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飲食護理的研究進展

2021-11-30 03:28秦見香
今日健康 2021年12期
關鍵詞:攝入量依從性飲食

秦見香

(廣西柳鋼醫療有限公司醫院,廣西 柳州,545002)

維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針對臨床終末期腎臟患者主要采取的腎臟替代療法,其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對延續其生命具有重要意義[1-2]。頻繁透析過程中患者體營養物質大量丟失,再加上MHD 患者普遍存在飲食行為不規范現象,容易引發營養不良。營養不良一旦發生,患者容易出現貧血、免疫能力低下、透析性耐受程度下降等情況,并增加機體感染風險,嚴重甚至引發重大心腦血管類疾病。故積極開展科學有效本文對近些年臨床用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飲食護理干預的相關研究進行綜述,為今后護理工作者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提供一定參考依據。

1.MHD 患者飲食治療態度低的影響因素

有學者指出,飲食狀態與MHD 患者生存質量密切相關[3]。而當患者對疾病認知存在偏差時,可影響其康復行為,不利于健康信念的建立,從而消極對待疾病結局(選擇回避或屈服的應對方式),對自身健康狀況滿意度低,康復信心明顯不足,最終造成其飲食依從性直線下降。高翠翠、曾華韞、彭紅云[4]等人報道認為,MHD 患者低磷飲食依從性與健康信念呈正相關性,與疾病感知呈負相關性;應加強相應健康教育、強化信息支持,以糾正患者錯誤飲食認知及行為。伍夢寒、王艷、徐藝文[5]等學者通過Spearman 相關性分析后發現,造成MHD 患者飲食治療態度量表(ASDTH)評分低下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高齡、文化程度第、透析齡短等。因此臨床需通過對患者認知以及行為進行干預(例如通過增加宣教形式、強化宣教力度、詳細化宣教內容等健康教育措施以提高MHD 患者對飲食的認知水平),并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以減少營養不良狀況的發生。

2.常規飲食護理干預

(1)限制鈉鹽攝入量:鈉鹽攝入增加后可引起水腫、高血壓等情況,告知患者鈉鹽每日攝入量控制在5g 以內,若患者存在無尿情況,則每日攝入量為1~2g,注意咸菜、辣椒醬等腌制品禁食。(2)限制鉀攝入量:MHD 患者若攝入過多鉀元素但又無法有效,導致機體鉀含量偏高,容易引起心臟收縮及傳導異常,故護士明確告知患者鉀元素含量高的食品(如蘑菇、濃茶、肉湯、巧克力、堅果等)減少食用[6]。(3)嚴格限制水攝入量:MHD 患者腎功能障礙,無法有效代謝機體多余水分,大量攝入水會進一步加重腎臟負擔;其每日進水總量(mL)=前24h 尿量+500mL,透析當日可增加透析超濾量。

3.低磷飲食

MHD 患者多伴有鈣磷鉀代謝異常,其中以高磷血癥最常見,其臨床發生率為57.4%;該病癥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皮膚瘙癢等并發癥,導致病情加重[7]。故臨床為預防MHD 患者并發高磷血癥,提出低磷飲食方案。但臨床推廣后發現,實際血磷控制達標率僅有38.5%,說明MHD 患者存在低磷飲食依從性較差的問題(可能與積習難改、社交應酬、家庭監督力度較差等因素相關),導致其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增加。有學者提出,開展3 ~ 4 人小范圍授課,告知患者蛋黃、動物內臟、黃豆、花生類及奶類等磷含量偏高的食物盡可能避免食用,反復強調高磷飲食的危害性;開發“MHD 低磷飲食”微信公眾號及小程序,定期推送限磷訣竅等方面知識,并指導患者借助小程序搜索所有食物的含磷量。

4.護理干預模式

4.1 行為轉變理論干預模式行為轉變理論干預模式要求護士為患者提供規范且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務,同時對其血糖、飲食、心理狀態、用藥及運動情況等方面的自護行為能力進行綜合評估,依據評估結果、再次與患者開展深入交流,共同商討制定個體化且全面的護理干預計劃,使患者明確臨床診療步驟、逐漸適應,從而主動配合各項操作的開展[8]?;谛袨檗D變理念的飲食護理干預,借助飲食管理手冊,在行為轉變不同階段管理中納入飲食控制,綜合采用多項干預措施,將飲食管理效果最大化。微信具有即時性、可互動等特點,便于患者隨時查閱MHD 飲食方面內容;家屬支持可通過親情聯系為患者提供持續監督,督促其改正不良飲食行為或習慣,有助于其飲食管理依從性提高同伴支持借助示范效應可引導患者進行正性行為模仿,從而顯著改善其營養狀況[9]。侍珍珍、唐景鳳、莊靜[10]等學者研究中指出,實驗組(飲食管理聯合應用基于行為轉變理論干預)患者液體限制、攝鉀管理、自我護理、面對困難等飲食管理依從行為評分,TP、ALB、PA 等營養學指標水平均高于予以常規飲食管理干預的對照組,其營養不良發生率(24.53%)顯著低于對照組(43.14%)。

4.2 一對一飲食管理MHD 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腎損傷,機體排磷功能下降,容易引發高磷血癥,對其生活質量及生存率均造成負面影響。蛋白質屬于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但MHD 患者每日蛋白質攝入量越多,其血液中磷的濃度也隨之升高;但蛋白質若攝入不足,又會增加患者病死率的風險[11]。故MHD 患者飲食方面需要在嚴重控制磷元素攝入量的基礎上補充足量蛋白質。一對一飲食管理模式可使MHD 患者轉變飲食態度,規范其進食行為,并加大醫護患合作力度,為患者盡早實現自我管理提供良好保障。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飲食方案,投入專人監測MHD 患者每日飲食情況,并定期匯報監測結果(每周1 次);依據患者個人飲食習慣及時作出科學調整,能夠使患者有意識地依從科學的高蛋白、低磷飲食理念,自覺執行個體化飲食方案,合理控制機體血磷的含量,從而降低患者發生高磷血癥的風險。朱艷麗[12]的報道中指出,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對照組+一對一專人飲食管理措施干預后,其飲食態度評分、飲食行為評分以及血清磷、鉀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單純開展常規護理)。蔚雷雷、薛芃石[13]等人對MHD 患者分別開展常規護理干預(常規組)與聯合針對性營養護理干預(干預組),結果發現,干預組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轉鐵蛋白(SF)、血紅蛋白(Hb)含量、生活質量各項評分以及合理飲食知識、健康運動知識、疾病認知評分均高于常規組,其改良主觀綜合性營養評分明顯低于常規組。

4.3 跨團隊聯合干預模式跨團隊多學科合作模式主要由兩個以上相關學科的專家組成固定專家組,針對臨床患者某一器官或系統性疾病,通過開展定期、定時、定址的會議,最終提出診療意見[14]。該模式用于MHD 患者中,由血透醫師負責透析及藥物治療,營養師及護士負責為患者提供科學飲食指導管理及健康教育、并全面評估其營養狀況;三者協同配合構建MHD 患者飲食管理體系。相關研究指出,對MHD 患者而言,其BMI 數值越大,死亡風險越低。賴碧紅、周東池、葉水英[15]等人發現,試驗組(跨團隊聯合干預模式)患者干預后BMI 及體重增幅均高于采取常規干預模式的對照組;試驗組干預后血清ALB、SF及總膽固醇等營養指標檢查結果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其營養正常與重度營養不良人數占比(34.00%、8.00%) 的比例均優于對照組(22.00%、20.00%)。

5.小結

綜上所述,文化程度、對疾病認知水平等是影響MHD 患者飲食及營養狀況的重要因素,通過積極開展行為轉變理論干預模式、一對一飲食管理、跨團隊聯合干預模式等飲食護理干預可有效糾正MHD 患者錯誤認知及不良飲食習慣,提高其低磷飲食依從性。

猜你喜歡
攝入量依從性飲食
春節飲食有“三要”
飲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何為清淡飲食
北京地區居民鎘攝入量評估
人一天到底該吃多少
品管圈在提高手衛生依從性改善中的作用
健康飲食
提高手衛生依從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標的一項新技術
孜然種子對奶牛養分攝入量和產奶量的影響
采用閱讀模型確定Cobb肉種雞賴氨酸和蘇氨酸最佳攝入量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