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巾帽發展與變化研究
——以士人階層為例

2021-12-02 21:17朱曉菲
紡織報告 2021年6期
關鍵詞:士人復古東坡

朱曉菲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300)

明代是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到達巔峰的時代,作為一個上承元代蒙古族,下啟清代滿族的朝代,明代擁有燦爛的社會文明。從文獻典籍以及出土的文物來看,明代服飾等級森嚴,服飾制度為封建統治服務,為鞏固封建政權、恢復和發展漢族服飾文化作出了貢獻。

早在明代建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就確立了“垂衣裳而天下治”的禮制。社會各階層如貴族、平民等在穿衣戴冠方面大有不同,階級屬性鮮明。由于社會發展,明代中后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社會財富大量積累,奢侈之風盛行。作為社會底層的商人,通過商業貿易活動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在明代社會,統治者為了加強政治統治,將“衣冠之治”發揮到了極致,明代社會的統治由此維系。

1 明代巾帽制度的發展

明代前期,朱元璋在奪取少數民族政權之后,對恢復社會禮法制度十分重視,期望新建王朝效仿先前的漢唐舊制,其中包含了有關衣冠服飾制度的內容。另外,朱元璋初登帝位時曾說:“昔帝王之治天下,必定禮制,以辨其貴賤、明等威?!盵1]可見禮法制度在穩定朝政上的重要性。另外,朱元璋還吸取了漢高興盛和元代滅亡的經驗和教訓,明代初期,在戰事吃緊的背景下,依然致力于恢復和完善服飾制度。洪武年間,朱元璋甚至親自過問社會各階層的服裝款式、衣料質地,為規范和發展明王朝的服飾制度奠定了基礎。明初法令嚴格,經濟僅可維持生計和果腹,難以奢靡度日。百姓崇尚儉樸,除了日常生活必需之外并無余力消費,人們能夠很好地遵守服飾制度,很少有僭越的情況出現。

明代中后期,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商品經濟逐漸發展,城市生活繁榮,人口大幅度增長,社會風貌開始轉變。明初,“渾厚之風少衰”,平民百姓在獲得財富之后,大肆采買貴重衣料,奢靡、逾矩之風愈演愈烈,尤其以江南一帶最為突出。如蘇州府《吳江志》記載了粗布庶民之家的農婦穿戴金銀的現象,表明社會風氣開始轉變。成化以后,社會發展速度加快,明初嚴苛的服飾制度在這一時期有所松弛。嘉靖年間,奢侈之風愈演愈烈,針對當時的情形,明代統治者也頒布了一系列禁奢令,企圖限制人們對奢侈衣帽的追求。

2 明代士人階層參與巾帽的發展與演變

2.1 明代儒雅志士的標志——儒巾

古人對巾的喜愛異常,以明代尤為突出。明代時期,人們喜戴巾,因此出現了大量的巾類,例如士人常用的方巾、儒巾、東坡巾等,庶人所用的網巾、萬字巾等,還有諸葛巾、山谷巾等,名目多樣,表明了當時人們對于巾的喜愛程度極高。

儒巾在明代時期多為士人所戴。這里的士人指除了貴族以外同樣享有特權的階層,其中包括有品級的官僚和有功名的人士。明代社會是典型的四民社會,人們被劃分為士、農、工、商4個階層。長久以來,士人階層一直居于四民之首,地位優越,享有社會特權。在明代初期,為了保障士人階層在社會中的地位,統治者專門制定了一系列區別于其他階層的服飾制度。通過特定的服飾就可知士人的優越地位,而其他階層是不允許穿戴士人的衣冠服飾的。關于明后期儒士服制之情形,葉夢珠在《閱世編》中說道:“予所見舉人與貢、監、生員同戴儒巾,儒巾與紗帽俱以黑縐紗為表,漆藤絲或麻布為里,質堅而輕,取其端重也?!盵2]

除此之外,徐復柞在《花當閣談叢》中也曾提及關于儒巾的發展:“三十年前,吾邑春元盡皆用之,郡城獨不然。無論用違其制,亦殊不雅觀,今則吾邑亦用儒巾矣?!盵3]根據前人筆記可知,士人常以儒巾為常服,經歷了一段時間才被人們認可。明代后期,儒巾更是被看作士人階層的標志。從前文可知,儒巾的形制材料為“以黑縐紗為表,漆藤絲或麻布為里,質堅而輕”,雖然麻布、漆藤絲易得,但非士人階層不可佩戴此物??梢哉f,儒巾是封建專制統治中具有階級屬性的產物,其產生及推廣都與當時的政治、生活環境密不可分。

2.2 風雅曠達的標志——東坡巾

明朝時期,文人雅士善戴東坡巾,關于東坡巾的來歷,在《中國衣冠服飾大辭典》中有這樣的說法:“東坡巾,以烏紗為材料制作,雙層形制,前后左右處各折一角,傳聞宋代蘇東坡第一次佩戴這種巾,因此命名為東坡巾?!盵4]蘇東坡為宋代文人雅士,東坡巾以其名諱命名,可見蘇東坡在士人心目中的地位極高。

關于東坡巾的形制在史料中也有記載,王圻在《三才圖會》中也提及:“東坡巾有四墻,墻外有重墻,比內墻少殺。前后左右各以角相向,著之則有角界在兩眉間?!盵5]另外,東坡巾并非傳統巾類,其材料區別于其他巾類,屬于一種類似帽的硬質巾類。宋代同明代一樣,是封建的中央集權國家,且宋代重文抑武,文士的社會地位較高。又因士人偏愛儒雅,且當時的社會風氣偏向于此,所以東坡巾深受人們的喜愛。明代前期,朱元璋“馬背上得天下”,武士得到了重用。但到了明代后期,統治者為了加強政治統治,收歸兵權,崇文黜武,士人的地位提高。東坡巾富有象征意味,在明代時期受到士人的追捧。徐曾唯的《援古證今》曾生動地再現了鄉大夫汪公東泉戴東坡巾的場景。

東坡巾雖然不像網巾一樣普及,但在明代士人中深受偏愛。明代士人喜愛戴巾,這與前面提及的復古風氣有關,也與明代士人偏愛風雅有關。宋代儒雅文人以裹這種巾來證明自己的身份,形成一種社會風尚后開始流行,這一傳統到了明代更加盛行。由于明代崇尚儒雅,社會風氣尚且如此,衣食住行也跟隨社會風氣發展,東坡巾這種傳統且富有深意的巾帽,便是最好的證明。

2.3 社會安定的標志——四方平定巾

相較于東坡巾而言,四方平定巾是明代獨有的且深受職官、儒士喜愛的便帽。四方平定巾是用紗羅制成,以黑色為主色,造型上四角見方,又被世人稱為“四角方巾”。在《七修類稿》中,郎瑛便記載了四方平定巾的來源:“今里老所戴黑漆方巾,乃楊維禎入見太祖時所戴。上問曰:‘此巾何名?’對曰:‘此四方平定巾也?!盵6]便詔令天下皆裹之。明洪武三年,朝廷頒布詔令,規定士人、庶人須佩戴四帶巾,這里的四帶巾即后來的“四方平定巾”。另外,王圻在《三才圖會·衣服》中也描述了四方平定巾的樣式及其名稱的意義:“方巾,此即古所謂角巾也。制同云巾……取四方平定之意?!盵5]

由于王朝初建,四方平定巾被授予了天下一統、四方安定之意,在當時,四方平定巾屬于明代特色的首服,為平民所戴。到了后來,四方平定巾的形制發生變化,高度極高,且這時頒布了詔令,規定只有秀才以上有功名的人才可以佩戴四方平定巾。例如在《金瓶梅詞話》第七回中,溫秀才便戴過這種四方平定巾。這種巾帽流傳到清代,成為讀書人的標志。無論是建朝伊始的初創,還是明朝后期的藝術加工,四方平定巾對士人的生活都起到了較大的影響。

雖然當時的法令規定世人皆可佩戴四方平定巾,并且不限制士庶階層與貧賤富貴。但是,翻閱大量資料發現,知識分子、中小地主以及官僚士紳、秀才等人佩戴四方平定巾更為平常,很少有庶人佩戴四方平定巾。對于普通庶民而言,即使官方規定庶民也可以使用四方平定巾,但大部分人更愿意佩戴網巾和六合一統帽,四方平定巾仍為士人所佩戴。

3 巾帽的發展對士人階層的影響——復古之風盛行

明代中晚期流行過復古風潮,士大夫階層更是極力追捧這種風潮,在他們的帶動下,庶民大肆模仿。明代士人喜戴巾帽,更偏愛復古之風,而“復古”本來就是一種時尚的體現,直到今天,復古之風仍然能帶動時尚圈的風尚。明代男性服飾的復古風集中體現在士大夫的巾飾上,對于當時的士人而言,巾已經成為人們追捧的裝飾。在戴巾成為流行以后,明人便開始佩戴各種各樣的巾,且每個階層都能找到屬于自己階層的巾佩戴。此外,戴巾并不是明人初創,明人所戴之巾源于宋代的東坡巾,也有明代獨有的網巾等幾十種巾類,表現出當時人們對于巾的喜愛和對于古風的狂熱追求。

正德年間,京都掀起了一股潮流,士人紛紛追捧這場“易帽風潮”。郎瑛曾在《七修類稿》中提及:“正德中年,京都士人忽焉以巾易帽,四方效之。然巾本古冠服也,一時變更,自覺駭異?!盵6]另外,當時復古風潮涌現,其中不乏瘋狂者,他們在行為舉止上向先代賢人看齊,在衣著上也極力追捧,更有甚者以非明朝的奇裝異服示人。馮夢龍曾在《古今譚概》中提到一個衣著怪誕的笑料,可見當時人們對復古風潮的追捧[7]。

根據文獻小說記載,當時人們對于古風的喜愛程度極高,復古風潮已經成為當時社會的一種潮流[8]。另外,明代的復古風潮不僅體現在對復古衣帽的追求上,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也有所體現,且轟動一時。

4 結語

明代社會是中央集權的封建君主專制社會,在立朝之初便確立了森嚴的等級制度和嚴苛的服飾制度。明代初期,由于社會發展緩慢,百姓并沒有較高的消費能力,而且國家頒布了一系列服飾政策,社會各階層必須遵照服飾制度,恪守律己,服飾制度在這時儼然成為統治者統治社會的工具。明代中后期,由于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江南地區率先成為財富集中地,人們大量積累財富,奢侈之風盛行,巾帽華貴多樣。另外,在明代的大量巾類中也出現了許多帶有階級符號的巾類,如四方平定巾、東坡巾、儒巾、方巾等。巾帽的流行為明代社會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社會機遇,成為當時人們謀生的手段。

猜你喜歡
士人復古東坡
秋日的復古之約
東坡詩元代接受論
錯過這些復古店,要等下個世紀
宜興:東坡書院憶東坡
文獻視域中的中國古代“行樂”觀念及園林行樂生活
東坡畫扇
《續夷堅志》對《夷堅志》在內容上的繼承
復古“輕”暗黑
地域學研究的幾個基本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