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傳統文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融入探索

2021-12-03 13:41梁秋惠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1年140期
關鍵詞:筆者傳統英語教學

梁秋惠

【摘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是每個教師的責任。將傳統文化融入英語課堂,可以對教學內容實現補充與拓展,增強課堂教學的厚度,讓英語教學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借助傳統文化創新英語教學,可以讓英語課堂呈現不同的內容。學生對傳統文化形成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也可以成為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力量。

【關鍵詞】傳統文化;英語教學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包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道德情操、價值觀念、審美品格、藝術情趣、辯證思維和科學智慧,是中華民族的瑰寶。高中英語教學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可以讓英語教學生動有趣,可以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傳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社會觀和價值觀,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一、以教材文本為依據,比較中外文化差異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頒布與實施,英語教材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越來越重。教材是教育專家根據我國學生的學習規律和學習特點精心設計的學習材料,是為學習這一目標服務的。

英語教材為英語教師教學提供了支撐,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幫助。因此,教師要正確把握教材對英語學習的作用,結合學生學習英語的特殊規律,系統而全面地將英語語言知識和基本技能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有效地掌握好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熟練應用英語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教材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載體,英語教學需要結合教材內容來引入中華傳統文化,需要有意識地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素材,把這些文化素材融入到教育活動中,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接受中華優良傳統文化的感染與熏陶。

如人教版M3U1的Reading介紹了古代節日的起源、亡靈節、紀念名人的節日、豐收節、春天的節日等,旨在使學生了解各種節日的由來及其存在的意義。在講這篇閱讀前,筆者沒有直接給學生講述關于節日的單詞,而是先用英文句子描述這些節日的意義以及用圖片和視頻展示人們在這些節日所開展的活動,接著讓學生猜測是哪個節日,再將相應的英語單詞寫在黑板上。下一步我讓學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其他國家類似的節日的信息,然后讓學生比較同一節日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現形式,整個過程要求學生盡可能用英語進行口頭表達。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不但猜出了中外相似的節日:中國的清明節、日本的盂蘭盆節、西方的萬圣節,中國的春節、西方的狂歡節和復活節、日本的櫻花節,中國的端午節、美國的哥倫布日、印度的甘地紀念日,還區別了這些節日的時間、活動方式,并強調了中國節日的特色。另外,學生還討論了中國獨有的節日如中秋節、重陽節,并講述了這些節日的來源、意義和過節方式。本節課不僅提高了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還讓他們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

又如人教版M3U5的Reading介紹了加拿大的地理環境、各大城市特點和人文活動,鞏固學生掌握地點描寫的基本句型。在講完這部分的內容后,筆者沒有按部就班地進入到下一個章節Using language,而是插入了一點小花絮:要求學生聯想祖國的大好河山,用所學到的句型介紹我國的名勝古跡,描述自己家鄉地風土人情等。筆者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分享對國內的城市或景點的了解或旅游的經驗和體會。交流時有三個核心:介紹位置,描述其獨特之處或迷人之處,表達自己的看法或評價。每組派一個代表口述,筆者組織學生組間互評,看哪個組表達的信息多且有趣味。同時,筆者把學生口述的關鍵詞都寫在黑板上,帶著學生一起復述并適時補充學生感興趣的背景知識。課后,筆者建議學生查閱百科全書或上網收集更多感興趣的風土人情的信息,以培養學生運用語言資源的能力。

英語教材就像一個寶藏,只要教師認真挖掘,就一定可以找到相應的知識,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二、以泛讀材料為線索,滲透傳統文化精髓

泛讀可以幫助學生成為更好的讀者,可以擴展學生的詞匯量。隨著泛讀,學生越來越多地接觸到更多的語言,可以提高整體語言能力。泛讀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樂趣,這也有助于增強他們作為語言學習者的信心和自尊心。

泛讀對于學生愉悅身心,修養心性,增加文化素養尤為重要。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拓寬視野,就要積極創造條件讓他們即使沒能“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以此為學生將來的人生儲存足夠的底氣和見識。

如人教版M2U1的話題是文化遺產,要求學生了解文化遺產的概念、本質特點以及基本類型等。其 Project這一部分屬于泛讀材料,以悉尼歌劇院、埃菲爾鐵塔為線索,筆者依此類推到我國的圓明園,并要求學生思考類似的問題:如今,我們有必要重修圓明園嗎?學生各抒己見:沒有必要,因為保留圓明園有著警醒世人、勿忘國恥、教育國人的作用;沒有必要,因為經濟因素不容許;沒有必要,因為進行修復是對歷史文物的徹底破壞,與現行的國家文物保護法相背;有必要,可憑據僅存的遺址,只將其精華加以整理,使其再具觀賞和研究價值;有必要,只恢復中國園林部分的一些富有特色的景區,再現這些景區當年的風采??梢?,學生的民族意識已經覺醒。學生在在泛讀中受到了人文教育,在分享中探索著對待歷史的態度。中華民族曾經遭受的凌辱與苦難,他們感同身受,現實無法回避: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又如人教版M2U2的泛讀材料Reading task,延續了Reading中的話題:奧運會——世界上最重要的體育盛會。同樣,在完成了這部分的教學任務后,筆者做了適當的拓展: 1908年的中國,是一個運動意識匱乏的國家,《天津青年》發出“奧運三問”:中國什么時候能夠派運動員去參加奧運會? 我們的運動員什么時候能夠得到一枚奧運金牌?我們國家什么時候能夠舉辦奧運會?1932年,劉長春憤然疾呼:“茍余之良心尚在,熱血尚流,又豈能忘掉祖國,而為傀儡偽國做馬牛?!彼_聲明將以中國運動員身份參賽。7月30日,劉長春代表中國人第一次步入奧運會殿堂,打開了中國運動的大門! 歷史把這一瞬間永遠定格:歷經磨難參賽的劉長春不畏日軍的威逼利誘,帶著全中國人民不甘落后、不甘屈辱的決心,邁出了一個民族正式走進奧運賽場的第一步,傳達出一個國家追趕世界的堅定信念與頑強意志?!短旖蚯嗄辍返谝粏査闶怯辛舜鸢?。聽到這里,課堂寂靜無聲,學生神情嚴肅。筆者繼續:1984年7月29日,洛杉磯奧運會,許海峰以556環的總成績在男子手槍慢射比賽中奪得冠軍,中國實現了奧運會金牌“零”的突破!2008年8月8日,隨著絢麗煙花在北京鳥巢的高空綻放,隨著奧運火炬的點燃,隨著三面五星紅旗的緩緩升起,中國運動員和人民全都站起來了!全世界都看到了我們的繁華盛世! 講到這里,筆者注意到學生的眼里有星星,群情激昂,他們不約而同地說:“奧運三問,全都實現了!” 該活動不僅開闊了學生的思維,更重要的是讓他們認識到中國人民不甘落后、不甘屈辱的決心,中華民族追趕世界的堅定信念和頑強意志,而這些正是傳統文化精髓,正是歷史賦予他們的責任和使命。

鑒于此,教師可以設計豐富的有教益的課堂活動,使英語教學和傳統文化相結合,讓學生在課堂活動中,既能學到英語知識,還能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帶來的心靈上的震撼,從而經歷思想上的洗禮。

三、以寫作訓練為反饋,深化傳統文化體驗

寫作是高中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從簡單的語言輸出上升到用語言做具體的事情、表達自己的思想。近年來的高考作文也很注重考查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筆者認為,實現這一目標要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寫作既能使學生鞏固已學的課本知識,加深對語言文化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他們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

語言學習的終極目標是運用,檢測課堂學習的效果自然少不了語言輸出。在寫作中運用英語熟練地表達中國傳統文化是學生傳承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因此,教師要創造情境,使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和民族自豪感。

如人教版M4U4的話題是Body language,讓學生明白了“身勢語”是非語言交際手段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它通過無聲的語言表達一個人的內心世界。與有聲語言一樣,“身勢語”也是文化的載體,在跨文化交際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比較身勢語的不同文化涵義后,為了深化學生對跨文化的體驗,筆者要求學生完成一篇以餐桌禮儀為話題的應用文。題目如下:

假如你是李華,你的筆友Tom來信詢問中國的餐桌禮儀,請就此寫一封100詞左右的信向他介紹,內容包括:表明寫作目的;介紹中國的餐桌禮儀;表達愿望。

寫作之前,筆者先讓學生開展頭腦風暴,列出屬于中國特色的餐桌禮儀信息。學生討論的內容很豐富:用餐前,主人會提前迎接客人并讓客人上座;客人和長者開始用餐,其他人才可以拿筷子;就餐時,不能用筷子敲打碗碟;不能把筷子垂直叉在食物上;不能讓筷子橫跨在碗上;主人通常會照顧客人,會用公共筷子或調羹來為客人夾菜;主人很謙虛,盡管有很多菜也會跟客人說沒菜。

然后筆者讓學生限時寫作,并展示講評。通過寫作,學生不僅認識到中西方文化巨大的差異,而且使他們對尊老愛幼、熱情好客的傳統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有助于他們在實踐中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此外,為了加深文化體驗,筆者給學生布置了課后寫作任務——2018高考題:假定你是李華,那你的新西蘭朋友Terry將去中國朋友家做客,發郵件向你詢問有關習俗。請你回復郵件,內容包括:到達時間;合適的禮物;餐桌禮儀。

對于英語學習,創造情景固然重要,營造傳統文化的氛圍同樣重要。相互對照和參考,不僅可以讓學生明確兩種文化的差異,還能讓學生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以聽說訓練為補充,延伸中華文化內涵

英語聽說學習就是為了能更好地將內心想說的用英語表述出來,有效的英語聽說訓練不但能提高英語交流能力,還能打破 “啞巴英語”現象。在英語學習中,英語聽說是學生必須克服的實踐難關。

聽說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聽說教學中引入中國傳統文化不僅有助于學生具備理解和傳承中華文化的良好品格,更有利于學生通過分析和思考,快速地提高英語口頭表達能力,提升他們的語言素養。同時,學生具備一定的傳統文化常識也有助于他們迅速進入狀態,順利地完成聽說任務。因此,在英語聽說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可適當地有意識地鋪墊和擴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素材,讓學生挖掘文化內涵,提升語言自信和文化自信。

如2019年高考題A套題中Part B,話題是中國茶文化,要求學生翻譯三個句子:誰經常參加茶文化的講座呢? 你們也邀請其他人嗎?哪個講座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和回答五個問題:Where did Tom work when he was in Hangzhou? On what days did Tom work in the tea house? What was the percentage of customers attending the lectures? What were the main topics of the lectures? Why was tea an important exported product in ancient China?? 在聽說訓練之前,筆者先讓學生根據題目的情景介紹聯想和討論關于中國茶文化的信息,儲備盡可能多的背景知識。接著,學生邊聽材料邊記錄關鍵詞,很流暢地完成了口頭表達的任務。然后,筆者就該話題擴展開去,啟發學生展開聯想,學生如數家珍:關于“喝”,除了茶文化外,還有酒文化:“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關于“吃”, 八大菜系中除了他們熟悉的粵菜外,還包括:魯菜、川菜、蘇菜、閩菜、浙菜、湘菜、徽菜。百花齊放式的討論和分享使他們又一次領略了: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為人類的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華文化具有獨特的基因和旺盛生命力。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又一次得到了升華,學生傳承中華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更加堅定。

綜上所述,英語教學與中華傳統文化水潤交融、相映成趣,不僅拓展了學生的視野,還讓學生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提升了他們的核心素養。我們仍在探索和努力,除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還舉辦了校園文化活動,力求拓寬文化教育渠道,來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端正學生的文化態度、內化學生的文化品格、優化學生的文化行為、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實現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高海燕.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9(52):144.

[3] 李潔.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意識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9(47):111-112.

[4] 王婉禎.中華傳統文化融入高中英語教學的實踐探究[J].英語教師,2019,20(06):22-24,29.

[5] 張林.核心素養下的高中英語高效教學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9(03):129.

[6] 張小玲.基于文化意識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教學實踐探索[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19,41(05):92-94.

(責任編輯:伍靜儀)

猜你喜歡
筆者傳統英語教學
英語教學中對任務的幾點思考
老師,別走……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語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換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師,你為什么不表揚我
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
少年力斗傳統
性能相差達32%
清明節的傳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