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關鍵靶點及相關信號通路分析的四逆散治療腸易激綜合征分子作用機制的研究

2021-11-29 19:54李佳容,鄧海霞,陳更新
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1年11期
關鍵詞:腸易激綜合征信號通路網絡藥理學

李佳容,鄧海霞,陳更新

〔摘要〕 目的 通過網絡藥理學及分子對接方法預測四逆散治療腸易激綜合征(IBS)的分子作用機制。方法 通過TCMSP數據庫篩選四逆散中所含藥物的活性成分,應用GeneCards、DisGeNET、OMIM數據庫預測和篩選與IBS的相關靶點。采用Omicshare平臺對藥物靶點和疾病相關靶點進行匹配映射,獲得關鍵靶點。通過STRING數據庫構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網絡。借助Cytoscape軟件構建“藥物-化合物-靶點-疾病”網絡。應用GoEast數據庫對四逆散治療IBS的關鍵靶點進行GO分析,應用DAVID數據庫進行KEGG通路分析。最后通過分子對接進一步驗證結果的可靠性。結果 通過篩選,得到123個活性成分,共涉及245個作用靶點,與疾病靶點相關的活性成分有89個,主要通過調控IL-6、TNF等靶蛋白及IBS炎癥過程中的Toll樣受體信號通路、NF-κB信號通路等發揮治療作用。分子對接結果顯示主要化合物與關鍵靶點具有較好的結合活性。結論 四逆散可能通過作用于免疫、炎癥系統相關的蛋白靶點及通路起到治療IBS的作用。

〔關鍵詞〕 腸易激綜合征;信號通路;四逆散;網絡藥理學;靶點;分子對接

〔中圖分類號〕R259?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doi:10.3969/j.issn.1674-070X.2021.11.015

Molecular Mechanism of Sini Powder in the Treatmen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Key Targets and Related Signal Pathways

LI Jiarong1, DENG Haixia2, CHEN Gengxin2*

(1. The Second Clinical School,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05, China;

2.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1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edict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Sini Powder in treating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 Method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 pharmacology (TCMSP) was employed to screen the active ingredients of Sini Powder. GeneCards, DisGeNET and OMIM databases were used to predict and screen the disease-related targets of IBS. The Omicshare platform was employed to match the putative targets of ingredients and disease-related targets to obtain key targets. Then, protien-protien interaction network was constructed by using STRING database and the “medicine-chemical compound-targets-disease” network was constructed by using Cytoscape software. GoEast database was used to perform GO analysis on key targets of Sini Powder in the treatment of IBS, and DAVID database was used to perform KEGG pathway analysi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results was further verified by molecular docking. Results Through screening, 123 drug active ingredients were screened, involving a total of 245 targets and 89 of them related to IBS, mainly through the regulation of target proteins such as IL-6 and TNF and 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 and NF-κB signaling pathway in the process of IBS inflammation. The results of molecular docking showed that the main components had good binding with the key targets. Conclusion Sini Powder may play a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IBS through the role of immune, inflammation system related protein targets and pathways.

〔Keyword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signal pathway; Sini Powder; network pharmacology; target; molecular docking

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消化疾病,以反復腹痛和排便習慣改變為特征,常伴有腹脹、抑郁等癥狀。根據羅馬Ⅳ診斷標準,亞洲國家的IBS發病率為5%~10%,且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1]。IBS發病機制尚不明確,現被廣泛認可的假說有胃腸道動力障礙、免疫與炎癥、內臟超敏反應、腦-腸軸功能紊亂、腸道菌群失調、遺傳易感性等,當前西醫治療手段有限,以基于癥狀的心理干預、飲食控制和藥物控制為主,但效果不顯著且易復發,而中醫辨證論治在IBS治療上有較大優勢[2-3]。

IBS可根據其癥狀納入中醫學“泄瀉”“腸郁”“腹痛”“郁證”等范疇,多與先天不足或后天失養、情志不調、飲食失節有關[1]。四逆散是張仲景《傷寒論·辨少陰病脈證并治》中的名方,由柴胡、白芍、枳實、甘草四味中藥組成,其中,柴胡和甘草補脾體、疏肝氣;枳實和白芍宣暢氣機、散陰結,以達疏肝解郁、健脾止瀉之效。因其配伍得當,療效甚佳,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于治療各種消化系統疾病[4]。有學者對四逆散治療IBS的綜合療效進行系統評價,分析結果顯示四逆散加減治療IBS的臨床療效優于西醫常規療法[5]。動物實驗[6]發現,四逆散可以改善動物狀態和腸道功能,進而治療肝脾不調型IBS模型大鼠;還可通過降低腸道敏感性、降低血清5-羥色胺含量、改善胃腸電生理活動等機制治療內臟高敏感性IBS模型大鼠。但目前關于四逆散治療IBS的相關研究多集中在臨床研究和動物實驗方面,分子水平的作用機制探討較為稀缺。

單味中藥或組方均具有多成分、多靶點、多途徑的作用特點,而網絡藥理學正是以系統生物學為基礎,從整體的角度系統地闡述疾病與藥物之間的關系以及藥物與機體之間相互作用的規律的研究方法。此外,從整體出發,更有利于全面揭示中藥及中藥方劑的藥理作用和分子機制。最后,通過分子對接了解化合物與靶點結合的方式及結合穩定性,進一步驗證結果的可靠性[7]。本文應用網絡藥理學及分子對接的方法,對四逆散治療IBS的成分及靶點進行整理和分析,為了解其作用機制提供更全面的認知和更系統的幫助。

1 方法

1.1? 藥物藥效成分及潛在作用靶點的收集

使用TCMSP平臺(https://www.tcmsp-e.com/)收集柴胡、白芍、枳實、甘草4味中藥的化學成分,篩選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 OB)≥30%、類藥性(drug likeness,DL)≥0.18的化學成分作為四逆散中具有良好OB和DL的藥效成分,同時結合文獻研究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8]對四逆散所含藥物中有明顯藥效成分的化合物進行補充,并分別找出這些成分對應的作用靶點、將得到的作用靶點通過UniProt數據庫(https://www.uniprot.org/)以物種為“Homo sapiens”進行篩選,獲得與藥效成分化合物相關的潛在作用靶點的蛋白信息。若化合物及其靶點未被收錄在TCMSP中,則通過PubChem數據庫(https://pubchem.ncbi.nlm.nih.gov/)獲得SMILE格式,并導入SwissTargetPrediction數據庫(http://www.swisstargetprediction.ch/)進行靶點獲取。

1.2? 疾病相關靶點的收集

以“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為關鍵詞,從DisGeNET(https://www.disgenet.org/)、OMIM(https://omim.org/)、GeneCards(https://www.genecards.org/)中查找IBS相關基因,其中,選取GeneCards數據庫所得結果中relevance score≥30(relevance score是該數據庫中用于評估基因與疾病相關性的指標,分數越大代表相關性越高)的基因納入此次分析,同時將這批基因與DisGeNET、OMIM數據庫所得結果進行合并,刪除重復和假陽性的基因,得到與IBS的相關靶點。

1.3? 潛在關鍵作用靶點的獲取

通過Omicshare平臺(https://www.omicshare.com/),將四逆散藥效成分的潛在作用靶點和IBS的相關靶點進行匹配映射,并繪制韋恩圖獲得四逆散治療IBS的關鍵作用靶點。

1.4?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 PPI)網絡的構建

把“1.3”中得到的關鍵作用靶點導入STRING數據庫(https://string-db.org/),研究物種設定為人,獲得蛋白相互作用關系,將結果以PNG格式和TSV格式導出,并將結果導入Cytoscape 3.6.2(http://www.cytoscape.org)軟件制作PPI網絡圖。

1.5? 藥物-化合物-靶點-疾病網絡的構建

使用Cytoscape構建“藥物-活性成分-關鍵靶點-疾病”,網絡中節點代表四逆散、藥物活性成分的分子編碼、關鍵靶點、疾病;網絡中的邊用來連接方劑中的藥物與活性成分分子編碼、活性成分分子編碼與關鍵靶點、關鍵靶點與疾病。該網絡將藥物-化合物-靶點-疾病之間的關系可視化,并通過它剖析四逆散治療IBS的作用機制。

1.6? 關鍵靶點的通路注釋和可視化分析

將關鍵靶點通過GoEast(http://omicslab.genetics.ac.cn/GOEAST/)進行GO富集分析;應用DAVID(https://david.ncifcrf.gov/)進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GO分析結果包括生物學過程(biological process, BP)的內容,取BP P值最小的10條條目制作氣泡圖。將KEGG富集分析結果取P值最小的30條通路繪制成氣泡圖。

1.7? 潛在活性成分-靶蛋白分子對接

為了進一步驗證靶點預測結果的可靠性及了解活性成分與靶蛋白的結合方式,對PPI網絡中連接度值排名較高的靶點與藥物-化合物-靶點-疾病網絡中的重要化合物進行分子對接驗證。通過PubChem獲得化合物3D結構的SDF文件,通過Open Babel 2.3.0軟件將其轉換為MOL2文件格式。通過SailVina 2.0軟件將對化合物批量進行加氫、加電荷、能量最小化等處理,并保存為PDBQT格式文件。通過PDB數據庫(http://www.rcsb.org/)找到相應靶點的PDB ID,并下載PDB文件,運用PyMOL 2.5軟件對靶蛋白中的進行去水、提取化合物等處理,通過插件獲取對接盒子參數,保存為PDB后綴的文件。運用AutoDockTools軟件給靶蛋白加氫、加電荷,轉成PDBQT文件。使用AutoDock Vina對化合物和靶蛋白進行對接。結合能小于0說明可以自發結合,結合能的負絕對值越大,說明配體與受體的對接親合力越大,同時也說明小分子與受體結合的活性越高。把對接結果較好的靶蛋白和化合物通過PyMOL進行結合方式展現。

2 結果

2.1? 四逆散和IBS的相關靶點

綜合TCMSP數據庫、文獻研究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8]檢索結果,從四逆散中檢索到130個藥效化合物,其中,柴胡13個,白芍8個,枳實17個,甘草92個。合并4個藥物數據,并去除重復的成分及靶點,得到四逆散123種化學成分,245個靶蛋白。通過DisGeNET平臺獲得靶點基因167個,通過OMIM平臺獲得靶點基因34個,通過GeneCards平臺獲得靶點基因2 791個,relevance score≥30的基因有140個,將3個平臺匯總并去除重復項,最終獲得IBS相關基因302個。

2.2? 四逆散治療IBS的潛在關鍵作用靶點

使用Omicshare平臺將藥物的潛在作用靶點和疾病的相關靶點進行匹配并繪制韋恩圖,獲得交集基因47個。其中,柴胡的潛在關鍵作用靶點39個,白芍16個,枳實21個,甘草41個。見圖1、表1。

2.3? 四逆散治療IBS關鍵靶點的PPI網絡分析

將四逆散治療IBS的47個關鍵靶點導入STRING數據庫中獲取PPI關系,并得到PPI網絡圖。該網絡圖共47個節點,466條邊。其中,度值排名前5的靶點基因為IL-6、AKT1、TP53、TNF、FOS。見圖2。

2.4? 藥物-化合物-靶點-疾病網絡的構建和分析

在構建網絡圖前,需將作用于靶點的藥物成分信息進行篩選提取,通過Perl腳本的運行構建彼此相應的關系,獲得四逆散治療IBS相關靶點對應的有效成分信息。然后將四逆散、89個作用于靶點的藥物活性成分的分子編碼、47個關鍵靶點信息、IBS導入Cytoscape,進行網絡構建及可視化。其中,槲皮素、山柰酚、川陳皮素、7-甲氧基-2-甲基異黃酮、芒柄花素、甘油三酯、刺果甘草查耳酮、1-甲氧基菜豆素、3-甲氧基光甘草定、β-谷甾醇等43種成分可以和3個以上的關鍵靶點相連,連接度值排名前5的靶基因為AR、NOS2、PPARG、SCN5A、KCNH2,表明以上成分及基因是四逆散治療IBS的重要成分和重要靶點。見表2、圖3。

2.5? 關鍵靶點的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

GO分析結果顯示,關鍵靶點所富集的生物學過程以對化學信號的反應(36個靶點)、對氮化合物反應(19個靶點)、多細胞生物過程的調節(24個靶點)、對有機氮化合物的反應(19個靶點)、對含氧化合物的反應(27個靶點)為主。見圖4。

KEGG通路主要富集的通路為細胞因子-細胞因子受體相互作用通路、T細胞受體信號通路、TNF信號通路、Toll樣受體信號通路、NF-κB信號通路、類NOD受體信號通路等,并與炎癥性腸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消化系統疾病有關。見圖5。

2.6? 分子對接分析

皮素、芒柄花素4個成分和IL-6(PDB ID:1alu)、AKT1(PDB ID:3mv5)、TP53(PDB ID:6ggc)、TNF(PDB ID:2az5)4個靶蛋白進行分子對接。4種化合物與4個靶蛋白的結合能均小于-5 kcal/mol,說明活性成分化合物與篩選出來的靶點發生作用的可能性較大,驗證了預測結果的可靠性。其中,槲皮素與各靶點的結合分數較佳,將其結合方式用PYMOL進行展示。見表3、圖6。

3 討論

四逆散為《傷寒論·辨少陰病脈證并治》名方,方中柴胡為君,疏肝解郁,升發陽氣;白芍為臣,斂陰養血柔肝,助柴胡條達肝氣;枳實為佐,理氣解郁,泄熱破結,與柴胡一升一降,調暢氣機,與白芍相配,理氣和血;甘草為使,調和諸藥,健脾和中;四藥合用,共奏疏肝健脾止瀉之功。

通過藥物-化合物-靶點-疾病網絡發現,柴胡、甘草中所含的槲皮素,柴胡、白芍、甘草的共同成分山柰酚,枳實中的川陳皮素,甘草中的芒柄花素在網絡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獻[9]顯示,槲皮素不僅可以激活Nrf2信號通路,加強機體的抗氧化應激水平相關,還可抑制NF-κB信號通路,降低促炎因子釋放,此外,槲皮素還能通過抑制腸道蠕動,降低腸道毛細血管的通透性來發揮止瀉作用。劉麗娜等[10]通過細胞實驗發現,槲皮素可改善上皮細胞的通透性進而增強腸上皮屏障功能。研究[11]表明,山奈酚可顯著抑制炎癥因子的產生,提示其具有抗炎的作用。此外,山奈酚的抗炎機制還體現在調節促炎酶的活性和炎癥相關基因表達,抑制轉錄因子、黏附分子以及基質金屬蛋白酶等方面[12]。川陳皮素具有雙向調節大鼠空腸平滑肌收縮性的作用,可顯著降低結腸通透性,保護受損的腸黏膜屏障[13]。芒柄花素通過抑制外鈣內流及內鈣釋放等離子通道相關機制,對家兔離體小腸的平滑肌收縮起到了明顯的抑制作用,說明其可應用于治療腸痙攣性疾病及腸道動力紊亂等疾病[14]。上述4種物質均屬于黃酮類化合物,預測結果與報道基本一致,體現了四逆散治療IBS多成分多靶點協同作用的方式。

PPI網絡的結果顯示,IL-6、AKT1、TP53、TNF 4個靶點在網絡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時,經過分子對接結果驗證,提示它們可作為四逆散治療IBS的關鍵靶點。IL-6是人體內重要的炎性因子,作為炎性反應的調節介質,它促使疾病進展并維持免疫反應[15]。研究[16-17]發現,低度的炎癥或免疫激活,可以觸發或加重IBS,而IL-6可通過作用于腸道神經元和平滑肌細胞的方式引起感覺運動功能的改變,造成腸黏膜敏感性升高,這也解釋了IBS患者外周血中IL-6含量明顯升高的原因。TNF與IL-6同為促炎細胞因子,具有多種生物學活性,比如影響NF-κB通路,通過正反饋的方式使得炎癥反應逐級放大[18]。研究[19]發現,IBS患者血清中的TNF-α水平明顯高于正常人,且有焦慮或抑郁等伴隨癥狀的患者TNF-α水平高于單純的IBS患者。感染性胃腸炎的患者更容易發生IBS,這可能與感染后導致的炎癥細胞趨化和免疫細胞的激活有關,該過程會釋放多種炎性介質如TNF、IL等,進而破壞腸黏膜屏障,增加其通透性,誘導IBS的發生[20]。上述細胞因子在IBS發病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四逆散的藥效成分可能通過作用于這些疾病的靶蛋白來調節免疫系統進而發揮治療IBS的作用。

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與免疫和炎癥相關的一類通路,以T細胞受體信號通路、TNF信號通路、Toll樣受體信號通路、NF-κB信號通路為代表。Toll樣受體信號通路作為經典的炎癥通路,在機體應激條件下,該通路中受體異常激活,使下游κB等信號分子激活,導致炎性細胞和炎性因子失衡,進而造成IBS的發生和發展[21]。此外,Toll樣受體、NF-κB信號通路的激活可導致慢性內臟痛覺高敏的形成[22]。這些通路均與IBS的發展有密切關系,且富集結果提示,四逆散的藥效成分的關鍵靶點分布于不同的通路,T細胞受體信號通路可能通過調控TNF、AKT1等靶點,TNF信號通路、Toll樣受體信號通路可能通過調控TNF、IL-6、AKT1等靶點起到四逆散治療IBS的效果,以上通路及靶點主要通過減輕免疫介導的炎癥反應的方式發揮治療IBS的作用。這些通路及蛋白靶點可作為未來進一步探討和研究的方向。

本文應用網絡藥理學及分子對接技術,從系統生物學的角度對四逆散治療IBS多成分、多靶點、多通路的復雜網絡關系和機制進行探討。通過網絡構建、通路富集,從分子網絡水平系統研究了四逆散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關鍵作用靶點和相關通路,為深入研究四逆散治療IBS的作用機制提供了思路。

參考文獻

[1] 王? 嵩,曹伊媛,黃思捷,等.腸易激綜合征發病機制及中醫藥干預作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導報,2020,17(27):51-54.

[2] 方秀才.腸易激綜合征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胃腸病學,2020,25(6):321-325.

[3] 班? 瑩,黃龍記,林? 浩,等.中醫藥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21(1):90-93.

[4] 梁汝圣.四逆散在消化系統疾病治療中的進展[J].醫療裝備,2020,33(16):197-198.

[5] 范玉玲,梅志剛,易? 文.四逆散加減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療效的系統評價[J].巴楚醫學,2019,2(2):68-75.

[6] 朱? 力,陽彭成,彭延娟.四逆散治療大鼠肝脾不調證腸易激綜合征模型的研究[J].四川中醫,2010,28(8):10-12.

[7] 歐? 晨,宋厚盼,李? 潔,等.基于網絡藥理學和分子對接探討密蒙花顆粒劑治療干眼的作用機制[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40(7):797-804.

[8]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一部)[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20:88,108,258,293.

[9] 張紅娜,周玉法,劉敬博,等.基于NF-κB和Nrf2信號通路探討槲皮素的護肝功效及其作用機理[J].西北農業學報,2020,29(1):143-149.

[10] 劉麗娜,孫志廣,蔡雪婷,等.槲皮素改善TNF-α誘導的腸上皮caco-2細胞功能障礙[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2012,43(6):541-545.

[11] 李珂如,胡光強,吳安國,等.山奈酚及其衍生物在神經系統疾病中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西南醫科大學學報,2021,44(4):412-416.

[12] AL-BRAKATI A, ALBARAKATI A J A, LOKMAN M S, et al. Possible role of kaempferol in reversing oxidative damage, inflammation, and apoptosis-mediated cortical injury following cadmium exposure[J]. Neurotoxicity Research, 2021, 39(2): 198-209.

[13] 熊永建.川陳皮素誘導腸動力平衡和緩解炎性腸病研究[D].大連:大連醫科大學,2015.

[14] 高? 雅,邵正威,賈曉寧,等.芒柄花素對兔離體腸平滑肌運動的影響及機制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2013,29(2):41-44.

[15] 劉震宇.芍藥湯對UC大鼠免疫屏障的調節機制[D].長沙:湖南中醫藥大學,2020.

[16] SEMIN I, NINNEMANN J, BONDAREVA M, et al. Interplay between microbiota, toll-like receptors and cytokines for the maintenance of epithelial barrier integrity[J]. Frontiers in Medicine, 2021, 8: 644333.

[17] 杜? 娟,崔紅宇,郭哲陽,等.敦煌固本方對D-IBS大鼠血清IL-6、5-HT水平及結腸組織AQP3、NF-κB表達的影響[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19,30(10):1189-1194.

[18] 王晨宇,寇? 冠,王治坤,等.有氧運動對實驗性結腸炎小鼠氧化應激、炎癥反應及細胞凋亡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21,43(4):301-305.

[19] 孫保林.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精神心理因素與IL-1β、TNF-α水平的相關性研究[D].唐山:華北理工大學,2019.

[20] 梅思敏.感染后腸易激綜合征中醫證型分布及相關因素的臨床研究[D].成都:成都中醫藥大學,2019.

[21] 鮑璐璐.TLR4/MyD88/NF-κB信號通路在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合肥:安徽醫科大學,2019.

[22] 儲浩然,王? 宇,仝? 理,等.艾灸對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大鼠結腸TLR4/MyD88/NF-κB信號通路的影響[J].針刺研究,2020,45(8):633-639.

(本文編輯? 賀慧娥 黎志清)

猜你喜歡
腸易激綜合征信號通路網絡藥理學
基于網絡藥理學方法分析中藥臨床治療胸痹的作用機制
從網絡藥理學角度研究白芍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作用
基于網絡藥理學的沙棘總黃酮治療心肌缺血的作用機制研究
基于網絡藥理學分析丹參山楂組分配伍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機制研究
舒肝健脾方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68例療效觀察
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發生機制及其防治策略
腸道菌群失衡與腸易激綜合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