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提琴演奏技巧在《花兒會剪影》中的藝術實踐

2021-11-26 01:14
黃河之聲 2021年24期
關鍵詞:運弓剪影民族化

邊 偉

大提琴音色莊重大氣、抒情優美,給人華麗動人的藝術感受。大提琴不僅可以進行樂器獨奏,還能與其他樂器配合進行合奏表演,所以也備受群眾的喜歡。大提琴的音色特點與我國的傳統器樂有很多共通之處,所以在大提琴的演奏中融入民族音樂元素是非常貼切的,因而也衍生出了具有民族化風格的演奏方式。不僅使大提琴演繹民族音樂產生了新的藝術特點,還為大提琴在我國的民族化發展開辟出了新的途徑。經過數代大提琴作曲家和演奏家的藝術實踐探索,推動了大提琴在我國的民族化發展進程。不僅創作出了很多經典的大提琴音樂曲目,突顯了大提琴藝術民族化發展特色,也呈現出了大提琴藝術的東方風情。尤其是在演奏技法上的創新,為大提琴民族化音樂作品的詮釋和演繹注入了新的色彩。

一、大提琴演奏中的基本技巧探究

(一)大提琴演奏中的發音特色

大提琴琴弦是金屬絲結構,音域寬廣、渾厚,便于音頻的傳遞。琴身和琴弦各部分材料均衡,合理的搭配保證了大提琴的絕佳音色。大提琴的琴弓由馬尾作為材料,馬尾富有彈性,為彈奏者運弓、揉弦時的操作提供了更持久的張力,也讓音色更加和諧、美妙。大提琴的音色特點非常突出,音樂表現力突出。大提琴的聲音干凈、飽滿,能夠與人聲融為一體。大提琴的音域涵蓋范圍廣,各個聲部都有特色。無論是高音、低音,還有使用頻率較多的中音區,都能夠賦予音樂不同凡響的表現色彩。大提琴的運弓、揉弦的技巧性處理,決定了音色的效果,音色的好壞也直接影響大提琴音樂作品的藝術呈現。因而,大提琴的發音所追求的效果是自如運弓,聲音干凈悅耳。不追求大音量、噪音多的啞音,更注重音色的和諧柔美。因為大提琴的音色更接近于莊重、流暢的男中音音色,帶有憂傷唯美的音色氣質特征,因而音樂的表現力也是非常的強大。

在演奏大提琴音樂作品的過程中,演奏者運弓的速度、壓力和觸點,成為決定發音效果的三大要素。運弓要合理分配,具體弓法的講究,還有不同發音對運弓手法的要求都各不相同。這些演奏技巧都影響發音的效果,也會對音樂作品產生不同的藝術表現作用。大提琴演奏者在掌握了演奏基本功之后,就需要根據樂曲所追求的藝術效果,不斷的改變、調整和控制音色,盡可能的突顯大提琴演奏的獨特風格特征。此外,大提琴的弓在弦上的角度也需要隨時進行調整,但是運弓的角度始終是直角,左手按弦,按弦要有力量,要踏實沉穩。右手拉弓時的觸點要與按弦的力量保持均衡,這樣才能將大提琴的音色完美的呈現出來。大提琴演奏者需要通過長期的專業訓練和技巧練習,才能精準的掌握發音技巧。從演奏技術的嫻熟到對發音的準確把握,需要長時間的刻苦訓練。在具體的音樂作品演奏實踐中,才能準確把握大提琴發音的關鍵要領,真正讓大提琴的發音符合它自身的音色特點,為音樂作品的呈現增添色彩。

(二)大提琴演奏中的揉弦要領

揉弦是大提琴演奏中最常用的一種演奏技巧,利用揉弦能夠表現出樂曲所需要的各種音色效果,增加大提琴演奏的感染力。因而,在大提琴音樂演奏中,熟練的揉弦是抒發情感的必備演奏技巧。大提琴演奏者正確的揉弦處理,能夠將樂曲的藝術生命力和內在思想充分的表達出來,尤其是情感的豐富傳遞能夠將演奏者與聽眾之間緊密的聯合在一起,形成互動。對于專業的大提琴演奏人員而言,揉弦是大提琴演奏技巧中較難掌握的一種專業技巧,既需要持久訓練獲得手指、手臂之間協調的基本功,也需要在音樂作品處理中掌握音符音色與揉弦演奏之間的關系,體現揉弦對于音色的呈現效果。大提琴演奏的揉弦訓練需要演奏者手指、手腕、手臂的動作協調配合,如果訓練時間太長,姿勢錯誤,手臂肌肉緊張,揉弦的動作會出現顫動,會影響發音效果。大提琴音樂作品演奏中,揉弦的動作需要左右手一起嫻熟的配合,琴弓要靠近琴碼,弓速要根據音樂作品的整體風格特征做出調整。比如,弓子的壓力增強,左手按弦力度增加,揉弦的頻率減慢,幅度加大,這樣發出的聲音會強大有力。如果弓速快,揉弦頻率快,音量不大,聲音聽起來就會柔和。大提琴演奏者揉弦的技巧掌握不熟練,手腕、手臂、手指用力不協調,拉出來的聲音缺乏修飾性和表現力,聽起來就會很不和諧,不夠婉轉,影響整個演奏效果。以《D大調大提琴協奏曲》為例,其中第二樂章是慢板。演奏者在進行揉弦處理時,揉動的頻率要快,幅度要大,否則音樂表達會產生滯后感,缺乏流動性。所以,揉弦要在大提琴發出聲音之前便開始,才能保證發出的聲音的符合作品,充滿藝術表現力。

(三)大提琴演奏中的運弓技巧

運弓同樣是大提琴演奏技術中的重要內容,對大提琴的發音質量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大提琴演奏者基本的握弓姿勢是右手握弓柄,弓垂直,對準自己的鼻子,弓毛側向左面。右手臂下垂,處于放松狀態。將弓放在弦上,弓對弦的壓力來自于弓的自重,還有手臂對其施加的力。運功輕松而有一定力量的操作,需要演奏者去慢慢體會和訓練。在運功的過程中,要輕松,不能產生緊張的心理。這樣可以避免弓毛對弦造成擠壓而產生噪音,發出不和諧的音效,保證運功流暢。大提琴演奏者在進行了基本的運功技巧訓練之后,手臂要在弓上施加力量,這樣弓毛可以貼緊琴弦,通過琴弦的充分震動來呈現理想的音色。直到這種震動通過身體形成內心的音感,便能達到“人琴合一”的良好狀態。那么,怎么給琴弓施加壓力則是需要大提琴演奏者進行專業訓練的,才能時刻把握運功的技巧。首先,琴弓接觸琴弦,形成杠桿效應,弓尖到弓根所承受的重量由輕到重逐漸遞增。如果給琴弓施加均等的壓力是無法獲得均勻的聲音的。為了保證聲音的優美,運功的施壓力度也是充滿變化的。這樣才能在大提琴音樂作品演奏中將聲音更好的表達出來。尤其是演奏者在拉琴的時候,弓向下拉時,大拇指彎曲頂著弓,向上拉時,大拇指要直著抵住弓。大拇指的彎曲和伸直,要跟隨其他手指的變化隨時調整,才能避免運弓時間長導致的右手酸痛。

二、大提琴作品《花兒會剪影》的演奏重點分析

(一)民族音樂風格的表現

民族化大提琴音樂作品《花兒會剪影》將西方大提琴作曲手法和民族音樂特征進行了生動的融合。從這首大提琴作品的曲名就可以看出,這是一首以西北地區特色民歌“花兒”音樂元素進行的大提琴音樂作品創作,以大提琴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呈現了“花兒”獨特的藝術風采。在大提琴音樂作品《花兒會剪影》中,曲調悠長、節奏鮮明,不僅展現了作曲家高超的創作水準,也對演奏者的演奏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在大提琴演奏中,要把握民族音樂元素的風格,在準確的音樂基調上進行新的演繹和詮釋。由于民族音樂的表現方式不同,有自己獨特的審美風格,獨具民族特色的五聲音階也賦予了“花兒”濃厚的地方色彩。因而,在這首大提琴音樂作品的演奏中,也對民歌“花兒”的音樂旋律以及唱腔處理等進行模仿,從而呈現濃厚的民族音樂特色。除此之外,在《花兒會剪影》的作品創作中,大提琴還充分發揮了自身具有人聲演唱的特點,用甩音模仿“花兒”民歌的唱腔特點,并采用特殊的演奏技巧了進行了呈現。甩音是在音調下行的過程中插入上行音的一種音樂裝飾手法,對于大提琴演奏而言,賦予了民族化音樂更為鮮明的藝術色彩。此外,在大提琴演奏技巧中,也會借鑒民族弦樂器的演奏方法,如二胡、京胡等演奏技法來模擬器樂音色,豐富音樂風格。并運用換把和滑指等演奏方法,表現民族音樂的風格特征。

(二)鮮明的音樂調式特征

大提琴音樂作品《花兒會剪影》是根據甘肅臨夏地區流行的民歌“花兒”作品《白牡丹白著饒人》一曲改編而成。整個音樂作品呈現出了大提琴民族化創作特色,尤其是在調式上融合了民歌演唱、民族樂器演奏和西方創作技法等多元性融合的特點。因而,在演奏這首作品時,要清晰的把握作品調式特征。其中非常特殊的一點是,《花兒會剪影》在調式上采用了四聲音列,是接近五聲徽調式的一種特殊調式。在這首作品中,雖然音列和調式具有不完整性,但也正是這首大提琴音樂作品的獨特之處。比如,四音列中的徽音上行到商音五度,是民歌“花兒”獨具特色的開腔調式?!盎▋骸笔芪迓曊{式影響,旋律中發展出了角音,于是變成了五聲音階。所以,大提琴音樂作品中能夠將這種民族調式進行靈活應用是非常難得的,因而在演奏中也要突出特殊調式、音列的風格特征??偠灾?,大提琴音樂作品《花兒會剪影》樂曲曲調高亢、豪邁,調式的上行、下行演奏方法變化速度也非常的快,這樣使得整首曲子聽起來旋律起伏較大,音階迂回,優美動聽。尤其是樂曲的旋律多次出現大跳,使得整個樂曲將“花兒”自由奔放的音樂風格呈現出來。在大提琴生動的演奏技巧下,也將西北民歌的韻味表達了出來,充分的發揮了大提琴藝術的人聲唱腔模擬效果。

(三)把位、滑音的特殊處理

在大提琴音樂作品《花兒會剪影》的演奏中,演奏者通過換把、滑音等表現手法將內蘊的民歌韻味呈現出來。所以,在作品的二度藝術創作實踐中,演奏者在進行換把時,要注重色彩性的體現。就是用左手將把位從一個換到另一個,換把能夠讓音域更寬,音色更豐富,能夠提升演奏效果。換把的方法分為同指、異指和空弦等,演奏的速度上也有一定的區別,分快速和慢速兩種,距離上有近距離換把,大換把和跳把。大提琴音樂作品《花兒會剪影》就運用換把這種演奏演奏技巧,將作品中跳躍的音調效果進行豐富的呈現。除了換把演奏技巧之外,裝飾音的演奏處理也是本曲演奏的一大特點。例如,滑音、抹音等演奏方式,都增添了大提琴音樂的民族化音樂風格。通過左手的同指滑音來表現“花兒”唱腔的音樂特點。抹音則是多用一些壓力按住弦,手指快速滑移,這也是一種模仿唱腔的演奏技巧。這兩種不同的裝飾音演奏技巧,所呈現出來的藝術效果有相同之處,但也有微妙的差別。它們在演奏處理中都采用了同指演奏的技巧,但是在滑動的速度上卻有快慢之分,這些細微之處都需要演奏者在演奏作品過程中琢磨和體會,把握內蘊的風格審美。此外,為了全面呈現大提琴音樂作品《花兒會剪影》音樂藝術效果,還需要演奏者通過對民歌本身的音樂特點進行分析和鑒賞,豐富自身對特殊演奏技巧的處理。并在大提琴音樂作品演奏技巧的實踐過程中,體驗、品味,才能真正領悟這首大提琴音樂作品的審美特色。

結 語

總而言之,大提琴藝術在傳入我國之后進行了豐富的民族化創作實踐探索。在此過程中,不僅提高大提琴音樂作品創作的水平,也在大提琴音樂演奏技巧上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眾多民族化大提琴音樂作品的誕生,也進一步的豐富和創新了大提琴演奏技法。在民族化音樂作品的演繹中,將西方大提琴演奏技法進行了良好的傳承,并根據民族化音樂特征進行了全新的改革和創新,使大提琴音樂演奏更加符合本土群眾的音樂審美需求,契合民族化音樂發展的總體目標。不僅延續了大提琴藝術在我國的發展,也把握住了大提琴藝術與民族音樂融合的關鍵點。因而,在大提琴藝術的民族化創作發展的歷程中,演奏技法的突破和提升為其藝術創作的精進注入了深遠的動力,也進一步的推進了大提琴藝術在我國的民族化進程,進而為大提琴藝術文化的普及奠定了扎實的基礎?!?/p>

猜你喜歡
運弓剪影民族化
江文也鋼琴音樂民族化的創作實踐研究
泰國剪影
工作剪影
談18世紀小提琴運弓技術
頒獎典禮剪影
杠桿力量作用下大提琴演奏的教學研究
服飾元素在油畫創作中民族化意義的研究
談二胡演奏時的運弓技術
剪影
八十年代電影創作的民族化趨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