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習近平公正觀的實踐路徑

2021-12-03 12:22盧國琪
湖湘論壇 2021年5期
關鍵詞:公平正義實踐路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盧國琪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社會公平正義問題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創新,把公平正義理論提升到了新的水平,并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新思想和新論斷,深化了對公正理論內涵和精神實質的科學認識,對在新時代如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思路。習近平公正觀的實踐路徑包括七個方面: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保障公平正義的物質基礎;實行公共資源向基層、向農村、向困難群體傾斜;推進民生建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讓每個人獲得發展自我和奉獻社會的機會。

關鍵詞:習近平公正觀;實踐路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平正義;困難群體

中圖分類號:A8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4-3160(2021)05-0005-11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社會公平正義問題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創新,把公平正義理論提升到了新的水平,并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新思想和新論斷。在探索如何實現公平正義的過程中,習近平同志把公平正義的價值定位和價值取向提升到新的高度,構建了“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公平正義內容體系,明確了實現公平正義的新思路,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平正義觀。具體地說,習近平公正觀的實踐路徑包括七個方面: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保障公平正義的物質基礎;實行公共資源向基層、向農村、向困難群體傾斜;推進民生建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讓每個人獲得發展自我和奉獻社會的機會。

一、通過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保障公平正義的物質基礎

馬克思對“公平”曾有過這樣的闡述:“無產階級平等要求的實際內容就是消滅階級的要求”“平等應當不僅是表面的,不僅在國家的領域中實行,它還應當是實際的,還應當在社會的、經濟的領域中實行”。[1]馬克思對“正義”思想也有過闡述,在他看來,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是人們的行為是否正義的客觀標準。

根據馬克思的觀點,公平正義的實現必須依賴于強大的物質基礎。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實力逐步增強。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朝著持續健康發展的軌道前進,促進公平正義的物質基礎不斷得到保障。在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上,黨和國家正采取一系列措施穩步、健康推進城鎮化,使城鎮化成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新亮點。城鎮化的推進將給城鄉居民帶來一系列福利,主要表現為收入水平得到提高、社會保障與福利方面城鄉均等、受教育機會城鄉均等、就業條件和居住環境得到改善等。

為了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保障公平正義的物質基礎,必須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習近平同志以敏銳的眼光洞察到了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政府對微觀經濟運行干預過多過細、宏觀經濟調節還不完善、市場監管不力、公共服務比較薄弱以及社會管理水平不高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他認為要提高政府效能,就必須改革政府機構、轉變政府職能。他明確指出:“我們必須下大決心、以更大力度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以更好適應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工作作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迫切要求?!盵2]52-53為了確保經濟朝著持續健康發展的軌道前進,習近平同志正確把握轉變政府職能總的方向和要求,強調政府要為市場經濟“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2]53;尤其不允許社會公共權力對市場進行行政干預,要阻止權力對各種經濟體的尋租,對權力在市場領域滋生腐敗的現象要堅決阻止。由此可見,政府的主要功能就是要維護市場的正常運行、糾正市場不良行為,使市場經濟在良好的環境中得到健康發展?;诖?,習近平同志對資源配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強調資源配置既要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更要發揮政府作用,當市場機制失靈的時候,政府要挺身而出、力挽狂瀾,行使公平合理配置資源的職責。也就是說,政府要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融入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的全過程。

習近平同志還提出了要在經濟發展的更高水平上維護公平正義的新思想。他始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公正觀考察現實社會的公正問題,對其有著全面深刻的認識。他認為,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固然受多種因素決定,但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是最主要的決定因素,因此,在不同歷史時期、在不同發展水平上對社會公平正義的理解和要求是不一樣的,不同思想認識的人、不同階層的人對社會公平正義的理解和要求也是不一樣的。他強調,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要有一個正確的出發點,這就是維護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講公平正義,也不能脫離社會發展水平??创吞幚砉秸x問題,一定要從社會大局的角度來考慮,一定要從全體人民的角度來處理。他還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方法,指明我國現階段存在的不公正現象許多都是發展中的問題,是可以經過不斷發展來解決的,即我們可以在發展中通過制度安排、法律規范和政策支持來解決公正問題。正是在這種全面深刻認識的基礎上,習近平同志強調:“我們必須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進一步把‘蛋糕做大,為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奠定更加堅實物質基礎?!盵2]97

在新的歷史時期,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在更高經濟發展水平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需要從如下幾個方面發力:

第一,要把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與更好保障人民群眾各方面的權益結合起來?!耙谌w人民共同奮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基礎上,通過制度安排,依法保障人民權益,讓全體人民依法平等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盵2]94市場能夠幫助人們把蛋糕做大,但市場不能最終實現公平正義。因此,我們必須在不斷發展市場經濟的同時,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一個有效抵制市場風險的機制,以避免完全由市場決定人的命運的消極后果。

第二,要把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與推進收入分配改革結合起來。推進收入分配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習近平同志指出:“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大意義,把落實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規范收入分配秩序作為重要任務,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盵2]92推進收入分配改革,關鍵是要致力于縮小行業分配差距,促進社會財富向低收入群體傾斜,讓經濟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第三,要把推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與處理好住房發展的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的關系結合起來。作為社會熱點問題的中國住房問題,既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民生問題,更是一個能折射出社會是否公正的問題。為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不能以一刀切的簡單方式來解決中國的住房問題。一方面,要充分激活市場活力,滿足多層次住房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快推進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建設,為困難群眾提供基本住房保障。

總之,就是要通過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保障公平正義的物質基礎,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積極地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

二、通過公共資源向基層、向農村、向困難群體傾斜,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人民群眾國家主體地位的辯證統一。在全社會維護公平正義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一項極其重要的民心工程,對凝聚人心具有無窮的力量。眾所周知,“市場”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載體,市場天然具有注重效率的功能,但“市場”本身缺少解決公平的功能,而且市場重視效率的功能可能激化矛盾、引起沖突。因此,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國家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加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從而彌補市場不能兼顧公平的缺陷,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由此,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實行公共資源向基層、向農村、向困難群體傾斜的新思路和“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3]159的具體目標?!皟刹怀睢焙汀叭U稀蹦繕说娜缙趯崿F,是習近平公正觀在農村的鮮活實踐。

為加快推進民生領域體制機制創新,促進公共資源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向弱勢群體傾斜,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從四個方面抓落實:一是要抓重點。他認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是解決公正問題的重點,所以公共資源要向最需要關心的人群傾斜。二是要抓實在。他認為要把盡力而為和量力而行都考慮到位,堅決不開空頭支票,一定要做好在現實條件下能夠做到的事情。三是要抓持久。他認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長期的工作任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持之以恒干下去,做到鍥而不舍向前走。四是要抓組織。他要求各級干部要帶領群眾通過辛勤勞動創造幸福生活,要把“領導熱”和“群眾熱”統一起來,二者缺一不可。習近平同志的這些闡述,針對我國社會公平方面存在的問題,從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的角度提出了解決的方法。我們在領會并執行其指示精神時要重點從如下幾個方面用功發力:

第一,要把“善治”的理念與人民群眾的互動結合起來彰顯公平正義。不論是治理國家還是治理社會,既要堅持“善治”的理念,又要善于與人民群眾互動。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央要求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得到了廣大干部群眾衷心擁護。后續工作要不斷跟上,堅決防止走過場、一陣風,切實做到一抓到底、善始善終?!盵4]由此可見,他對工作要求善始善終,對工作抓得不緊、抓得不實、抓得不持久的做法持否定態度。他的善始善終的理念還體現在善于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上。他強調,要對積極的建言獻策進行梳理,采納正確意見,既要善于總結我們自身的經驗教訓,也要善于借鑒國內外有益做法。習近平同志強調的這些致力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措施,對于我們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我國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就是要促進國力增強與改善民生相協調,就是要促進貧困地區和困難群眾也能公平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在新的歷史時期,既要加大社會政策供給,又要把社會政策要求變為具體行動,要在縮小貧富差距上發力,同時還要把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始終落實在與人民群眾互動的社會實踐中。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過程也是人民群眾增強誠信和互助的過程,更是人民群眾不斷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過程。

第二,要積極促進教育公平,著眼長遠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對貧困群眾進行物質上的幫助是實現公平正義不可缺少的環節,但更關鍵的是要幫助他們掌握擺脫貧困的能力,著眼于長遠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全社會彰顯公平正義,也不能滿足于短期的脫貧,必須以人民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從根本上脫貧為目的。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機會,努力讓十三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獲得發展自身、奉獻社會、造福人民的能力”[2]94。這一重要論述蘊含了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脫貧問題的重要思想。發展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就是幫助貧困地區避免“貧困遺傳”的痛苦,因此,著眼長遠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就要著眼于維護貧困地區青少年受教育的權利,要把促進教育公平視為政府應盡的職責。這就要求黨和政府要致力于通過實行傾斜性的教育政策,實現使貧困地區人民群眾從根本上擺脫貧困的目的;要求各級政府要創造條件發展好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真正讓貧窮的孩子也能享受公平的受教育權利。我國各層次的教育都有對貧困地區實行傾斜性政策的責任和使命,各級政府對教育的投入都應采取差異性、傾斜性政策,要把公共資源向基層、向農村、向困難群體傾斜作為導向,不斷提高貧困地區青少年的教育水平,為貧困地區從根本上脫貧打下堅實基礎。

把公共資源向基層、向農村、向困難群體傾斜的重點放在實現教育公平上,這一重大舉措具有不可忽視的深層次意義,既有利于國家當前的人力資源逐步增加,也有利于未來的人力資源處于良性循環狀態,同時還有利于搶占國際人才競爭的至高點。在新的歷史時期,政府需要致力于科學客觀地制定公共資源向基層、向農村、向困難群體傾斜的標準,把以教育為重點的公共資源真正向基層、向農村、向困難群體傾斜。這樣做,將極大地有利于以維護教育公平正義為引擎、帶動全面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第三,要加快城鄉二元經濟向城鎮化、工業化經濟轉移,吸收農村剩余勞動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力推進,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城鄉二元經濟向城鎮化、工業化經濟轉移加快,勞動力的需求與供給關系發生了新變化。對此,黨和政府要積極采取措施,以相應的政策制度安排為引導,以不斷縮小城鄉差距為目的,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三、通過推進民生建設實現社會公平正義

中國共產黨始終重視民生問題,把關注民生、改善民生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內容。習近平同志繼承了這一優良傳統,適時提出要“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5]513。習近平同志還充分認識到,推進民生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抓重點、多渠道推進民生建設。他指出:“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盵3]18這就要求民生建設要在“幼有所育”和“學有所教”方面花力氣,要在“勞有所得”和“病有所醫”方面下功夫,要在“老有所養”和“住有所居”方面有新進展,特別是在“弱有所扶”方面要給予切實保障。

第一,要把教育公平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衡量社會是否公平的內容是多方面的,但社會公平的基礎是教育公平。讓全體人民享有公平的教育機會是民生建設的起點,在推進民生建設中是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內容,因此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機會,努力讓十三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6]。

第二,要采取多種方式解決人民群眾的就業問題。就業是民生之本,這是自古以來人們形成的共識。解決就業問題需要一定的前提條件,就是加快經濟發展。在加快經濟發展基礎上解決好平等就業問題,還要“規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鄉、行業、身份、性別等一切影響平等就業的制度障礙和就業歧視”[5]536。新的歷史時期,解決人民群眾就業問題,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完善城鄉就業創業服務體系——這個服務體系應始終堅持均等性和公共性,其目的就是確保就業環境更加公平。

第三,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確保收入分配制度基本合理。收入分配制度是否合理體現出社會是否公平。如果收入分配不合理,改善民生就成為一句空話,因為改善民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合理的收入分配。習近平同志強調,要“把落實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規范收入分配秩序作為重要任務”[2]92。人民群眾反映的收入不公突出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城鄉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一個是行業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推進民生建設,對人民群眾反映的這些突出問題要穩妥給予解決。

第四,要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維護社會公正的途徑可以有多種選擇,但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維護社會公正的有效途徑;改善民生的措施也有多種選擇,但其必經之路同樣是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就是要在促進公共資源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向困難群體傾斜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多層次的覆蓋全民養老、醫療、低保、住房等在內的社會保障體系。尤其是其中的醫療衛生服務保障體系和最低生活水平保障體系要及時建立起來。

第五,改善民生不能破壞生態環境。推進民生建設的根本目的,是在維護公平正義的基礎上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因此民生建設必須與生態文明建設同步推進。習近平同志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盵7]改善民生一直是中國共產黨人肩負的責任和使命;把良好的生態環境融入人民群眾幸福生活的目標,則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新發展理念的新的偉大實踐。這一偉大實踐既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公平正義思想的內涵,也豐富、發展和完善了馬克思主義民生思想。

四、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實現社會公平正義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離不開全面深化改革。習近平同志明確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盵2]96他認為,堅持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一定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通過得力的改革措施確保社會環境更加公平正義、不斷消除各種違背公平正義的現象,從而確保改革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同享有。他還特別強調,如果通過改革不能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不能使社會環境更加公平,乃至于在改革中還導致更多不公平,那么,這樣的改革就沒有任何意義,這樣的改革也不可能持續下去。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國家更富強、社會更公正、人民更幸福,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就對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新要求,那就是要更加注重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尤其是要在各個方面同時發力。不僅要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且要把經濟建設與民主政治建設結合起來協同發展,把先進文化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結合起來協同發展,還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不僅要讓一切勞動的活力被激發出來,也要讓知識和技術的活力迸發出來,還要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迸發出來??傊?,要讓能夠創造社會財富的所有源泉不斷涌流出來,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為了促進社會更加公平正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必須在如下幾個方面用功發力:

第一,要把公平正義置于改革的頂層設計之中。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單面性”改革,而是“全面性”改革,要注重改革的頂層設計。只有在改革的頂層設計中把公平正義彰顯出來,各層級的各項改革措施才會體現出公平正義的熱度,改革才會在公平正義的氛圍中沿著既定目標順利向前推進。

第二,要以公平正義的理念來凝聚改革新共識。在整體謀劃、全面推進改革的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協調社會各階層關系的基本準則就是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社會最大的公約數,能夠為秉持不同改革觀的人們尋求到基本層次的一致性認同。堅持公平正義容易使社會主導的價值取向形成一致性的合力,容易使道德秩序形成比制度層面更自覺、更牢固的定力,可以大大提高改革的社會認同度和參與度。因此,唯有高舉公平正義這面旗幟,改革才會獲得更大和更為持久的動力。

第三,要把公平正義始終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所有舉措之中。從某種意義上說,改革就是依據一定目標對社會體系進行變革的社會運動,改革一定會產生社會變革的作用。這種社會變革是全面的深刻的,會觸及到社會各個領域,包括經濟領域、政治領域、文化領域、社會領域、生態領域等。無論哪一個領域的改革,其改革措施的制定都要堅持公平正義原則。只有堅持把公平正義的原則貫穿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過程,全面深化改革才會順利進行。

五、通過全面依法治國實現社會公平正義

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基石是法治。在治國理政征途上,我們黨一直主張法治,并在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自此,我國“法治”建設不斷推進,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體現在形成了以憲法為統帥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法治政府建設得到了穩妥推進、司法體制不斷完善、人們的法治理念普遍增強。但是,在法治建設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個別法律法規體系存在漏洞或缺失的現象、個別地方仍然存在一些極不公正的視法律威嚴于不顧的亂象等?;诖?,習近平同志著眼于依法治國和公平正義的有機統一,明確提出“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進程”[5]89,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5]92。習近平同志的這些法治思想,為我國在新時代如何把依法治國落到實處指明了方向。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正朝著法治中國建設的新階段邁進。法治中國建設必然要求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不僅是高效、權威的,而且是公正的,因此不斷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法治中國建設的內在要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司法體制改革和有關法律制度作出了明確規定,如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廢止勞動教養、嚴禁刑訊逼供等。這些要求和措施都是在法治框架下形成和提出的,不僅表明黨和國家對法治的重視程度有了新的突破,對法治的認識水平有了新的高度,而且使公平正義的法治基石更加鞏固。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比較詳盡地部署了“全面依法治國”的具體任務。其中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在這個總目標下,無論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還是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都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黨的領導下,不僅所形成的法律規范體系必須是完備的、所形成的法治實施體系必須是高效的、所形成的法治監督體系必須是嚴密的、所形成的法治保障體系必須是有力的,而且還要“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8]157。該《決定》還提出了“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的思想,強調司法公正直接影響社會公正:司法公正對引領社會公正發揮著重要作用,司法不公對破壞社會公正起到致命作用。因此,為了“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8]168,我們既要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又要完善司法權力運行機制;既要規范司法行為,又要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通過全面依法治國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既是習近平公正觀的實踐路徑,也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必然趨勢。

六、通過全面從嚴治黨實現社會公平正義

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關鍵是全面從嚴治黨。針對人民群眾極度不滿的腐敗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采取了零容忍措施,正在下大力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5]136。權力要受到制約必須以健全的制度作保障,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這一舉措瞄準了社會公平正義實現的源頭。為了有效遏制腐敗、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強化權力運行和監督體系”的一系列具體要求。例如:在構建權力運行體系上,強調在“決策、執行、監督”三個環節要分別體現出“科學、堅決、有力”的三個特征,要“加強和改進對主要領導干部行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5]531,強調黨的紀律檢查工作要堅持雙重領導體制,并在工作中要推動這種體制“具體化、程序化、制度化”[5]532;在加強黨的作風建設上,強調要建立起一套健全的常態化制度,對領導干部的工作和生活都要有規范的制度,并要按照制度嚴格執行。與此同時,黨中央還出臺了一系列的制度條例,目的是規范黨內生活、制約領導干部正確使用手中的權力。這些新的要求和舉措對提升黨和政府公信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用全面從嚴治黨的方式來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不斷加強執政黨作風建設。這既是全面從嚴治黨取得成效的關鍵,也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取得成效的關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生活所固有的內在維度是公平正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體和真正動力是人民群眾,領導人民進行建設和改革發展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要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要把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永遠保持下去,就必須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對黨員干部工作中出現的恣意、腐敗行為進行強有力的約束和懲處,就是對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悉心維護,就是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悉心維護。習近平同志指出:“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抓作風建設,就要返璞歸真、固本培元,重點突出堅定理想信念、踐行根本宗旨、加強道德修養?!盵9]250無論是堅定理想信念,還是踐行根本宗旨,亦或是加強道德修養,歸根到底都是要求不忘初心。共產黨人的初心是始終站在人民大眾的立場上為人民群眾謀利益。黨員干部考慮問題一定要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一定要把自己置身于老百姓當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了解老百姓滿不滿意、擁不擁護。黨員干部改進工作作風的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堅持走群眾路線。堅持這個標準,既充分體現了黨的宗旨意識,又標識了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出發點和歸宿。習近平同志強調指出:“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盵9]258我們黨之所以永葆青春活力和戰斗力,就是因為有這個傳家寶,在任何時候都始終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在任何時候都始終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治國理政的一切活動中,我們黨始終貫徹群眾路線,善于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加強和改進作風建設既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有效途徑,也是實現和維護公平正義的有效途徑。通過抓作風建設實現社會公平正義要突出如下重點:

第一,要通過抓作風建設,使黨員干部把公平正義時刻銘記于心。抓作風建設與維護公平正義存在著一致性,保持黨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情感、責任、信任的綜合體現就在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在現實社會中,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不僅能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輸入物質能量,而且也能夠輸入情感能量。也就是說,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必將轉化為凝聚正能量的物質和精神基礎。

第二,要通過抓作風建設,夯實維護公平正義的政治基礎。對腐敗必須堅持零容忍態度,既要堅決消除腐敗,又要推進制度反腐、實行標本兼治,這樣才能切實改進黨員干部的工作作風,夯實維護公平正義的政治基礎。我們黨通過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建立健全權力制衡機制,黨風極大好轉,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公平正義。但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需要持之以恒。要把旗幟鮮明地反對和消除“四風”問題與強化黨員干部公平正義觀念和實踐精神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規范和敦促黨員干部自覺維護公平正義的行為。

第三,要通過抓作風建設,增強公平正義的可感知度。通過持之以恒的作風建設,從制度上加強規范政府的收支行為、提高政府治理水平,將有利于改善政府支出的效率和促進地區之間的平衡,從而有利于增強公平正義的可感知度。

七、讓每個人獲得發展自我和奉獻社會的機會

人的自我價值的實現過程就是一個發展自我和奉獻社會的過程。換句話說,發展自我和奉獻社會是自我價值實現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的本質是社會關系的總和,個人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個人的發展有賴于一定的社會條件,而一定社會條件的實現又必須依靠每個人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和才能。真正的公平正義,必須把發展自我與奉獻社會辯證統一起來,每個人必須在獲得社會滿足自我發展的基礎上,為他人服務、為社會服務。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大了改革的步伐,致力于全面深化改革,目的也在于為每個人提供自我發展和奉獻社會的機會、促進公平正義的實現。

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與和平發展的偉大戰略拓展了人們的實踐空間,不斷地改變著人們的生存方式,尤其是城鎮化與信息化進程的逐步加快,客觀上為人們的自我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但是也給維護公平正義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此,習近平同志指出:“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深入開展脫貧攻堅,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盵10]這彰顯了在新的歷史時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新思路、新要求,就是要以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為堅實基礎,確保全體人民公平共享勞動成果,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讓每個人獲得發展自我和奉獻社會的機會。讓每個人發展自我,要求的是全面地發展自我,在生命的全過程發展自我,同時要在發展自我的同時奉獻社會。這其實就是告訴我們,真正的公平正義,必須把發展自我與奉獻社會辯證統一起來。

在新的歷史時期,由于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實踐活動的起點也發生了變化,表現為人民群眾實踐活動的科學技術含量愈來愈高,人的本質力量在不斷變化與提升,由此決定了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需要探索新規律、創立新方法。這種新規律和新方法的指向就是發展自我與奉獻社會相統一。實現二者統一,既是每個人生活的意義所在,也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必然。習近平同志強調:“改革開放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必須堅持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堅持在黨的領導下推進?!盵11]46改革開放既是黨的主張,也是人民的要求。歷史唯物主義強調歷史的創造者是人民群眾,改革開放事業的實踐主體也必然是人民群眾,因此堅持黨的領導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本質上是一致的。我們黨在推進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中都始終依靠人民的力量,在不斷推進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每一次認識和實踐的突破和發展始終離不開人民的實踐和智慧,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始終離不開人民的實踐和智慧,每一個經驗的創造和積累始終離不開人民的實踐和智慧。習近平同志的論述同時也蘊含了另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的統一是我們的事業興旺發達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基本條件。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在黨的領導下讓每個人獲得發展自我和奉獻社會的機會,又要讓廣大人民群眾自覺把發展自我與奉獻社會統一起來。他指出:“‘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盵11]51實現公平正義,離不開人們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培育高尚的道德。個人在追求自我發展、追求公平正義的時候,一定要把黨的事業、國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道理其實很簡單,社會是一種公共性存在,它是人們生活和交往的共同家園,需要每個社會成員普遍地擁有與之相適應的公共精神。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人間萬事出艱辛。越是美好的未來,越需要我們付出艱辛的努力?!盵11]82發展自我、奉獻社會,就是要求全社會的每個成員都要把個人的遠大理想和抱負與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結合在一起,都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力量。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每個人獲得發展自我和奉獻社會的機會,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2]102。

綜上所述,習近平公正觀的實踐路徑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它符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實際,其可操作性和實效性是顯而易見的;它給馬克思主義公正觀賦予了嶄新的科學內涵和時代意蘊,在具體實踐中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共產黨的公平正義理論。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46.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厲行節約 反對浪費——重要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56.

[5]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6]習近平.在聯合國“教育第一”全球倡議行動一周年紀念活動上發表的視頻賀詞(2013年9月25日)[N].人民日報,2013-09-27(01) .

[7]習近平.加快國際旅游島建設 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EB/OL].(2013-04-10)[2021-03-12]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4/10/c_115342563.htm.

[8]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

[9]人民日報社評論部.“四個全面”學習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10]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17-10-27)[2021-03-21] 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1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曹桂芝

猜你喜歡
公平正義實踐路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審判執行不停擺 公平正義不止步
道德憤怒
以“大扶貧”理念開辟精準扶貧新路徑
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工作發展方向
黨的作風建設科學化的實踐路徑和保障機制研究
論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途徑
社會主體研究方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中的運用
淺析高校黨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路徑
朱前鴻 劉偉: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取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