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經濟時期社會組織參與邊境地區精準扶貧工作研究

2021-11-28 05:54楊晶
品牌研究 2021年8期
關鍵詞:邊境少數民族群體

文/楊晶

(昆明理工大學)

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全國范圍內有計劃、有組織的大規模開發式扶貧,我國貧困人口大量減少,扶貧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目前,扶貧工作已經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關鍵時期。在扶貧開發的進程中,邊境少數民族地區扶貧工作面臨著諸多的問題,對此,要進一步提高社會組織對于相關地區精準扶貧工作的參與程度和力度,多舉措決戰脫貧攻堅。

一、社會組織參與精準扶貧的概念及必要性

(一)社會組織參與精準扶貧的概念

縱觀中國貧困治理的歷程,其大體經歷了由以政府主導、行政推動的扶貧開發模式向政府引領、多中心合作共治模式的轉型,這正折射出我國治理模式變革視域下整個社會對貧困治理的認知深化。與之相對應,各類社會組織在扶貧開發中的定位亦正從政府的“助手”,即查漏補缺,逐步向政府的“伙伴”,即分工協同轉變,其日益走到精準扶貧的“前臺”,成為一支無法取代的貧困應對力量。

近年來,在精準扶貧方針的引領下,社會組織在項目運作、資金使用、社區賦權參與、政社合作模式、互聯網載體、志愿行動、公益品牌與服務平臺打造等方面持續創新,有效地加快了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進程。事實證明,各類社會組織已經成為我國扶貧減貧領域重要的創新主體。

(二)社會組織參與邊境少數民族地區精準扶貧的必要性

1.彌補政府扶貧力量的薄弱環節

受地理區位、自然條件、歷史文化等因素影響,邊境少數民族地區貧困問題呈現出人口多、分布廣、程度深、致貧原因復雜、返貧困率高等特點,貧困對象識別難度大,加上扶貧資源有限,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仍面臨較大困難。第一,當地政府財政收入有限,扶貧資金主要依賴中央專項撥款,面對龐大的貧困群體,單靠中央政府撥款顯得力不從心。而社會組織通過多種途徑籌集扶貧資金,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彌補政府扶貧資金的不足;第二,政府扶貧項目以宏觀設計和規劃為主,以面對面的方式開展扶貧,不能滿足貧困群體多元化的需求。而社會組織則主要根據自身組織能力和資金現狀等開展專項扶貧,采取點對點的扶貧方式,能夠提供個性化和差異化的扶貧服務;第三,社會組織能夠通過強強聯合、強弱聯合等方式,搭建企業、個人和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合作平臺,充分整合社會資源,開展政府無法進行的精細化扶貧項目,彌補政府扶貧資源不足。

2.促進邊境少數民族地區的共同發展

首先,有利于縮小收入差距,維護邊境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穩定。社會組織通過開展教育扶貧、產業扶貧、信貸扶貧等針對性較強的扶貧項目,能夠充分挖掘貧困地區和貧困群體的資源優勢,對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貧困群體增收貢獻自己的力量;其次,有利于增強民族認同感,促進民族團結。社會組織通過推廣農業技術、做貧困群體的思想工作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貧困群體的自我脫貧能力、自信心和自豪感,從而有利于增強民族認同感、促進民族團結;第三,有利于各民族同步發展,實現共同繁榮。通過政府與社會組織以及社會組織與其他社會力量的充分合作,為邊境少數民族地區實現脫貧致富和各民族同步發展帶來了希望和動力,有利于推動邊境少數民族地區實現共同發展。

二、社會組織參與邊境地區精準扶貧現狀及面臨的挑戰

(一)社會組織參與邊境地區精準扶貧現狀

1.政府引導力度有待加強

政府是我國扶貧工作開展、攻堅的主導力量,引領著社會扶貧力量展開扶貧工作。但就現階段扶貧工作開展的具體情況來看,政府對社會組織參與扶貧工作的貢獻在認識上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對鼓勵、支持社會組織積極參與開展扶貧工作在具體政策上提供的相關幫助和指引不足,導致現今社會組織參與精準扶貧工作常處于無組織的狀態,零散間接式的參與,無法將其應起到的作用發揮出來。

而面對在參與扶貧工作中出現的惡意誹謗、破壞自身相關利益的行為,得不到政府的有效支援,導致現今社會組織參與扶貧工作受到阻礙,甚至失去參與扶貧工作的思想意識,這對我國攻克扶貧工作的開展無疑是不利的。

2.缺少政策法規保障

社會組織多是自發性組織起來的,組織結構水平素質參差不齊,缺少社會公信力,公眾對其扶貧工作的開展不信任,并進行阻礙和破壞,使組織合法權益遭到損害,引發社會組織產生退卻想法,最終導致扶貧工作進度停滯不前。面對這一現狀,政府有關部門必須加快完善相關法規政策,及時給社會組織參與扶貧工作有效的法律保障,幫助社會組織改善工作機制,增強社會公信力,對社會組織參與扶貧工作給予激勵措施。我國雖有各種貧困救濟制度,但大多沒有形成具體的法律體系,缺少實踐性,無法迎合新形勢下扶貧的需求。

3.對社會組織扶貧成就缺乏及時回饋

政府在扶貧工作過程中,只重視讓社會組織發揮輔助作用,缺少對社會組織工作取得成績的表彰,忽視其所作出的貢獻;社會主流媒體對社會組織參與扶貧取得的貢獻也沒有給予更多的宣傳報道,讓社會組織力量得不到應有的認可。

4.社會組織內部人員流失量大

因經濟條件的相關制約,一般社會組織工薪酬普遍較低,致使人員流失量大。而且受限于待遇水平,無法吸引更多高素質全能型人才,造成社會組織人員素質水平不高,發展進程受到阻礙,繼而喪失競爭力,無法支援扶貧工作。

(二)社會組織參與邊境地區扶貧工作面臨的挑戰

邊境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大都分布在“老、少、邊”地區,人口多、分布廣、發展差距大,精準識別困難。且貧困群體致貧原因復雜、貧困程度深、返貧困率高,精準幫扶困難。同時,貧困群體自我脫貧能力和意識不足,人力資本開發難度大?!暗?、靠、要”思想仍然存在,甚至出現了爭奪扶貧資源的現象。此外,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速,大量農民工進城務工,出現了農村“空心化”現象。

大量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土地撂荒等現象的存在,增加了邊境少數民族地區扶貧開發的難度。

三、社會組織參與邊境地區精準扶貧的發展策略

基于邊境少數民族地區扶貧開發的特殊現狀,社會組織參與扶貧開發,需要不斷完善自身能力建設,整合多元社會理論,激發貧困群體內生動力,提高貧困群體自我脫貧的能力和意識,同時要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增強扶貧開發的精準度和效率。

(一)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整合多元社會力量

第一,要不斷完善組織成員管理機制,增強組織成員的扶貧能力和綜合素質,并制定科學的激勵機制、獎懲機制和薪酬制度等,激發社會組織內生動力,同時要優化籌資渠道,擺脫對財政資金的過度依賴;第二,要加強與政府的有效合作,進一步明晰政府與社會組織在扶貧開發中的權責關系,爭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增強自主發展能力和適應能力,直至逐步擺脫對政策和制度的過度依賴;第三,要通過不斷的交流、對話和合作,進一步激發企業、個人等社會力量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多元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多元合作治理貧困機制。

(二)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有效開發多種資源

其一,社會組織要充分發揮貼近群眾的優勢,通過傳播農業技術和知識、宣傳普及扶貧開發政策和理念等方式,轉變邊境少數民族地區貧困群體“等、靠、要”的思想,激發貧困群體參與脫貧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二,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電視等傳播媒介推廣民族文化產品,也可以通過電商扶貧等手段打通特色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其三,要助推“農忙互助組”“扶貧互助社”等民間組織的成長,并通過引導和扶持使之走向規范化運行,讓民間組織發揮“家人互助、鄰里互幫”作用,實現貧困地區、貧困群體內部資源的整合。

(三)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增強扶貧專業水平

一方面,要通過優化人員管理制度、薪酬制度等內部機制,吸收社會各界的專業技術人才,促進社會組織內部新陳代謝;另一方面,要注重不同年齡結構、不同知識結構、不同社會背景人才的優化組合,并通過系統培訓增強組織成員的綜合能力和專業素養;此外,要通過構建組織愿景和目標,搭建能夠實現組織成員個人愿景的平臺。社會組織應該充分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所在,把握住新的發展機遇,積極面對新的困難和挑戰。

猜你喜歡
邊境少數民族群體
邊境小城馬斯特里赫特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守衛邊境的“帕米爾雄鷹”
哪些群體容易“返貧”——受災戶、遇困戶、邊緣戶
關愛地球,學生成主流群體
認清虧欠問題——對參與近期香港暴亂的青年群體之我見
少數民族的服裝
我認識的少數民族
“群體失語”需要警惕——“為官不言”也是腐敗
《少數民族舞》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