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體林采伐管理制度改革解析

2021-12-06 13:18張文峰
花卉 2021年14期
關鍵詞:權屬林農限額

張文峰

(通榆縣自然資源局,吉林 通榆 137200)

生態危機日趨嚴重,為大家敲響了警鐘,牽動著每一個生命個體的心,尤其隨著我國林權制度改革的推進。在這場覆蓋70%國土面積的重要改革活動中,由于林業經營主體的多元化,采伐點覆蓋之廣、分布繁雜、采伐量少、糾紛多、非法采伐等問題屢見不鮮,給林業采伐管理工作帶來不少挑戰。因此,“林木如何采伐、如何對采伐進行科學管理”,以使森林資源的總量、質量進一步提升,成為林業工作者、林農的關注重點,適時進一步深化改革,制定集體林采伐管理制度迫在眉睫。

1 集體林采伐管理改革概述

林木采伐,是林業經濟效益最直觀的體現。做好對集體林采伐管理,能為林木生長打造長期穩定的外在環境,為集體林生態環境效應的發揮提供有力保障,是集體林管理制度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更好地推動林業發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早在2009 年,國家林業局頒布了《關于改革和完善集體林采伐管理的意見》,從采伐限額管理、森林經營編制、采伐類型、采伐管理方式、“蓄積量”單向控制、指標轉結、生產計劃備案、公示制度、改革理念等九個方面推進相關集體林的管理與采伐,自此成為指導特定時期森林采伐管理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此后,國家出臺一系列與集體林相關的政策、法規,旨在減少森林資源浪費,提高資源綜合效益,優化林業產業結構,實現集體林在內的,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2 集體林采伐管理改革面臨的問題

2.1 采伐限額編制不合理

采伐限額編制是集體林采伐實現生態和經濟雙重效益的重要途徑,為達到最優目標,制定合理化限定?!笆濉逼陂g,對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制定年森林采伐限額編制方案,對集體林采伐限額進行相關規定。但在隨后的落實之中,也出現了不合理現象。首先,采伐限額編制程序不盡合理。我國集體林采伐實行編制限額逐級上報的方式,基于“合理利用,永續經營”的原則,由各基層單位根據自身情況,上報合理的采伐限額。理論上,這一程序要符合科學的數據和理論基礎,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在林業基層單位任務繁重、人力資源有限、缺乏高素質專業人才、基礎設施不到位等現象已是客觀存在,我國森林資源分布廣、種類繁多、地形多變、林業基礎數據的主觀成分難以避免,因此基層單位上報工作,存在紕漏在所難免,這一編制程序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也有待商榷。

其次,采伐限額編制內容缺乏科學性,指標更顯不足,導致分類控制難以實施?;鶎恿謽I主管部門,進行集體林采伐限額編制的制定,基于集體林的實際情況和采伐限額編制,從宏觀角度對林區進行采伐類型、方式、樹種、起源以及消耗結構等,進行總量控制,隨后逐級分解下達到各基層單位。隨著近年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木材市場的需求迅速上升,各經營主體都想追求營林經濟利益的最大化,這就為宏觀調控帶來阻礙,無論是從時間還是空間上都很難在短時間內合理調劑。此外,即使合理把控了總量,但我國伐區管理點數量眾多、分布廣、森林資源種類繁多,目前尚未細化樹種控制,便會出現監管盲區。這就使部分地區因為違規成本低,在經濟利益驅使下,濫砍濫伐,尤其是對一些珍貴樹種的砍伐;或是偷換概念,將公益林與商品林換采,名為更新采伐、擇伐,實則利用采伐、濫伐,甚至將薪炭材與用材林混用等問題,不僅增加分類控制難度,更是使森林資源多樣性和珍貴樹種保護、種類比例失調等問題日益嚴峻。

2.2 林木單個采伐面積減少,伐區數量增多

伴隨林權制度改革,我國林木權屬也隨之出現了改變,從原來歸大集體所有的林木經營權,現在變成了眾多的林農所有,然后在到市場流通,從而出現混合所有制模式。在權屬、經營主體的變化下,必然導致原先面積較大的調查小班被劃分成了更多的經營小班,小班數量大幅增長。在林業采伐制度要求下,林木所有者必須取得林業主管部門許可,才能辦證采伐,但由于經營目的與收益預期的差異,無法滿足多個經營主體同時申請或是聯合申請辦證,只能以小班經營模式為主。這一改變,使伐區數目增加,單個伐區面積縮水,有的伐區甚至不到一畝,采伐量便也下降不少。伐區樹木的增加,增加采伐許可申請的難度和時長,為伐區的規劃和管理都帶來很大的挑戰。

2.3 林木權屬不清,經營主體多元

林權制度改革,是一個長期持續、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大量的技術、人力的支持和參與才能符合實際需要,很難在短時間內有效完成。這就導致在此期間,一些林權小班不能及時落實到位,林木經營權懸而未決,或是沒有清晰的界限劃分,權屬不清就會影響實際經營,使之與林權證圖不符,很多經營項目難以落地。這些問題都會為林木的管理工作帶來很多困難,比如,部分所有者得到采伐證書可以進行林木經營,另外部分所有者雖有權屬,但沒有許可證,依然無法進行開采,引發林木關聯者的利益沖突,導致經營者與管理者之間糾紛重重,甚至會影響到社會治安。

其次,改革之后,經營主體不斷變化,原本由林木所有者形成的居委會,便分散成個體戶,同時涌現出股份制、合作制、集體制等多種所有制混合的局面。經營主體多元,伐區數量增多,有的伐區地處偏遠,交通不便,有的甚至是信號盲區,但林業管理部門必須做到不落一處,基層單位人力資源不足,難以全部監管到位,導致部分地區出現少批多采、越界采伐等違規操作,嚴重影響集體林的管理工作。

3 優化集體林管理制度改革措施

3.1 規范采伐限額指標分配

采伐指標,是林業管理中的重點問題,對林業資源的布局、結果以及整體發展影響至深。對采伐指標進行合理分配是解決系列問題的關鍵,參考以往地區的實踐經驗,注重以下幾個問題:①對于已編制方案的經營主體,實行指標單列,已審批的方案中所確定的采伐量,為核定的限額;②除編案單位外,各級單位的采伐指標,遵循“份額分配、小班排序、三級公示”的規則,按照林木消耗量和生長的比例進行限額量的測算和核定,比如用某一鄉鎮的可伐資源在全市可伐資源的占比份額,測算出其采伐量,劃分樹種、起源,以樹齡排序,小班單位作業,最終通過計算機分配系統,作為預定量,直接分配給林權所有者。前提是確保人工林優先,且將采伐指標分配情況公示,實行透明化管理。

3.2 優化采伐辦理流程,提高管理服務水平

流程煩瑣、民難辦,伐區辦證難問題突出。林農要經歷村里開證明、鄉鎮預審、縣級審核,通過這一流程后,設計部門方可進入伐區進行設計。程序煩瑣、耗時較長,便會造成很多管理漏洞。林業相關管理部門本著“為人民服務”的態度,簡化辦證手續,例如,林農通過聘請三方資質單位進行設計,憑借設計材料直接到林政部門申請,通過審核后直接公示,確保無誤便可發證,設計公司繼續進行伐區監管。創新集體林采伐管理制度,林業資源管理部門,實行“一站式”服務,將審核、申請、發證以及伐區設計等問題進行內部協調,逐步完善高效的審批機制,真正做到為林農提供便利、服務林農的理念,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積極改善“申請難、批復難”的現狀。

3.3 積極調解矛盾,靈活變更權屬

集體林的采伐,是實現經濟效益最直接的途徑。因此,在種種因素導致的矛盾中都與經濟利益掛鉤。尤其是很多懸而未決的權屬問題,并不能擱置不管。林業主管部門,下轄設置糾紛調解小組,對于權屬確定,界限分明的經營小班,及時跟蹤,做好林權變更記錄,切實維護林業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同時,在權屬確認程序中,及時發現權屬不明問題,并積極協調處理,設置合理的臨時采伐辦法,安排監管人員輪流監督。

林業管理改革的好壞,直接影響林農的積極性,能否做到“把山當田耕,把樹當糧種”,長此以往,才能使老百姓種樹越種越富,森林資源的多樣性才能得以保障,集體林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真正實現青山常在,永續利用。

猜你喜歡
權屬林農限額
曲靖市“十三五”期間森林采伐限額執行問題與對策
河北省平原地區林農技術培訓供需分析及發展對策*
產業教授融入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現路徑
房屋被法院查封后能否辦理抵押權變更登記
我國職務發明專利轉化的權屬困境與創新
沙洋停征林業“兩金”減輕林農負擔
不動產登記細則施行
論權屬檔案的公開
建始林改為林農打造“綠色銀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