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鄉土生態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滲透策略試析

2021-11-28 10:58郭秀琴
當代家庭教育 2021年28期
關鍵詞:滲透策略初中地理

郭秀琴

摘 ?要:近些年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的教育體系發生了新的改變。生態教育作為我國教育中的重要內容,是規范學生行為意識和提高保護生態環境意識的主要方式。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優秀意識和習慣的黃金時期,在此階段施行有效的生態教育能夠幫助學生了解生態環境對自身的重要性,從而改變學生生活中存在危害生態環境的行為。由于初中地理知識正是講解生態環境的重要學科,因此將生態教育理念融入到日常地理教學中是義不容辭的義務。但是如何將鄉村教學與生態教育結合起來,是初中地理教師所需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地理;鄉村生態教育;滲透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28-0017-02

【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my country's education reform,new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my country's education system. Ecological education,a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our country's education,is the main way to standardize students' awareness of behavior and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age is the golden period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excellent awareness and habits. Effective ecological education methods at this stage can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 themselves,thereby changing the behaviors that harm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students lives. As ju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to expla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it is an inescapable obligation to integrate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education into daily geography teaching. But how to combine rural teaching with ecological education is a problem that geography teach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need to think about.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Rural ecological education;Penetration strategy

隨著新課標改革的推進,社會對于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習對日常生活有用,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知識成為了構建初中地理新課程的明確目標。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滲透鄉土地理,融入生態教育理念已成為了初中地理課程的新教學觀念。生態教育的目標是解決人與環境之間的矛盾,調整個人行為,建立生態倫理規范和生態道德觀念,教育人正確認識自然環境的規律及其價值,提高人對自然環境的情感、審美情趣和鑒賞能力,為每個人提供機會獲得保護和促進生態環境的知識、態度、價值觀、責任感和技能,創造個人、群體和整個社會環境行為的新模式。而建立生態保護觀念則需要從幼兒出發,通過從小培養將生態保護觀念深深的植入到學生的思想觀念中去,讓生態保護成為學生的終身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夠體現出生態教育的意義。

1. 生態教育的意義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會將生態教育與自然教育相混淆,自然教育是讓學生在生態自然體系下,在活動和勞動中接受教育,以此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而生態教育則是人類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創建生態文明社會的需要,而將生態學思想、理念、原理、原則與方法融入現代教育的生態學過程。生態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是為了確保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教育理念。教育內容包括基礎的生態理論、生態知識、生態技術、生態文化、生態健康、生態安全、生態價值、生態哲學、生態倫理、生態工藝、生態標識、生態美學、生態文明等。

自20世紀中葉以來,伴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到來以及世界經濟工業化的快速推進,市場化的進程從局部發展到了全球。大量的制造業和開采業危及到了全球的整體生態環境,現代生態危機因此而爆發。全球性的氣候變化、臭氧層的損害、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快速銳減、土地沙漠化等問題都逐漸顯露出來。生態環境的破壞作為人類大工業時代到來的必然歷史產物,但它卻并不是不可避免和緩解的。生態環境的惡化作為人類生產生活方式不當所形成的結果,其根本原因是人們對自然資源的不節制開發和破壞性開采所導致的。

人類在地球中扮演著雙重角色,人類既是自然中的一部分受到世界本身的約束和限制,但同時人類也是自然的主宰者,在人類的生存過程中會對自然產生巨大的影響。但人類卻沒有發現過日常的生活對自然產生的負面影響,直至自然的負反饋回饋到人類身上,人類才有了生態保護意識。隨著人類對環境危機的廣泛認識,生態教育逐漸走出生態學專業圈囿,置身公眾舞臺。人們越來越清醒地意識到,生態問題的背后所隱藏的是人的價值取向問題,生態教育不僅僅能使人們獲得對生態系統知識的認知,而且更具有突破“知識本位”,引導和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生態價值觀和塑造美好的生態情感的功能。

2. 鄉村生態的運用

鄉村地理原本是指鄉村本土的地理,及鄉村地理屬于鄉村研究的一部分,其內容主要包括了鄉村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等以及特征性的地域風俗。而鄉村生態教育則是以本地地理環境出發,從本地的地理位置、地理氣候等因素來對本地的生態環境進行分析和了解,以此向外擴展。例如在進行河流對城鎮、村莊分布的影響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本地區出發,如浦城為例。從浦城的所處的位置來探討其地理位置的特點,而從該類特點上可以向外延伸探討河流對于城鎮和村莊的分布影響。

鄉村生態教學的運用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將生態理念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通過對于本地生態環境變化的了解,能夠讓學生認識到人類活動對于自然環境的巨大影響以及巨大危害。以此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生態保護意識。

(1)案例

本文將以浦城作為鄉村生態地理教學的教學案例,以此來對鄉村生態教育的滲透進行全面分析。

以浦城縣作為鄉村地理的研究對象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在進行鄉村生態地理教學時,教師可以運用“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連,依山復靠水?!边@首詩作為課堂的開頭,《贈緬甸友人》一詩所描述的真是與我國山水相連的東盟所在地,及東南亞的中東半島上河沿岸居民的生活狀況。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展示中南半島上河流流經的國家以及城市的分布圖,讓學生了解到沿岸城市的分布狀況。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福建省政區圖,之后向學生提問,讓學生思考福建省城市分布的共同點。而最后則是向學生展示浦城縣的地區圖,讓學生回答浦城縣鄉村分布的特點。

第二階段則是通過三者的相同點來了解河流沿岸地區以及河口三角洲地區的地理特點,分析沿岸地區的有利條件和地理原因所產生的弊端。

第三階段則是對有利條件和地理弊端進行詳細的拆分,如沿岸地區由于豐富的水資源和水運通道,能夠為城市提供便利的水路運輸和水源獲取。但同時由于靠近河流,在河流的汛期很容易出現大規模的洪澇災害,從而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和人生安全等。

第四階段是針對浦城地理環境變化的因素分析。例如自然元素所帶來的山體滑坡、認為原因所導致的樹木植被減少、水土流失等。

第五階段則是帶領學生了解認識環境破壞所帶來的嚴重問題。如工業垃圾和工業污水排放所導致的水源變差、人為過度砍伐所導致的綠色覆蓋率減少以及水平流失的等等。

第六階段則是根據課堂內容進行課作業的布置。

(2)案例分析

在上述案例中,整體是依照著引導、聯想、擴展延伸的思路進行鄉村地理教學的。通過運用多媒體播放圖片,學生能夠通過圖片來進行相應的知識回顧和梳理。但在一些方面仍有不足。

第一,通過視頻構建教學情節。

浦城作為學生的生活所在地,學生對于浦城具有一定的了解性,但學生所知道的信息終歸是不全面的。因此在教師進入到第四階段時可以選用浦城的介紹視頻來向學生進行一次浦城地理文化的全面介紹,以此來幫助學生全面了解浦城的文化發展和經濟發展。

第二,利弊的全面解析。

對于環境問題所帶來的初中階段的學生都會有一個模糊的認知,但是對于環境所帶來的詳細變化學生卻不了解。也就是所學生對于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觀念沒有一個明確的認知,而面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加強學生的環保觀念。例如,在浦城為例的鄉村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將6.22特大洪災的相關視頻以及相關報道播放給學生。以此讓學生了解到環境破壞所帶來的巨大影響。

第三,聯系實際生活。

雖然以浦城本地地理環境作為教學對象能夠拉近學生與地理之間的距離,但是浦城縣面積具有3374.7平方千米,學生即便是了解浦城但也是了解一邊一腳,對于浦城的地理位置所屬地貌以及氣候環境等地理信息都不了解。因此教師想要通過浦城來進行生態教育,就需要從學生的生活出發。例如在第三階段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來談談是否在生活中有發現影響浦城周邊環境水土流失或水源污染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

第四,可治理方法的探討。

向學生展示生態破壞之后的現象雖然能加深學生對于生態問題的重視程度,但是卻沒有給予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教師需要在鄉村生態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以此幫助學生深入了解生態教育的意義和目的。例如在例案第四和第五階段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來討論導致浦城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哪些,從自然因素以及人為因素入手,來全面尋找可能導致水土流失的原因。而在第五階段,教師則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因素占比分析,讓學生討論是人為因素占比更大還是自然因素占比更大。以此來讓學生了解認為因素對生態環境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同時通過對于水土流失的討論之后,還可以讓學生設想治理水土流失的辦法、例如植樹、設立砍伐區等,以此為學生建立起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的生態觀念。

第五,有效運用多媒體設備。

多媒體技術在地理教學中應用體現在各個方面,如地理中地圖教學、地理位置識別、不同地理位置上國家的文化和地理環境等,其中地圖教學應用到多媒體圖像技術;地理位置應用到多媒體視頻技術,通過視頻技術可以將地理位置以三維、動態的形式表現出來;不同國家文化的學習應用到多媒體文字技術,可以將不同國家的文化具體、形象地傳達出來,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完整地認識和理解地理知識。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學中想要實現鄉村生態教育理念的有效滲透,與教師實施的滲透策略密切相關,通過上述案例可以發現,教師想要將鄉村生態教育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學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從本地出發,通過讓學生了解居住環境的地方地理文化來進一步的推動學生對于地理知識和生態知識的理解。而在教學方案中,教師可以運用視頻、圖片、解說視頻等來幫助學生進行直觀的生態了解和地理自然了解,以此來進行有效的生態教育理念的滲透。

參考文獻

[1]張碧秋. 初中地理教學中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利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

[2]王炳輝,張榮花.初中地理滲透生態教育[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20(05).

[3]何立德.生態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滲透策略[J].學周刊,2020(03).

[4]陳志明.人教版初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8(04).

[5]李華.“生態教育”在地理教學中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6(19).

猜你喜歡
滲透策略初中地理
農村初中語文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芻議
中學音樂教學中德育的滲透策略探析
對初中地理教材中“活動”教學內容探析
淺析初中地理課堂合作小組創建的有效策略
芻議初中地理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
試談鄉土地理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合作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切入學生生活構筑地理生活化課堂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