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文化元素在電視劇《山海情》中的表達

2021-12-06 01:08穎,楊
民族藝林 2021年4期
關鍵詞:西海固民俗寧夏

張 穎,楊 禹

(太原師范學院 藝術學理論研究中心,山西 晉中 030619)

“鐘敬文學者是我國民俗學學科的建立者,經過對西方民俗學發展歷程的考察研究后,提出我國的民俗學是以‘民間文化’作為研究對象——廣大的鄉土社會?!盵1]鄉土社會包羅萬象,民俗文化在社會現實中的呈現不僅是一種區域文化代表元素,也是一種象征符號?!渡胶G椤纷鳛橐徊啃聲r代扶貧題材主旋律電視劇,講述了20 世紀90 年代-21 世紀初期,素以“苦瘠甲天下”聞名的寧夏西海固人民和干部們完成易地搬遷并開展一系列脫貧致富舉措的故事。觀眾通過觀看電視劇,對寧夏西海固地區的民俗進行深入的了解,如關中方言、六盤山花兒、秦腔、枸杞、葡萄酒、灘羊等地域色彩濃厚的民俗文化元素。以上述民俗文化元素為鋪墊,實則影視作品給觀眾帶來的深層的認知理解更為重要,如觀眾在觀看結束后對神秘而獨特的寧夏心生向往及對閩寧攜手脫貧致富油然而生的敬佩之情。

一、地域文化語境:語言民俗事象

語言是人類溝通表意的重要工具?!罢Z言民俗是任何民俗事象中的大類,無時無刻不包含在各種具體民俗事象中。語言民俗是指聽得見的口傳形式的民俗事象,包括民間語言和民間文學?!盵2]該劇對語言民俗事象描摹主要貫穿在方言使用、六盤山花兒的傳承,以及戲曲藝術秦腔的運用。

(一)關中方言塑造寧夏形象

統一使用關中方言,整合語言,塑造寧夏形象。西海固地區地理位置特殊,位于陜西西安、寧夏銀川與甘肅蘭州三個城市的交叉點上,而今日的寧夏西海固地區在歷史上和甘肅隴東一帶一脈相承,均屬于關中地區。為使語言表達兼顧藝術美與真實性,故劇中寧夏地區使用關中方言。淳樸本真的方言不僅在溝通上拉近了演員與寧夏的現實距離,也拉近了觀眾與演員的審美距離。通過演員的表演將語言之真、語言之美呈現在熒幕之上,令該劇在藝術表現上更具真實性與藝術性。劇中多位主演原不擅長使用關中方言,但為了使劇中飾演的形象具有真實性,他們在語言表達上十分注意,開口仿佛就是土生土長的寧夏人。關中方言在寧夏的發展有著自身語言特色,如使用“美得很”“香得很”等帶有強烈評價色彩的詞語形容事物狀態。當寧夏人與福建人在方言上相遇時,難免發生一系列的“誤讀”。如“治沙的菌草”“金山”“年輕人”“東西聯手”被理解為“自殺的金草”“丁雙”“年輕狼”“當西聯手”。正是劇中這種種語言“誤讀”讓觀眾深刻認識到閩寧兩地干部克服語言交流困難,攜手致富的艱難歷程。方言的魅力與鏡頭下的實景拍攝使觀眾身臨其境,仿佛自己就在那片貧瘠的土地上生活著,與土生土長的寧夏人一起經歷著吊莊移民、整村搬遷,感受著科技扶貧與勞務輸出扶貧的起伏心情。

(二)六盤山花兒傳播寧夏文化

融情于六盤山花兒,將村民的生活用藝術化形式向外傳播?!盎▋河挚煞Q為‘少年’,主要流行于我國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地區。寧夏的‘回族山花兒’與甘肅的‘洮泯花兒’、青海的‘河湟花兒’作為傳統音樂類別于2006 年入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 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3]。在寧夏地區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六盤山花兒,多采用真假聲結合的方法[4]。演唱內容寬泛、演唱方式靈活、表達主題不受拘束。劇中多處展現六盤山花兒的演唱場景,以表明該劇立足寧夏本土,勇擔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責任?!白哌肿哌诌?,越走越遠了,眼淚的花兒漂滿了……心里的惆悵重下了”,是山花兒《眼淚花兒把心淹了》中的經典歌詞,在劇中多有呈現,表達了不同年齡階段的西海固人民在面對生活的挫折時,直面困難、堅持不懈的意志與情感。由此,山花兒在每個愛唱歌的人心中種下了一顆傳承的種子?!陡罹虏恕泛汀毒G韭菜》也是山花兒中時常傳唱的曲目。簡單的兩首歌,描寫、刻畫之物雖是我們眼中平常的韭菜,卻意義深遠。因為我國西北部地區常年干旱缺水,農作物難以生存,韭菜在當地屬于較為珍貴且能改善伙食的綠色食物,在當地百姓心中十分重要。山花兒是寧夏淳樸民風的產物,成為寧夏民俗文化研究的對象。

(三)豪放秦腔盡顯寧夏風情

粗獷豪放的秦腔語言,凸顯西北地域特色。秦腔是我國西北地區最古老的戲曲品種,以關中方言為語言基礎,2006 年與寧夏回族山花兒一同入選首批國家級非遺名錄。寧夏毗鄰甘肅、陜西,深受音廣、聲脆、風格豪邁奔放的秦腔影響,而秦腔在寧夏又受民俗風情、地理環境影響形成了寧夏風格的秦腔。劇中表現秦腔約兩處:其一是水花家在戈壁灘上建起了自家土坯房,上梁時,金灘村村民高唱“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一頭牛兩頭牛都是牲口”,并在上梁結束后撒糖以示個人喜悅。在深受秦腔文化影響的地區有如此行為,彰顯了不同地域文化、地理條件影響下有相異的風土人情。其二是涌泉村代理村支書馬喊水號召整村搬遷時,村民不舍祖宗扎在涌泉村的“根”,不愿意搬離“苦瘠甲天下”、被聯合國列為“最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區”——西海固地區,在村部廣播放了一段由永寧縣閩寧鎮富民秦腔藝術團錄制的著名秦腔劇目《三滴血》?!白婕兾黜n城縣,杏花村中有家園……”聲聲秦腔講述了人生的不易,表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思鄉情切,“根”的集體意識。

語言民俗有對語言的無限包容性與滲透性,從而構成富有特色的話語體系。關中方言、寧夏花兒、秦腔等民俗語言符號呈現在《山海情》中,為我們講述了閩寧協作模式下產生的“山海情”。

二、地理環境條件:飲食民俗事象

“民以食為天”,飲食自古以來被認為是人類的第一需要?!帮嬍趁袼字饕溉藗儗Ω鞣N食物進行加工制作食用過程中形成的風俗習慣和禮儀規范?!盵5]《山海情》中充分刻畫了在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雙重影響下,貧苦的西海固地區找到適宜本地種植的農作物與可發展的養殖業。劇中講述兩省協作脫貧的故事,必將涉及兩個地域風格迥異的省區,大量戲劇性的情節表現寧夏西海固地區與福建莆田地區在飲食民俗上的差異?!拔骱9痰貐^地處黃土高原干旱氣候區,冬季漫長且寒冷、春秋氣溫多變、夏季短暫陰涼,晝夜溫差大,雨量少,災害性天氣多?!盵6]適宜種植的作物有馬鈴薯、小麥、寧夏枸杞、寧夏葡萄酒和養殖灘羊。

(一)因地制宜發展種植業

扶貧有方法,因地制宜是關鍵?!皩幭幕刈遄灾螀^成立60 余年以來,認真貫徹改革開放各項方針,深入實施脫貧致富戰略,從‘三西’扶貧到‘八七’攻堅,從‘雙百’計劃到移民吊莊,一直將扶貧作為地區民生發展的主旋律?!盵7]黃土高原干旱氣候影響地理環境,致使這片貧瘠土地只能種植諸如馬鈴薯、玉米、小麥等具有頑強生命力的耐旱作物。劇中無時無刻不在講述西海固百姓日常食用的是土里最不值錢的馬鈴薯,馬鈴薯作為主食與經濟作物,在當地的培植不僅推動了當地群眾的切身感受,也在側面表現了當地政策指引下如何因地制宜脫貧。劇中開篇便講述貧窮使年輕人想方設法逃離,得寶和同村伙伴逃出大山后被抓回,挨打時高聲怨道:“早上煮洋芋,中午蒸洋芋,晚上烤洋芋,我吃夠洋芋了?!庇挚嘤指F的西海固百姓日常食用的是能填飽肚子的洋芋。主食是它,脫貧路上也少不了它。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一系列扶貧工作開展中,利用地域特點發展馬鈴薯種植業,并逐漸取得成效。同為地理因素造就的枸杞也是寧夏特有環境產生經濟作物。枸杞具有多種功效,在我國是衛生部門批準的藥食兩用食物。劇中金灘村村民面對豐收的枸杞,若不像周圍個別村民給枸杞熏硫黃,自家枸杞就會賣不上好價錢,且不易保存,但在金錢與良心的博弈上,“良心就是人心,是一桿秤,枸杞可以不紅,金灘村人心不能黑!”這句臺詞一語雙關,表面指出農民用在良心做枸杞生意,實則向觀眾宣告寧夏枸杞是讓消費者放心的正宗枸杞。地理因素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影響著作物類別,一方面也在無形中形成得天獨厚之優勢。寧夏葡萄酒是閩寧模式下打造的另一張寧夏名片。第23 集展現寧夏賀蘭山東麓,北緯38.5°,閩寧鎮的葡萄藤上結出了釀酒的果實,戈壁灘上誕生了扶貧攻堅的閩寧模式,使得昔日的干沙灘變成了今日的金沙灘。寧夏“賀蘭紅”酒經由《山海情》的宣傳成為有名的寧夏特產。貧困不可怕,在脫貧路上找到正確的方法,因地制宜,變不利為有利,以此促進自身的發展方為上策。

(二)因地施策發展養殖業

與種植業齊頭并進的便是養殖業。遼闊的賀蘭山東麓是平坦的半荒漠化土壤,地勢開闊、土質堅硬、干旱少雨,把灘羊置于這種特殊的生態環境養殖,造就了寧夏灘羊這一寧夏特色飲食名片。灘羊飲水中含有一定成分的碳酸鹽和硫酸鹽,水質偏堿性,更有民間傳言:寧夏灘羊吃的是中草藥,喝得是礦泉水。劇中背景音樂中常聽見灘羊“咩,咩,咩”的叫聲,因為農戶家中常養灘羊。雖然灘羊養殖總量多,但并不是百姓們餐桌上常物。只有在值得慶祝的好日子時才會吃一頓灘羊,劇中金灘村在終于滿足供電所60 戶通電指標,電桿安裝完成后,張主任邀請得福一同去品嘗寧夏的美食灘羊?!霸蹖幭倪@灘羊,在哪兒也吃不著,一點兒也不膻,美得很……美得很”,張主任言語間對灘羊大加贊賞,可見本地人將灘羊視為人間美味,愛若珍寶。經過不懈努力,獲得養殖經驗,使灘羊成為寧夏的一張亮麗名片。

(三)南北地域飲食有異

寧夏是黃河唯一全境穿過的西北地區,福建則是沿海的東南地區,二者在飲食習俗上的差異十分明顯。涌泉村關于百家宴有一個小俗語:“團圓的餃子,離家的面?!边@種習俗在我國西北地區以不同方式呈現,如山西有“上車餃子下車面”的說法,意為送別客人要給客人吃餃子,迎接遠來的客人要請他吃面,有“短送”“長接”之意。劇中涌泉村在整村搬遷前一夜,恢復了暫停的百日宴,百日宴主食由村中最年老的李老太爺做主,食用餃子和面,這對他們來說是離家前的團圓。一句簡單的俗語代表了地域文化的特色,飽含勞苦大眾對美好生活的祝愿與企盼。劇中以麥苗為代表的第一批勞務輸出的海吉女工們,從貧瘠干涸的西海固來到水資源豐富的福建莆田工廠,面對南方的米飯和小菜懷念起家鄉的面食。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物質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原是在歲時節慶日才會吃的福建小吃——“紅團”,在平日里竟也悄然上市,贏得海吉女工的圍觀。從福建來寧夏參與科技扶貧的凌一農教授在閩寧村進行菌草雙孢菇培植時,常懷念產于福建閩北“秀甲東南”武夷山一帶的武夷巖茶和用以佐餐的福建沙茶醬。劇中深入淺出地滲透進閩寧兩地飲食習俗的差異性,為觀者了解閩寧飲食習俗產生了重要作用。

飲食民俗的形成受地區經濟、政治、地緣、氣候、宗教信仰、語言等多種原因影響,各個地區百姓“就地取材”,使得飲食文化呈現出“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的景象。充滿智慧的寧夏兒女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特有地域條件下形成了馬鈴薯、枸杞和灘羊等飲食文化符號。

三、地緣關系映射:社會民俗

“社會民俗在國際上被稱為民間社會傳承,主要包括家族與親族、村落社會、民間組織團體等內容?!盵8]這是維護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基本紐帶,關系著社會生活的發展進步。西海固干溝鄉涌泉村和玉泉營經濟開發區的各個村在無形中形成了一種社會習俗,凝聚著自己家族與親族習俗的文化內涵。

(一)社會歷史成就家族結構

“德國學者馬克斯·韋伯對20 世紀20 年代的中國考察后,將這一時代的中國看作是家族結構式的社會”[9]。家族是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劇中干溝鄉涌泉村的家族關系便為我們講述了兩個家族的傳奇故事。若干年前,涌泉村只有李姓一族人,馬家先祖乞討來到西海固地區,其他村都不愿收留,只有涌泉村的李家收留了馬家,幫助馬家開墾、挖窯、種莊稼,才發展成現在的馬家人。正是家族、親族、血緣與親緣結成的關系才構成了鄉村社會。貫穿全劇的一點家族民俗傳承莫過于家族親族輩的區別化稱謂上,不僅在李姓族人中涇渭分明,在李姓族人與馬姓族人的稱謂中也尤為明顯。輩分比較大的人往往被稱為“哥”“叔”“姑”“爺”“太爺”,諸如水花、水旺、麥苗一輩的稱呼代理村支書馬喊水為“喊水叔”,稱呼村中最年老的長輩為“李老太爺”。劇中將對長輩的尊重與敬愛化為語言,在當下現實社會中亦能有所印證。

(二)地緣關系形成村落意識

“村落是由家族、親族和其他家庭集團因為地緣關系凝聚而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它是社會的基本單位?!盵10]村落作為中國傳統社會最基本的生活空間,由不同的家族、親族聚集點組成。村落這一共同體里,血緣關系是無形的連接橋梁,地緣關系則是有形的橋梁紐帶。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血緣關系會演變為地緣關系,地緣關系對維持家庭的形成與發展意義重大,血緣關系與地緣關系在村落中得以形成有機體。久居在一起的民眾對村落的概念逐步深入,形成村落意識,村落意識中生活互助體現得淋漓盡致。劇情開端,水花和麥苗等四個孩子為逃離大山擺脫貧困,導致水花父親被苦水村安家人暴打,涌泉村全體村民對其的保護體現了本村村民的團結一致;馬喊水一家在庭院為迎接新移民煮馓飯;全村村民為不幸在金灘村地界身亡的小伙子厚葬,在青銅峽供水站、城關揚水站收錢卻不供水時的同仇敵愾;涌泉村90 歲高齡的李太爺不愿整村搬遷而喝農藥,全村人緊急將其送醫院的集體意識……凡此種種均表明這種在地緣關系上形成的村落凝聚力,已潛移默化滲入村民心中。

(三)團結一致脫貧移“根”

“2001 年寧夏成為國家發改委確定的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程之一,通過幫助移民脫貧致富,同時緩解遷出地人口壓力,為恢復生態創造條件?!盵11]有此政策,在劇中第22 集便出現了面臨整村搬遷的大問題。得花是深受交通不便之苦的知識青年,也是一個馬姓后人,她在涌泉村廣播站說出她和她們這一代后人的想法:“村里上學的學生咋上的?小學初中跑幾十里,高中才能住校。老一輩的根固然重要,也要為后人著想!”一番話道出了許多年輕人的想法,但老一輩的李姓族人仍不愿意舍棄李家的“根”,寧愿在交通不便的祖屋里了卻一生。整村搬遷是為了搭上國家易地扶貧的順風車,讓西海固地區的人民得到更好的教育、醫療、就業條件??v觀全劇,“根”的觀念貫徹始終,從“吊莊移民”的十戶指標到逐步建立金灘村、扎根戈壁灘到整村搬遷,將“根”移植到更廣袤的土地上,體現了在我國扶貧移民、脫貧致富政策的引領下,移民力同心,建設新家園的精神。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是中國人亙古以來的追求。一個地區的民俗文化,是當地經濟、地理以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造就的。一個地區所處的地緣條件,影響著當地的風俗人情。在西海固,人們通過血緣而聯結成一個個宗族村落,織成一張張網,相同血脈的人或近親分支在這張網里相互依存、依賴,從而形成一種家族式的社會民俗。

四、結語

影視作品與民俗文化攜手,不失為當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方式。影視藝術自成為大眾文化起,拓寬題材描繪社會形象,在展現民族民俗文化方面始終保持其鮮明個性?!渡胶G椤窞槲覀冎v述了在黨的領導下,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帶領西海固百姓響應國家政策,突破傳統地緣因素限制,摒棄老舊思想,改善落后的物質條件,最終創造幸福新生活的偉大歷程。通過影視藝術將語言、飲食、家族村落等元素形成的民俗文化大眾化傳播,讓人們看見了“天上鳥不飛、地上不長草”的干沙灘變身金沙灘,見證了中國式扶貧的成功模式。新時代,新機遇,新征程,為人民群眾提供制作精良、內容優質的文藝作品,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與民俗文化,促使中華優秀傳統的文化傳承行穩致遠,是新時代影視作品的重要責任。

猜你喜歡
西海固民俗寧夏
一部新時代的脫貧攻堅史
金橋(2021年2期)2021-03-19
寧夏
民俗節
漫畫民俗
寧夏
寧夏
關于西海固 我們一直了解得太少
行走在西海固的太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