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麥克白》中疾病現象的文化隱喻

2021-12-03 14:13鹿佳妮
關鍵詞:麥克白莎士比亞

鹿佳妮

摘 要:莎士比亞戲劇中的疾病現象俯仰皆是,隨著現代醫療科學體系的建立與完善,莎劇中的疾病現象正被重新認識與闡釋。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的《麥克白》涉及眾多疾病現象,這些疾病不僅客觀描述了人物的身體健康狀況,起到了基本的劇作功能,同時具有深刻的文化隱喻,展現了莎士比亞對社會現實與人性道德的認識與反思。

關鍵詞:莎士比亞;《麥克白》;疾病現象;文化隱喻

疾病是莎士比亞戲劇中的常見意象,縱觀其戲劇作品,可以發現莎劇中的許多人物都在生理上或是精神上呈現出一種病態特征。同時,瘟疫等具有傳染性的流行病也作為環境描述的一部分在作者筆下得以呈現。在莎劇中,通常所說的生物學與病理學意義上的疾病不僅是作者為推動情節發展或制造戲劇沖突而做的一般設定,還蘊含著一定的社會文化內涵。

作為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麥克白》涉及眾多疾病意象。隨著現代醫療科學體系的建立與發展,研究者們對劇中人物展現出的病態生理現象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通常麥克白被認為患有精神分裂,麥克白夫人被認為患有夢游癥,其癥狀與現代醫學所定義的神經癥的臨床表現大體一致。此外,莎士比亞還在《麥克白》中提到了“摸治”這一醫療手法,為疾病治療覆上了一層超自然的神秘色彩。在《麥克白》中,疾病現象“并不僅僅用來表現戲劇人物的健康問題”,在起到表達主題思想、展現人物心理、塑造戲劇沖突、推動情節發展的基本作用外,還“是對社會病態問題的象征或隱喻”。[1]

一、無序的社會

文學中的疾病現象常與社會國家聯系在一起,一個最常見的隱喻便是認為處于黑暗或陷于危機的社會國家是患了疾病的。健康的要素之一是身體諸器官的平衡穩定,疾病的重要表征之一是身體諸器官的失衡反叛?!尔溈税住返闹饕獢⑹戮€索是麥克白的叛亂,以及由叛亂引發的社會動蕩。若以身體疾病隱喻社會疾病,那么劇中疾病現象隱喻的便是混亂無序的社會現實。

蘇格蘭大將麥克白在女巫預言的誘導下從一個平叛的英雄淪為弒君的叛徒,最終走向毀滅。這一系列行為導致整個社會陷入黑暗,到處是流血、戰亂、死亡,國家政治處于失序狀態。劇一開始,整個國家便處于混亂之中,考特爵士叛變,麥克白作為平叛的英雄登場。而后,以女巫的預言為導火索,麥克白經不住誘惑,在其夫人的勸導下,殺害了鄧肯國王,成為叛變者。最后,麥克達夫在英格蘭國王的援助下,殺死麥克白,幫助鄧肯之子馬爾科姆登上王位。劇中經常出現“傷口”“流血”“痼疾”等疾病意象,以此隱喻整個社會的失序狀態。麥克白叛變后,麥克達夫與馬爾科姆前往英格蘭尋求幫助,在英格蘭王宮中,二人有一段對話。麥克達夫:“流血吧,流血吧,可憐的國家!”[2]65馬爾科姆:“我想我們的國家呻吟在虐政之下,流淚,流血,每天都有一道新的傷痕加在舊日的瘡痍之上……”[2]66在征討麥克白之前,凱恩尼斯說:“為了拔除祖國的沉痼,讓我們準備和他共同流盡我們的最后一滴血?!盵2]78由此可見,疾病現象在劇中是無序的社會的一種隱喻,是一個滿身傷口、血流不止、深陷苦痛的社會之象征。

莎士比亞是一位關心政治、關注現實的作家,其作品,尤其是歷史劇和悲劇,大都展現了作家對國家政治及社會現實的思考?!尔溈税住酚?606年春天首次上演,此時的英國正處在表面和平安寧實則暗潮洶涌的狀態中。劇中的疾病意象未嘗不是莎士比亞所處的時代社會的一個鏡像,表現作者對血腥戰爭的不滿,對黑暗現實的批判。1602年開始,伊麗莎白女王的健康狀況不斷惡化,由于她并無子嗣,王位繼承問題成為舉國關注的焦點。1603年,王位繼承人終于確定為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即大不列顛國王詹姆斯一世,此時英格蘭與蘇格蘭也在法律意義上完成了統一。對于渴望國家統一的莎士比亞來說,這或許是他樂于見到的場景。然而,社會動蕩并沒有就此停止。伊麗莎白女王統治末期,英格蘭出現了諸多社會問題:曠日持久的英西戰爭以及英格蘭與愛爾蘭的戰爭沖突,致使英格蘭元氣大傷,背負上龐大的債務;中央及地方政府從上至下的腐敗,導致偷稅漏稅、賣官鬻爵等現象十分普遍;農業歉收和饑荒造成底層民眾流離失所,危害社會公共安全。詹姆斯一世接手的是一個千瘡百孔、問題成堆的國家。雖然他一歲便成為蘇格蘭國王,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個人能力算得上出眾。但是,由于蘇格蘭與英格蘭在經濟、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皆有不同,三十六歲才入主英格蘭的詹姆斯一世并沒有獲得此前在蘇格蘭享有的那種擁戴,反而與議會沖突不斷。到1605年末,因為宗教政策問題,發生了令人震驚的“火藥陰謀案”。一群走投無路的天主教徒試圖炸毀上議院和下議院,炸死在其中參與國會開幕典禮的詹姆斯一世及其家人與大部分新教貴族。因為有人告密,“火藥陰謀”未來得及真正實施,可這仍給當時已經處于風雨飄搖中的英格蘭帶來巨大動蕩。

《麥克白》中的疾病意象不僅單純涉及生理疾病本身,并且“被用作隱喻,來使對社會腐敗或不公正的指控顯得活靈活現……以‘政體內部之感染這一常見的隱喻形式為本,莎士比亞發明了許多隱喻變體……被用來表達對某種終究會波及個體的總體失調或公共災難的不滿?!盵3]

二、失落的英雄

除了那些顯見的生理疾病現象,《麥克白》中被談論最多的疾病是麥克白夫婦所患的精神病癥。在決定殺死鄧肯后,一把滴血的刀子在麥克白的眼前搖晃著,他卻怎么也抓不住,麥克白意識到這是“不詳的幻象”,“你不過是一把想象中的刀子,從狂熱的腦筋里發出來的虛妄的意象……殺人的惡念使我看見這種異象”,“罪惡的夢境擾亂著平和的睡眠”。[2]23而在殺死鄧肯后,他也徹底殺死了睡眠,患上失眠癥,自此走向癲狂。在劇中,麥克白夫人是誘使麥克白下定決心弒君篡位的重要人物。獲知女巫的預言后,麥克白是猶豫焦慮的,他既被預言中所說的“萬福!麥克白!未來的君王”[2]8誘惑,又因其良心尚未完全泯滅并且擔憂弒君失敗可能產生的嚴重后果而徘徊不前。此時,麥克白夫人表現出超乎尋常的狠辣與果斷,一步步勸誘麥克白,使他打消疑慮。最終,麥克白說:“我的決心已定,我要用全身的力量,去干這件驚人的舉動?!盵2]21麥克白看似是在女巫與麥克白夫人的誘惑下犯了弒君篡位的重罪,然而事實并非如此,一句臺詞告破真相:“沒有一種力量可以鞭策我前進,可是我的躍躍欲試的野心,卻不顧一切地驅著我去冒顛簸的危險?!盵2]19可見,“麥克白的毀滅完全是他野心勃勃、自私自利、極端個人利己主義作祟的結果,他對女巫稱謂的妖魔化不過是想推諉自己的暴行”[4]。而麥克白夫人可視作麥克白野心的投射,其勸導麥克白的場景具象化地展現了麥克白內心的分裂與拉扯,最終野心戰勝良心,欲望戰勝道德,使他走向萬丈深淵。麥克白與麥克白夫人是一體兩面,或許只有這樣理解,才能夠解釋為何麥克白夫人這樣一位意志堅定、行為果斷、心狠手辣,在麥克白沉浸于弒君恐懼中惶惶不可終日時仍能勸慰他的女性會因為殺了人而產生心理壓力,患上夢游癥,自此精神崩潰。

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曾言:“悲劇摹仿比我們好的人,詩人就應向優秀的肖像畫家學習。他們畫出了原型特有的形貌,在求得相似的同時,把肖像畫得比人更美。同樣,詩人在表現易怒的、懶散的或性格上有其他缺陷的人物時,也應既求相似,又要把他們寫成好人。荷馬描繪的阿基琉斯盡管倔犟,但仍然是個好人?!盵5]悲劇的主人公應當是正面的、美好的,這也是“悲劇意在崇高的美學追求所在”[6]。然而,《麥克白》的主人公卻是一個叛亂者,不僅患有精神癥,還常以瘋癲的形象出現。將《俄狄浦斯王》與《麥克白》進行對比,或許能更好地理解為何莎士比亞要塑造麥克白這樣一個病態主人公形象?!抖淼移炙雇酢分?,預言將俄狄浦斯推上了“弒父娶母”的罪惡軌道。他試圖與神秘又無常的命運進行搏斗,最終以悲劇收場。但他在與命運對抗過程中展現出的反抗精神與英雄氣概值得敬佩,這就是英雄品格。在《麥克白》中,促使麥克白走向悲劇結局的不是預言,而是他自己的野心與欲望。因那“你將為王”的預言太過誘人,他選擇了弒君篡位,又因那“王位終將被同僚班柯的后代所取代”的預言而惶惶不可終日,從而犯下一系列殺戮罪行,最終導致自我毀滅。麥克白所患的不僅是精神疾病,還是道德疾病,其背后隱喻的正是英雄的失落,反映了莎士比亞對那個英雄失落時代的失望。

莎士比亞生活于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此時正值文藝復興末期,人文主義者信奉人是宇宙的中心,但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個人主義走向極端,人逐漸成為物質、金錢、權利、欲望的奴隸,由此導致一系列問題?!尔溈税住方沂玖巳嗽诔蔀樽约旱闹魅撕?,面臨欲望誘惑而無法自持的悲劇。麥克白并不是馬基雅維利、伊阿古或埃德蒙那樣的野心家,在實施一連串謀殺勾當前他也有過劇烈的內心沖突:善與惡、良心與欲望的搏斗使他充滿矛盾和恐慌,但最終欲望戰勝了善良,他殺死了國王,也殺死了自己內心的寧靜。原本才思敏捷、英武不凡的大將軍最終墮落為一代血腥暴君,把自己推向了毀滅的終點??梢哉f,麥克白是那個時代中信仰斷裂者的縮影。麥克白的病也是許多個人主義者、利益至上者普遍的病,有多少人像麥克白一樣淪為欲望與野心的奴隸!在秩序顛倒的時代,道德水準不斷下降,信仰缺失,英雄失落,由個人及社會,由身體到精神,所有一切都生了病。

三、幻滅的理想

《麥克白》中,莎士比亞不僅描繪了疾病現象,還設計了兩位醫者形象,試圖對劇中出現的疾病進行治療。

第一位醫生出現于第四幕第三場,麥克達夫和馬爾科姆來到英格蘭向英王尋求援助,馬爾科姆詢問:“王上出來了嗎?”[2]69醫生回答:“出來了,殿下;有一大群不幸的人們在等待他的醫治。他們的疾病使最高明的醫生束手無策,可是上天給他這樣神奇的力量,只要他的手一觸,他們就立刻痊愈了?!盵2]69這便是所謂的“摸治”。這種“摸治”療法聽起來像奇聞怪事,但卻真實存在于現實之中?!懊巍彼委煹募膊”环Q為“瘰疬”,在英國有“國王病”(King s evil)的俗稱,即現代醫學概念中的頸淋巴結結核?!爸苑Q為‘國王病,是由于傳說此病一經國王觸摸,即可治愈;并因國王治療此病的方法僅僅運用他的‘神圣的手來觸摸患病之處,于是歷史上就有所謂‘The Royal Touch之名,這常被中文譯為‘觸摸治療或者簡稱為‘摸治?!盵7]“摸治”的歷史由來已久,不僅在英國,在法國也頗為流行。莎士比亞是否真正相信“摸治”的功效不得而知,因為這段劇情“極有可能是出于時事原因插入的……無疑是想奉承詹姆斯一世,國王對這部戲的這一部分會很滿意,因為他總是想方設法把自己描繪成英國國王的直系后裔”[8]79?!罢材匪挂皇榔鸪鯇γ纬謶岩蓱B度,拒絕實踐,聲稱這是‘迷信;但六個月后,他改變了主意,開始進行治療儀式……盡管詹姆斯不相信自己有能力通過觸摸治愈疾病,但他的英國顧問向他解釋了摸治的意義,使他認識到這個儀式對君主制的政治價值?!盵8]68-69自此之后,詹姆斯一世便試圖通過這種手段來強化民眾的“君權神授”信念?;谏勘葋喫帟r代的審查制度以及文化界人士對戲劇演出的態度,當時的劇團必須要投靠某位王公貴族,成為其“供奉劇團”才能夠順利存活。而莎士比亞入股的劇團在詹姆斯一世即位后便成為“國王供奉劇團”,其本人也成為宮廷內侍從,獲得君王榮寵。如此一來,他在劇作中添加宣揚英王“君權神授”的橋段來迎合官方立場似乎是合情合理的。

那么莎士比亞特別提到“國王摸治”僅僅是為了討好詹姆斯一世嗎?縱覽馬爾科姆與麥克達夫的平叛過程,會發現其成功的關鍵因素是英王援助了一萬名英格蘭士兵,英王是以救世主形象登場的。問題是,英王可以幫助蘇格蘭撥亂反正,但英王是否能治愈千瘡百孔的蘇格蘭?叛亂者麥克白被殺死,鄧肯國王的正統繼承人繼位,是否便意味著整個國家社會進入了正確的軌道?

劇中有一細節,面對麥克達夫和馬爾科姆的征討,麥克白說:“讓他們到這兒來,等饑餓和瘟疫來把他們收拾去吧?!盵2]82瘟疫向來被認為是上天對人類降下的懲罰手段,作為一個叛亂者,麥克白憑什么認為上天會為平叛者降下饑餓與瘟疫的懲罰?因為麥克白清楚馬爾科姆并不是一個品行高尚的繼任者。在英格蘭王宮前,麥克達夫與馬爾科姆有一段對話。馬爾科姆:“要是我有一天能夠把暴君的頭顱放在足下踐踏,或者把它懸掛在我的劍上,我的可憐的祖國卻要在一個新的暴君的統治之下,滋生更多的罪惡,忍受更大的痛苦,造成更分歧的局面?!盵2]66麥克達夫:“這新的暴君是誰?”[2]66馬爾科姆:“我的意思就是說我自己。我知道在我的天性之中,深植著各種的罪惡,要是有一天暴露出來,黑暗的麥克白在相形之下,將會變成白雪一樣純潔?!盵2]66馬爾科姆甚至是一個比麥克白更不堪的暴君,“我的淫逸是沒有止境的”,“除了這一種弱點以外,在我的邪僻的心中還有一種不顧廉恥的貪婪”,“我一點沒有君主之德……各種罪惡卻應有盡有”。[2]66顯然,馬爾科姆即位后的蘇格蘭絕不可能變得四海升平、安寧祥和,甚至也恢復不到鄧肯國王在位時的狀態。

《麥克白》中展現出的政治現實與當時的英格蘭何其相似,伊麗莎白一世時代的繁榮昌盛已成泡影,統治后期的弊端逐漸顯露。詹姆斯一世即位后的幾年內,倫敦接連發生了幾場極具破壞性的瘟疫。1603-1604年,1606年和1608-1609年爆發的鼠疫特別嚴重,幾乎使整個倫敦遭受毀滅性的打擊。政府試圖控制疫情,但是由于對疾病及其傳播方式沒有真正的了解,能提供的防御措施相當有限。主要通過張貼告示警告民眾注意防護,或者聘請一些社會地位低下的中老年婦女搜捕感染者,并將他們送到護理質量極差的“病房”等待死亡。這些臨時搜捕員大多沒有受過專業的醫學培訓,經常在搜捕過程中導致瘟疫的二次傳播,造成更惡劣的后果。最重要的是,為了防止鼠疫傳播,當局發布了禁止集會的命令。從1603-1613年,莎士比亞的環球劇場被迫總共關閉了78個月,給他的事業帶來了巨大打擊。莎士比亞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創作的《麥克白》,作品中并沒有正面描寫瘟疫,卻將受惡性瘟疫困擾的國家與被惡性統治者控制的國家合二為一,“他把注意力集中在另一場瘟疫上,那就是被一個虛偽的、道德淪喪的、無能的、血淋淋的、最終自我毀滅的領導人統治的瘟疫?!盵9]在莎士比亞看來,英王有上帝賜予的“神力”,他摸一摸患有“瘰疬”的病人便可使其痊愈,但他依舊無法治愈已經病入膏肓的國家。

劇中的另一位醫者出現在第五幕第一場,通過侍女的匯報,醫生判斷麥克白夫人的病是“心理上的一種重大的紛亂,一方面出于睡眠的狀態,一方面還能像醒著一般做事?!盵2]74在為麥克白夫人治療的過程中,醫生顯然從她瘋瘋癲癲的自言自語中知道了她犯下的罪行,最終他說:“這種病我沒有法子醫治……外面有很多駭人聽聞的流言。反常的行為引起了反常的紛擾,良心負疚的人往往會向無言的衾枕泄露他們的秘密;她需要教士的訓誨甚至醫生的診視。上帝,上帝饒恕我們一切世人!”[2]76在第五幕第三場,這位醫者再次登場,麥克白詢問麥克白夫人的病情,醫生回答說她是因為思慮過重,被連續不斷的幻想擾亂了神經,才不得安息。麥克白問:“你難道不能診治一個病態的心理……用一種使人忘卻一切的甘美的藥劑,把那堆滿在胸間,重壓在心頭的積毒掃除干凈嗎?”[2]80他是在為麥克白夫人尋求解脫之法,同時也是試圖為自己的精神疾病尋找一個有效的治療方案。然而,他注定要失望,醫生回答:“那還是要仗病人自己設法的?!盵2]80在莎士比亞生活的年代,即便人們對各種疾病的認識還不夠完善,許多治療手段還帶有宗教神秘色彩,但醫生仍舊是科學與理性的象征。醫生無法醫治麥克白夫婦的心理疾病,其隱喻的是醫學不是醫治道德疾病的良方,反映出莎士比亞對文藝復興時期科學理性的失望。

四、結語

莎士比亞的許多作品都是時代的縮影,展現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深刻反思。我們“不妨把莎翁對歷史的看法定義為英雄史觀,莎劇毫不含糊地揭示出民族命運的決定者是王公貴族?!盵10]莎士比亞無疑希望有一位賢明君主能重整朝綱,平定戰亂,將國家社會引向光明的未來,但事實卻令人失望。在《麥克白》中,英王無法挽救重病的蘇格蘭,由戲劇至現實,莎士比亞也無法找到那個救不列顛于水火中的英雄君主。同樣,科學理性無法醫治道德疾病,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社會道德卻普遍下降。面對這樣的社會現實,莎士比亞試圖給出治療方案,即“仗病人自己”以及依靠“教士的訓誨”。莎士比亞寄希望于宗教信仰,認為人可以通過提升個人道德水平來進行自我完善,進而感化他人,以此使整個社會向善的方向發展,他此后的幾部傳奇劇幾乎都展現了這一主題。

參考文獻:

[1] 徐群暉.莎士比亞戲劇醫學現象的符號美學研究[J].社會科學戰線,2016,(8).

[2] [英]莎士比亞.麥克白[M].朱生豪,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3.

[3] [美]蘇珊·桑塔格.疾病的隱喻[M].程巍,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3:65.

[4] 吳兆鳳.“奇怪的三姐妹”(the Weyard Sisters)和“迷路的兒子”(the Wayward Son)——從《麥克白》管窺莎士比亞戲劇女巫形象的塑造[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3).

[5]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詩學[M].陳中梅,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6:113.

[6] 王化學.西方文學經典導論[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 35.

[7] 余鳳高.飄零的秋葉 肺結核文化史[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82.

[8] Brogan, Stephen. The Royal Touch in Early Modern England: Politics, Medicine and Sin[M]. Suffolk : The Boydell Press,2015:68-69,79.

[9] Greenblatt, Stephen. What Shakespeare Actually Wrote About the Plague[N].The New Yorker,2020-05-07.

[10] 王化學,宋偉杰.作為政治哲學藝品的莎士比亞史劇與悲劇[J].武陵學刊,2014,(4).

猜你喜歡
麥克白莎士比亞
淺析《麥克白》中畸形感情的毀滅
歌劇《麥克白》的故事(三)
歌劇《麥克白》的故事(二)
你在引用莎士比亞的話
《麥克白》
莎士比亞
威廉·莎士比亞的肖像
An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Rhetorical Figures in Sonnet 60
小語絲
“像莎士比亞一樣說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