and protecting the local biodiversit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 Human-wildlife conflict;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Kangba Tibetan area

基金項目

生態環境部生物多樣性調查與評估項目(2019HJ2096001006)。

作者簡介 王靜(1981—),女,四川冕寧人,副教授,博士,從事環境監測,環境與生物多樣性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2-01

人獸沖突(Human-wildlife conflict),即人或野生動物因競爭空間或自然資源對另一方造成不利影響或危害而引發的沖突[1]。野生動物偷食破壞農民的莊稼[2-3],掠食牧民的牲畜[4]、破壞房屋和基礎設施[5-6]、甚至攻擊人造成人身傷害或死亡[7],繼而人們向野生動物報復,恐嚇、殺害甚至希望消滅某一個體或物種[8-9]。人獸沖突是許多瀕危物種種群數量下降的重要的原因[10-11],甚至報復性的殺戮可能導致某物種瀕危[5]。人們由于經常面臨野生動物帶來的經濟損失甚至人身傷害,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敵視野生動物,抵制保護政策,進而影響自然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人獸沖突問題是生物保護學家面臨的最普遍和最棘手的問題之一[7]。

緩解人獸沖突,促進人與野生動物和諧共存的關鍵是要讓當地人感到與野生動物共生給他們帶來的直接和間接利益至少不低于損失,這種利益可以是物質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12]。如,通過經濟手段來進行補償或賠償,提高當地人對野生動物肇事的容忍度[ 4],或因為宗教信仰的原因對肇事動物的容忍[7,13]。近年來,國家、各級政府或相關保護組織已經制定并實施多種人獸沖突補償政策[12],但我國人獸沖突發生的頻次及因此造成的經濟損失仍在不斷上升[ 11-15]。

四川西部高原地區屬動物地理區劃中古北界青藏區南亞部分,該區平均海拔在3 500 m以上,植被多為高原草原、草甸、高山灌叢和高山針葉林,分布著數十種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如雪豹、藏酋猴、黑熊、馬熊(棕熊)、藏馬雞、馬麝、林麝、水鹿、白臀鹿等。由于人類活動的增加,野生動物的活動受到嚴重影響[16]。當地人以藏民族為主,從事放牧和種植業,農作物種植區、放養牲畜區域與野生動物活動區域發生重疊,人獸沖突現象不斷,但該地區缺少人獸沖突的現狀資料,農牧民對人與野生動物沖突態度認知的相關研究。因此,在川西高原藏區開展了野生動物肇事情況、肇事事件發生規律和受損類型分布、農牧民對野生動物的態度和認知等調查研究,為制定緩解該地區的人獸沖突措施提供參考資料,這對保護該地區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此外,掌握川西高原地區農牧民面對的生產生活等問題,是提高區域經濟的重要前提,合理分析當地人獸沖突情況,是提升地區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區域

研究調查在位于四川省西部的康定市、雅江縣、理塘縣和巴塘縣境內進行(圖1),地處四川盆地西緣山地和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貌豐富多樣,既有高原地區,又有河谷地區;氣候復雜多樣,以高原氣候為主。分布著30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包括40多種珍稀保護動物。4縣均屬于康巴藏區,康巴藏區是我國第二大藏區,人口組成均以藏族為主,漢、回、彝、羌等其他民族占很少部分??蛋偷貐^是連接內地與邊疆的橋梁和紐帶,多地區多文化在這里交融匯集,展現出獨特的康巴文化[17]。當地藏族居民生產方式多為半牧半農形式,高原主要飼養牦牛、黃牛、綿羊、山羊、犏牛等畜種,發展畜牧業;河谷主要種植青稞、小麥、蕎麥、馬鈴薯、蔓菁等物種,發展農業;當地藏族居民以糌粑、酥油茶、青稞酒、肉食、奶制品等為主要飲食,多信奉藏傳佛教,相信萬物有靈,因果輪回,忌殺生,常舉行“放生”等宗教活動[18-20]。

1.2 數據收集和處理

2020年8月,在川西康定市(新都橋鎮、呷巴鄉、朋布西鄉)、雅江縣(八角樓鄉、河口鎮、呷拉鄉、祝桑鄉、紅龍鎮、呷柯鄉)、理塘縣(高城鎮、奔戈鄉、禾尼鄉)和巴塘縣(甲英鎮、列衣鄉、茶洛鄉、德達鄉、竹巴龍鄉、措拉鄉、夏邛鎮),共19個鄉鎮(圖1)進行實地走訪調查,訪談農牧民并做問卷調查和詳細記錄,問卷調查內容包括:①農牧民的性別、年齡、和放牧(耕種)年數、主要經濟來源等基本信息;②2018—2020 年農民種植的莊稼被野生動物破壞的情況(肇事動物種類、受損莊稼的種類、肇事發生的月份和破壞方式),牧民放養的牲畜被野生動物捕食的詳細情況(肇事野生動物種類、被攻擊的牲畜種類、肇事地點、每次攻擊事件中受損牲畜的數量和傷害程度、肇事發生的月份);③野生動物攻擊人的情況(肇事野生動物種類、攻擊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受害人受傷情況和最終的處理結果);④受訪者對他所報告的每一種肇事動物對莊稼的危害程度、對牲畜的危害程度和對威脅人身安全的程度進行評估打分,包括5個等級,即沒有威脅(0分)、很?。?分)、一般(2分)、明顯(3分)和嚴重(4分);⑤受訪者認為應對肇事動物采取的管理措施,問卷提供了4種選項,即捕殺控制數量、驅趕、不干涉、保護,若受訪者還給出了其他管理措施,也進行詳細記錄;⑥受訪者對保護牲畜和莊稼采取的管理措施;⑦在野生動物肇事事件發生后是否獲得過政府野生動物肇事補償、或“人獸沖突保險”賠償及相關信息。

2 結果與分析

此次調研總共訪問47名康巴藏區群眾,年齡段為23~88歲,其中20~40歲12人,41~60歲23人,61~90歲12人。其中男性33人,占總人數的70.2% ,女性14人。大部分信息報告人從小就開始從事放牧或耕種工作,其家族一直以放牧或耕種為生,少部分人從30歲開始以此為生。每年5月上山采挖蟲草、7—9月采集松茸售賣是他們主要的經濟來源之一。

2.1 野生動物破壞莊稼情況

經統計,研究區內取食破壞莊稼的野生動物共12類,包括刺猬、豪豬、藏酋猴、獾、鹿(毛冠鹿和赤麂)、藏馬雞、野兔、熊(黑熊和棕熊)、旱獺、野豬、獐子(林麝和馬麝)。從被訪者提及破壞莊稼的野生動物次數來看(圖2),野豬是研究區破壞莊稼出現頻次最高動物,抱怨野豬破壞莊稼的人數高達39人,占所有被訪者總數的83.0%,刺猬(n=16,34.0%)次之,藏酋猴排名第三(n=14,29.8%),熊、鳥和獐子被提到的次數分別僅為2次(4.3%),豪豬僅被提到過1次(2.1%)。被訪者認為這些野生動物破壞莊稼的程度為熊(4.00)>野豬(3.85)>藏酋猴(2.29)>獐子、獾和野兔(2.00)>野兔(1.83)>刺猬(1.81)>鹿(1.77)>藏馬雞(1.6)>鳥(1.5)。

被野生動物破壞的莊稼主要有7種,包括玉米、馬鈴薯、蕪菁、豌豆、大豆、小麥和青稞。其中,青稞、小麥和馬鈴薯是受到破壞最嚴重的3種農作物(圖2)。

對莊稼影響最大的棕熊主要取食玉米和青稞,野豬主要取食馬鈴薯和小麥,藏酋猴偏愛青稞和小麥(圖4)。刺猬主要取食青稞和馬鈴薯,野豬不僅取食農作物,還把農作物拱倒、踐踏,遭受野豬破壞的農田幾乎沒有幸存的植株。刺猬會翻掘土壤,挖出作物的根,其他動物僅僅是取食農作物的可食用部分。

野生動物破壞農作物肇事事件多發生4—8月,其中以6月最頻繁(n=105),7月和5月次之,1月、11月和12月沒有肇事事件發生(圖5)。

2.2 野生動物掠食牲畜的情況

研究區范圍內掠食牲畜的野生動物主要有狼、棕熊和雪豹。狼肇事率最高(n=35,64.8%),棕熊次之(n=1 20.4%),雪豹最少(n=8,14.8%),牧民認為這3種動物對放牧家畜的威脅程度由大到小依次為狼(3.34)、棕熊(2.91)、雪豹(2.75)。3種肇事動物主要掠食牦牛,黃牛次之。肇事事件全年每月均有發生,但在冬季肇事事件比其他季節多。多數被訪者報告狼殺死他們的牲畜數量為10~60頭/a,棕熊殺死牲畜數量2~3頭/a,雪豹殺死牲畜數量4~5頭/a。

2.3 野生動物攻擊人的情況

訪問調查得知,研究區范圍內攻擊人的野生動物有4種,分別是雪豹、狼、棕熊和野豬,被訪者提到攻擊人的野生動物次數最多的是野豬(n=10),其次是棕熊(n=7),雪豹(n=3),最少是狼(n=1)。肇事事件中棕熊對人的傷害程度是最嚴重的,豹子比較嚴重,狼雖然很少攻擊人,但一旦發生將會造成嚴重傷害。野豬傷害程度一般。肇事事件通常發生在遠離村莊的山上。野豬在6—8月的晚上容易攻擊人,棕熊和豹子攻擊人的事件偶爾發生,棕熊和狼容易在春季攻擊人。遇到野生動物的攻擊時,人們一般會采取逃走或驅趕的方法來減少傷害。

受訪者認為野豬(n=17)、棕熊(n=6)和雪豹(n=2)對人身安全有影響,影響程度由大到小依次為棕熊(3.50)、野豬(2.23)、雪豹(2.00)。

2.4 人獸沖突管理措施

受訪者均認為(n=47,100%)應對肇事動物進行驅趕,沒有人認為需要捕殺肇事動物以控制數量,也沒有人認為需要保護肇事動物或面對肇事動物不采取任何措施。

研究區域內牧民主要采用兩種方式來保護放牧牲畜,應對大型肉食動物(狼、棕熊和雪豹)肇事,使用最多(n=15,83.3%)的方法為發現有掠食者在畜群附近,就采用大聲吼叫的方式來進行驅趕,此外少數(n=3,16.7%)采用牧羊犬守衛畜群的方式來防止掠食者襲擊畜群。

受訪者提到保護莊稼,避免野生動物肇事的管理措施有7種,即在農田周圍種植帶刺的植物形成刺籬笆,如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或小檗屬(Berberis sp.)植物,或用干枯帶刺的植物枝條做成刺籬笆;在農田周圍設置鋼絲網;在田間設置稻草人;在農田周圍建石塊砌成的有基礎圍墻;用狗看守農田;在莊稼播種和收獲期進行守夜;發現有野生動物肇事,采用放鞭炮恐嚇驅趕。其中采用稻草人最多(n=37,41.1%),刺籬笆(n=17,18.9%)和帶基礎的圍墻(n=16,17.8%)次之,守夜(n=5,5.6%)、用放鞭炮(n=4,4.4%)和狗看守(n=3,3.3%)的方式較少(圖6)。大多數被訪者認為刺籬笆和鋼絲網對防止鹿、獐子和野兔肇事有一定的作用,但對防止野豬和棕熊肇事作用不大,刺猬也可以從圍欄下面挖洞進入農田。稻草人只對鳥有恐嚇作用,大多數肇事動物發現稻草人不會移動后便不再害怕,野豬肇事時甚至將田里稻草人拱翻。帶基礎的圍墻有一定效果但是建造費時費力。用狗看守農田涉及給狗喂食和承擔狗咬傷他人的風險。守夜雖然有效,但是辛苦,很多年輕人不愿意做。鞭炮制造的巨大噪聲、火花和煙霧只能嚇跑正在肇事的野豬,但野豬發現鞭炮并不能使它們受傷,過一段時間后又會卷土重來。

被訪者中有32人(68.1%)知道當地有“牦牛保險”,但只有14人(29.8%)購買過。參保的對象只有牦牛一種,保費26元/頭,死亡賠償金2 000元/頭,其中規定被狼咬死吃掉70%以上的不予賠付。多數牧民只給他們畜群中的部分個體購買保險,14戶購買牦牛保險中的牧民中,發生牛死亡事件的有10戶,得到過賠償金的僅有4戶,沒有得到過賠償金有6戶。他們認為得到賠償的關鍵因素取決于人獸沖突肇事證據照片拍攝得是否清晰并符合保險公司要求,取證人和保險公司的關系好壞程度。盡管村民經常向地方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機構報告遭受人獸沖突損害,但實際上在金錢賠償、減輕進一步損害或處理問題動物方面沒有得到過任何援助。針對以上情況,雅江縣林業和草原局和某保險公司共同制定“人獸沖突保險” 項目及管理、賠付方案并進行試點實施,探索緩解人與野生動物沖突的新途徑。投保對象為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的耕地、牦牛、馬或具有較大經濟價值的家養動物。確定投保對象、收取保金,核實投保對象受到野生動物的破壞情況、發放賠償金等工作主要由保險公司一名審核員、參加投保的村民中推選的一名村民代表(協保員)和村組附近林業站的一名職工(協保員)共同完成。3人共同核實投保田畝面積、家養大型動物的數目,若出現投保的田畝上莊稼被野豬、熊或其他野生動物毀壞一半及以上的情況,或牦牛、馬被狼或雪豹咬死的情況,投保人立即向村民代表報告,村民代表和林業站職工共同前往核實受損情況,收集證據上報給保險公司審核員,定損后按照保險合同發放賠償金,每年由保險公司給協保員發放一定金額的工作報酬。

3 討論

3.1 康巴藏區人獸沖突類型和特征

隨著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野生動物保護法宣傳和執法力度的加強和人們保護生態環境意識的提高,康巴藏區生態環境和森林植被越來越好;20世紀90年代中期,村民獵槍全部被收繳,不允許私自持有獵槍,獵人這一古老職業逐漸消失,當地野生動物的種群數量也大大增加。此外,康巴藏區人口逐年增長,人的生產生活活動范圍和野生動物的活動范圍重疊,在空間和食物上發生競爭,因此產生大量人獸沖突現象。

康巴藏區人獸沖突事件以狼掠食放牧家畜、野豬破壞莊稼、野豬和棕熊攻擊人為主要特征。冬季發生野生動物掠食牲畜事較多,這與狼和雪豹在冬季尋找食物困難,狼需為懷孕提前準備食物,且牧民因天氣寒冷對牲畜疏于管理有關[15]。野生動物破壞莊稼肇事事件主要發生在4—9月,此時正是康巴藏區農作物生長期。其中野豬會在農作物開花期頻繁地肇事,并且會繼續襲擊同一塊土地,直到摧毀所有農作物,從而阻止了重新種植作物和彌補損失的機會,這與Thapa[22]的研究一致,野豬喜歡在森林邊緣的農田肇事[23-24]。野豬頻繁地肇事活動增加了碰見在農田中工作的農民的概率,因此,野豬成為攻擊人次數最多的野生動物。

祁連山地區牧民認為當地對人身安全最有威脅的野生動物是棕熊[5]。棕熊的活動范圍(領地)很大,成年公棕熊的領地700~1 000 km 成年母棕熊100~450 km 它們主要在白天活動,一般在晨昏時分外出活動覓食。棕熊1—3月分娩,5—9月帶著幼崽在山上活動[16]。川西藏區的藏族群眾主要收入來自采挖松茸和蟲草,采挖蟲草的時間為4—6月,采挖松茸的時間為7—9月,他們通常在04:00左右上山采挖直到15:00—16:00才下山,這些時間段容易遭遇棕熊,其中包括帶著小熊覓食的母熊,母熊本能的護崽行為導致它會主動攻擊人,造成嚴重的人身傷害。此外,棕熊也常常侵入牧民家中,易引發人身傷害[15]。 Chauhan等[25]報告在印度9月,村民們在收集森林產品時與熊相遇,造成很多人員傷亡事件;四川地區熊攻擊人的事件大多發生在8月下旬至9月的硬木林中,人們在采集松茸時遇到正在吃橡子和栗子的熊[13]。

研究區有牧民報告狼會一次殺死十幾頭牦牛,殺死的牲畜比它們能吃掉的多,這是眾所周知的“剩余殺戮”行為[14]。

宗教信仰在人們對待“人獸沖突”事件的態度上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7]??蛋筒刈宥嘈欧畈貍鞣鸾?,其教義中的基本理論“戒殺生”“因果輪回”“眾生平等”和“萬物有靈”深刻地影響當地信教藏族群眾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和行為規范[26]。這可能是被訪者對待肇事動物都選擇驅趕而不是捕殺的重要原因。甚至有被訪者稱藏馬雞(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是它們的客人,吃飽青稞后自然會離開,因為他們認為藏馬雞是吉祥的鳥。同樣,尼泊爾人認為雪豹掠食他們的牲畜是山神對他們的懲罰,不會責怪掠食者本身[7]。四川地區的藏族經常遭到熊的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但他們不能殺死熊(或其他野生動物),因為這違背了他們的佛教信仰[13]。

3.2 康巴藏區人獸沖突緩解對策建議

根據康巴藏區人獸沖突現狀的初步調查,對康巴藏區人獸沖突預防和緩解提出以下建議:

建議對川西地區狼、熊和野豬這3種主要肇事野生動物的時空分布格局、種群數量和習性進行深入詳細地研究,繪制沖突風險地圖,制定針對性的專項防范措施,這可幫助政府部門或民間組織對人獸沖突事件進行預測并設計更有效的緩解計劃[2]?;蛟谡厥聞游锓植枷鄬械膮^域建立野生動物獨立棲息地,將獨立棲息地內的農牧民遷出,禁止放牧和耕種,減少人和家畜與野生動物接觸的機會,從而緩解人獸沖突[6]。

川西藏區人獸沖突的高發期為每年的4—7月,因此建議在上述高發期加強防范,科學指導農民采取適當防衛措施,以有效降低野生動物肇事的發生頻次和造成的損失。如,在狼活躍的草場區域和季節緊盯家畜,積極使用牧羊犬,防止狼靠近畜群[15],使用至少1.2? m高帶警報器的安全圍欄[14]。冬季在主要肇事動物經?;顒拥膮^域投放食物,降低其覓食難度,減少對牧民的侵擾。

減少牲畜數量并使當地經濟多樣化,例如鼓勵牧民到城鎮打工謀生或參與當地生態旅游服務工作。這不僅會減少牧民對畜牧業的生計依賴也緩解密集的牲畜放牧模式。牲畜數量減少會緩解和野生食草動物競爭草場,促進野生食草動物的種群數量增加,大型食肉動物若有充足的野生食草動物作為食物來源,可能會減少對家養牲畜的掠食。

牧民對維護當地生態環境,提供生態服務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發揮積極作用[27]。但是,當遭遇野生動物肇事事件后,盡管村民經常向地方當局報告,但實際上在金錢賠償、減輕進一步損害或處理問題動物方面幾乎沒有得到過援助。這可能會影響他們對當地野生動物保護的態度,如在幫助當地野生動物保護機構進行反盜獵和巡邏等工作時出現消極態度。因此,“人獸沖突保險”作為一種金錢補償方式可提高當地人對野生動物肇事的容忍度,并積極支持國家野生動物保護的工作;野生動物保護部門也可節省人力財力來解決野生動物肇事的投訴,促進地方政府和群眾的關系和諧,更好地推動地方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開展。但如果存在經濟補償方案缺乏專項資金、無有效的審核員和協保員薪酬計劃、制定和實施賠付計劃難度大等問題,這種補償方式還可能產生負面影響[1 1 28],因此保證資金的可持續性、將預防和賠償掛鉤以減少道德風險、保證足夠數量的審核員和協保員并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12]有效地在落實保險補償政策方面,做到核實準確、標準統一、補償及時、記錄詳盡等,是保證補償政策實施效果的條件和目標。

參考文獻

[1] REDPATH S M,YOUNG J,EVELY A,et al.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conservation conflicts[J].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201 28(2):100-109.

[2] CHEN Y,MARINO J,CHEN Y,et al.Predicting hotspots of human-elephant conflict to inform mitigation strategies in Xishuangbanna,southwest China[J].PLoS One,2016,11(9):1-15.

[3] HUA X B,YAN J Z,LI H L,et al.Wildlife damage and cultivated land abandonment: Findings from the mountainous areas of Chongqing,China[J].Crop protection,2016,84:141-149.

[4] PLUMER L,TALVI T,MNNIL P,et al.Assessing the roles of wolves and dogs in livestock predation with suggestions for mitigating human-wildlife conflict and conservation of wolves[J].Conservation genetics,2018,19(3):665-672.

[5] ALEXANDER J,CHEN P J,DAMERELL P,et al.Human wildlife conflict involving large carnivores in Qilianshan,China and the minimal paw-print of snow leopards[J].Biological conservation,2015,187:1-9.

[6] 閆京艷,張毓,蔡振媛,等.三江源區人獸沖突現狀分析[J].獸類學報,2019,39(4):476-484.

[7] DICKMAN A J.Complexities of conflict: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social factors for effectively resolving human-wildlife conflict[J].Animal conservation,2010,13(5):458-466.

[8] CONFORTI V A,DE AZEVEDO F C C.Local perceptions of jaguars (Panthera onca) and pumas (Puma concolor) in the Iguaccu National Park area,south Brazil[J].Biological conservation,2003,111(2): 215-221.

[9] TRINKEL M.Climate variability,human wildlife conflict and population dynamics of lions Panthera leo[J].Naturwissenschaften,2013,100(4):345-353.

[10] WOODROFFE R,THIRGOOD S,RABINOWITZ A.People and Wildlife:Conflict or Coexistenc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11] CHEN S,YI Z F,CAMPOS-ARCEIZ A,et al.Developing a spatially-explicit,sustainable and risk-based insurance scheme to mitigate human-wildlife conflict[J].Biological conservation,2013,168:31-39.

[12] 李雨晗,高煜芳.從補償到保險賠償:經濟手段緩解人與野生動物沖突成效探討[J].科學,2019,71(5): 5-9.

[13] LIU F,MCSHEA W J,GARSHELIS D L,et al.Human-wildlife conflicts influence attitudes but not necessarily behaviors: Factors driving the poaching of bears in China[J].Biological conservation,201 144(1):538-547.

[14] LI C L,JIANG Z G,LI C W,et al.Livestock depredations and attitudes of local pastoralists toward carnivores in the Qinghai Lake Region,China[J].Wildlife biology,2015,21(4):204-212.

[15] 程一凡,薛亞東,代云川,等.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人獸沖突現狀與牧民態度認知研究[J].生態學報,2019,39(4):1385-1393.

[16] 王酉之,胡錦矗.四川獸類原色圖鑒[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9.

[17] 余敏.康巴民族地區構建和諧社會研究:以甘孜州為例[D].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11.

[18] 四川省巴塘縣志編纂委員會.巴塘縣志[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

[19] 四川省康定縣志編纂委員會.康定縣志[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5.

[20] 雅江縣志編纂委員會.雅江縣志[M].成都:巴蜀書社,2000.

[21] 理塘縣志編纂委員會.理塘縣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22] THAPA S.Effectiveness of crop protection methods against wildlife damage:A case study of two villages at Bardia National Park,Nepal[J].Crop protection,2010,29(11):1297-1304.

[23] LINKIE M,DINATA Y,NOFRIANTO A,et al.Patterns and perceptions of wildlife crop raiding in and around Kerinci Seblat National Park,Sumatra[J]. Animal conservation,2007,10(1):127-135.

[24] PANDEY P,SHANER P J L,SHARMA H P.The wild boar as a driver of human-wildlife conflict in the protected park lands of Nepal[J].European journal of wildlife research,2016,62(1):103-108.

[25] CHAUHAN N P S.Human casualties and livestock depredation by black and brown bears in the Indian Himalaya,1989-98[J].Ursus,2003,14(1):84-87.

[26] 衛敏.藏傳佛教文化的生態學理念分析:以西藏山南為例[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8.

[27] FOGGIN M.Pastoralists and wildlife conservation in western China: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within protected areas on the Tibetan Plateau[J].Pastoralism: Research,policy and practice,201 2(1):1-19.

[28] BULTE E H,RONDEAU D.Why compensating wildlife damages may be bad for conservation[J].Journal of wildlife management,2015,69(1):14-1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