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科背景下英語視聽說課與五大方向融合探究

2021-11-29 13:33王惠敏
河南科技學院學報 2021年6期
關鍵詞:英語專業跨文化文學

王惠敏

(河南科技學院 外國語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3)

教育部2018年頒布的《外國語言文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以下簡稱《國標》)明確指出,外語類專業是全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科基礎包括外國語言學、外國文學、翻譯學、國別與區域研究、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人文性質突出[1]90。2020年基于《國標》研制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教學指南(上)——英語類專業教學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進一步明確了英語專業的定位,指出其學習和研究的對象是英語語言、英語文學、翻譯、比較文學與跨文化以及國別和區域研究等[2]1?!秶鴺恕泛汀吨改稀访鞔_指出新時代英語專業發展的五大方向,賦予了英語學科和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新的內涵,充分體現了新文科建設的理念。英語專業發展應迎合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其人才培養不能僅限于滿足具有一定語言學、文學、翻譯等傳統語言從業者知識需求的層面,還應拓展英語專業學習者的文學鑒賞、文學比較、跨文化能力和國別與區域知識,使他們成為具有跨學科知識和能力、有能力參與全球治理和決策的應用復合型人才。

作為英語專業傳統核心課程的英語視聽說課,如何擺脫其語言技能培養和訓練課的定位,在英語視聽說課堂教學中,融合英語專業五大方向內容,為英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打下堅實的語言和學科專業知識基礎,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英語視聽說課與五大專業方向融合的必要性

當今社會處于前所未有之大變局中,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新文科建設需要外語學科培養適應新時代發展的多元化人才。因此,根據《國標》和《指南》的要求,英語視聽說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第一,新時代英語教育發展的要求。傳統的英語專業學科屬于文學門類,雖然具有“語言技能+專業知識+相關專業知識”的屬性定位,但在課程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多傾向于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技能,專業學科內容被邊緣化甚至被完全忽視,尤其是在夯實語言基礎的英語視聽說課、英語口語課、英語閱讀課等專業核心課程中體現更為明顯。英語專業只具有“專業”之名,而無“專業”之實[3]。培養出的英語專業學生被認為只具有“工具性”能力,而缺乏“人文性”素質?!秶鴺恕泛汀吨改稀返陌l布,為新時代的英語教育指明了發展方向。面對當前歷史發展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英語教育應堅守其專業學科內涵,即在完成英語技能培養基本任務的基礎上,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扎實的語言學、文學、翻譯、國別和區域知識以及突出的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新的時代要求包括英語視聽說在內的傳統英語專業基礎課擺脫“重”語言技能“輕”專業內涵的教授方式,嚴格按照專業教育要求和專業學科內涵進行課程建設[4]。

第二,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英語教育應主動為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當前中華文化“走出去”“一帶一路”經濟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急需具備掌握英語語言、英語文學、英美國家文化、英語國家政治和經濟等知識的英語專業復合型人才。這些具有全面而多元知識的高質量人才也為深化改革開放、加強經貿合作、增進人文交流及參與全球治理提供智力支持和多元人才保障[5]。因此,在英語視聽說課程教學中,在視聽說技能培養的基礎上,將語言學、文學、跨文化和比較文學、翻譯、國別和區域知識融于課程教授的整個過程,培養新時代跨文化溝通能力強、人文素養高,具有中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英語專業復合型人才,是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強烈需求。

二、英語視聽說課與五大專業方向融合的可行性

2020年11月4日,在新文科建設工作會議上,吳巖司長做了重要講話,“新文科”就是文科教育的創新發展,應該培養出知中國、愛中國和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文科人才,這吹響了新文科建設的號角,也成為外語學科轉型發展的重要契機。而新文科建設和英語學科轉型發展的大背景也從以下三個方面為英語視聽說課與五大方向融合提供了可能。

第一,《國標》和《指南》的出臺為英語視聽說課和五大方向融合提供了理論指導?!秶鴺恕穼τ谟⒄Z專業的定位是以英語語言、英語文學和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等為學習和研究的對象,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實踐和應用,它要求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要突出人文素質,注重傳播中華文明、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促進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020年出臺的《指南》,根據《國標》的這一理念明確了英語專業的培養規格、課程體系和教學計劃等具體內容,成為各大高等學校英語專業進行課程改革和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的指南。英語視聽說課作為《指南》所列出的專業核心課程,必須按照新課程理念和要求,擺脫傳統教學模式和簡單重復的教學內容,在教學目標設定和課程內容選擇上充分與《指南》中的五大專業方向內容融合,成為各個高校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的共識。因此,在新一輪的英語專業課程改革中,各高校自上而下為英語視聽說課與五大專業方向的融合進程提供便利和可能,并將持續改進以實現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培養英語專業人才為終極目標。

第二,新時代高素質的英語專業教師隊伍為英語視聽說課和五大方向融合提供了保障。2018年以來,教育部相繼出臺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意見》《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的文件,實施了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等行動,使高校英語專業教師在教學理念、教學知識、教學能力和人文素養等方面有了較大的優化和提升。他們不僅認識到了跨學科知識和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在以英語學科為核心,對學生進行跨學科和交叉學科相融合的同時,開始注重培養學生除原有的英語語言學、英語文學、翻譯學之外的比較文學與跨文化以及區域與國別研究等相關領域的認知。新時代高素質的英語專業教師,不僅業務精湛、知識結構合理,而且師德高尚、充滿活力。他們教學設計能力和教學內容選擇能力強,教學方法和手段先進,樂于進行教學改革和創新,具有較高的現代化教育技術,并善于通過科學研究支撐高水平教學[6]。這些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師為英語視聽說課的課程改革以及與五大專業方向的融合提供了教學和學術保障。

第三,產教研全方位協同育人機制為英語視聽說課與五大專業方向的融合提供體制保障。新時代外語學科的轉型發展勢在必行,要“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將產教研協同育人機制充分完善,培養出適應國家進一步改革開放需要的外語人才,培養出服務“一帶一路”的國別與區域研究人才,培養出從事中外文明、文化、文學、文字(語言)比較研究的高端人才,培養出傳播中國文化的高端翻譯人才。為了實現這些人才培養目標,英語專業課程和教學改革就要通過反推進行課程內容的選擇和教學目標的設定,英語視聽說課應該以產出為導向,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融合五大專業領域的知識,并通過科研進一步促進他們融合方式的恰當性和融合手段的多樣性,使學生更易于接受,從而不斷提升跨學科知識水平。同時,加強高校與高校之間、高校和用人單位之間的交流合作,通過交換培養、教師互聘、課程互選、實踐基地、職后培訓、質量評價等全流程的產教研全流程協同育人,提升英語視聽說課與五大方向的融合課程改革的教學效果和育人目標。

三、英語視聽說課與五大專業方向的融合

《國標》規定外語類專業的學科基礎已經從外國語言和外國文學延伸到翻譯學、國別與區域研究、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等社會科學的領域,既體現其以外國語言和外國文學為核心學科內涵的傳統,也體現外語類專業積極與其他專業融合的現實。復合型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應該從大學伊始得到重視,以培養大學生未來使用英語的真實需求為著力點。但是大一新生剛接觸英語專業時并不能準確而清晰地明白自己未來要從事的具體職業方向,所以教師應在基礎英語課程教學中平衡學生、社會和學科等需求,在一、二年級融入廣泛的學科基礎知識,讓學生學習通用英語,了解基本語言學、文學、跨文化和國別知識,使他們在大學高年級階段無論學習英語專業哪個方向課程都能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游刃有余地為自己感興趣的未來崗位做好精準定位。

在《指南》的課程體系中,英語視聽說課是英語專業核心課程,開設學期為第一、第二、第三3個學期,依據難度層級性的科學原則,可以將不同的視聽說內容與不同學科基礎融合的階段放置在不同學期,采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促成學生五大學科基礎知識的積累。

(一)融入語篇語用知識提高語言理解能力

傳統視聽說教學中,教師多是播放視頻或聽力的錄音材料,重點訓練學生的聽音辨意、區分語音語調、掌握大意細節等聽力技巧,極少挖掘材料中的語用、語篇和文體對于視聽內容在說話者和聽話者雙方理解方面的影響。其實,不同的視聽材料類型中蘊含了大量的語用、語篇和文體等語言學知識,學生如果能稍微了解這些基礎語言學知識,對于他們視聽材料的理解深度和廣度都會有較大的提升。

比如,在觀看或聽到某些具體商務情境中談判雙方長對話的材料時,教師分析交流雙方的語用失誤造成的誤解、禮貌原則促成的交易成功、間接話語行為完成的溝通等,學生就能明白在語言交流中語用學知識對意思表達和理解有重要作用;選用不同文體的視聽輸入材料,分析說明文、記敘文、議論文或者新媒體等不同文體對說話者意圖表達和聽話者理解的影響,能讓學生注意不同視聽輸入材料的文體,明白應該怎樣更好地抓住說話者的意圖;在某種語篇視聽材料輸入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其語篇結構,指導學生分析篇章布局的特點及其對說話者意圖表達的影響,逐步將語篇分析知識融入視聽教學中,培養他們的初步語篇分析能力,提升視聽說教學效果。

當然,在不同主題的語料輸入過程中,課堂教學分析融入語用學、語篇語言學和文體學等知識的講解與領會引導都是在完成基本語音、語調和聽力策略訓練基礎上進行的,學生的語言技能和語言學知識也能同步提高,實現人才培養應用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課堂語言學知識融入英語視聽材料講解基礎上,教師選擇線上同主題慕課或者自制同主題視聽材料編輯上傳后作為自主學習材料,讓學生進一步訓練和拓展其語用、語篇和文體學知識和語言技能,使他們在用中學、學中用,及時能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視聽說實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也能更好地讓教師更精準、更及時地了解學生學習和應用中出現的問題,不斷調整教學策略,提升教學效果。

(二)融入中西方文學知識實現課程思政

大學之前,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習已經使大學生有了一定中國文學素養的積淀,但其對于英美文學經典作品接觸不多,文學賞析能力也不強。高等教育階段應加強中西文學作品的輸入量,逐步培養學生的文學、美學的鑒賞能力,為實現全人教育的大目標鋪好道路、奠定堅實的基礎。英語視聽說課是以英語語言為主要輸入工具卻可以承載中西文學經典內容的很好教育陣地。在傳統英語視聽說課中,大多數的節選視聽材料都來自英美文學,而教師在課堂上的聽后指導中也大多傾向于對節選的經典文學作品中生詞、習題中的選項進行分析講解,通常忽略對學生所聽到的文學作品的作者生平、作品寫作背景、優美文字表達及作品中蘊含的價值觀等內容進行剖析,這樣產生的結果就是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無法對這類輸入的視聽材料有更深層次的情感認知和理解,更談不上文學賞析能力的提高[7]。此外,以往的英語視聽說教材中,極少甚至沒有關于中國文學經典作品的嵌入,普遍認為英語課堂中不應該有中國文學知識介紹和引入,這不是英語課的任務。但在《國標》和《指南》中明確規定了外語類專業學生應該熟悉中國語言文化知識、具有中國情懷、人文素養和良好的漢語表達能力。這充分說明,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要想使中華文化“走出去”,讓中國學生在文明交流互鑒中能夠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培養他們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能力,在英語視聽說課中加入英文中華經典文學作品,從看、聽、說等多渠道培養學生文學鑒賞能力非常必要。

因此,在英語視聽說課上,教師可以根據文學作品的文體類型將視聽內容分成不同的單元,在每一單元材料輸入給學生后,引導學生在視聽過程中,注意鮮明人物塑造的重點詞句、自然環境贊頌的文字表述、條理清晰觀點的邏輯表達等等文字和文學之美。通過給學生分析作品的作者生平、寫作背景和作者在作品中所體現的價值觀,讓學生明白文學作品的社會價值和現實意義。通過對不同文體視聽材料(包括中國文學經典和英美文學經典作品)中優美英文文字表達、篇章布局之美以及作品中所體現的思想和價值觀進行分析,使學生在看和聽的過程中注意文學表達方式方法,提升他們的文學鑒賞能力,從而在自己的“說”中能夠更深刻表達對所輸入視聽材料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觀點,在國際溝通和交流中能更好地理解對方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進而采取更恰當、對方更易于接受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成功交際。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首先將線上精選的文學主題視聽材料作為學生課前或者課后的訓練,線下課堂是教師將文學理論、文學鑒賞等方面知識融入教學內容的主陣地,同時教師還及時為學生線上或者自主學習中遇到的文學問題答疑解惑,這種混合式的教學方式能同時兼顧知識性、趣味性,使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融入課程教學中,激發學生對視聽說課程學習的興趣和潛能,實現課程思政的目的。

(三)融入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知識培養文化自信

比較文學一直是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的方向之一,英語類專業課程學習中卻很少提及。目前,《國標》和《指南》要求英語教育要樹立和完善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體系,逐漸形成中國話語體系,而不是只遵循英美國家價值觀引領下的英語話語體系。這些都需要新時代英語專業人才具備一定的比較文學知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在認識中西方文學、文化差別的基礎上,深刻理解其價值觀不同的根本原因,從而樹立學生堅定的中華文化自信,增強其跨文化交際能力,進而培養更多未來參與全球治理的引領者。

在當今信息大爆炸的互聯網時代,學生獲取視聽材料的渠道多種多樣,充斥著各種價值觀、積極或消極思想的音頻、視頻材料。而通常初入大學的學生不具備中西方文學和文化對比的知識及能力,在跨文化語境中對音頻、視頻內容的理解有限,這些都會影響他們對于音頻、視頻內容在輸入過程中認知的正確性和理解深度,他們也很難有能力辨別這些材料蘊含的正面或者負面的核心價值觀,極容易受到影響。因此,在英語視聽說課上,教師應該精選不同主題、不同類型的視聽材料(最好是類似主題的中西方材料),并在視聽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比較文學相關知識,分析不同視聽作品或者文章中所體現的思想、社會意識、文化背景、交流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及其形成原因,使學生在了解比較文學知識和跨文化知識的同時,提升他們的文學、文化鑒賞辨析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這樣他們在日常面對多模態的信息輸入時,就能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樹立積極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免受消極或頹廢文化影響。

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在課前根據視聽說課的單元主題,讓學生選取一則與主題相關且自己比較感興趣的視聽材料,在課堂上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選視聽材料分享和討論。在此過程中,學生既能鍛煉自己的視聽能力和“說”的能力,又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對自選材料的理解深度和觀點。然后,教師選擇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學生自選中國、英美的同主題視聽材料進行分析解讀,讓學生在比較文學知識和跨文化知識引導下正確分析和理解視聽材料中蘊含的自己沒有認識到的內容,進而讓學生有感而“說”。這樣能逐步引導學生發現中西方文學、文化在表達形式、價值觀方面的不同,灌輸比較文學知識,提升學生跨文化意識,使學生潛移默化中具備中國情懷、增強文化自信,培養他們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讓他們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真正實踐者,也更符合《國標》和《指南》要求,為下一步比較文學和跨文化專業學科知識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四)融入翻譯知識適應新時代需求

語言是交流雙方獲取或傳遞信息、思想和感情的一種媒介,是文學、文化、習俗和情趣等的載體。不同語言之間的轉換有既定的規律和指導理論,掌握相關語言轉換規律和原則對原文的理解和準確表達至關重要。作為外語的英語對中國人來說,需要有一定的翻譯理論作指導才能更好突破語言障礙,真正理解英語所傳遞的信息、思想等內容,同時在用英語進行中國文學、文化及思想傳達時才能盡可能地讓聽者感受到中國文化內涵與“原汁原味”[8]。新時代呼喚新的外語人才培養,急需能夠傳播中國文化的高端翻譯人才,《指南》也提出新時代外語人才應具備較強的漢語表達能力,因此在專業核心課——英語視聽說課中融入翻譯知識刻不容緩。

在英語視聽說課中,視聽材料要想實現最佳的信息傳遞,使學生能切實理解英語原材料中要表達的真實意思,并且在進行自我意思表達中多保留中國特色文化意象,增強“中國英語”(China English not Chinese English)的影響力。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理解音頻、視頻內容時,不能僅限于在頭腦中將看到和聽到的內容字對字地翻譯成中文加以理解,而是適當介紹基本文化翻譯、文學翻譯中經常適用的異化翻譯理論,以提升學生視聽學習效果;還應介紹中國英語這一表達中國社會文化特有事物的表達方式,以便學生在“說”時能用英語體現具有中國特色的詞匯、句式和語篇。有科學研究表明,6歲以上才初次接觸外語時只能將學習的目標語轉換為母語后再加以理解的,所以即使英語能力再強的人,只要是6歲后才開始接觸英語,都必然以母語為媒介,這也側面反映了翻譯理論和翻譯策略在絕大多數中國人學習英語中的重要性。

將翻譯知識和中國英語知識傳授融于英語視聽說課程,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對于英語和中文兩種語言表達方式和文化背景不同的正確理解,進而深度理解視聽材料的原文含義,并且有助于他們規避“中國式英語(Chinese English)”,而是用規范的“中國英語”把中國特色的文化內容和“中國情調”傳遞到世界各地。為構建凸顯中國風格的話語體系建立培養人才,并為高年級翻譯專業方向的學習打下學科知識基礎。

(五)融入國別與區域研究內容拓展國際視野

當前,中國在國際體系中的定位已經從局外人轉變為積極的參與者,成為在某些領域發揮一定作用的引領者。在全球治理新時代的今天,需要更多能代表中國在國際上用英語處理各種國際事務、了解國際政治經濟與外交關系、維護國家利益、彰顯國家意志的復合型人才[9]?!吨改稀分袊鴦e與區域研究方向的教學內容就是為了實現這一方面目標服務的。在以往的英語專業教學中,尤其是傳統的英語視聽說課教學中英語技能訓練唱主角的情況下,即使培養出的優秀英語人才也大多在國際組織充當語言服務者的角色,難以參與國際事務的決策和管理,更談不上為中國發聲和彰顯國家意志。

因此,在英語視聽說課上,教師在二年級要選取大量不同國家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的視聽材料作為學習對象,在學生提升聽說能力的同時,教師對于音頻、視頻文本自身所承載的國際政治、國際外交、國際組織或者不同國家的教育、思想等內容進行系統梳理和分析,提升學生對于國別和國際不同區域相關知識的深層認知。此類視聽材料的選擇不能局限于單個的國別或區域,而要選擇能凸顯“全球與區域發展進程”的語料,因為當前全球治理在開展與特定國家和區域進行雙邊合作的同時,也需要從特定研究國和區域觀察來分析全球性問題,所以這兩方面的知識都需要了解[10]。這樣學生在英語視聽說課的教學中不斷積累相關知識,對國際形勢和國家定位有精準的認識,并據此有能力“說”出自己對國際交往、國際事務等的觀點,為在高年級階段國別與區域研究的學習奠定基礎,為國別區域人才培養提供知識支撐。

網絡時代為師生提供了廣泛的國際政治、外交等方面的音頻、視頻材料,教師應選擇優而精的資源作為學生線上自主學習資料,同時在線下的講解分析也要為學生插上騰飛的“翅膀”,助力他們成為推動國家適應和參與全球一體化的優秀英語專業人才。

四、結語

《國標》指出,英語專業就是要培養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扎實的英語基本功和專業知識與能力的英語專業人才。只有掌握了語言學、文學、翻譯、比較文學與跨文化、國別和區域研究等相關的專業知識,學習者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我國對外交流的需要,更好地為國家和地方社會經濟服務,才能滿足各類涉外行業、外語教育與學術研究的多元人才需求。本文探討了在英語專業核心基礎課——英語視聽說課中融入各方向學科基礎知識的必要性,并簡要介紹了各學科基礎知識融入課程的基本做法,避免出現“語言技能+相關專業知識”的簡單疊加,而是在英語視聽說課中潤物細無聲地進行相關學科基礎知識的滲透,不僅能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英語語言技能,更能為高年級的具體專業知識的學習鋪平道路,讓他們能成長為具有良好人文素養、堅定中國情懷和廣闊國際視野,具備文學鑒賞能力、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復合型英語專業人才。

猜你喜歡
英語專業跨文化文學
交互式教學在英語專業閱讀課改中的應用研究
跨文化的兒童服飾課程初探
我們需要文學
Structure and context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我與文學三十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