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肢骨折患者術后疼痛護理的進展

2021-11-30 03:28譚玉紅
今日健康 2021年12期
關鍵詞:下肢骨折評估

譚玉紅

(廣西河池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人民醫院,廣西 河池,547100)

下肢是骨折常見部位,下肢骨折是骨科常見創傷性疾病,多因交通事故、外力擊打、意外跌落等因素影響,近年來,我國下肢骨折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下肢骨折以無創、有創手術內固定治療為主,下肢骨折患者常伴劇烈疼痛,術后采取單一藥物鎮痛效果不佳,高達70%患者對術后鎮痛效果不滿意,且有25%~55%左右患者由術后急性疼痛轉換為慢性疼痛,降低下肢運動、步行功能,影響患者生活質量[2]。故針對下肢骨折術后疼痛患者需加以有效的護理干預,以減輕患者疼痛程度,促進患者預后恢復[3]。隨著護理醫學不斷發展,多種疼痛護理在臨床得以廣泛應用,包括規范化疼痛管理模式、疼痛控制護理、舒適護理等,均伴良好的術后鎮痛效果,加快患者康復速度,提升其日后生活質量[4]。因此本文就下肢骨折患者術后疼痛護理的進展做一綜述,旨在日后臨床護理下肢骨折術后疼痛患者提供有效的理論依據。

1 規范化疼痛管理

規范化疼痛管理目的在于規范護理人員評估、處理患者疼痛流程,以此保障患者及時消除疼痛,或使疼痛減輕到患者能夠耐受的程度,提升疼痛護理管理服務質量。規范化疼痛管理模式方式:(1)疼痛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疼痛知識宣教,促使其掌握下肢骨折術后疼痛原因,以糾正其錯誤認知,并向患者講解藥物作用、方式。(2)疼痛評估:每10:00、16:00為患者進行評估,記錄疼痛部位、程度、時長等。(3)鎮痛方案:給予想象法、放松法、知識教育等轉移患者注意力,同時采取體位調節、按壓切口、創造安靜休息環境等保障患者舒適,給予冷敷、理療、熱敷等緩解疼痛[5]。潘慧、祝宏[6]等人對110例下肢骨折患者分別采取常規骨科疼痛護理、規范化疼痛管理,結果顯示,實驗組在不同時間點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logue Scale,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

2 疼痛控制護理

疼痛控制護理是在完善基礎護理同時,依據患者具體情況與疼痛程度,擬定規范性、個性化、針對性疼痛護理計劃,以切實減輕患者疼痛程度,促進其預后恢復。疼痛控制護理方式:(1)認知干預:經過面對面、床旁電腦演示等,講解術后疼痛原因、性質、防控措施等[7]。(2)心理干預:利用意念療法、放松身心、音樂療法等轉移患者注意力。(3)體位干預:協助患者取合適體位,術后早期抬高患肢20° ,支架固定,并墊上軟墊。(4)傷口護理:對傷口疼痛程度進行評估,采取針對性、個性化物理鎮痛措施,如術后24h 內進行冰敷等[8]。(5)肢體松弛訓練:協助患者取臥位、坐位,依據指令促使患者頭部至腳部逐漸放松。(6)睡眠干預:對病室溫濕度進行調節,定期實施空氣對流交換,減少噪音、光線刺激等。(7)早期康復訓練:術后6~8h 協助患者進行股四頭肌收縮、踝關節運動;術后石膏固定保持仰臥位,實施肢體屈曲、大腿后肌群收縮等,循序漸進進行坐起、行走等訓練。高換雄[9]等人對92 例膝關節骨折手術患者分別給予常規護理、疼痛控制護理,結果顯示,研究組術后1、3、5d 時V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3 舒適護理

舒適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干預措施,主要是指護理人員對患者自身軀體、心理狀況進行評估,以患者存在舒適因素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具有針對性、創造性與整體性[10]。舒適護理方式:(1)體位干預:依據患者實際情況,指導患者體位、患側肢體放置,確保肢體處于功能位,將患肢抬高。(2)疼痛護理:告知患者術后疼痛發生機制、原因;采取熱敷、冰敷等理療,同時可采取看書、看電視等轉移其注意力。(3)早期康復訓練指導:鼓勵患者盡早進行功能訓練,并告知早期鍛煉重要性、注意事項等;此外需加強患者飲食指導,加強營養。(4)環境干預: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安靜舒適,光線柔和,避免強光、噪音等。(5)心理干預:主動與患者交談,尊重、關懷患者,給予針對性心理護理。馮瓊、吳慶[11]等人研究顯示,對238例下肢骨折內固定術后患者分別給予常規護理、舒適護理,結果顯示,試驗組術后24、48、72h 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4 基于SWOT 分析法的疼痛關愛管理模式

SWOT 分析法可充分發揮主體優勢,以盡可能消除劣勢,同時創造有利機會,預防危險因素;疼痛關愛管理模式主要是經過醫護人員、親友為患者提供充分護理支持、關愛,進而減輕患者疼痛程度[12]?;赟WOT 分析法的疼痛關愛管理模式方式:(1)組建疼痛關愛小組。(2)內因優勢:①下肢骨折術后疼痛關注度較高,小組成員技術能力扎實;②下肢骨折術后疼痛病例較為豐富。(3)內因劣勢:①小組成員之間配合度仍處于探索階段;②與疼痛關愛相關環境仍需進一步改進。(4)外因機會:①患者希望在術后能夠安全、順利恢復;②藥物止痛效果佳,不良反應發生率低;③臨床多以鎮痛泵進行持續鎮痛;④對患者進行生理、心理、社會多方位護理干預。(5)外因威脅:①相關知識認知度低;②小組成員對管理概念轉換能力欠佳[13]。(6)干預方式:①強化交談,密切監測患者各項指征;②在患者疼痛時提供心理支持、鼓勵,了解患者內心感受,給予心理疏導、家庭關懷與社會支持。③疼痛物理干預:對下肢進行按摩,避開切口;并對切口部位進行冷敷、熱敷等,囑患者多鍛煉。楊小麗、姜麗娟[14]等人對102 例下肢骨折內固定術后患者分別給予常規護理管理、基于SWOT 分析法的疼痛關愛管理模式,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2、8、12、24、48 小時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5 多模式疼痛管理

多模式疼痛管理主要是指聯合應用不同鎮痛措施,經過不同鎮痛機制以獲得高效的鎮痛效果,以此促進機體功能恢復[15]。多模式疼痛管理方式:(1)組建疼痛管理專業小組,并進行培訓。(2)評估:評估患者疼痛認知、疼痛治療情況、鎮痛效果期望等。(2)個體化教育:依據評估結果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個體化教育,包括疼痛因素、非藥物鎮痛方式等。(3)評價: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并對其自身疼痛情況進行評分;若患者可耐受,可采取分散注意力方式緩解其疼痛,若患者疼痛較重,則進行規范化鎮痛方式。(4)鎮痛方案制定:正確評估患者疼痛程度,由小組成員制定針對性鎮痛方案;具體鎮痛方式包括使用小夾板、石膏、使用止痛藥物、音樂療法、心理疏導等[16-17]。依據反饋獲得患者對鎮痛效果感受進行評估、調節鎮痛方案。曹粒、眭建[18]等人對60 例下肢骨折伴創傷失血性休克患者分別給予傳統鎮痛措施、多模式疼痛管理,結果顯示,術后第1 天、術后第3 天的VAS 均低于對照組。

6 小結

疼痛是下肢骨折患者術后常見癥狀,是一種非愉快的感覺與情感體驗,是組織損傷時產生一種特殊表現,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不利于患者預后恢復。因此針對下肢骨折術后疼痛患者需加以有效的疼痛護理干預,以減輕其疼痛程度,改善其心理狀態,進而改善預后,促進患者下肢運動功能恢復。針對下肢骨折術后疼痛患者,臨床可采取規范化疼痛管理模式、疼痛控制護理、舒適護理、基于SWOT 分析法的疼痛關愛管理模式、多模式疼痛管理等多種疼痛護理措施,以提升整體疼痛護理質量,達到良好鎮痛目的,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猜你喜歡
下肢骨折評估
不可忽視的“一點點”骨折
中西醫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研究進展
準媽媽要重視下肢靜脈曲張的預防
同時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關節骨折的治療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診治
微創旋切術治療182例下肢靜脈曲張的術后護理
評估依據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支架術后再狹窄的治療
最終評估
EMA完成對尼美舒利的評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